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卷——2025届高考生物学4月模拟预测卷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快速分裂的癌细胞内会积累较高浓度的乳酸。研究发现,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乳酸可以促进DNA的复制B.较高浓度乳酸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C.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在线粒体中产生大量乳酸D.敲除蛋白甲基因可升高细胞内蛋白乙的SUMO化水平2.目前,新疆喀什地区的盐碱地上种植的海水稻已销往全国各地。研究表明,海水稻在盐碱地上生长时,其根尖成熟区细胞内K+浓度比细胞外高出10~20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海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无法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从盐碱地中吸收水分B.海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比普通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的高C.海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K+时,K+载体蛋白磷酸化导致空间结构改变D.影响海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K+速率的因素有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3.若利用紫色洋葱的鳞片叶、管状叶、根尖进行以下实验: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②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③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④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管状叶进行实验①时,滤纸条上未出现色素带,说明管状叶中不含色素B.用鳞片叶进行实验②时,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是单向的C.用根尖进行实验③时,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D.用鳞片叶进行实验④时,除去鳞片叶外表皮制备组织样液,便于现象观察4.遗传变异的形成与维持机制一直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物种间的基因组变异模式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受到多种进化力量的影响。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物表型上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B.适合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有利变异才是其进化的原材料C.生存斗争、迁入和迁出等都可能引起种群发生进化D.一定浓度的农药会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5.梅尼埃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听力下降,并伴有内耳淋巴水肿。检测正常人及该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相关激素水平的结果如下表,临床上常用利尿剂(促进尿液产生)进行治疗。下列关于该病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抗利尿激素浓度/(ng·L-1) 醛固酮浓度/(ng·L-1)正常对照组 19.83 98.40急性发病组 24.93 122.82A.内耳的听觉感受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影响听力B.发作期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升高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离子D.急性发作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同时应该保持低盐饮食6.油菜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输到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下图所示。科研人员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油油菜,基因A和基因B是细胞核基因。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分析上图可知,油菜含油量提高的原因是物质C(双链RNA)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过程中的翻译阶段B.在细胞质中,②过程是一个快速的过程,主要是因为一个mRNA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C.题中④过程得到的单链与基因B的自然转录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D.图中体现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7.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有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B.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C.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8.在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美洲狮、灰熊和狼是马鹿的主要捕食者,研究者仔细分析了最近20年内401只马鹿个体的监测记录,图柱顶端的整数为捕食致死的个体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图中数据推测,迁徙的一种可能原因是规避被捕食的风险B.图示这几种生物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C.由图中数据可知,该马鹿种群的能量在向东迁徙时只流向美洲狮D.美洲狮的集中分布区域可能在马鹿分布区以东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量C.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D.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10.银鲑是市售三文鱼的一种。