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考点一、叶的结构(一)叶的形态自然界中,不同植物的叶的大小和形状差异很大。例如,王莲漂浮于水面的圆形叶直径可超过2米,而浮萍的叶只有几毫米;枫香的叶宽大如拳,而松树的叶细如缝衣针。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1)生活在潮湿阴暗环境下的植物,一般叶片较大且叶表面无角质层,以增加换气的面积。(2)生活在干旱环境下的植物,叶片一般较小甚至退化成针刺状(如刺叶石竹)或小鳞片状(如麻黄),叶表面多覆盖有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二)叶的结构叶的形态虽然是多种多样的,它的基本结构却是相似的。(1)叶的结构:植物的叶一般由叶柄和叶片组成。叶片通过叶柄着生在茎上。(2)叶片的结构: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组成。①表皮:表皮覆盖在叶片的表面,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层形状不规则、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对叶片内部结构的保护,并能防止水分散失和病虫的侵害。②叶肉:叶肉在上、下表皮之间,由含有许多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能区分背腹面的叶片中,叶肉明显地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③叶脉:是生长在叶片中的维管束,多由导管和筛管构成,是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通道,同时对叶片有支持作用,使叶片展开,以更多地接受阳光照射。典例1:(2024八下·长兴期末)图一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二是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三是气孔的关闭和开放两种状态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2)图一中②所示细胞与图中 (填“甲”或“乙”)细胞结构相似;(3)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图三中 (填“丙”或“丁”)【答案】(1)根毛区(2)甲(3)丙【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蒸腾作用【解析】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解答】(1)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2)图一中②所示细胞与图中 甲细胞结构相似,属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3)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图三中丙,气孔关闭状态,防止植物失水过多;故答案为:(1)根毛区(2)甲(3)丙变式1:(2024八下·东阳期末)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A.1、3为表皮,是上皮组织,含叶绿体较多B.2为叶肉,是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C.5是叶脉,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D.6为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答案】A【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被子植物的叶片扁平,形成较大的光合和蒸腾面积。由于上下两面受光不同,内部结构也有所不同。一般把向光的一面称为上表面或近轴面或腹面,相反的一面称为下表面或远轴面或背面。通常叶片的内部结构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解答】A. 1、3为表皮,是上皮组织,是由许多上皮细胞构成的,上皮细胞是透明的,不含叶绿体,A错误;B. 2为叶肉,是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B正确;C. 5是叶脉,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C正确;D.6为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D正确;故答案为:A变式2:如图是菠菜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叶片结构的上表皮由图中序号 表示,叶脉由图中序号 表示。(2) 是气体交换的“窗口”,由图中序号 表示。(3)[2]和[3]是叶肉细胞,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所以叶肉细胞是叶片进行 的主要部位。(4)[1]和[4]所属的组织是 (填字母)。A.营养组织 B.输导组织 C.保护组织 D.分生组织【答案】(1)1;5 (2)气孔;6 (3)光合作用 (4)C【解析】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表皮中的气孔是植物气体交换的通道,叶肉中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脉是植物叶片运输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的通道。【解答】(1)由图可知,上表皮为1,叶脉为5其中有导管和筛管。(2)图中的4结构为下表皮,其中有气孔为6,是气体交换的窗口。(3)叶肉细胞由图中的2(栅栏组织)和3(海绵组织)组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4)图中的1和4分别为上表皮和下表皮,具有保护功能,都属于保护组织。故答案为:C变式3:(2023八下·杭州期末)图一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二是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三是气孔的关闭和开放两种状态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一中②所示细胞与图二中 (填”甲”或”乙”)细胞结构相似;(2)图一中⑤的结构名称是 ,它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3)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图三中 (填”甲”或”乙”)所示的状态。【答案】(1)甲(2)气孔(3)甲【解析】①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②半月形的细胞是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③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气孔打开蒸腾作用增强,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萎缩,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植物能通过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快慢,使植物体内始终保持着适量的水分。【解答】(1)图一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②所示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图二中甲是植物细胞,故答案为“甲”。(2)⑤的结构名称是气孔。(3)保卫细胞失水,气孔会关闭,故答案为“甲”。考点二、蒸腾作用(一)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现象(1)实验过程①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阔叶植物(如天竺葵等)。②用一透明塑料袋把几片邻近的叶片包扎起来。③对该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④观察塑料袋内有没有水珠产生。如果没有水珠产生,请把植物搬到室内使其快速冷却,再观察塑料袋上有没有水珠。