资源简介 安乡县2025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问卷七年级生物时量: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1养花时,我们要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把花放在阳光下,天冷了还要及时把它们转移到室内,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依次是()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温度⑤一定生存空间⑥水A.⑤⑥③②①④B.④③②①⑥⑤C.⑥①②③④⑤D.①③②④⑥⑤2.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蚯蚓改良土壤B.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C,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D,森林调节空气湿度3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上向公众展示了生命生态实验柜里水稻的生长状况,发现这种水稻和在地球上生长的水稻有不一样的吐水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兴趣。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环境适应生物D.两者相互影响4.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木B.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C.一片农田上的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5某同学制作了一个封闭生态瓶:瓶底有泥沙、水草、小鱼和螺蛳,瓶口密封且能透光。一段时间后瓶内生物存活良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泥沙中的微生物承担了分解者功能B.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C螺蛳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D.生态瓶的非生物成分仅有水和泥沙6某湖泊生态系统因藻类爆发导致鱼类死亡。经调查发现,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湖泊,其中含高浓度氮、磷。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藻类属于生产者,其爆发是因污水提供了过量无机盐B鱼类死亡原因之一是由于水中氧气含量低C,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可直接被藻类利用促进其生长D若引入水生植物(如芦苇),可能通过竞争抑制藻类七年级生物问卷第1页共6页7红树林生态系统中,耐盐植物通过落叶将盐分排出体外,落叶被潮水带走。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红树林落叶属于生产者向非生物环境归还有机物B.潮水带走落叶说明分解者在此生态系统中作用微弱C红树林的调落物可直接被消费者利用D耐盐特性是红树林对非生物成分(盐度)的适应8.古人也很关注身边的生物以及生物现象。下列诗句或者俗语,能体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9我国有许多诗词名句是描绘生态环境的,下面描写草原生态系统的是()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10红军在长征途中翻雪山、过草地时,常常出现人和马陷入沼泽的情况。这里所说的“草地”属于()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11.下列四组生物,能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是()A.高粱和大豆B.猎豹和猕猴C.莲花和紫菜D.丹顶鹤和仙人掌12.习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C,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D森林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强13,安乡县陈家嘴镇某生态农业特种养殖基地启用了“稻田养蛙、以蛙护稻、稻蛙共生”的绿色生态种养模式,蛙与稻和谐共存,既可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土壤,又可提高稻米的品质。下列关于“蛙稻共作”种养模式分析正确的是()A.蛙对农田境要求不高,农药随便用B.该种养模式形成了一种自然生态系统C.该种养模式不需要人类的干预和管理D.蛙的排泄物可作为稻田肥料,助力绿色农业14湖南省重点水域“十年禁渔”以来,洞庭湖再现多种濒危物种,说明我省水生生态环境正在持续变好。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禁渔”规定的是()A禁止宣传、销售、食用野生鱼类B.杜绝非法捕捞渔业资源C.自觉保护野生渔业资源D.可以随意垂钓七年级生物问卷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