某研究机构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不同量的食物开展了对转基因(生长激素基因)银鲑及非转基因银鲑生长及存活情况的研究,以评估转基因三文鱼是否具有竞争优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测定转基因及非转基因银鲑生长情况的方法须一致,投喂频率无须一致B.转基因三文鱼进入自然环境有助于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养殖场的非生物环境、寄生虫与三文鱼之间均存在信息传递D.若养殖场将银鲑与另一种鱼混合养殖,则两种鱼的所有个体属于一个种群11.图1为甲病和乙病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的遗传系谱图,已知1号成员含甲病致病基因但无乙病致病基因。图2为将5名家庭成员的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后的电泳结果,条带1、2和3、4分别代表一对等位基因。已知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6。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条带1代表甲病的致病基因,条带4代表乙病的致病基因B.1号和2号成员再生育一个孩子患一种病的概率为3/8C.3号成员与一个父亲患甲病的正常男性婚配,生育两病皆患男孩的概率为1/8D.5号成员与一表现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1/6812.四体是某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而其他同源染色体为2条的个体。基因型为AAaa(A对a为完全显性)的四体植株(含44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该特殊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不参与联会,配子随机得到4条同源染色体中的2条。不考虑基因突变与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四体的出现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其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B.该四体产生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一定是纯合子C.该四体在减数分裂的联会过程中会形成22个四分体D.对该四体进行测交,子代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之比约为5:11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产生,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特从植物体内提取出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B.棉花植株的顶端优势现象,可充分说明顶芽较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C.提高植物体内ga2ox(氧化赤霉素的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获得矮化品种D.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异常时,突变体种子的休眠时间一定比野生型长14.支配唾液腺的传出神经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这两种神经兴奋时,均引起唾液分泌增加。唾液分泌的调节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恶心引发的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该反射的效应器是唾液腺B.交感神经能引起淀粉酶含量高的唾液分泌,原因可能是去甲肾上腺素与β受体结合可提高细胞内的cAMP水平,咀嚼促进淀粉酶的分泌C.乙酰胆碱(ACh)属于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D.为探究唾液分泌主要受交感神经还是副交感神经控制,可采用减法原理,分别切断相应神经,观察唾液腺分泌功能的变化15.中药藿香长期种植会出现种质退化、易感染病虫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对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藿香进行了辐射处理(如下图),以期获得性状优良的突变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分裂旺盛,辐射处理易发生定向突变B.过程①中外植体通常用无水乙醇和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C.过程③④所用的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激素的浓度和比例相同D.筛选出目标突变株后可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用成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12分)水稻籽粒灌浆是否充实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研究发现D基因在水稻叶片、茎和颖果中都有表达,其编码的转运蛋白D可参与运输脱落酸(ABA)。D基因功能丧失的突变体籽粒灌浆缺陷,导致种子饱满程度降低,科研人员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1)ABA能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其主要作用还有____________(答出两点)。(2)图1为水稻植株的器官示意图,科研人员检测了野生型和D基因突变体水稻授粉5天后不同器官中ABA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有同学推测,叶片合成的ABA通过D蛋白转运到颖果中,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3)科研人员利用3H标记的ABA验证了上述推测,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高温下,D基因突变体灌浆缺陷较野生型更为显著。为探究其原因,科研人员将24℃生长的野生型水稻转入35℃(水稻灌浆结实的最高温度)培养2小时,分别检测不同温度下颖果中D基因的转录量,结果如图3。已知ABA可以激活颖果中淀粉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水稻籽粒灌浆充实。综合上述信息,请解释高温下野生型水稻确保正常灌浆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5)科研人员对某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时期的光合特性指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表中数值代表相关性,数值越大,表明该指标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越大。