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提分学案 2025深圳二模(作文为例+下水作文+提升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语文作文提分学案 2025深圳二模(作文为例+下水作文+提升训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问题与任务
距高考还有40天,怎样在考场上写出高分作文?
考生要升级自己的思维认知系统。正好2025年深圳高考二模作文命题,是面对未来不确定性,也是转变升级认知思维的命题材料,下面我们以此为例,看看怎样才能写出高分作文。
提分学案|这类命题作文怎样写出高分?以2025深二模作文为例+下水作文+提升训练
下水作文:龚志民 解析与设计:陈继英
一、命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最好将“如果……就不妙了”的想法,转变为“即使……也没什么”。
你是否同意上述说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命题解析
这道作文题,是一道断言性观点型新材料命题,整体上,通过“如果...就不妙了”的消极想法,向“即使...也没什么”的积极应对的转换,构成命题核心。题目设置了前提条件:“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这其实是要求考生在不确定性的时代背景下,要对“如果”与“即使”的观点,展开哲学思辨,同时联系社会现实进行写作。
考生对这道题的审视分析,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考生写作时需要审清这道命题的类型特点,材料是一种断言性观点: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最好将“如果……就不妙了”的想法,转变为“即使……也没什么”。这个观点的倾向性很明显,关键是要具体思辨分析二者的实质问题何在。
(二)仔细分析材料的结构与内涵:材料分为两部分,一是材料的前提条件;二是最好将“如果……就不妙了”的想法,转变为“即使……也没什么”的断言建议,考生要仔细理解这断言,具体表达了什么意思。
(三)重视写作任务要求“你是否同意上述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这其实要求考生对上面的材料的观点建议,做出明确表态,是同意,还不同意?要有明确的表态,写作时,不能含糊
三、写作立意
(一)立意核心可聚焦于人类面对未知时的心理调适,考生要突破两种思维表层现象,深入剖析"思维转换"背后的人生思维成长逻辑,表达新时代青年面对不确定性,要有“最好”的心理思维升级。
(二)观点立意选择
“是否同意”的设问,打破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允许考生通过"同意"方向,论证积极心态的价值,也可以写"不完全同意"的辩证思考,只要言之有理有据即可。
(三)问题现实与历史思考
当今时代,人类面临新科技的冲击,不少工作岗位被取代,这都对人类形成挑战与心理压力,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如何面对这种现实的挑战?这是写作中要用力分析的问题。
四、写作构思要升级
对核心概念进行解析,“不确定性”的本质,其实表明未来是有风险的,是不好预测的,但同时也是与机遇的并存的,勇者无畏,行者常至;"如果...就不妙了",表现的是损失规避心理,这种消极回避心理,可能对未来缺乏信心,影响心理健康与工作学习心态;“即使...也没什么”:是退一步想,其实也是进一步想,展现的是勇者无畏,勇者担当。
写作要用高阶构思,要破除惯性浅表性思维
例如,下面同意性立意与论证构思,你认为容易写出怎样的作文?
(一)承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
(二)分析消极预设“如果……就不妙了”的有合理性,也有认知陷阱;
(三)要坚持"即使思维",这样才更能成就事业。
这样写出的作文,很容易造成构思扁平化,缺少独立见解与深刻认知,得分常在48分以下。
那么,怎样升级这篇作文写作的品质呢?
写作时,在开头段要明确表明“是否同?”,如果写同意的中心观点,还可先提出明确的问题:为什么面对充满不确定的未来,我们最好将“如果……就不妙了”的想法,转变为“即使……也没什么”的思维与行动呢?
接下来可采用分层次进行有效分析说理:
(一)从强大的心理维度方面讲:勇敢者无所畏惧,事业有成,可一边列举例证,一边并做有效分析;
(二)从历史与现实维度分析:历史上伟大人物的创造光辉业绩,哪一个不是面对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现实社会中,中国的改革开放面对不也是太多“不确定性”因素吗?但这些伟人都义无反顾选择了“即使……也没什么”的勇者思维。
(三)从辩证法维度分析:任何选择都有两面性,事业成功的关键在哪里?在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有效解决问题。而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最有效的应对方法,是不惧问题,勇于进取,办法总比问题多。
五、下水作文
阅读下面一篇作文,分析其写作特点,探究考场作文写作规律,你认为从这篇作文的写作中可以学习什么呢?
