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秘密 ★ 因涉及考试内容,请老师妥善保管,避免泄露保山市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一历史·双向细目表题号 题型 分值 试题内容 难易程度 核心素养1 选择题 3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 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2 选择题 3 史料研读 易 史料实证3 选择题 3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中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4 选择题 3 中共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难 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5 选择题 3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怀6 选择题 3 双百方针 易 历史解释、时空观念7 选择题 3 古代西方文明的起源 易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8 选择题 3 古代世界帝国 中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9 选择题 3 价格革命 难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10 选择题 3 宗教改革 中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11 选择题 3 启蒙运动 易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12 选择题 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难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13 选择题 3 美国内战 中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4 选择题 3 工业革命 中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15 选择题 3 巴黎公社 中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16 选择题 3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中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17 材料分析 题 12 中古西欧 易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8 材料分析 题 14 新航路开辟 中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9 材料分析 题 14 亚洲觉醒 中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0 论述题 12 科技革命 中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命题 思想 达成目标 优秀率 及格率 平均分 10% 60%±5% 60±5★ 秘密 ★ 因涉及考试内容,请老师妥善保管,避免泄露本次质量监测试题命题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践行高考试题评价体系的要求,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脉落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以及考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山市 2024~2025 学年春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D B C B A D A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A B C D B C D【解析】1.宫殿建筑体现了权力中心,天文观象台反映了公共事务管理,礼器体现了等级秩序,这些都表明初步具备国家的雏形,C 正确;材料未体现神权与王权结合,A 错误;社会分工从材料中无法充分体现,B 错误;华夏民族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D 错误。2.材料体现了甲骨文(实物)与《史记》(文献)的互证关系,体现“二重证据法”,D 正确;文献本身具有独立价值(如《史记》记载框架未被推翻),A 夸大考古作用,故错误;B 否定二手史料价值,与材料中《史记》经证实可靠的事实矛盾,故错误;“只能依赖”表述绝对化,忽略传世文献的参照作用,C 错误。3.根据材料中官方派使者到宋朝廷求书和民间通过贸易购求各类书籍的行为体现出大理国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故 B 符合题意。大理国并未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范围,故不能实现一体化管理,A 错误;大理国以农耕为主,题干中的经籍和药书属于中原农耕文明的产物,未涉及游牧文化内容,C 错误;题干仅提及求书行为,未涉及政治制度仿效的线索,如官制改革等,经籍可用于教育或思想传播,但不足以直接推断出政治制度效仿,D 错误。4.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初是在城市中心道路(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失败)实践受挫后,中共作出的战略转移,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C 正确;A 与材料主旨不符;B 不是最初表现为退却的原因;D 与题干表述无关。5.根据材料内容,“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剥夺地主、官僚、资本家等剥削阶级的政治权利”可知,这是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年)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纲领性文件,其是中共首次系统尝试建立人民革命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 1页(共 5页)政权,B 正确;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 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尚未形成明确的工农民主专政政权,A 错误;国民党政权的瓦解主要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年),时间上不匹配,C 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 年后)强调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日,中共调整政策为“减租减息”,与文献中“剥夺地主政治权利”的内容矛盾,D 错误。6.