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文言文二则导入这首优美动人的古筝曲名叫《高山流水》,这首曲子的背后,还有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了解这个故事。俞伯牙 锺子期国籍 楚国 楚国身份 上大夫 樵夫穿着 绸缎 布衣了解人物读课文,边读边试着画出停顿记号。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shǎowéiwèizhōngshāng再读课文再读课文:1、恰当停顿,读出重音,根据句意,文意,读好停顿。2、“乎”根据情感要重读或慢读。///整体感知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间/无足/复为鼓琴者。有感情的颂读课文 ,感知大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自主学习鼓:弹琴 方:刚刚,开始。太山:泛指大山,高山。志:心智,情志。(引申义为情操和志向) 若:像,好像。巍巍:高大的样子。善哉:好啊。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以为:认为。 少选:形容时间极短。足:值得。 复: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词句。(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合作探讨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快速找出课文总共有几句?讲几层意思?4句第一层:讲了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第二层:写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悲痛欲绝失去知音)从哪句话可以看出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倾听。文章品读一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重点句子一:{高超琴艺的赞叹{知其“音”,更知其“志”情超和志趣融入琴声锺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琴声的描述通过描述,更能表达子期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怀。精通音律知音文章品读二为什么要这样?用自己话回答子期死了,伯牙做了一件什么事 ……原文回答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知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课后作业2、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给家长讲这则文言文故事。1、收集有关友谊的故事、诗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欧阳修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曹雪芹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增广贤文》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俗语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谚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