将身入流“没什么”,拐角见“妙”正当时
龚志民
未来是不确定的,能确定的是变化。百年变局面前,没有如果……,也没有即使……,洪流既起,未来已来,将至必至。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变化,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纷至沓来。乐观者遇上风口,认定所见即所得;悲观者无所适从,认定一切意料外的都是自己的敌人。
历史大变革循环往复,每逢利益大争、科技大变革之世,必带来未来的不确定性。随时而化、顺应不确定性者,拐角或见佳境;诅咒变革带来的不确定、害怕打破旧框框、面对新事物无所适从者,易堕入认知深渊和行动泥潭;那些勇于提前思考不确定性、敢于将身入变革洪流的人,或成下一个时代风口的引领者。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天子名存实亡,需要新的权威中央政权、需要华夏大一统是确定趋势;历史选择哪个诸侯国来完成这项伟大事业,是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性,六国贵族有了“如果别国……,就不妙了”的担忧,而受益的天下百姓,早已认定“即使……也没什么”。孔子孟子面对只有实力才能统一中国的形势,主张“信而好古”“吾从周”复古礼乐教化那套,导致儒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没有成为朝堂治国显学,而务实的兵家、法家、纵横家因主张现实的富国强兵而成了各国殿堂的香饽饽。《吕氏春秋》说:“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事实证明,春秋战国没有恢复周礼,而历史仍然滚滚向前。
百年前清帝退位,老古董们呼天抢地,认为没有了太阳,百姓怎么办?历史证明:“即使没有了皇帝,也没什么”,没了皇帝,有了三民主义和社会主义,中国一切安好,且蒸蒸日上。百年前工业革命纺织机,让中国自给自足的男耕女织“不妙了”,无数作坊破产;洋枪洋炮,让八旗兵绿营兵“不妙了”,先视之为妖法,后败退投降。今天的中国,面对百年变局,成就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国货横扫全球,高科技军力威慑一切潜在的敢于“犯强汉者”!曾经的闭关自守,让国人没有看到当时世界的“不确定性”,由此带来的伤痛和“不妙”,催我们奋发,促我们创“妙”。
今天,世界的不确定性仍然:排斥中国先进的5G技术、断供中国光刻机和高端芯片根基,但中国很快在“不确定性”的打压中找到突破口,以举国之力托举高新产业迅猛发展,以雄厚的科技基础、争上之心、创新之力,在“不确定性”中确立了国家新一轮引领定位!这充分说明:在有理想、有实力、有计划的中国面前,“即使……也没什么”!
“如果……就不妙了”的想法,会导致抱残守缺;秉持“即使……也没什么”的乐观、底线思维,才能从容应对不确定的潮流起伏。真正的时代弄潮儿,更视已至、将至的“不确定性”为风口、机遇,以身入洪流,在不确定性中把握住新的“确定”,从而改变家国命运。
六、点评
龚老师下水作文,扣题准确。题目拟写就表明了观点;全文紧扣“面对充满不确定的未来”与思维转换的核心问题,明确支持“即使……也没什么”的观点,切合题意。
文章思路清晰:提出“在不确定性中把握新确定”的核心观点后,采用“历史→近代→当代”的纵向结构进行写作,层次分明,每个层次都通过事实论证的深入分析,有效证明观点,因果思维逻辑清晰,说理充分。
内容丰富,论据充分:引用春秋战国、清朝灭亡、工业革命、中国5G发展等例证,涵盖古今中外,显示出深厚的人文底蕴。
一点建议:开头一段应该再简洁一些,并且要直接亮明自己同意的观点,这样写,更加扣题,在考场上也容易被肯定。
七、实践演练(提醒:高考考场上的优秀作文,是平时练出来的)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人们普遍感觉压力增大。提升自身能力是否为缓解压力的好方法?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引拍是乒乓球和羽毛球等运动中的基础动作。当球飞过来时,运动员需要转肩并将球拍先向后引至合适的击球位置,借助挥拍时拍子的惯性将球击出。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思想健康,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2025年春节档电影中,《哪吒2》火爆出圈。影片大量运用中国文化元素,如蒙古族的“呼麦”、侗族合唱团的集体吟唱等,充满了浓浓的东方韵味。此外,影片还对传统神话进行了创新性表达,如哪吒说“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道天高地厚”,塑造了一个敢于打破陈规旧矩,创造一个新世界的少年英雄形象,赋予了影片现实意义。《哪吒2》的成功,充分证明了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优秀传统文化是创作者重要的创作源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者简介:
陈继英,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首届教育名家,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深圳市人生语文教育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特约教师教育主讲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主讲专家,全国新高考语文命题研究专家,教育部《教育文摘周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等专业报刊,曾多次以“头版人物”“封面人物”“专题研究”等形式介绍其教育教学经验与教改事迹。著作与教学主张被“百年中国语文课改博物馆”收藏展示,教学思想被《改革开放20年中学语文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丛书)收入研究。
龚志民,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特支计划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下水作文多篇,每年高考作文后,在各类报刊或自媒体发表下水作文众多,被舆论成为“下水作文之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