“双百”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材料中允许人民内部宣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自由,体现了思想学术领域的自由争鸣,是“双百”方针在思想领域的体现,A 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思想自由,并非思想混乱,B 错误;题干明确将“反革命分子”排除在自由讨论之外,说明政策对反革命分子的界定是清晰的,此选项与材料矛盾,C 错误;题干更直接指向思想领域的政策,而非民主政治发展,D 错误。7.从空间角度看,早期文明独立诞生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不同地理单元,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明形态,体现了文明发展的多元性,故选 D;人类文明产生前的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表述较为发达不准确,而且属于经济或生产力层面的特征,与题干强调的“空间角度”(地理分布)不符,A 错误;早期文明(如两河、埃及、印度、中国)虽存在部分共性(如城市、文字),但在地理环境、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差异显著,“统一性”表述不准确,B 错误;早期文明间确实存在有限的交流(如丝绸之路前身),但题干时间轴若未明确体现互动,则此选项缺乏直接依据,C 错误。8.图中反映的是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故选 A;B 属于波斯帝国;C 是查士丁尼时期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D 属于阿拉伯帝国,不选。9.价格革命时期,封建主多采用传统的土地经营方式,如出租土地收取定额货币地租,这种方式无法灵活应对市场上物价波动和经济结构变化。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和价格波动影响着土地经营收益,封建主的经营方式不能及时调整以适应,处于劣势,故选 D;社会转型是“价格革命”带来的影响,不是原因,A 错误;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并非一定低于工业品,且这不是封建主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处于劣势的关键,B 错误;材料强调经济结构调整,未提及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政治变革限制封建主权力,C 错误。10.新教伦理强调勤劳节俭、反对奢侈消费,同时认可通过合法手段积累财富。这一思想为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提供了伦理支持,符合其经济诉求,A 正确;新教并未否定宗教信仰,而是反对天主教的某些教义(如赎罪券),主张“因信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 2页(共 5页)称义”,B 与史实不符;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早于宗教改革(16 世纪),新教改革虽受人文主义影响,但题干内容更直接指向经济伦理,与人文主义无直接关联,C 错误;新教并非完全否定传统伦理,而是重新诠释了财富获取与道德的关系(如强调勤劳、节俭为美德),题干中“将财富的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更多是打破封建特权或教会对经济的干预,而非否定优良品质,D 错误。11.从德国贵族反思统治方式并进行教育改革可知,启蒙运动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指导,B 正确;德国教育改革有多方面原因,启蒙运动是重要推动因素而非根本动力,A 错误;贵族开始反思传统统治方式并进行改革并非放弃传统封建统治;C 错误;启蒙运动影响广泛,并非只对贵族阶层有影响,D 错误。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是否信仰国教为标准纵向地把社会分开,但从社会成分来看,两大阵营的组成人员没有区别,都有贵族、商人、乡绅、农民。因此,无论哪一阵营胜利,社会结构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所以我们说英国革命不是一次彻底的阶级革命,带有极强的妥协色彩,C 正确;当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非宗教矛盾,而是英国封建专制统治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A 错误;从材料中的阶级构成看,有农民阶层参与,不能说缺乏群众基础,B 错误;材料中无法得出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的结论,D 错误。13.南方叛乱州的经济与社会高度依赖奴隶制,解放奴隶直接摧毁了其劳动力基础,削弱了叛乱能力,这是宣言的核心战略目标,故选 D。虽然该宣言客观上对废除奴隶制、推动民主进程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有一定作用,但主要目的是为了赢得战争,A、B、C 错误。14.银行参与企业改组和融资并影响经营决策,体现了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结合,这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B 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银行业的新发展,并非走向衰落,A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大型银行利用资本对企业的控制,其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C 错误;这种行为破坏了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平竞争原则,D 错误。15.巴黎公社在政治上的这些实践,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其经验和教训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新的素材,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C 正确;巴黎公社最终失败,没有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A 错误;它对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有一定影响,但并未直接推动其胜利,B 错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 错误。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 3页(共 5页)16.长期的殖民统治使拉丁美洲形成了以大庄园制、单一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社会经济结构,土生白人、混血人种等不同阶层之间矛盾复杂,这种固化的社会结构在独立后难以短时间内改变,严重制约了拉丁美洲对各种问题的解决,D 正确;本土文化挖掘传承并非关键制约因素,A 错误;独立运动有一定群众基础,B 错误;区域内国家合作机制缺乏是表现之一,并非关键制约因素,C 错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17.(12 分)(1)(6 分)特征:庄园与农奴制;封君封臣制;基督教控制人民精神生活。(每点 2 分)(2)(6 分)新变化:王权加强;城市兴起并获得自治;城市经济发展;大学兴办。(每点2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18.