(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时期 抽穗期 开花期 灌浆前期 灌浆中期 灌浆后期 灌浆末期气孔导度 0.30 0.37 0.70 0.63 0.35 0.11胞间CO2浓度 0.33 0.33 0.60 0.57 0.30 0.22叶绿素含量 0.22 0.27 0.33 0.34 0.48 0.45①研究发现夏季晴天,中午时叶片胞间CO2浓度有所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②为了避免叶绿素含量不足对灌浆后期和末期籽粒产量的影响,试提出一种有效的保产增产措施_____。17.(9分)甲状腺激素(主要有T4和T3两种)由甲状腺细胞合成和分泌,能够促进机体内的物质和能量代谢,从而使产能增加,促进生物体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负反馈调节,临床常通过测定血液中TRH和TSH的含量进行病理诊断。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状腺细胞表面存在着I-转运蛋白,血液中的I-依靠细胞膜表面的Na+-K+-ATP酶提供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后,在过氧化酶的作用下活化,经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及系列耦联过程形成T4和T3。I-进入甲状腺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若基因突变导致过氧化酶缺乏,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分析原因是________。(2)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由于自身产生抗TSH受体的抗体,阻止TSH与受体结合,但能发挥与TSH相似的作用。与正常人相比,该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TSH、TRH的水平分别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该病由该患者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异常导致。(3)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T3,而大多(约80%)T3由T4转化而来,药物丙硫氧嘧啶能够阻止该转化过程。甲状腺激素除与核受体结合影响转录翻译产生的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外,还能与心脏表面受体结合引发震颤,增加细胞表面交感神经递质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的数目等。请分析临床常用药物丙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病的原因:___________。(4)医护人员对某大面积烧伤、手术后恢复期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如表所示(Cor为皮质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种,有抗胰岛素的作用)。组别 T4/(nmol·L-1) T3/(nmol·L-1) TSH/(ng·mL-1) Cor/(μg·dL-1)患者组 124 2.14 1.87 28.24正常组 128 2.32 2.20 26.06该患者同时出现嗜睡、精神不振、尿糖现象,分析原因是________。18.(8分)入侵植物可通过3种途径影响食物网:一是入侵植物能够直接被土著草食者取食,通过上行效应按照原有的路径进入土著食物网;二是入侵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过引入新的消费者或者转变流通路径形成新的食物网结构;三是入侵植物通过非营养作用造成食物网中各级消费者的种群密度和行为活动等变化,进而影响土著生物群落和食物网结构。图中灰色部分表示植物入侵前土著食物网的生物组成,白色部分表示植物入侵后食物网的生物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三种途径中表示入侵植物不能被土著草食者摄食,而是通过引入新的草食者形成新的食物网结构的是途径_______。途径中C和N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2)如果食物网中广食性消费者较_____(填“多”或“少”),则入侵植物主要以途径I影响食物网。若某种植物以途径II影响土著生物群落,最终导致P1消失,从种间关系和能量流动角度分析P1消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入侵物种紫茎泽兰排挤当地植物,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该过程属于群落的演替。如果要控制该植物的种群密度,除了人工除去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5分)茄子花色、果皮颜色和果肉颜色均为重要的性状,其中每对相对性状均有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这些性状的遗传规律能为茄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育种工作人员选择P1(紫花白皮)、P2(白花绿皮)、P3(白皮白肉)和P4(绿皮绿肉)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实验 组合 F1表型及比例 F2表型及比例① P1×P2 全为紫花绿皮 紫花绿皮:紫花白皮:白花绿皮:白花白皮=9:3:3:1② P3×P4 全为绿皮绿肉 绿皮绿肉:白皮白肉=3:1③ P3×F1(②) 后代中绿皮绿肉:白皮白肉=1:1 -④ P4×F1(②) 后代中全为绿皮绿肉 -(1)由实验①结果推测,茄子花色和果皮颜色遗传的遵循_________定律。实验①中就花色、果皮颜色性状而言,F2中与亲本P1基因型相同的比例为______。(2)由实验②结果推测,控制果皮颜色和果肉颜色基因位于____________,若验证该推测应选择表中实验______。(3)将纯合的白花绿皮绿肉植株与紫花白皮白肉植株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预测F1的表型为______,F2中白花白皮白肉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4)SSR是分布于各染色体上的DNA序列,不同染色体具有各自的特异SSR。分别提取实验①中P1、P2、F1和F2的DNA样本,根据SSR两端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不同样本中的SSR遗传标记,电泳结果如图。据图分析,紫花基因位于____________,F2紫花植株中控制花色的基因来源于Q4-1和Q4-2的比例为______。20.(11分)心脏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生命唯一有效的手段,然而心脏移植过程中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可能会导致心脏坏死。研究发现,IRI通过促进Caspase8蛋白等一系列凋亡蛋白的表达,导致细胞凋亡,最终引起器官损伤。