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山东省济南天桥区泺口实验学校第二学期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年山东省济南天桥区泺口实验学校第二学期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济南泺口实验学校 2024 - 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本试题分第 Ⅰ 卷(选择题)和第 Ⅱ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答卷前,请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 Ⅰ 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单选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小华一家开启了平凡而幸福的一天:小华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体现她享有 。爸爸妈妈去上班,体现他们享有 。( )
A. 受教育权 物质帮助权 B. 受教育权 劳动权
C. 文化权利 政治自由 D. 文化权利 监督权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下列对中国共产党与宪法的关系理解错误的是( )
A. 宪法是由中国共产党制定的
B. 中国共产党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C. 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D.中国共产党必须带头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3.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 )
A. 尊重和保障人权 B.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C.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D.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2022 年 12 月 4 日是第九届 “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走入各大中小学校园,同学们通过创作主题海报、模拟法官 “断案” 等形式学习了解宪法知识。宪法宣传进校园( )
A. 有利于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的宪法意识 B. 说明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一切问题
C. 能够让所有人都尊崇宪法,热爱宪法 D. 表明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已经实现
5.从出生到老去,从入学、工作、结婚到退休,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宪法都默默地保护和陪伴我们。这说明( )
A. 宪法保障公民的所有权利 B. 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
C.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D. 宪法与我们的一生息息相关
6.2023 年 12 月 4 日是第 10 个国家宪法日,今年 “宪法宣传周” 以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为主题开展了各种宣传活动。开展宪法宣传活动有利于( )
①学习认同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②加强宪法监督,制定宪法法律
③落实宪法原则,推动宪法实施 ④增强宪法意识,自觉践行宪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在宪法宣传周活动中,小文准备以 “履行义务” 为主题,制作宣传展板。以下内容与这一主题相符合的是( )
A. 王某主动反映社区垃圾管理问题 B. 张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
C. 李某发表了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 D. 林某在景区名胜古迹上刻字纪念
8.国家赔偿法颁布 30 年来,全国法院共审理包括行政赔偿在内的国家赔偿案件 31.8 万件,侵犯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标准从 17.76 元增长到 436.89 元。赔偿程序更趋顺畅,赔偿范围更为广泛,费用支付更有保障。这表明( )
①法律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 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③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 ④司法机关保障公民所有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把 “民生清单” 变为 “幸福账单”,山东 20 项重点民生实事 2024 年度工作方案公布。下表中的民生实事与其保障的公民权利对应一致的是( )
民生实事 公民权利
① 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 10 万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40 万人次 劳动权
② 为符合条件的孤儿每人每学年 1 万元标准发放助学金 人格权
③ 发展家庭养老床位 1 万张,确保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70% 以上 物质帮助权
④ 新建城乡书房 150 家,打造新型文化空间 200 个 政治权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重庆地铁 4 号线石船站开通后,每天都有一群老人背着背篓去市区卖菜。有网友认为卖菜人员带菜筐上车,会影响其他乘客的乘车体验。地铁公司表示 “只要符合规定,乘客有权选择携带何种物品乘坐地铁”。这告诉我们( )
①会引发更多社会矛盾与纠纷 ②公民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
③要完全尊重公民的个人选择 ④要平等对待每个公民的权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尹某因与他人发生争吵失手将对方打成重伤,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马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拘留十天。他们承担的法律责任分别属于( )
A.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 B. 刑事责任、行政责任
C. 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D. 行政责任、民事责任
12.中学生小楠发现某公交站牌写错站名,便向网络问政平台反映,相关部门及时进行了整改。这体现小楠( )
①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②直接管理国家社会事务
③权利意识不断增强 ④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 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C.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D.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14.张某利用网络平台,公然发表侮辱、诋毁某院士的推文共计 9 条,相关推文被转推 36 次。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当庭宣判,被告张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 10 日内,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这告诉我们( )
①行使权利有界限,任何公民都不能滥用权利
②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④利用网络造谣传谣属于犯罪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继淄博烧烤、“尔滨” 冰雪之后,甘肃天水 “捧” 着一盆麻辣烫闪亮登场…… 近年来,不少城市通过新媒体平台带来的巨大流量,一跃成为 “网红” 城市,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消费。这些城市火爆的背后,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 “双向奔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②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③要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
④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16.根据"双联系"工作意见,山东省确定83名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110名住鲁全国人大代表、444名省人大代表,实现下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人大代表"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指导全省16市建成7600多个代表联络站,实现全省五级人大代表常态化进站联系群众。对人大代表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行使决定权,有权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③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④要提高履职能力,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加强自身建设。"下列对人民政协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B .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C .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D .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18.电影《第二十条》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条规定。该影片聚焦"正当防卫"这一热议法条,通过艺术表现形式讲述了法条背后的法理人情,其中一句台词"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引发广大观众的共鸣。做到"法不能向不法让步"需要( )
