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液体压强 执教教师: 授课时间: 2025.4.11教学主题 液体压强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时长 45分钟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以具体事实、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注重科学探究,发展核心素养。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体现物理课程的实践性。注重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二、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 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课标内容要求,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三、学生情况分析(一)知识基础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建立质量、重力、固体压强、二力平衡知识基础,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接触压力、压强的相关现象。学生对生活中的压强有丰富的体验。学生经历了简单实验探究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认知特点初中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抽象能力处于发展阶段。(三)认知障碍液体压强具有向上的作用效果,抽象出水中的"平面",认为液体内部压强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液体的质量,液体的重力等。四、教学重点: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了解液体对容器的底和侧壁产生压强。2.了解液体内部有压强。3.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4.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二)科学思维 1.经历基于实验数据归纳得出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的科学论证过程。2.经历基于理想叶片模型推导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建构模型过程。3.经历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研究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三)科学探究1.经历探究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能够基于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2.经历探究液体压强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过程,能够提出问题、分析设计实验。能够基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科学态度和责任 1.通过“奋斗者”载人潜水器的介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2.在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能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体验成功的喜悦或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二、液体压强的特点三、液体压强的大小四、课堂小结 播放最深的vlog《奋斗者潜水器》提出问题:1.潜艇下潜到接近极限深度时,潜艇兵总能听到四周传来“嘎嘎嘎”的响声,潜艇兵把这种声音称为“钢铁的呻吟”。是什么原因使潜艇发出“嘎嘎嘎”的响声呢 液体压强的存在如图1所示,指导学生体验做一做(1)用右手握住左手,感受一下手对手的压强。(2)将一只手慢慢伸进水里,感受一下水对手的压强。(3)在手上套上保鲜袋,将手慢慢伸入水中,观察手四周塑料膜的凹陷方向。如图2所示演示实验向容器内加入水,引导学生观察容器底部和侧壁橡皮膜的凸出程度。 (二)实验探究: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探究: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1)猜想与假设播放视频:潜水爱好者录制的一段视频,把一个矿泉水瓶子瓶口拧好,不断将其没入水中2米到16米的地方。(2)微小压强计的原理和使用①指导学生观察微小压强计的构造②微小压强计的原理指导学生体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结论。思维导图③微小压强计的使用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浸入水中深度为h的位置上观察U型管液面高度差Δh如图4所示 图4(3)实验探究实验探究1: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的关系①设计实验②设计实验表格③指导学生实验④归纳结论知道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演绎实验结论实验探究2: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指导学生实验(三)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各处都存在压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一)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1. 思考:一个底面积为S且装水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面上,深度为h,你能计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吗?引导学生推导液体压降的计算公式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如图6所示取水中任意底面积为S’,任意深度为h’的液注作为研究对象,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推导出任意深度液体产生的压强。类比如果把水换成其它液体,则液体内部深度为h处的液体压强为p=ρ液gh深。p:单位是Pa ρ液:单位是kg/m3g=9.8 N/kgh深:单位是mh深是指从自由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哪些?(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则潜水艇在这个深度受到的压强是多少?(ρ海水=1×103 kg/m3,g=10 N/kg)知识小结: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方法小结:实验、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 观看视频,奋斗者潜水器,在马里内亚海沟成功下潜到10909m,了解我国大国重器。回答:因为潜水艇受到水压强的作用。感受、观察、分析、思考归纳结论:浸入水中的物体 都受到水的压强。观察与思考(1)注水前和注水后,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2)不同位置的橡皮膜形变有什么不同?(3)归纳结论:水对容器的 和 都有压强。归纳结论:水对容器的 和 都有压强。观看视频,思考,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吗?观察、了解微小压强计的结构体验活动: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压微小压强计探头上的橡皮膜,观察U型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用不同大小的力按压微小压强计的橡胶模,思考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与橡胶膜所受压强的大小有关。体会转换法在物理研究问题中的应用。结论:可以用 表示液体压强的大小学习微小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填写思维导图,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表头 动手实验,收集数据,交流表格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因为: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实验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各小组自主设计实验,实验完毕后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分析、思考推导公式思考,完成学案上思维导图,展示利用模型法推导普遍的公式认识液体压强公式,理解深度。分析并回答: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分析、思考、计算解:p=ρ海水gh=1×103 kg/m3×10 N/kg×10909m ≈1.1×108 Pa分析、思考、计算思考、回答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感受到中华的崛起,激起民族自豪感。通过分析,初步知道液体也有压强。为进一步了解压强奠定基础。通过对比固体压强,体验液体压强;通过观察保鲜袋的凹陷,进一步认识液体压强的存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实验现象、归纳结论的能力。基于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善于认真仔细观察的习惯学生通过体验,根据思维导图,归纳实验结论,培养物理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转化法在物理研究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图片区分深度h和U型管液面高度差Δh培养学生根据实验器材,利用思维导图,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表头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学习互助。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结论的能力。通过学生积极讨论、分析理解。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并展示,增强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更好的完成教——学——评一体化。归纳液体压强的特点利用固体压强公式推导液体压强公式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用相同的方法推导出液体中任意深度液体压强,并对提出的问题解疑。实验探究跟理论分析相互印证规范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习惯。液体压强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存在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因素实验探究1: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什么关系?液体压强的大小推导公式课堂小结公式的应用微小压强计的原理和使用实验探究2: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关系?图1图2图3橡皮膜 越大橡皮膜受到的 越大越大Δh图5图6PAGE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