根据Caspase8基因合成的小干扰RNA(siRNA)可使Caspase8基因沉默,可以有效抑制IRI所致的器官损伤。图1是利用猪的心肌细胞开展RNA作用研究的示意图,图2是此研究可能用到的4种限制酶及其切割位点。(1)图1中步骤②构建重组质粒需要使用多种工具酶。常用的DNA连接酶有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图2中有_____种酶切割后的DNA片段可以用T4DNA连接酶连接。DNA连接酶催化目的基因片段与质粒载体片段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2)图1中步骤③将重组质粒导入猪的心肌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siRNA对应的DNA序列是在心肌细胞中表达产生siRNA,siRNA与RISC组装形成基因沉默复合物,通过_______,从而降低IRI引起的细胞凋亡。(3)研究人员根据Caspase8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三种序列分别导入猪的心肌细胞,通过测定靶基因Caspase8的mRNA含量来确定最优序列。测定mRNA含量时,需提取心肌细胞的总RNA,经过___________过程得到cDNA,再进行PCR扩增,测定PCR产物量,结果如图3所示。据此判断最优序列是_______。(4)与直接将siRNA导入猪的心肌细胞相比,通过重组质粒将siRNA对应的DNA序列导入心肌细胞,其优点是________。(5)为了解决心脏移植供体短缺问题,许多种学家正在研究用猪心脏代替人的心脏。选用猪的心肌细胞作受体细胞是因为猪的内脏构造、大小、血管分布与人的极为相似,而且与灵长类动物的心脏相比,可导致人类疾病的病毒要少得多。将猪心脏移植到人体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免疫排斥,以下技术可能有效解决免疫排斥这一问题的是_______。A.细胞融合B.基因敲除C.选猿猴细胞为受体细胞D.转入一些人类特有蛋白的基因,将猪细胞伪装成人细胞E.导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表达的调节因子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A、据题干信息可知,乳酸的积累加快的是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DNA复制发生在间期,A错误;B、较高浓度的乳酸可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B错误;C、癌细胞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错误;D、据题干“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推知,蛋白质甲的减少会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因此敲除蛋白甲基因可以升高细胞内蛋白乙的SUMO化水平,D正确。2.答案:A解析:A、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主要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而海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可以通过自由扩散从盐碱地中吸收水分,A错误;B、海水稻能在盐碱地上生长,说明其根尖成熟区细胞能从盐碱地中吸收水分,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其细胞液浓度可能比普通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的高,这样才能从盐碱地高浓度溶液环境中吸收水分,B正确;C、海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内K+浓度比细胞外高出10-20倍,细胞吸收K+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在与被运输物质结合后,会发生磷酸化,导致载体蛋白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将物质运输到细胞内,C正确;D、由于海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K+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消耗能量,所以影响其吸收K+速率的因素有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D正确。故选A。3.答案:D解析:A、用管状叶进行实验①时,滤纸条上未出现色素带,可能是研磨不充分,色素未释放出来,也可能是滤液细线画得过粗,色素扩散后分离不开,A错误;B、用鳞片叶进行实验②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是双向的,只是进细胞的水分子少于出细胞的水分子,B错误;C、用根尖进行实验③时,细胞在染色时已经杀死,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移动,C错误;D、用鳞片叶进行实验④时,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大液泡,对实验有干扰,制备样液时需去除鳞片叶外表皮,便于观察实验结果,D正确。故选D。4.答案:C解析: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并非生物表型上的有利变异,A错误;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均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错误;生存斗争(如种内竞争、捕食、种间竞争、寄生等)、迁入和迁出等都可能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从而导致种群发生进化,C正确;基因突变是自发的,在使用农药之前就存在,因此抗药性变异不是农药诱导的结果,D错误。5.答案:B解析:A、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耳的听觉感受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影响听力,A正确;B、发作期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升高,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错误;C、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的平衡,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C正确;D、利尿剂能促进尿液产生,急性发作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同时应该保持低盐饮食,避免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不利于尿液的排出,D正确。故选B。6.