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4.我国科学家发明的三菌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的工艺流程如下。·该流程中第二步发酵山东名校考试联盟是由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混合发酵完成的,前者为产酸曲俗称小菌,单独培养时增殖慢,产酸能力较低;后者为伴生菌俗称大茵,它不产酸。两者混合培养时产酸显著提2024一2025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生物试题生酮基古龙酸凿2025.04氧化葡葫糖酸杆菌三大孢扛药第一步发酵第二步发酵注意事项:加氢山梨醇发醉液转移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山梨糖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葡简2-酮-L-古龙酸+维生茶G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A.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灭菌,发酵罐内要严格控制温度、H和溶解氧等条件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B.可通过将培养液的H调制中性或弱碱性筛选获得巨大芽孢杆南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蜮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C.混合发酵产酸显著提高的原因可能是大菌产生了促进小菌生长和繁殖的物质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D.从发酵液中提取2一酮基一L一古龙酸需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5.转录因子Ghl和GhE1能调控棉花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参与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细胞命运的重塑,其机制如图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1.云南腌酸笋的做法:新鲜竹笋去皮,切丝,清水浸泡:加盐腌制,清洗晾干,放入干净容器内,加盖密封,阴凉通风处腌制30天,让竹笋丝自然发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粘是4泽蛋百+促逃抑制A.制作酸笋主要是利用竹笋表面天然醋酸菌进行发酵ChtGhEI蛋白ROS+器宫发生B.发酵容器密封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杂茵污染6C.酸笋中乳酸积累到质量分数0.4%一0.8%时,口味、品质最佳愈伤细胞增殖D.随发僻进行,酸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先增加后保持稳定2.研究人员利用石油污染滩涂土壤筛选高效降解石油细茵,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操作(①一⑤表A.提高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可促进愈伤组织形成芽示不同的菌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Gh1基因发生甲基化可能会抑制愈伤组织细胞的增殖④降解熊C.促进GhEl基因的表达可促进愈伤组织年分化接种段时润接种】力评能高效降石沛的D.Ghl与GhE1单独作用均能调控GhPs基因的表达甲乙6.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是指将游离的单细胞或小细胞团以一定的细胞密度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蛮失蛮赶石油降解擱石油培养基的培养方法,是制药和生物技术领域中常用的方法。某兴趣小组利用该方法培养胡萝卜细胞并获取番茄红素,实验流程见下图。下列描述合理的是A.图中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成分的唯一不同是后者含有琼脂B.甲过程采用的接种方法可用于菌体计数,但结果通常偏大胡萝卜根外植体配分化愈伤组织髯处塞悬浮细胞细惑培养番茄红素C.菌落①中菌体时不能分解石油而无降解圈产生,其生长不需要碳源A.胡萝卜根外植体脱分化前需州适宜浓度的乙醇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液消毒D.乙过程选择茵落⑤接种到石油培养基,可根据石油剥余量进行降解能力评估B.胡萝卜根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庆大霉素(GM)能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为了探究LPC(用MRS培养基培养乳酸菌后获得C.可用胶原蛋白酶处理愈伤组织,制备悬浮细胞的上清液)对沙门氏菌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在接种沙门氏菌的平板上做了五组D.可通过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提高单个细胞中番茄红素的含量不同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7.自体皮肤细胞培养移植是治疗皮肤严重烫伤、烧伤的有效方法。取受损者的皮肤进行处理A.将含沙门氏菌的菌液稀释到适宜浓度以保证平板上菌落数在MRS GM(●ǐ后置于培养瓶中培养,直至铺满整个培养瓶的底部,单层细胞相互连接形成很薄的“皮肤”。30-300之间(●)Hem-iPC将这些“人造皮肤”移植到患者的伤处进行治疗。下列关于皮肤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B.设置MRS是为'了排除MRS培养基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OH-LPCA.将皮肤细胞置于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琼脂等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C.Heat一LPC与LPC对比结果说明LPC中的抑菌物质热稳定性注:●表示加样孔B.