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课件(共29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课件(共29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4章 第1节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学习目标
目标
01
02
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说明基因工程技术在微生物、动物、植物等方面应用的实例,认同转基因技术的成果。(科学思维)
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理性看待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社会责任)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同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要持续攻克转基因关键核心技术,其中包括建成规范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确保转基因产品安全。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并适合我国国情的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这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安全评价体系之一。近些年来,关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已经成为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那么,转基因产品真的存在安全性问题吗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呢
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批、已经上市的转基因产品,原则上是安全的。
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1.阅读教材“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部分的内容,梳理转基因微生物、动物、植物的研究成果,思考转基因产品不可替代的优势。
项目 产品 优势
转基因微生物
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植物
2.什么是基因污染,科学家采取措施防止基因污染?
1.早期基因工程的发展史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1)转基因微生物方面
①地位:
对微生物的基因改造是基因工程中研究最早、最广泛和取得实际应用成果最多的领域
②优点:
微生物具有生理结构和遗传物质简单、生长繁殖快、对环境因素敏感、容易进行遗传物质操作等优点。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1)转基因微生物方面
③成果:
A.减少啤酒酵母双乙酰的生成,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
B.构建高产、优质的基因工程菌生产氨基酸是目前工业化生产氨基酸的重要途径;
啤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自身代谢可产生双乙酰。当其在啤酒中的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啤酒就会出现一种馊饭味。从而影响啤酒的风味和口感。
C.基因工程菌生产药物几乎涉及各种类型疾病的治疗。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英国医学专家日前将转基因大肠杆菌与一种抗癌药相结合,成功杀死了实验鼠体内的癌细胞。科学家将转基因大肠杆菌注射到实验鼠的肿瘤内,再给实验鼠注射一种名叫6-MPDR的抗癌药。这种药无法单独发挥作用,但是一种由转基因大肠杆菌分泌的酶能将此药物“激活”,形成一种有效的毒素,将
其周围的癌细胞杀死,而不伤害其它组织器官。
转基因细菌可治癌症
(1)转基因微生物方面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2)转基因动物方面
①将生长激素基因、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
等转入动物体内,培育了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禽、家畜。
②将某些抗病毒的基因转入动物体内,培育了抵抗相应病毒的动物新品种。
③建立某些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模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研究该疾病的致病机制和开发治疗药物提供依据,如转基因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转基因小鼠原发性高血压模型等。
转基因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
原发性高血压模型
培育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转基因鸡
普通三文鱼(前)
和转基因三文鱼(后)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④哺乳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
2020年4月2日,美国FDA批准由法国公司LFB Biotechnology开发的Sevenfact上市,用于治疗和控制成人及12岁以上青少年A型或B型血友病患者的出血事件。这些患者体内缺乏凝血因子VIII或IX抑制因子。
Sevenfact是一种人类凝血因子VIIa类似物,是从通过转基因兔子乳汁中提取而来的。治疗世代遗传的血管性水肿病。
(2)转基因动物方面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属于罕见病,全球发病率约为五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引发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基因突变类型竟有300多种。
注射24小时候后,血管性水肿患者症状得到充分缓解。
(2)转基因动物方面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①研究成果:
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大批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耐储藏等新性状的作物。
转基因耐储藏番茄
利用转基因技术显著抑制番茄中乙烯形成酶的活性和乙烯的生成量,从而育成了转基因耐储藏番茄。
②举例:
转基因耐储藏番茄(右上)和普通番茄(左下)
(3)转基因植物方面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③转基因植物种植现状
2017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已达24个,种植面积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如下,这些国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都超过了1×106hm2。
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 ×106hm2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美国
巴西
巴拉圭
巴基斯坦
中国
南非
玻利维亚
印度
阿根廷
加拿大
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
(3)转基因植物方面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C.我国还批准发放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甜菜、番木瓜的进口安全证书,但我国进口的基本上是转基因棉花的纤维,还有这几种作物在国外的直接加工产品。
A.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中大豆和玉米最多,其次是棉花和油菜。
B.我国批准发放了转基因棉花、番木瓜、水稻和玉米等作物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但截至2017年,只有转基因棉花和番木瓜获准商业化种植。
③转基因植物种植现状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③转基因植物种植现状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1、下列不属于转基因动物方面的研究成果的是
A.培育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畜、家禽
B.培育抵抗相应病毒的动物新品种
C.建立了某些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
D.制备单克隆抗体
2、下列关于“转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B.被转移的基因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人们对它们的研究已经相当透彻,绝对不会引起安全性问题
C.在“转基因”的过程中,必然用到工具酶
D.转基因技术成果,已经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D
B
练习
(1)产生争论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当人们面对原本是自然造就的生命形式被人为改造后具有了全新特征的现实时,出现激烈的争论是正常的
②社会原因:人们所生活的国家或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背景、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取向。
(2)争论的内容
对于转基因技术产生不同的见解,特别是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方面发生激烈的争论。
二、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
部分转基因事例的调查
二、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
部分转基因事例的调查
二、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
部分转基因事例的调查
部分转基因事例的调查
二、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
部分转基因事例的调查
二、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
实际上,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就是伴随着质疑、担忧甚至反对的声音而不断发展的。
转基因食品究竟是否安全,是否值得推广?
二、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
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辩论会: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正方:方舟子
反方:崔永元
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
实质性等同
指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
二、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
课堂小结
概念检测
1.当面对日常生活中与转基因技术有关的话题时,我们需要理性地表明观点和参与讨论。下列不属于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的是
A.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来思考转基因技术的影响
B.只要有证据表明产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C.要看到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的差异使人们对转基因技术有不同的看法
D.要在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来讨论转基因技术的相关问题
2.我国为保证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颁布相关的法规
B.制定相关的技术规程
C.减少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发
D.成立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
B
C
拓展应用
以下内容摘自网络某论坛。
可食用的转基因作物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与传统作物的味道不同,例如,传统的玉米略带甜味,而现在流行的转基因甜玉米的甜度非常高,像加了蜜一样;
(2)与传统作物的色彩不同,如彩椒、紫薯;
(3)凡是害虫喜欢吃的作物都是非转基因的,而没有害虫或很少有害虫吃的作物,绝对是转基因的。
请你辨析上述说法的可靠性。
拓展应用
这里所谓的“传统作物”是指由传统育种方法培育的非转基因作物。传统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从本质上讲,它们与转基因育种并没有区别。杂交育种能够进行种内和近缘物种间基因的转移,诱变则是人为制造突变,为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选择,它们的盲目性强,因此育种时间长。转基因育种可以突破种间的生殖隔离,能够在任意物种间进行基因的转移,且操作更准确、成功率更高,也能更好地利用丰富的基因资源。不能用口味、颜色或大小等指标来判断一种作物是否是转基因作物。天然植物本来就多种多样,不同品种杂交就可能出现新的性状。例如,甜玉米、彩椒、紫薯等都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的,培育过程中并没有用到转基因技术。也不能用害虫是否喜欢吃或有没有害虫吃来判断一种作物是否是转基因作物,因为不同转基因作物转入的基因是不同的,如果转入的是抗虫基因,那么目标害虫可能会被杀死;如果转入的并非抗虫基因,那么转基因作物在预防虫害方面就不会有特殊的作用。综上所述,习题中摘选的网络上的说法都不可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