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深圳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8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 (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留存试卷,交回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12月14日,全球海拔最高的光伏项目———西藏才朋光伏电站二期正式并网发电,将有效缓解藏中地区居民生活缺电状况。该项目光伏板采用双面设计,正面背面均能发电。图1是西藏才朋光伏电站二期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西藏才朋光伏电站二期的光伏板能实现背面发电主要依靠
A.地面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反射 D.大气反射
2.西藏才朋光伏电站二期并网发电后,藏中地区居民生活缺电状况得到有效缓解的季节主要是
A.冬、夏季 B.冬、春季
C.夏、秋季 D.春、秋季
植物的刺不仅可以减少水分蒸腾,也能够有效减少大型植食哺乳动物的啃食。带刺植物的出现与环境演化密切相关。图2示意亚欧地区带刺植物谱系及哺乳动物谱系累积数量相关性。据此完成3~4题。
3.从植物刺的功能考虑,带刺植物最典型的生存环境是
A.寒带苔原环境 B.温带森林环境
C.热带草原环境 D.热带雨林环境
4.亚欧地区带刺植物谱系累积数量快速增加的地质年代是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刚果(金)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国内铁路连通度较低,大量出口原木、矿产品等初级产品,近一半出口至中国。马塔迪港是该国最大港口,但该国东部地区货物多借道邻国坦桑尼亚在达累斯萨拉姆港出海。图3示意该国铁路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该国东部地区货物多通过邻国印度洋沿岸港口出海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宗货物出口到中国 ②向东转运成本较低
③与邻国经济互补性强 ④西部港口无法出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与更靠近沿海地区的博马港相比,马塔迪港成为该国最大港口的有利条件是
①航道不易淤积 ②集散条件更好
③港口风浪较小 ④城市规模更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3 年1月31日,中国与阿联酋签署了铁路列车机车供货合同,标志着我国高端装备“出海”取得新突破。根据合同,阿联酋向中国采购的机车全部为高等级的内燃机车,可满足阿联酋当地特殊环境的运输要求。图4为阿联酋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7~8题。
7.阿联酋全部采购内燃牵引机车,没有采购电力牵引机车,主要考虑了该国的
A.地理位置 B.资金状况
C.资源禀赋 D.国土面积
8.中国提供的高等级内燃机车可以很好地适应当地
A.崎岖的地形 B.强烈的地震
C.频发的飓风 D.频繁的沙尘
1958年,福建省文物管理部门在武夷山市发现了西汉初年的古城遗址。经考古研究发现,该地先民曾在流经城中的河流上修筑水门以调控河流水文环境,后因战乱荒废。宋代时,先民于古城遗址北侧新建城村并延续至今。图5(a)示意西汉初年古城遗址范围及周边水系,图5 (b)示意现今古城遗址和城村位置。据此完成9~10题。
9.推测该古城水门开闭的时期及对应功能合理的是
A.夏季开启 泄洪 B.夏季关闭 航运
C.冬季开启 灌溉 D.冬季关闭 御敌
10.宋代新建的城村未选择在古城遗址上复建而选址于遗址以北地区,主要为了
A.减少洪涝威胁 B.适应地形演变
C.减轻遗址破坏 D.应对气候变化
某些年份,太平洋赤道附近地区会出现大气环流异常的现象,信风被赤道西风取代。强劲的赤道西风在美洲西海岸分成向南、向北两支气流运动,从而对美洲西部低纬沿岸地区的气候、海洋生态造成深刻影响。图6示意太平洋赤道附近地区赤道西风运动路线。据此完成11~12题。
11.导致赤道西风在美洲西海岸分成向南、向北两支气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山地地形 B.地转偏向力
C.沿岸洋流 D.海陆热力性质
12.强劲赤道西风出现的年份,南美洲西部低纬沿岸地区
A.潮汐涨落幅度变小 B.表层海水温度升高
C.海洋渔业资源增多 D.全年降水总量减小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喀麦隆大量农民和牧民迁往本国北部地区,寻找适合耕种和放牧的土地,部分土地兼顾耕种和放牧,两者互利共生。随着开发强度增大,在部分季节牧业活动与农作活动的矛盾加剧。图7示意喀麦隆北部牧业活动与农作活动的生产时间安排,图8示意喀麦隆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3~14题。
13.喀麦隆北部农民的农作时间安排主要顺应
A.热量变化 B.光照变化
C.水分变化 D.温差变化
14.该地牧业活动与农作活动矛盾最突出的时间段是
A. 1-3月 B. 4-6月
C. 7-9月 D. 10-12月
世界文化遗产锡吉里耶 位于斯里兰卡的狮子岩及周边。研究表明,锡吉里耶中轴线具有一定天文属性,每年太阳直射当地的两天,在狮子岩上沿中轴线可见日落恰好位于中轴线尽头方向。图9为锡吉里耶航拍照片。据此完成15~16题。
15.锡吉里耶中轴线的走向为
A.西北-东南 B. 东-西
C.西南-东北 D. 南-北
16.一个自然年中,能够从狮子岩欣赏日落于中轴线尽头方向的两天间隔大约为
A.1个多月 B.4个多月
C.7个多月 D. 10个多月
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2009年,我国在福建东部建立平潭综合实验区,下辖平潭岛及附属岛屿。平潭岛素有“海滨沙滩冠九州”的美誉,但早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区面积广大,产业基础薄弱。2015年,福建省成立首个国家级新区福州新区,其中的滨海新城可利用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是新兴产业的重要承载地。2020年,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正式通车,加速推进了平潭综合实验区与福州滨海新城有序分工、差异发展的岛城一体化建设。图10为平潭综合实验区与福州滨海新城联动互补发展空间结构示意图。