答案:C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由于非模板链进行转录形成的RNA与模板链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了物质C(杂合双链DNA),抑制了酶b的形成的翻译过程,使PEP不能转化成蛋白质,进而油菜的油脂含量升高,A正确;B、在翻译的过程中,②翻译过程是一个快速的过程,一个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从而使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提高翻译的效率,B正确;C、基因中模板链与非模板链是互补的,题中④过程是非模板链转录,得到的单链与基因B的自然转录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是互补的,C错误;D、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酶a、酶b)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故选C。7.答案:C解析:A、PD-L1抗体和PD-1抗体能分别于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和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但它们结合在一起时,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就不能结合,T细胞可以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因此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A正确;B、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可以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B正确;C、PD-L1与PD-1的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因此PD-L1与PD-1的结合会降低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C错误;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减少,导致肿瘤细胞不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T细胞能产生干扰素,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杀伤肿瘤细胞,从而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D正确。故选C。8.答案:C解析:A、依题意,图柱顶端的整数为捕食致死的个体数。据图可知,在迁徙季节,不迁徙时死亡的比例比迁徙时死亡的比例大,据此推测迁徙的一种可能原因是规避被捕食的风险,A正确;B、依题意,美洲狮、灰熊和狼是马鹿的主要捕食者,则可推断:美洲狮、灰熊和狼竞争马鹿,为种间竞争关系;美洲狮、灰熊和狼都会捕食马鹿,它们与马鹿是捕食关系,B正确;C、据图可知,该马鹿种群在向东迁徙时,被美洲狮捕食导致死亡的比例为1,但该马鹿种群的能量不只存在于被捕食的马鹿中,被捕食的马鹿的能量也不会全部注入美洲狮。因此,该马鹿种群的能量在向东迁徙时不只流向美洲狮,C错误;D、据图可知,在迁徙季节和非迁徙季节,马鹿向东迁徙时被美洲狮捕食的比例大,可推测美洲狮的集中分布区域可能在马鹿分布区以东,D正确。故选C。9.答案:D解析: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B、种群密度调查的样地等总体为正方形时,可用五点取样法,昆虫会飞,具有趋光性等特点,活动能力强,不能采用五点取样法来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B错误;C、影响植被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因此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环境,C错误;D、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在垂直方向上体现了分层现象,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故选D。10.答案:C解析:A、实验是研究不同量的食物开展了对转基因(生长激素基因)银鲑及非转基因银鲑生长及存活情况的研究,自变量为不同量的食物,则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则投喂频率应一致,A错误;B、转基因三文鱼进入自然环境有可能会导致生物入侵,不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C、养殖场的非生物环境、寄生虫与三文鱼之间均存在信息传递,C正确;D、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银鲑与另一种鱼是两种鱼,故不是一个种群,D错误。故选C。11.答案:C解析:条带1、2、3、4分别代表基因a、A、B、b,A正确。1号的基因型为AaXBY,2号的基因型为AaXBXb,仅考虑甲病,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4,仅考虑乙病,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4,生育一个孩子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4×3/4+1/4×3/4=3/8,B正确。由图2可知,3号的基因型为AAXBXb,与一个父亲患甲病的正常男性(AaXBY)婚配,后代不可能患甲病,故生育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为0,C错误。据题干“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6”可知,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56,a的基因频率为1/16,A的基因频率为15/16,则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15/16×1/16,表现正常的人群中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15/16×1/16)÷(1-1/256)=2/17;5号基因型为A,与表现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2/17×1/4×1/2=1/68,D正确。12.答案:D解析:该四体的出现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但该四体仍为二倍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错误。该四体植株经减数分裂可能形成基因型为Aa的配子(花粉),其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杂合子B错误;该四体植株的特殊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不参与联会,故该四体在减数分裂的联会过程中会形成21个四分体C错误;基因型为AAaa的四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4:1,其测交后代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之比为5:1D正确。