在合成培养基中加人抗生素和血清为皮肤细胞提供无菌、无毒的环境Heat-LPC(100℃处理15min)比较强NaOH-LPC(向LPC中t如入NOHC.松盖培养瓶应置于含95%氧气和5%C02的混合气体的C02培养箱中培养D.LP℃可能是通过其中含有的酸性物质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脚节H至近中性)D.“人造皮肤”的获得说明皮肤细胞具有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的特点高二生物试题第1页(共8页)高二生物试题第2页(共8页)高二生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A.根据题干信息,酸笋的发酵要密封容器,应该是利用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发挥作用的主要菌种应该是乳酸菌而不是醋酸菌,A 错误;B.发酵容器密封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无氧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的繁殖、代谢,B 错误;C.发酵过程中,当乳酸积累到质量分数 0.4%到 0.8%时,酸笋的口味、品质最佳,C 正确;D.随发酵进行,酸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先增后降最后保持稳定,D 错误。2.D【解析】 A.图中液体富集培养基和固体选择培养基成分的不同之处有:后者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后者固体培养基中含有琼脂,A 错误;B.甲过程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用于计数时往往使结果偏小,B错误;C.菌落①周围无降解圈产生,说明其中的菌体不能利用石油这唯一的碳源,很可能是自养型微生物,以 CO2 作为碳源,C 错误;D.乙过程选择菌落⑤接种到石油培养基,可根据石油剩余量进行降解能力评估,D 正确。3.A【解析】 A.本实验需在培养基上形成均匀分布的沙门氏菌的菌落,目的不用于计数,无需保证平板上菌落数在 30-300 之间。A 错误;B.MRS 培养基中的成分可能对该实验造成干扰,设置 MRS 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B 正确;C.Heat-LPC 经过了高温处理,但是该组的抑菌圈与 LPC 组的基本相同,说明加热不影响 LPC,进而说明其中所含抑菌物质的热稳定性强,C 正确;D.NaOH-LPC 组没有抑菌圈,该组在 LPC 中加入了 NaOH 后调节到了中性,加入的NaOH 与 LPC 中的酸性物质反应,使其失去了抑菌的作用,因而推测 LPC 抑菌是因为其含有酸性物质,D 正确。4.C【解析】 A.发酵工程中,发酵罐内发酵是中心环节,A 错误;B.培养液的 pH 调制中性或弱碱性是大部分细菌的生活环境。无法起到筛选作用。B 错误;C.据题意推测,第二步混合发酵产酸显著提高的原因很可能是大菌为小菌提供某种生长因子促进了小菌生长和繁殖,C 正确;D.2-酮基-L-古龙酸是微生物的代谢物,从发酵液中提取需采用提取、分离和纯化等措施,D 错误。5.B【解析】 A.提高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可促进愈伤组织形成根,A 错误;B.甲基化会抑制 Gh1 表达,不能与 GhE1 的表达产物形成复合物,GhPs 基因不能表达,会抑制愈伤组织细胞的增殖,B 正确;C.促进 GhEl 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导致 GhPs 的表达产物增多,从而促进愈伤组织细胞的增殖,抑制愈伤组织分化成根等器官,C 错误;D.Gh1 与 GhE1 表达后形成的蛋白质相互结合可调控 GhPs的表达,Gh1 与 GhE1 单独作用不能调控 GhPs 基因的表达,D 错误。6.B【解析】 A.胡萝卜根外植体脱分化前需用适宜浓度的乙醇和次氯酸钠先后分别处理,A 错误;B.胡萝卜根1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是在离体及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 正确;C.胶原蛋白酶可用来处理动物细胞制备动物细胞悬液,不能处理植物细胞,C 错误;D.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主要是利用促进细胞生长的培养条件,增加细胞数量,从而提高次生代谢物的总量,而不是提高单个细胞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D 错误。7.D【解析】 A.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不需要加入琼脂,A 错误;B.合成培养基灭菌及培养液中加抗生素是为动物细胞培养提供无菌环境,无毒环境是通过及时更换培养基来实现的,B 错误;C.培养皮肤细胞的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应置于 95% 的空气和 5%的 CO2 的 CO2 培养箱中,C 错误;D.细胞铺满培养瓶的底部,说明皮肤细胞需要贴壁生长,贴壁生长的皮肤细胞不具备无限增殖的能力,具有接触抑制,D正确。8.B【解析】 A.给小鼠多次间歇注射的是 HPV 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目的是产生更多具备产生抗 HPV 抗体的能力的 B 细胞,细胞处于活化的 B 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中,A 正确;B.灭活的病毒能使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脂质重新排布,诱导细胞融合,融合的细胞可能是 B 细胞,也可能是骨髓瘤细胞,也可能是骨髓瘤细胞和免疫的 B 细胞融合,B 错误;C.可用 96 孔板克隆化培养可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抗 HPV 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能增殖的细胞是在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出来的,C 正确;D.