(14 分)(1)(6 分)特点:西班牙主导;跨太平洋贸易(贸易范围广);贸易商品以丝绸白银为主;中国处于优势地位或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8 分)表现:棉花取代丝绸成为主要贸易商品;商品消费群体从服务达官贵人到普通大众;贸易量的大幅增加。(每点 2 分,共 4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原因:工业革命的兴起与扩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棉花物美价廉,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需要。(每点 2 分,共 4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19.(14 分)(1)(8 分)影响:印度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印度的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印度经济命脉被英国控制,经济发展畸形;(4 分)印度民族工业得到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4 分)(2)(6 分)理解:20 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结合 20 世纪初,亚洲觉醒的背景、史实、影响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20.(12 分)示例一:论题: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时代演进的核心动力(2 分)阐述: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技术进步与经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在农业经济时代,铁器—牛耕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它使得开垦荒地变得更为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 4页(共 5页)容易,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范式;冶铁、造船以及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还推动了商业的繁荣和海上贸易发达,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农商经济范式逐步确立;1861 年以后,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得以确立,生产力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超过农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1990 年以来,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模式。数字经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8 分)综上所述,技术进步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着经济时代的演进和经济范式的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 分)示例二:论题:蒸汽机技术革新引领工商经济时代的崛起(2 分)阐述:在人类经济发展历程中,技术进步始终是推动经济时代演进的关键动力。以工商经济时代为例,蒸汽机的发明与广泛应用这一重大技术革新,成为引领工商经济时代崛起并蓬勃发展的核心要素。在蒸汽机技术革新之前,社会生产主要依赖人力、畜力以及简单的水力、风力等自然动力,生产规模和效率受到极大限制。18 世纪中叶,瓦特改良蒸汽机,为工业生产带来巨变。以纺织业为例,生产效率直线上升,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促使国际贸易发展。同时,蒸汽机车、轮船问世,货物运输更为便捷,加强全球经济联系。工厂制度应运而生,带动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构建起完整工业产业链。大量的工业制成品得以远销海外,原材料也能够源源不断地输入国内,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8 分)综上所述,正是由于蒸汽机技术的引领,人类社会才得以从传统的农业经济时代逐步迈向繁荣的工商经济时代,开启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新篇章。(2 分)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 5页(共 5页)保山市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2345678答案CDBCBD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DABDB0【解析】1.宫殿建筑体现了权力中心,天文观象台反映了公共事务管理,礼器体现了等级秩序,这些都表明初步具备国家的雏形,C正确:材料未体现神权与王权结合,A错误:社会分工从材料中无法充分体现,B错误:华夏民族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D错误。2.材料体现了甲骨文(实物)与《史记》(文献)的互证关系,体现“二重证据法”,D正确:文献本身具有独立价值(如《史记》记载框架未被推翻),A夸大考古作用,故错误;B否定二手史料价值,与材料中《史记》经证实可靠的事实矛盾,故错误:“只能依赖”表述绝对化,忽路传世文献的参照作用,C错误。3.根据材料中官方派使者到宋朝廷求书和民间通过贸易购求各类书籍的行为体现出大理国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故B符合题意。大理国并未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范围,故不能实现一体化管理,A错误;大理国以农耕为主,题干中的经籍和药书属于中原农耕文明的产物,未涉及游牧文化内容,C错误;题干仅提及求书行为,未涉及政治制度仿效的线索,如官制改革等,经籍可用于教育或思想传播,但不足以直接推断出政治制度效仿,D错误。4.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初是在城市中心道路(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失败)实践受挫后,中共作出的战略转移,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C正确:A与材料主旨不符;B不是最初表现为退却的原因;D与题干表述无关。5,根据材料内容,“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剥夺地主、官僚、资本家等剥削阶级的政治权利”可知,这是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纲领性文件,其是中共首次系统尝试建立人民革命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政权,B正确;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尚未形成明确的工农民主专政政权,A错误;国民党政权的瓦解主要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时间上不匹配,C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后)强调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日,中共调整政策为“减租减息”,与文献中“剥夺地主政治权利”的内容矛盾,D错误。