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一年级下期音乐(湘艺版)音乐游戏《躲猫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躲猫猫》是一首贵州苗族童谣,融合了念白与歌曲两种形式,描绘了苗族儿童玩 “躲猫猫” 游戏的欢乐场景。念白 “蒙猫猫,躲躲藏,放猫猫,捉白羊……” 充满地方特色,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期待感;歌曲部分旋律轻快活泼,节奏平稳,采用 G 宫系统 D 徵调式,以 “1 6 5” 三音组在旋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富有儿童口语特点,适合开展边唱边玩的音乐游戏。教材通过此歌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体会合作乐趣,同时渗透苗族文化元素,是低年级学生感受民族音乐与音乐游戏结合的重要素材。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接触过多种音乐游戏,具备一定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对 “躲猫猫” 这类贴近生活的游戏充满兴趣。他们善于模仿,喜欢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情感,但在音准把握、方言念白的发音以及游戏规则的遵守上需要引导。教学中需利用童谣的趣味性,通过反复聆听、情境模拟和游戏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歌曲节奏,理解游戏规则,同时感受苗族童谣的独特魅力。三、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审美感知 能感受《躲猫猫》轻快活泼的旋律和节奏,体会苗族童谣的韵律美与游戏情境的欢乐氛围,辨别念白与歌曲部分的不同音乐表现形式。艺术表现 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躲猫猫》,准确念读方言念白,做到节奏稳定、吐字清晰;能按照游戏规则边唱边玩 “躲猫猫”,与同伴合作完成角色分工,表现出游戏中的互动与趣味。创意实践 能结合歌曲情境创编 “躲”“捉” 等肢体动作,尝试设计不同的躲藏方式和游戏规则;能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音乐表现的创造力。文化理解 了解《躲猫猫》是贵州苗族童谣,感受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和民族文化特色;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合作与互动的快乐,培养遵守规则、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唱《躲猫猫》,准确念读方言念白,能边唱边参与“躲猫猫”游戏。难点:把握歌曲中“1 6 5”等节奏型的准确演唱,在游戏中保持节奏稳定并与同伴默契配合。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资源:苗族 “躲猫猫” 声势律动视频、《躲猫猫》伴奏及范唱音频、方言念白音频、苗族服饰及生活场景图片。2.乐器与道具:手鼓、响板等打击乐器、简易头饰(用于区分“躲”“捉”角色)、小手帕或小玩偶(作为躲藏道具)。3.其他:节奏卡片、黑板、彩色粉笔。六、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模仿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 5 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 —— 贵州苗族的小山村!(播放苗族村寨图片)那里的小朋友正在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听,他们在念什么?(播放方言念白音频:“蒙猫猫,躲躲藏,放猫猫,捉白羊……”)师:这就是苗族小朋友的 “躲猫猫” 游戏!谁能模仿一下刚才听到的念白?(鼓励学生模仿,纠正发音)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躲猫猫》,一边唱歌一边玩游戏,好不好? 观看图片,聆听方言念白,模仿念读,感受苗族童谣的独特语言节奏,回答老师的提问,表达对游戏的期待。 通过图片和音频创设苗族村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模仿方言念白初步感受歌曲的语言韵律,为后续学习铺垫。感知体验 10 分钟 1. 初听歌曲: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唱《躲猫猫》,想一想歌曲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心情是怎样的?(教师范唱,配合简单的 “躲”“捉” 动作)2. 提问交流:师:歌曲里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他们的心情是开心的还是紧张的?你从哪里听出来的?(引导学生描述听到的内容和感受)3. 节奏游戏:师:我们来玩一个 “节奏躲猫猫” 的游戏!老师用手鼓拍出节奏,大家听到强拍时拍膝盖,弱拍时拍手。(教师拍打歌曲节奏型,如 “51650”,学生跟随动作)4. 念白学习:师:跟着老师用普通话念一念这段念白,注意 “蒙猫猫”“躲躲藏” 要念得轻快有节奏。(教师带读,学生跟读,分组比赛念读) 闭上眼睛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境和情绪;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感受;参与节奏游戏,跟随老师的节奏做动作;跟读念白,分组比赛,感受念白的节奏和韵律。 通过多感官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和情绪,节奏游戏强化学生对歌曲节奏型的感知,念白学习为歌曲演唱和游戏开展奠定基础,分组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唱表现 12 分钟 1. 