同位素标记的抗 HPV 单克隆抗体可定位检测宫颈癌利用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D 正确。9.A【解析】 A.①中供体细胞是从欧拉型良种公羊体内获取的组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处理后离心,去掉酶液获得,A 正确;B.②去核常用显微操作去核,是除去 MⅡ期的卵母细胞内由纺锤体--染色体组成的复合物,B 错误;C.重组细胞的获得是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用灭活的病毒、聚乙二醇等方法诱导二者融合获得的,高 Ca--高 pH 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C 错误;D.③可用电刺激、Ca2+ 载体、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处理重组细胞,使其可以顺利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的进程,不是蛋白酶合成促进剂,D错误。10.C【解析】 A.采卵的过程中可以给母亲注射促性腺激素,促进卵细胞的生成,使其排出更多成熟的卵子,A错误;B.采集的精子需置于人工配制的肝素溶液中获能是获得受精的能力,但不是获得能量,B 错误;C.受精的过程中精子核膜破裂,形成雄原核,卵细胞排出第二极体形成雌原核,二者融合形成受精卵,完成受精作用,C 正确;D.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称为孵化,D 错误。211.B【解析】 A.胚胎移植是将胚胎移植到同种雌性动物体内,所以本地母牛是具有健康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与荷斯坦奶牛属于同一物种的生物,A 正确;B. SRY 检测为阳性的个体,性别为雄性,应选择囊胚期滋养层的细胞 SRY 检测为阴性的胚胎均等分割后进行胚胎移植,B 错误;C.④过程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C 正确;D.该培育过程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D 正确。12.D【解析】 A.DNA 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 DNA 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A 错误;B.用纱布过滤以获取含 DNA 的过滤液,若用滤纸过滤,会因 DNA 会吸附于滤纸导致过滤液中的 DNA 含量极少,B 错误;C.丝状物溶于 2mol·L-1 的 NaCl 溶液,与二苯胺充分混合以检测 DNA,C 错误;D.用二苯胺检测 DNA 需要沸水浴条件,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需要做对照试验,D 正确。13.D【解析】 A.木瓜环斑病毒是 RNA 病毒,其基因的本质是 RNA,须经逆转录合成 DNA 以后才能导入到真核细胞的基因组中,A 正确;B.经逆转录处理后合成 DNA 还需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以后才能在植物细胞内表达。B 正确;C.农杆菌转化法 Ti 质粒上的 T-DNA 部分才能转移到木瓜基因组中,C 正确;D.若在木瓜植株检测到 CP 基因,则说明基因导入成功,但不一定表达成功,不一定抗病毒能力,D 错误。14.B【解析】 A.蛋白质工程,不能直接对蛋白质进行处理,是通过改变控制蛋白质的基因来完成的,A 错误;B.蛋白质工程可以通过对目的基因的定点诱变来实现,B 正确;C.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同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密码子决定,根据中心法则推断出德谷胰岛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有多种,C 错误;D.德谷胰岛素功能改变的原因,不包括氨基酸的数目,D 错误。15.C【解析】 A.在基因表达载体上,除了有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等外,还需要标记基因,故转基因食品风险评估时还需考虑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A 正确;B.转基因生物引发安全性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不确定是否破坏或影响宿主基因组中正常基因的表达,B 正确;C.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包括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C 错误;D.子代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转入叶绿体中的基因不会随花粉传递给子代,研究转基因农作物时应采取多种方法防止转基因花粉的传播,避免基因污染,符合生物技术的安全与伦理规范,D 正确。3二、选择题16.AB【解析】 A.黑曲霉是真菌,是真核生物,人工诱变可导致其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 正确;B.根据表中信息,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最大的突变菌株是产酸能力最强的,是 L6,B 正确;C.培养基 pH 的调节需要在灭菌前进行,即高压蒸汽灭菌前进行 pH 的调节,并调至 4.5 左右,C 错误;D.工业生产中,黑曲霉可以用来生产淀粉酶,但单细胞蛋白指的是微生物菌体,不是淀粉酶,D 错误。17.ABC【解析】 A.为避免去壁的原生质体吸水涨破,通常在高渗溶液中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A错误;B.C 细胞的 DNA 含量大约是 200,A 细胞是 50,B 细胞是 150,C 细胞 DNA 含量是 A 细胞与 B 细胞 DNA 含量之和,C 最可能是 A 细胞与 B 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B 错误;C.筛选出的杂种细胞需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才能经诱导再分化形成杂种植株,C 错误;D.