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生物试题(扫描版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生物试题(扫描版有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年4月25日下午
2025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二次联考
生物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支原体的P1黏附蛋白可与人体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结合,释放有毒代谢产物,导致呼
吸道黏膜受损。临床上常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但连续用药不宜超过5天。下
列有关支原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支原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且其DNA中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
B.支原体人侵后,人体更易感染其它呼吸道病原体
C.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机理是抑制其细胞壁合成
D.连续服用阿奇霉素超过5天,可能会诱导支原体产生耐药性变异
2.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刘锦涛课题组发现细菌在被噬菌体裂解时释放出大量未组装至
噬菌体的尾纤维蛋白,该蛋白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降解细菌表面的荚膜多糖(噬菌体
感染细菌所必需的受体),因而导致细菌对噬菌体产生抗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尾纤维蛋白的合成过程需要细菌的核糖体和生物膜系统的参与
B.细菌对噬菌体产生抗性的机制说明细菌表面的荚膜多糖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荚膜多糖被降解的细菌对噬菌体能产生抗性,可能与噬菌体无法吸附细菌有关
D.可通过对亲代噬菌体的尾纤维蛋白进行荧光标记的方式,对上述过程进行定量研究
3.不同植物的耐寒性有较大差异,某同学欲从植物细胞液浓度变化的角度来解释植物耐
寒的机理,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他选取了常温和4℃低温处理24h的紫色洋葱鳞
片叶和葫芦藓叶片制成临时装片,用引流法将细胞浸润在0.3g/L蔗糖溶液中,一段
时间后,记录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葫芦藓叶片
比较项目
常温
4℃
常温4℃
初始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分、秒
120"
2'46”
233"
350”
处理相同时间后,质壁分离的细胞占比
100%
35%
100%
30%
处理相同时间后,原生质体长度与细
37%
80%
40%
87%
胞长度比值
高三生物学试题
第1页(共8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瑞APP2025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二次联考
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B【详解】A、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环状DNA,A错误:B、支原体入侵后,导致
呼吸道粘膜受损,人体更易感染其它呼吸道病原体,B正确:C、支原体无细胞壁,抑制
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对治疗支原体肺炎没有作用,C错误:D、变异具有不定向性,连
续服用阿奇霉素会筛选耐药性强的支原体,但不会使其产生耐药性变异,D错误。
2C【详解】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菌不含核膜和具膜
细胞器,不具有生物膜系统,A错误:B、噬菌体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细菌对噬菌体
产生抗性的机制不能说明细菌表面的荚膜多糖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C、由
题意可知,荚膜多糖是噬菌体感染细菌所必需的受体,故荚膜多糖被降解的细菌对噬
菌体能产生抗性,可能与噬菌体无法吸附细菌有关,C正确:D、亲代噬菌体在侵染细
菌时,尾纤维蛋白不进人细菌内部,所以不可通过标记亲代噬菌体的尾纤维蛋白的方
式对题中过程进行定量分析,D错误。
3.A【详解】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平均初始质壁分离
时间均比葫芦藓叶片细胞短,说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速率快,细胞液浓度与
0.3g/L蔗糖溶液浓度差高于葫芦藓叶片细胞与0.3%蔗糖溶液浓度差,因此葫芦藓
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A错误:B、由图表
可知,低温处理的叶片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间均比常温下的叶片细胞要长,低温处理
的叶片质壁分离的细胞占比、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均显著低于常温下叶片细胞,说明低
温处理的植物胞失水速率变慢,质壁分离程度变低,B正确:C、表中数据表明,与常
温状态相比,4℃处理的植物细胞的失水速率和质壁分离程度都降低,因此得出推论:
植物细胞可通过增加细胞液的浓度(比如低温下淀粉分解成可溶性糖增多),使细胞
失水减少,适应低温环境,C正确:D、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与细胞代谢速率、抗逆性
有关,该比值降低,细胞代谢速率减慢,抗逆性增强,D正确。
4.D【详解】A、由细胞无氧呼吸过程可知,第二阶段消耗的NADH均来源于第
一阶段,A正确:B、丙酮酸能量大部分留在了乳酸或乙醇中,B正确:C、无氧呼吸两个
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图2显示水淹胁迫下,ADH和LDH的活性均提高,C正
确。D、由图可知,水淹组和对照组相比,水淹组ADH和LDH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
且水淹组ADH的活性高于LDH的活性,所以水淹胁迫时,该植物根细胞以酒精发酵
途径为主,D错误。
高三生物答案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