旋律模唱:师:老师用琴弹旋律,大家用 “啦” 跟着唱,注意听老师弹的音高。(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模唱,重点练习 “1 6 5 44 4” 等节奏型)2. 歌词学习:师:现在我们把歌词加入旋律中。“你快躲,我来捉,看谁机智又灵活。” 这句要唱得轻快,表现出游戏的紧张和快乐。(教师分句范唱,学生跟唱,纠正音准和节奏)3. 完整演唱:师:我们把念白和歌曲连起来唱一遍,念白部分要念得清楚,歌曲部分要唱出欢快的感觉。可以加上自己的小动作,比如 “躲” 的时候蹲下,“捉” 的时候踮起脚尖找。(学生完整演唱,教师指导动作) 跟随老师模唱旋律,感受音高和节奏;分句跟唱歌词,注意情绪表达;完整演唱歌曲,加入肢体动作,表现游戏情境。 通过模唱、分句学唱和完整演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结合肢体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歌曲,增强演唱的趣味性和表现力。创意游戏 10 分钟 1. 动作创编:师:请大家分组讨论,设计 “躲猫猫” 的动作,比如 “躲” 可以躲在桌子后、门后,“捉” 可以踮脚、张望。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展示创编的动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2. 游戏规则讲解:师:我们来玩 “躲猫猫” 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圆圈,选出 3 名 “捉猫猫” 的同学,其他同学做 “躲猫猫” 的人。当老师唱到 “你快躲” 时,“躲猫猫” 的同学迅速蹲下或躲藏;唱到 “我来捉” 时,“捉猫猫” 的同学开始寻找。被捉到的同学加入 “捉猫猫” 队伍,最后剩下的同学为胜利者。(教师示范游戏规则,强调安全注意事项)3. 分组游戏:师:现在分组进行游戏,一组同学演唱歌曲,一组同学玩游戏,然后交换。注意演唱要整齐,游戏要遵守规则。(组织学生分组游戏,教师担任裁判和伴奏) 分组讨论创编 “躲”“捉” 动作,推选代表展示;认真倾听游戏规则,明确角色分工;分组进行 “躲猫猫” 游戏,边唱边玩,体验合作的乐趣。 通过动作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详细讲解游戏规则确保游戏顺利进行,分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歌曲演唱,感受音乐与游戏结合的快乐,培养遵守规则和团队协作的意识。总结拓展 3 分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苗族童谣《躲猫猫》,玩了好玩的音乐游戏,大家表现得都很棒!我们不仅学会了唱歌,还创编了有趣的动作,体会到了苗族小朋友的快乐。课后,大家可以和家人一起玩 “躲猫猫” 游戏,用今天学到的歌曲当背景音乐。也可以搜集其他民族的童谣,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回顾本节课内容,聆听老师总结,对课后拓展活动产生兴趣。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化学习重点,布置课后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延续音乐学习,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板书设计九、教学评价(一)过程性评价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节奏游戏、念白跟读、歌曲演唱和创意游戏中的参与度,是否积极举手发言、大胆创编动作,对主动参与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知识掌握: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念读方言念白、演唱歌曲旋律和节奏,对音准和节奏掌握较弱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合作表现:在分组游戏中,观察学生是否能遵守规则、与同伴默契配合,对团队协作良好的小组进行肯定。(二)学生互评在创意游戏环节后,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你觉得哪个小组的躲藏动作最有创意?”“哪位同学在游戏中演唱得最认真?” 通过互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相互学习。十、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感知体验、学唱表现和创意游戏等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方言念白:部分学生可能对贵州方言的发音感到陌生,需多次示范和纠正,确保念白的准确性和趣味性。2.游戏组织:游戏前需明确规则并进行安全提示,避免学生因兴奋而出现混乱,同时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体验到音乐的快乐。3.个体差异:对于节奏感较弱的学生,可在节奏游戏中降低难度,逐步引导,增强其自信心。课后可通过视频回放观察学生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课堂设计,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提升音乐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躲猫猫(伴奏).mp3 3.方言念白.mp3 3.躲猫猫声势律动.mp4 3.躲猫猫(范唱).mp3 【教案】小学音乐湘艺版(2024)一年级下册 第二课 音乐游戏 3躲猫猫 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