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繁殖后代属于无性繁殖,D 正确。18.BCD【解析】 A.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使远缘杂交称为可能,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A 正确;B.人体细胞突变株不能利用次黄嘌呤,小鼠细胞不能利用胸腺脱氧核苷,HAT 培养基中应加入次黄嘌呤和胸腺脱氧核苷,人--鼠细胞的融合细胞能利用上述两种物质正常存活、分裂,从而筛选出人--鼠杂交细胞,B 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所有能存活的细胞都含有 X 染色体,但只含有 X 和 3 号染色体的细胞死亡,但含有 X 和 17 号染色体的融合细胞存活,小鼠细胞中缺乏 TK 基因,故人的 TK 基因位于 17 号染色体上,人体细胞中无 HGPRT基因,无法判断 HGPRT 基因的位置,C 错误;D.在②③过程中,需定期用胰蛋白酶处理,使贴壁生长的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进行传代培养,但不能将胰蛋白酶加入培养液中培养,同时培养液中加入抗生素防止细菌污染而抑制生长,D 错误。19.ABC【解析】 A.在 PCR 实验中,微量离心管、枪头等在使用前均须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而不是消毒处理,A 错误;B.稍冷却的琼脂糖溶液中加入的核酸染料能与 DNA 分子结合,在波长为 300nm 的紫外灯下可以被检测出来,凝胶载样缓冲液中加入的是指示剂,B 错误;DNA 分子的电泳鉴定实验中,决定 DNA 分子迁移速率的因素有凝胶的浓度、DNA 分子的大小和构象,DNA 分子越小,迁移的速率越快,DNA 分子越大,迁移速率越慢,C 错误;DNA 的环状和链状属于 DNA 构像,相同长度的环状 DNA 和链状 DNA 迁移速率不同,D 正确。20.C【解析】 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培育,需要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的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三、非选择题421.(1)高压蒸汽(湿热) 不接种培养(或空白培养 )(2)选择(3)基本 防止基本培养基中混入特定氨基酸(2 分)(4)菌落 A(5)突变株 C 缺乏合成营养物质甲所需要的酶(2 分) 突变株 D 可以提供突变株 C 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甲,突变株 C 可以提供突变株 D 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乙(2 分)【解析】 (1)配制的培养基必须进行高压蒸汽(湿热)灭菌处理,检测固体培养基灭菌效果的常用方法是不接种培养(或空白培养 )。(2)根据用途分类,图中基本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即为相应的缺陷型培养基;(3)进行过程②培养时,为防止特定氨基酸混入基本培养基中,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基本培养基上,再转接至完全培养基上;(4)菌落 A 在完全培养基上能生长,而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最可能是某种氨基酸缺陷型菌株,应挑取完全培养基中的菌落 A 进行接种培养,并进一步鉴定;(5)由表格分析可知,突变株 C 的生长依赖于营养物质甲,突变株 C 不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的原因最可能是突变株 C 缺乏合成营养物质甲所需要的酶;突变株 C 的生长依赖物质甲,而突变株 D 的生长依赖于营养物质乙,不添加营养物质甲和乙,二者混合培养时都能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突变株 C 为突变株 D 提供了营养物质乙,突变株 D 为突变株 C 提供了营养物质甲。22.(1)①④(1 分) ①过程中 HER2 蛋白作为抗原刺激小鼠产生能产生抗 HER2 蛋白抗体的 B 淋巴细胞 ;④过程中用 HER2 蛋白检测筛选出能产生抗 HER2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 分)(2)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腹腔内增殖,培养一段时间后,提取小鼠腹水中的抗体(2 分)(3) 能准确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大量制备 (2 分)(4)双特异性抗体同时结合 HER2 蛋白和 CD28,使 CD28 接收激活信号,且实现癌细胞与 T 细胞的聚集,最终激活 T 细胞杀伤癌细胞 (2 分)【解析】 (1)HER2 蛋白属于抗原,①为注射抗原,让小鼠产生抗 HER2 蛋白抗体的 B 淋巴细胞,②为诱导融合的过程,③为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 B 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④为用 HER2 蛋白筛选出能产生抗 HER2 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⑤为扩大培养,故用到 HER2 蛋白的是过程①④。(2)⑤为扩大培养,可以用培养基扩大培养,从培养液中提取;也可以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腹水中提取。(3)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有能准确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大量制备。(4)乳腺癌细胞表面高表达 HER2 蛋白,CD28 是 T 细胞表面受体,双特异性抗体是由抗 HER2 蛋白的抗体和 CD28 的抗体组成的, 双特异性抗体同时结合 HER2 蛋白和 CD28,使 CD28 接收激活信号,且实现5癌细胞与 T 细胞的聚集,最终激活 T 细胞杀伤癌细胞23.