(1)简述制约平潭岛早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6分)
(2)分析平潭综合实验区与福州滨海新城联动互补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3)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分别列举一项平潭综合实验区与福州滨海新城可重点发展的产业,并分析产业分工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驯鹿是环北极地区的重要放牧对象,夏季主要食用草本植物,冬季主要用鹿角或蹄子刨食冰雪下的地衣。挪威和瑞典的牧民可跨境放牧驯鹿,夏季在挪威沿海山地林线以上的夏牧场,冬季到瑞典的冬牧场。近年来,气候变暖对驯鹿牧场产生较大影响。图11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驯鹿放牧空间。
(1)说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驯鹿冬牧场选址的合理性。(8分)
(2)分析气候变暖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驯鹿夏牧场的影响。(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洋底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大陆,沉积物的厚度分布主要受陆地径流、大气环流、海水运动以及海底基底(基岩表面)深度的影响。图12示意南大西洋两岸L1、L2测线位置,图13 示意南大西洋两岸沿L1、L2 测线沉积物厚度、水深及基底深度分布情况。
(1)指出大西洋两岸测线沉积物厚度分布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6分)
(2)与L1 测线相比,分析L2测线沉积物平均厚度较小的原因。(8分)
(3)调查发现,南大西洋中心地带海底沉积物较薄,但大洋中脊两侧附近海底沉积物因物质来源多样相对周边更厚。说明南大西洋大洋中脊两侧附近海底沉积物的主要来源。(6分)
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评分说明:
1.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2.考生答案中,中国地名出现错别字一般不给分;外国地名应以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为依据评分,若出现同音字可酌情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C D A D C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A B C D A B
17. (18分)
(1)(6分)地理位置较偏,受海洋阻隔(2分);淡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缺乏(2分);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发(2分);海岛生态环境脆弱(2分)。(答对3点得6分)
(2)(6分)平潭综合实验区与滨海新城地理位置邻近(2分);平潭综合实验区通过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与滨海新城相连,交通便利 (2分);滨海新城交通与产业基础优势突出,平潭综合实验区生态环境良好(2分);滨海新城淡水、土地等可利用资源丰富,平潭综合实验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两地资源互补,有利于联动发展(2分);两地各有优势发展政策支持,有利于区域协同发展(2分)。(答对3点得6分)
(3)(6分)平潭综合实验区可重点发展特色旅游商贸、国际生态旅游业、国际性特色会展服务业、低碳科技研发等产业;福州滨海新城可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数字创新产业、区域性商贸物流等产业。(2分)
积极作用:通过产业分工实现互补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2分);促进两地产业升级转型,促进经济高效发展 (2分)。
18. (14分)
(1)(8分)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背风坡,西风下沉增温(2分);背风坡大风和暴雪等灾害性天气较少,利于过冬(2分);背风坡降雪少,积雪厚度小,利于驯鹿觅食(2分);(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分水岭接近海岸,)东坡坡度较小,放牧空间较大 (2分)。
(2)(6分)有利影响:夏牧场放牧时间延长(2分);积温上升,增加单位面积牧草生物量,食物更充足(2分)。不利影响:林线上升,高山草甸牧场空间减少 (2分);气温上升,蚊虫、病虫害、疾病增加(2分);高山区冰雪消融加剧,诱发滑坡等灾害,威胁夏牧场(2分)。(答对3点得6分,但仅回答有利或不利一个方面,最多得4分)
19. (20分)
(1)(6分)特点:沉积物厚度由沿岸向海洋中心减小(2分)。成因:基底深度由沿岸向海洋中心变浅 (2分);沿岸地区靠近大陆物源地 (河流及大气环流带来的物源多)(2分)。
(2)(8分)大西洋东岸受西风及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大气环流向海洋输送的物质少(2分);大西洋东岸附近非洲大陆上河流少,且没有大河,河流从大陆带来的物质少(陆地径流带来的物质少)(2分);受西风漂流及本格拉寒流流经海域影响,洋流带来的物质少 (2分);基底平均深度更浅,沉积较少 (2分)。
(3)(6分)大洋中脊位于板块边界,火山作用频发,带来大量的火山碎屑物在附近海底沉积(2分);沿岸沉积物向深海搬运过程中遇到大洋中脊阻挡而沉积(2分);大洋中脊为海底隆起区,受海水侵蚀作用较强,侵蚀物在附近海底沉积 (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