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9人教新版 河流地貌的发育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程引入 河流为什么会塑造出这样的地貌形态? 除了视频中所示的形态外,河流还会塑造哪些地貌? 一、河谷的演变 (侵蚀为主的地貌)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观察实验 山区河道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观察实验 长度增加 宽度增加 深度增加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流水侵蚀作用 (1)下蚀 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冲走,下蚀使河谷加深。 (2)侧蚀 河流把河道两侧的岩石冲走,侧蚀使河谷展宽。 (3)溯源侵蚀 河源背后的松散岩石被冲走,河源向后退,河谷的长度增加。 下蚀 侧蚀 溯源侵蚀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一:河流发育初期河谷的形态及成因 虎跳峡 (长江上游山区) 问题:观察并简要描述河谷的形态特征,分析这种地貌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呈“V”形。 原因:山区落差大,水流急,以流水向下侵蚀(下蚀)作用为主形成的。 虎跳峡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一、河谷的演变 初期 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 1.河谷发育的初期(总结)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荆江河段(长江中游) 探究二:河流发育中期河谷的形态及成因 问题1:荆江河段河流形态有何特点?为什么 河道变得更为弯曲,出现连续性河湾(曲流),呈S形。弯曲到一定程度,河水易冲破颈部,形成牛轭湖。 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黄河第一曲——玛曲 若尔盖湿地 贡嘎尔河 很多大河在流经平原地区时都会形成河曲和牛轭湖 亚马孙河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二:河流发育中期河谷的形态及成因 问题2:解释凹凸岸演化的原因,说明其对地貌的影响。 B岸侵蚀作用为主,A岸堆积作用为主。长期流水作用会使河谷开始变得更为弯曲。 A B A B 凸岸 A 凹岸 B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二:河流发育中期河谷的形态及成因 日本四国岛四万十川的凹岸和凸岸 A B 凹岸 凸岸 陆地断凹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二:河流发育中期河谷的形态及成因 问题3: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哪一处适合淘金?简述原因。 图中C、D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建货运码头,并请说明理由。 A处需加固。因为A处为凹岸易被侵蚀。B处适合淘金。因为B处为凸岸,可能有含金矿砂堆积。 D为凹岸受侵蚀,河床深。 A B C D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一、河谷的演变 “V”形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减小,流速减慢,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道开始变得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得河道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中期 2.河谷发育的中期(总结)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三:河流发育后期河谷的形态及成因 问题:河流成熟期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形态会发生什么变化? 成熟期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一、河谷的演变 经过漫长的过程,河流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后期 3.河谷发育的后期(总结)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下蚀减弱 侧蚀增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侧蚀为主 “V”形河谷 “S”形河湾 牛轭湖 槽形谷 沟谷 流水 河谷 一、河谷的演变 小结: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教材案例分析 问题:你知道长江岸线镇江段为什么会持续向北推移吗? 镇江地处长江下游的南岸,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镇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然而,长江在此处持续向北发生偏移,西津渡所在的南岸泥沙淤积,慢慢成了陆地。曾经喧嚣的码头最终沉埋于地下,它所在的位置如今成为游人如织的商业街。 镇江与长江位置关系 长江镇江段南岸为凸岸,北岸为凹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二、冲积平原的形成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冲积平原的组成 山前地带:山前冲积平原 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三角洲平原。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雅砻江边某山口 宜昌 湖口 四川雅砻江边的冲积扇 扇形堆积体。 成因:在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冲积扇。 二、冲积平原的形成 1.山前冲积平原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分布:自西(山前地势高处)向东(扇缘)坡度减小,颗粒由粗到细,沉积厚度逐渐变小 理由:河流出山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图甲为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局部),图乙为图甲中洛阳北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探究四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四 问题2:图示区域冲积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哪些因素影响冲积扇的大小? 分布在太行山东麓的山口处,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的地区。 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就形成广阔的山前冲积平原。 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植被、河流等。 黄河与其他河流形成的山前冲积平原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河漫滩平原 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常沿河流呈带状分布。 江汉平原(中游) 江汉平原 二、冲积平原的形成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河漫滩 河漫滩 A B 洪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 A B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地区常形成曲流,尤以中下游地区常见。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探究五:河漫滩和河漫滩平原的形成原因 问题1:观察河漫滩示意图和河床剖面图,解释河漫滩的形成过程。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五:河漫滩和河漫滩平原的形成原因 河流改道或下切侵蚀,河漫滩废弃。 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起来,形成河漫滩平原。 问题2:观察河漫滩和河漫滩平原图,解释河漫滩平原的形成过程。 典型河漫滩平原 天然堤 冲积沉积 曲流 牛轭湖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口处 形状近似三角形 二、冲积平原的形成 上 海 市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三角洲平原 成因 二、冲积平原的形成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 海水的顶托 河水流速减慢 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 形成三角洲的堆积体 沉积物质的增加,使堆积体向海洋扩展,形成三角洲平原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形态多样的三角洲 尼罗河三角洲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长江入海口 鸟嘴状 扇形 鸟趾状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六:影响三角洲平原形成的因素 问题1:在河流入海口处容易形成三角洲,但与崇明岛位置相近的钱塘江口却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原因是什么? ①钱塘江泥沙含量少。 ②河口海岸下降,非常宽阔的喇叭口形的江口,涌潮的巨大冲刷力不仅使河流携带的泥沙不能在河口堆积,而且引起强烈的冲刷,使河口加深与展宽,逐渐形成三角港。三角港更加大了潮差,因而形成著名的钱塘江涌潮。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六:影响三角洲平原形成的因素 问题2:尼罗河河口处形成了宽广的三角洲,而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刚果河却没有明显的三角洲,原因是什么? ①入海口附近,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 ②刚果河中部流经盆地地形,流速较慢,易于泥沙沉积; ③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挟带泥沙较少。 影响三角洲形成的因素:泥沙来源(河流流经地区地貌、植被、土壤等状况);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河口外海滨区的地势条件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二、冲积平原的形成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类型 位置 形成过程 共同点 山前冲积平原 河流出山口 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而成 都是由于河流流速减慢,使得携带的泥沙物质沉积下来形成的 河漫滩平原 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起来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口 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上的顶托作用,使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堆积体向海洋扩展,形成三角洲平原。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教材活动:通过遥感影像图探究曲流变化规律 材料 曲流发育的河段河道变化较为频繁。由此,人们常感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然而,曲流河道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黄河中游一段曲流20多年来河道的变化情况 问题: 1.对比1990年与2016年的影像图,描述图示河道形状发生的变化。 2.分析该段河道自1990年到2016年的变化过程。 3.推测此段河道未来可能的变化。 1.1990-1996年,该河段曲流段多,河流弯曲;1996-2016年,该河段河道曲流段减少,河道变得较为平直。 2.在自由曲流的发展过程中,河道愈来愈弯曲,上下凹岸间的曲流颈逐渐变窄,一旦曲流颈被洪水冲决就产生自然的裁弯取直河道变得较为平直。 3.该河段被裁去的河弯形成牛轭湖,而裁直的新河段,以后又可能发展新的弯曲。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V”形峡谷 冲积扇 曲流 三角洲 冲积平原 槽型(U型)河谷 河流的地貌小结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河流的地貌小结 冲积扇 峡谷(发育初期) 冲积平原 河谷 曲流(发育中期) 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 槽型谷(发育后期) 河流地貌 凹岸 凸岸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搬运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世界的文明发源地多位于大河流域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分布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目前,世界人口密集区也多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自学教材P37,结合下图,说一说河流对聚落发展的有利影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自学教材P37,结合下图,说一说河流对聚落发展的不利影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有利影响 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山区落差大的河流,还可提供水能资源。 发展旅游业 …… 不利影响 洪涝灾害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河流对聚落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趋利 避害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七: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形态和规模的影响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城市名称 建成区 面积 人口 规模 拉萨 82.82KM2 86.79万人 问题1:说明河流地貌对拉萨市的城市选址、规模与形态的影响 在河流上游的高海拔地区: 城市主体选址于河谷地带; 沿河呈带状分布; 城市规模小。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城市名称 建成区 面积 人口 规模 武汉 628KM2 1121万人 问题2:说明河流地貌对武汉市的城市选址、规模与形态的影响。 在河流中游地区: 城市主体选址于河漫滩平原地区; 城市形态呈团块状分布; 城市规模较大。 探究七: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形态和规模的影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城市名称 建成区 面积 人口 规模 上海 3250KM2 2428万人 问题3:说明河流地貌对上海市的城市选址、规模与形态的影响。 在河流下游地区: 城市主体选址于三角洲平原地区; 城市形态呈团块状分布; 城市规模很大。 探究七: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形态和规模的影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问题4:读图分析山区河谷中聚落的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 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原因:①防御洪水;②注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探究七: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形态和规模的影响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的规模 聚落的选址 聚落的形态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练习 1.比较下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横剖面图,下列a、b、c三处河流与三幅横剖面图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a—丙 B.b—乙 C.c—甲 D.a—乙 2.关于河流侵蚀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河口方向的侵蚀叫溯源侵蚀 B.侧蚀使河流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C.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叫下蚀,它使河床加深 D.溯源侵蚀使河口不断加宽,海岸后退 D B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练习 3.读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河段C,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B.在河段B,往往形成三角洲平原 C.在河段A,河谷横剖面呈“V”字 D.在C河段,流水侵蚀主要表现为溯源侵蚀和下蚀 4.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有( ) A.河流阶地、大峡谷 B.喀斯特地貌、陡崖 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D.角峰、U型冰川谷 5.下列堆积地貌与所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河流上游-河漫滩平原 B.河流中游-洪积扇和冲积扇 C.河流下游-河漫滩、河口三角洲 D.河流中游-冲积扇、河漫滩 D C C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练习 6.山区河谷地带的城市,受地形条件制约,城市多呈( ) A.条带状分布于河流两岸 B.团状密集分布 C.规则的几何形状布局 D.以上三种形式都有 7.有关河流地貌对城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亚马逊平原上 B.山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山腰或高山顶部 C.从我国城市发展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是在山区发育壮大起来的 D.世界多数大城市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A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