(1) 作为载体,将 OSNL 四个外源基因送入 CEFs 细胞中 (2 分)(2)诱导 CEFs 细胞形成 iPGCs 细胞的技术是将已经分化的细胞诱导为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iPS),再诱导 iPS 分化为诱导原始生殖细胞(iPGCs)的技术(2 分),而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内,使这个重组的细胞发育为胚胎,继而发育为动物个体的技术 (2 分)(3)全能性 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2 分)(4)①iPS 细胞可以用成体细胞直接诱导而成,避免破坏胚胎所引起的伦理问题 ;②iPS 细胞可以来源于病人自身体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可避免免疫排斥 (2 分)【解析】 (1)OSNL 四个基因是目的基因,孵化 9 天的黑羽鸡胚中分离获得的 CEFs 细胞是受体细胞,通过逆转录病毒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逆转录病毒的作用是作为载体,将 OSNL 四个外源基因送入 CEFs细胞中(2)诱导 CEFs 细胞形成 iPCEFs 细胞的技术是将已经分化的 CEFs 细胞诱导为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iPS),再诱导 iPS 分化为诱导原始生殖细胞(iPGCs)的技术,而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内,使这个重组的细胞发育为胚胎,继而发育为动物个体的技术(3)将 iPGCS 细胞到孵化 2.5 天的白羽鸡胚血管中,通过体外胚胎培养技术,得到的子代中会出现 iPGCs发育为生殖器官的个体,这样的个体会产生含黑羽基因配子,相互交配会产生了具有黑羽鸡表型特征的个体。该实验流程中用到的生物技术有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和体外胚胎培养(答出 2 点即可)。(4)随着诱导 iPS 细胞技术的成熟,诱导 iPS 细胞在医学上的应用优于胚胎干细胞的原因是有:①iPS 细胞可以从成体细胞直接诱导而成,避免破坏胚胎所引起的伦理问题 ;②iPS 细胞可以来源于病人自身体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可避免免疫排斥。24.(1) 2 种 使 DNA 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 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2 分) 琼脂糖凝胶电泳(2)BamH I HaeⅢ(2 分,答对 1 个的 1 分) BcⅡ HaeⅢ(2 分,答对 1 个的 1 分)5'-GATC-3'、 5'-GATC-3'(2 分,答对 1 个的 1 分,可以不写-5'-3')(3)大肠杆菌没有生物膜系统(或内质网,高尔基体),缺乏完善的蛋白质加工修饰功能,产生的干扰素和真核细胞的干扰素在结构上不完全一样(2 分)【解析】 (1)基因的 PCR 扩增技术,需要两个引物在谐音的两端和配对,所以需要两种引物。引物的作用是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PCR扩增以后常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PCR的产物。(2)要想保证干扰素、基因与质粒的正确连接, 如果选用 BcⅡ切目的基因。会导目的基因正向和反向连6接的质粒上都有可能,所以选用的是产生粘性末端的 BamH I 和 产生平末端的 HaeⅢ;因为质粒的复制原点上有 BamH I 的识别位点。切割质粒的时候不能选用 BamH I,但还需要产生与 BamH I 处理后相同的粘性末端,所以选用 BcⅡ和 HaeⅢ这两种限制酶。干扰措施,真和生我的气。干扰素是真核基因控制的。干扰素的合成过程当中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修饰加工。大肠杆菌内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修饰加工的具体过程不一样。所以大肠杆菌产生的干扰素和真核细胞产生的干扰素有所区别。25.(1)替换 蛋白质(2)否 引物 2 和引物 3 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影响与模板正常配对(意思对即可)(2 分)引物 1 和引物 4 (2 分,答不全不得分) 便于重组 DNA 分子的筛选(3)微生物具有生理结构和遗传物质简单、生长繁殖快、对环境因素敏感和容易进行遗传物质操作等优点(2 分,答出两点即可) Ca2+(或 CaCl2) 白色【解析】 (1)题意可知,将葡萄糖异构酶的 184 位的天冬酰胺(Asn)替换成天冬氨酸(Asp),需进行基因内部碱基对的替换;该过程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了设计改造,属于蛋白质工程;(2)改造葡萄糖异构酶基因时,PCR1 和 PCR2 不能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进行,因为引物 2 和引物 3 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影响与模板正常配对。PCR3 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的引物是引物 1 和引物 4 ,质粒pCLY11 中 neor 的作用是作为标记基因,便于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3)若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一般先用 Ca2+(或 CaCl2)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 DNA 分子的生理状态,即感受态。由于重组质粒构建时破坏了 mlacZ 基因(表达产物会使细胞呈蓝色,否则细胞呈白色),所以所选的工程菌菌落应呈白色。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生物学学期中试题 1_山东名校考试联盟——高二生物参考答案(1).docx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生物学学期中试题 高二生物(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