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三教学质量调研综合测试试卷考生注意:1.试卷中的第1~18题为物理部分,第2141题为化学部分,第42题开始为跨学科案例分析部分。2.本场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35分,试卷共11页,答题纸共2页。3、答题时,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城,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4.选择题和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型用黑色宇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物理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A,电子B.质子C.中子D.核子2.以下属于光的三原色的是A.黄光B.蓝光C.白光D.紫光3。如图1所示,是笛子的结构示意图。淀葵时,按压不同的“指孔”主要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A.速度B.响度C.音调D.音色发音孔指孔笛膜孔吹口图14.质量相同的铜块和水(c*>cm),铜块的初始温度比水高,经过一定的操作后,将铜块放入水中,水将热量传递给铜块,则该操作可能是将该铜块和水A.降低相同的温度B.升高相同的温度C.吸收相同的热量D.放出相同的热量5.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R2标有“5023A”字样,其滑片P位于中点附近,电流表A1、A2的量程均选择“0~3A”。闭合开关S,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下列操作中可使电流表A:和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最小的是A.将滑片P移到最右端B.将滑片P向左移动,直到电流表A2的示数为3安AC.断开开关SD.用电阻R替换电阻R(Ro>R1)图2第1页(共5页)6.甲、乙两车分别从同一直线上的P、Q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运动,其s1图像如图3所示。已知M、N是PQ之间的某两个点,甲车通过M点的时间比乙车早2秒,甲、乙两车在N点相通。则说法正确的是s/米s/米101078620123456t/秒0123456/秒(a)图3(b)A.M点比N点更靠近Q点,MN之间的距离为1.6米B.M点比N点更靠近Q点,MN之间的距离为2.4米C.M点比N点更靠近P点,N之间的距离为1.6米D.M点比N点更靠近P点,MN之间的距离为2.4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7.上海地区家庭电路的电压为伏:功率为500瓦的电冰箱连续工作10小时,消耗的电能为千瓦时,若该电冰箱的质量为100千克,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米2,则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帕。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消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唐代柳宗元《小石谭记》中描写的场景。根据该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游者看到浮水中的鱼是光发生折射所成的像(选填“虚”或“实”):此时,日光斜射入水中的折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游者俯身观鱼,可以看到自己在平静水面中所成的像,在靠近水面的过程中,游者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谭中鱼用鱼鳍拨水的同时水也对鱼鳍产生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鱼受到水的作用力向前游去,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当鱼鳍停止拨水时,鱼不会立即静止下来,这是因为鱼具有0(3)伐竹取道时,游者闻到竹子的清香,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经过日光的照射,潭水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若潭水的总质量为2X105千克,水的温度升高了0.5℃,则潭水吸收的热量为焦。【c水=4.2×103焦/(千克·℃)】9.如图4所示,分别用力可1、F2匀速提升相同质量的物体。其中可以看作省力杠杆的是图中的滑轮【选填“(a)”或“(b)”】;此过程中,物体的不变(选填“动能”“重力势能”或“机械能”);不计滑轮重及靡擦,若拉力F的大小为(a)(b)20牛,则拉力F2的大小为牛。图4第2页(共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