13.答案:C解析:温特发现了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并未从植物体内提取出该物质,A错误;棉花植株的顶端优势现象,是因为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而生长受到抑制,顶芽生长素浓度低而生长表现为促进,所以顶端优势现象不能说明侧芽、顶芽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B错误;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提高ga2ox(氧化赤霉素的酶基因)的表达水平,会使赤霉素含量降低,从而能获得矮化品种,C正确;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异常,可能是提高了受体的敏感性,也可能是降低了受体的敏感性,或受体减少等,突变体种子的休眠时间可能比野生型长或短或不变,D错误。14.答案:A解析:恶心引发的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该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A错误;由题图可知,交感神经兴奋时,去甲肾上腺素与腺细胞膜上的B受体结合可提高细胞内的cAMP水平,从而使淀粉酶分泌增多,分泌的唾液中淀粉酶含量高,B正确;乙酰胆碱(ACh)属于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C正确;为探究唾液分泌主要受交感神经还是副交感神经控制,可分别切断相应神经,观察其对唾液腺分泌功能的影响,该方法属于减法原理,D正确。15.答案:D解析: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分裂旺盛,辐射处理易发生突变,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B、消毒通常使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不用无水乙醇,B错误;C、③④过程添加的植物激素种类相同,但浓度和比例不同,C错误;D、筛选出目标突变株后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培养生产药用成分,D正确。故选D。16.(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1)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维持种子休眠(2)野生型叶片中ABA的含量低于突变体,野生型颖果中ABA的含量高于突变体(3)将等量3H标记的ABA分别喷施在生长状态相同的野生型、D基因突变体的叶片上,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水稻颖果中的放射性强度(4)高温下D基因转录量增加,蛋白D合成增多,促进ABA从叶片转运到颖果,颖果中ABA含量增加,激活淀粉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合成淀粉,从而促进水稻籽粒灌浆(5)温度过高,为降低蒸腾作用,气孔导度下降(或部分气孔关闭),保持植株水分;合理施加Mg肥、N肥解析:(1)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2)图2显示,叶片中ABA的含量野生型低于突变体,颖果中ABA的含量野生型高于突变体,而突变体是D基因突变体,D基因编码的转运蛋白D可运输脱落酸(ABA),故可推测颖果中的ABA主要是由叶片合成后通过D蛋白转运过来的。(3)实验是为了验证颖果中的ABA主要是由叶片合成后通过D蛋白转运过来的,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将等量3H标记的ABA分别喷施在生长状态相同的野生型、D基因突变体的叶片上,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水稻颖果中的放射性强度,预期野生型的放射性强度高于突变体。(4)分析图3可知,高温能促进D基因转录,高温下D基因转录量增加,转运蛋白D合成增多,促进ABA从叶片转运到颖果,颖果中ABA含量增加,激活淀粉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合成淀粉,从而促进水稻籽粒灌浆。(5)①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水分散失的途径,夏季晴天中午时,温度过高,为降低蒸腾作用,气孔导度下降(或部分气孔关闭);②叶绿素中含有Mg、N等元素,为避免叶绿素含量不足导致在灌浆后期和末期籽粒产量降低,需要合理施加Mg、N肥,促进植株叶绿素的合成。17.(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9分)(1)主动运输(1分);缺乏过氧化酶会使甲状腺激素不能合成,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升高,作用于甲状腺导致甲状腺细胞增生,出现甲状腺代偿性肿大(2)升高、降低、降低(1分);免疫自稳(1分)(3)该药物阻止T4转化为T3,减少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与心脏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减弱震颤,还能减少靶细胞表面交感神经递质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的数目等,减弱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影响)(4)TSH数量减少,甲状腺激素(T4和T3)分泌不足,同时患者在保护性反应状态下cor的分泌增加,抑制了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症状解析:(1)由于I-的吸收需要能量和载体,且逆浓度梯度进行,因此I-进入甲状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缺乏过氧化酶会使甲状腺激素(T4和T3)不能合成,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升高,作用于甲状腺导致甲状腺细胞增生,出现甲状腺代偿性肿大。(2)由于抗TSH受体的抗体阻止TSH与受体结合,但能发挥与TSH类似的作用,因此根据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负反馈调节分析,与正常人相比,该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TSH、TRH的水平分别升高、降低、降低。该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由患者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导致。(3)该药物阻止T4转化为T3,减少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与心脏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减弱震颤,还能减少靶细胞表面交感神经递质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的数目等,减弱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影响。