①国家机关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②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③检察机关审理案件,监督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
④宪法通过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所有职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某校开展"宪法进课堂"活动,大家围绕"建设法治中国就要维护宪法权威"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是( )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推进依宪治国
②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④宪法具有最高权威,任何违宪行为都要受刑罚处罚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
20.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提出6方面24条政策措施。这表明( )
A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B .我国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C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D .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不仅回应了人民对国家的浓浓深情,更是以法治之力保障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法律条文摘录
第一条: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四条: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1.“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说明了什么?(8 分)
22.爱国主义教育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6 分)
23.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请以 “爱国,我们在行动” 为主题撰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同学发起倡议。请将下面的倡议书补充完整。(6 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为使爱国主义成为我们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我们在此向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 (2) (3) 同学们,爱国是一种情怀,更是责任与担当,需要你我共同参与。爱国,我们在行动。 ×× 学校八年级 (1) 全体同学 2025 年 3 月
2025 年两会期间,近 3000 名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把亿万人民的心声带到这个民主民意的表达平台,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发展之策。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尽责,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列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各地打造 “小院儿议事厅”,在基层党组织带动下,居民们从社区治理的观望者转变为参与者、建设者,解决了不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落实 “两个毫不动摇” 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24.我国国家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8 分)
25.针对上述现象,你会如何劝说这些车主?(8 分)
2024 年 12 月 4 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12 月 1 日至 7 日是第七个 “宪法宣传周”,主题是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宪法宣讲活动,如:宪法讲座、宪法诵读、宪法进农村、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专题展览等。
26.根据材料回答:你打算如何增强自己的宪法意识?(6 分)
27.宪法通过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方流程图。(8 分)
答案
1.B:小华上学体现受教育权,父母上班体现劳动权。
2.A: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并非中国共产党直接制定,此选项理解错误。
3.C: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4.A:宪法宣传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师生宪法意识;B 中 “一切问题” 表述错误;C “所有人” 过于绝对;D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尚未实现。
5.D:宪法伴随人生重要时刻,表明与我们一生息息相关;A “所有权利” 错误;B 宪法不是法律总和;C “所有问题” 错误。
6.C:开展宪法宣传活动有利于学习认同宪法、落实宪法原则、增强宪法意识,②“制定宪法法律” 非宣传活动职能,排除。
7.B:应征入伍是履行服兵役义务,符合 “履行义务” 主题;A 是行使监督权,C 是行使文化权利,D 是违法行为。
8.A:国家赔偿法实施表明法律保障人身自由、国家尊重保障人权、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④“所有权利” 表述绝对,错误。
9.B:①新开发岗位与职业培训对应劳动权,③养老床位建设对应物质帮助权;②助学金保障受教育权而非人格权,④城乡书房建设对应文化权利而非政治权利。
10.C:地铁公司说法体现公民合法权利受保护,要平等对待公民权利;①“引发更多矛盾” 错误,③“完全尊重个人选择” 忽略 “符合规定” 前提,错误。
11.B:尹某被判刑承担刑事责任,马某被拘留承担行政责任。
12.B:小楠向平台反映问题是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体现权利意识增强;②“直接管理” 错误,④“只享受不承担” 错误。
13.A: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 “直接行使” 错误,C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14.A:张某行为受罚表明行使权利有界限、不得损害他人合法自由和权利、恪守道德法律是网络准则;④“所有造谣传谣都犯罪” 错误。
15.D
16.D
17.A
18.A
19.C
20.D
21.“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说明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22.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领导能够确保爱国主义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3.倡议书内容示例:
(1) 认真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知识,了解国情历史,增强爱国情感。
(2) 积极参加爱国主义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与爱国主题志愿服务。
(3) 自觉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从身边小事做起,如爱护国旗、传播正能量。
24.我国国家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代表将人民心声带到两会,共商发展大计,体现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行使自治权,体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当家作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下的 “小院儿议事厅”,让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基本经济制度(完善 “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物质基础。(8 分,结合材料分析各制度,合理即可)
25.劝说车主:
法律角度:车辆乱停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是违法行为,应遵守法律规定,规范停车。
权利义务角度:行使停车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利和公共利益,要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自觉履行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道德角度:乱停影响学校门口交通,给师生和行人带来不便,应尊重他人,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和文明风尚。
26.增强宪法意识:
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内容和精神,积极参加宪法讲座、诵读等活动。
认同宪法,理解宪法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
践行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将宪法原则落实到行动中,如自觉维护宪法权威,抵制违法行为。27.流程图答案:①人民 ②人民代表大会 ③人民检察院 ④民主集中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