6.“双百”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材料中允许人民内部宣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自由,体现了思想学术领域的自由争鸣,是“双百”方针在思想领域的体现,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思想自由,并非思想混乱,B错误;题干明确将“反革命分子”排除在自由讨论之外,说明政策对反革命分子的界定是清晰的,此选项与材料矛盾,C错误:题干更直接指向思想领域的政策,而非民主政治发展,D错误。7.从空间角度看,早期文明独立诞生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不同地理单元,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明形态,体现了文明发展的多元性,故选D:人类文明产生前的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表述较为发达不准确,而且属于经济或生产力层面的特征,与题干强调的“空间角度”(地理分布)不符,A错误:早期文明(如两河、埃及、印度、中国)虽存在部分共性(如城市、文字),但在地理环境、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差异显著,“统一性”表述不准确,B错误:早期文明间确实存在有限的交流(如丝绸之路前身),但题干时间轴若未明确体现互动,则此选项缺乏直接依据,C错误。8.图中反映的是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故选A:B属于波斯帝国:C是查士丁尼时期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D属于阿拉伯帝国,不选。9,价格革命时期,封建主多采用传统的土地经营方式,如出租土地收取定额货币地租,这种方式无法灵活应对市场上物价波动和经济结构变化。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和价格波动影响若土地经营收益,封建主的经营方式不能及时调整以适应,处于劣势,故选D:社会转型是“价格革命”带来的影响,不是原因,A错误;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并非一定低于工业品,且这不是封建主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处于劣势的关键,B错误:材料强调经济结构调整,未提及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政治变革限制封建主权力,C错误。10.新教伦理强调勤劳节俭、反对奢侈消费,同时认可通过合法手段积累财富。这一思想为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提供了伦理支持,符合其经济诉求,A正确:新教并未否定宗教信仰,而是反对天主教的某些教义(如赎罪券),主张“因信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1考试时间:2025年4月25日10:45~12:00】保山市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一历史试题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对陶寺遗址的研究发现,该遗址有宫殿建筑、天文观象台以及礼器等。这表明陶寺遗址所在时期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B.社会分工日益精细C.初步具备国家的雏形D.华夏民族已经形成2.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一过程最能说明A.文献史料必须通过考古发现才能证明其价值B.《史记》作为二手史料缺乏独立的考证价值C.商代历史研究只能依赖出土文物的直接证据D.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互证可提升历史可信度3.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大理国主派遣使臣高泰运到宋朝廷求书,“求经籍得六十九家,药书六十二部”。平民百姓则时常通过民间贸易的途径来购求各类书籍。据此可知A.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B.大理国对中原文化的认同C.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流融合D.大理国仿效宋朝政治制度高一历史·第1页(共8页)蠡巴艇4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句胜利之路。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择。”在陈旭麓的这一观点中,“失败后的退却”主要是因为从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B.国民党军队对农村的残酷围剿C.城市中心道路在实践中受挫D.广大农民群众尚未充分动员5.某法律文献规定: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剥夺地主、官僚、资本家等剥削阶级的政治权利…通过选举法保障工人代表比例…工农群众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6岁以上公民)。该文献的颁布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B.是中共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C.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瓦解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6.156年《人民日报》刊载“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是自由的”。这一表述反映了A,“双百”方针在思想领域的体现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混乱C.当时对反革命分子的界定模糊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7.图1的时间轴描述了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阅读图示,从空间角度看农业产生文明时代西亚东亚美洲采集饲养绵羊、山羊饲养猪、狗驯化骆马中国渔猎种植小麦、大麦种植粟、水稻种植玉米、甘薯埃及西亚印度约300万约1万约9000约7000约6000约前约前前2070年年前年前年前年前年前3500+3千纪年前图1A.农业、畜牧业较为发达B.人类文明产生的统一性C.早期文明的交流与互鉴D.人类文明发展的多元性高一历史·第2页(共8页)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保山市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一历史-双向细目表.docx 保山市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一历史-答案.docx 保山市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一历史-答案.pdf 保山市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