(4)根据题干和表中信息分析,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应。由于TSH数量减少,甲状腺激素(T4和T3)分泌不足,同时患者在保护性反应状态下cor的分泌增加,抑制了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症。18.(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1)Ⅱ;捕食(2)多;入侵植物对资源的竞争能力比土著植物强,导致土著植物固定的能量大幅减少,P1位于以土著植物为基础的食物链顶端,P1获得能量不足,使其种群密度下降,最终消失(2分)(3)降低;次生;适当引入竞争者或天敌解析:(1)结合题图可知,途径I表示入侵植物能够直接进入土著食物网;途径Ⅱ表示入侵植物不能按照原来的路径进入土著食物网,而是产生新的食物网结构;途径Ⅲ表示入侵植物的非营养间接作用。因此三种途径中表示入侵植物不能被土著草食者摄食,而是通过引入新的草食者形成新的食物网结构的是途径Ⅱ。C可以捕食N和I,N和I均为植物,存在种间竞争,由此可知,途径中C和N的种间关系为捕食。(2)由题图可知,P和C表示不同级别的消费者,N表示土著植物,I表示入侵植物。如果食物网中广食性消费者较多,则入侵植物主要通过途径Ⅰ进入食物网。若某种植物以途径Ⅱ影响土著生物群落,入侵植物在与土著植物竞争中处于优势,导致土著植物数量下降,其同化的太阳能减少,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最终流向P1的能量减少,P1生物灭绝或迁出该生态系统,导致P1生物在当地消失。(3)入侵物种紫茎泽兰排挤当地植物,使当地生物种类下降,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该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如果要控制入侵物种紫茎泽兰的种群密度,除了人工除草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引进紫茎泽兰的竞争者(如能释放化学物质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繁殖的植物)或紫茎泽兰的天敌。1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1)(基因)自由组合(1分);1/16(2)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③(3)紫花绿皮绿肉;1/16(4)Q4-1染色体上;2:1解析:(1)实验①F2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绿皮:紫花白皮:白花绿皮:白花白皮=9:3:3:1,说明茄子花色和果皮颜色遗传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实验①F1全表现为紫花绿皮可知,紫花对白花为显性,绿皮对白皮为显性,设A/a基因控制花色,B/b基因控制果皮颜色,则P1(紫花白皮AAbb)、P2(白花绿皮aaBB),因此F2中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1/4×1/4=1/16。(2)实验②中,亲本为白肉×绿肉,子代全表现为绿肉,说明绿肉对白肉为显性,设D/d基因控制果肉颜色,则实验②中因白皮白肉×绿皮绿肉→子代全为绿皮绿肉,说明亲本为白皮白肉bbdd×绿皮绿肉BBDD,F1绿皮绿肉基因型为BbDd,BbDd自交F2代绿皮绿肉:白皮白肉=3:1,说明控制果皮颜色和果肉颜色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验证该推测,实质是验证控制果皮颜色和果肉颜色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自交和测交两种方法,题干已使用自交,因此再验证该推测应选择测交,即表中实验③P3(白皮白肉bbdd)×实验②中F1(绿皮绿肉BbDd)。(3)白花绿皮绿肉植株(aaBBDD)与紫花白皮白肉植株(AAbbdd)杂交,F1基因型为AaBbDd,F1表型为紫花绿皮绿肉;由题(2)可知,B/b和D/d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亲本基因型可知,F1中B与D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b和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因此F1AaBbDd将会产生1/4ABD、1/4Abd、1/4aBD、1/4abd的雌配子和1/4ABD、1/4Abd、1/4aBD、1/4abd的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F2中白花白皮白肉(aabbdd)所占比例为1/4abd×1/4abd=1/16aabbdd。(4)根据电泳结果可知,P1为紫花纯合子,电泳后条带位于“Q4-1染色体的SSR”,说明控制紫花的基因位于Q4-1染色体上,P2为白花纯合子,电泳后条带位于“Q4-1染色体的SSR”,说明控制白花的基因位于Q4-2染色体上;F1基因型为Aa,Aa自交后代有1/4AA、2/4Aa、1/4aa,紫花植株中有1/3AA、2/3Aa,其中紫花基因A占1/3×1+2/3×1/2=2/3,则F2紫花植株中控制花色的基因来源于Q4-1(A基因)和Q4-2(a基因)的比例为2:1。20.(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1)4;磷酸二酯键(2)显微注射法;抑制Caspaset8基因的翻译过程(2分)(3)逆转录;序列2(4)可持续产生siRNA,使靶基因长时间沉默(2分)(5)BDE(2分)解析:(1)限制酶EcoR I和PstI切割形成的是黏性末端,限制酶SmaI和EcoRV切割形成的是平末端,无论哪种末端,都可以用T4DNA连接酶连接。DNA连接酶催化目的基因片段与质粒载体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2)将重组质粒导入动物细胞常采用显微注射法。mRNA是翻译的模板,据图1可知,基因沉默复合物作用于Caspased8的mRNA,抑制了翻译过程。(3)研究人员根据Caspase8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三种序列分别导入猪的心肌细胞,通过测定靶基因Caspase8的mRNA含量来确定最优序列。测定mRNA含量时,需提取心肌细胞的总RNA,经过逆转录过程得到cDNA,再进行PCR扩增,通过测定PCR产物量进而推测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图3结果显示,导入序列2的PCR产物量最少,说明相关基因沉默,因此抑制效果最好的是序列2。(4)与直接将sRNA导入猪的心肌细胞相比,通过重组质粒将siRNA对应的DNA序列导入心肌细胞,siRNA可随重组质粒增殖而持续产生,从而使靶基因长时间沉默。(5)对于人体而言,猪的器官属于外来物,免疫系统会把外来器官当作抗原成分进行攻击,故免疫排斥反应是将猪心脏移植到人体面临的最大挑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猪心脏中与免疫排斥有关的抗原基因敲除;或转入一些人类特有蛋白的基因,将猪细胞伪装成人的细胞;以及导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表达的调节因子等技术均可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故选BD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