(2)现象:将植物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或照射一段时间搬到室内快速冷却后,可以发现塑料袋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3)结论: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二)蒸腾作用(1)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作蒸腾作用。(2)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进行蒸腾作用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经过茎的运输到达叶后,除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外,大部分从叶片散失了。事实上,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的,只有约1%的水分会用于光合作用等其他生理过程。(3)进行蒸腾作用的部位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在叶柄和幼嫩茎处也能进行。(三)蒸腾作用的意义(1)蒸腾作用是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来源蒸腾作用能够产生自下而上的蒸腾拉力,这种拉力是水分从根部运送到茎、枝、叶等部位的主要动力。(2)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产生拉力能够促进植物体内的水分自下而上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3)蒸腾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叶片温度夏天,叶片吸收的光能有一部分会转变成热能,从而使叶片的温度升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动的进行,严重时甚至导致某些叶片生命活动完全停止。蒸腾作用可以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叶片的温度。当液态的水汽化成水蒸气,从气孔中散失到大气中时,会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叶片的温度不会过高。(四)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一般情况下,若气孔周围温度低、湿度大、气流速度慢,则蒸腾作用弱;若气孔周围温度高、湿度小、气流速度快,则蒸腾作用强。(五)探究水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失(1)实验过程①选取一片生长旺盛的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②将A、B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③向浸过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滴一滴水,观察到蓝色试纸的颜色变红。④过一段时间,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试纸颜色的变化。(2)现象:先变色的是贴在叶片下表皮上的试纸,颜色深- 些的也是贴在叶片下表皮上的试纸。(3)结论:水是从叶的上、下表皮中散发出来的,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六)探究水从叶的什么结构散失(1)过程①在载玻片上滴1滴清水。②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的下表皮,把它们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把它们展平,加盖盖玻片。③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叶片的表皮细胞一般为形状不规则的扁平状,彼此镶嵌成一层结合紧密的、较为牢固的组织。表皮上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保卫细胞。④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可看到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⑤另取一片叶子,浸在盛有热水( 60摄氏度左右)的烧杯中,仔细观察叶片表面,可发现叶片两面都有气泡产生,且下表皮比上表皮多,这是因为下表皮气孔多。(2)结论:叶片的表皮细胞之间有成对的半月形的细胞围成的气孔,而且一般叶片的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气孔多。(七)气孔(1)保卫细胞:叶的表皮上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作保卫细胞。(2)气孔: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在进行蒸腾作用时,叶中的水以气体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气孔不仅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着。当气孔关闭时,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同时,也减弱了光合作用(因为缺少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八)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人根内,然后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这些水分中的绝大部分通过叶片气孔以蒸腾作用的方式散失到大气中。植物能通过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快慢,使植物体内始终保持着适量的水分。。【能力拓展】①无水氯化钴试纸的颜色是蓝色,试纸吸水后,水合氯化钴试纸的颜色呈红色。②实验前用滤纸先将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③选用同一片叶进行实验,目的是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因为叶片的大小、新鲜程度等也会影响实验结果。气孔的开闭保卫细胞呈半月形,一个保卫细胞与另一个保卫细胞相邻的一侧,细胞壁相对较厚,与表皮细胞相连的弓形一面,细胞壁较薄,这和气孔的开闭密切相关。当阳光照射时,保卫细胞可进行光合作用,使其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而吸水,吸水膨胀后,保卫细胞就会向细胞壁薄的一侧扩展,使气孔逐渐开放;若保卫细胞失水,它们就会相对回缩,而使气孔逐渐关闭。典例1:(2024八下·三门期末)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快慢是不同的。小科利用如图装置来探究“温度对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影响”。(1)实验中选用的植物枝条有何要求? 。(2)小科将该装置放在不同温度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请你帮小科预测实验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答案】(1)选用的植物枝条应健康、新鲜,且叶片数量和表面积应相近,以确保实验的可比性。(2)在较高温度下,装置中的水面下降得更快,说明蒸腾作用增强;在较低温度下,水面下降得较慢,说明蒸腾作用减弱【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解答】(1)实验中,选用的植物枝条应健康、新鲜;健康的新鲜枝条能够正常进行蒸腾作用,而相似的叶片数量和表面积可以减少其他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可靠性。(2)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温度升高时,水分的蒸发速度加快,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反之,温度降低时,水分蒸发减缓,蒸腾作用减弱。因此,通过观察装置中水面下降的速度,可以预测蒸腾作用的快慢。(1)实验中,选用的植物枝条应健康、新鲜;健康的新鲜枝条能够正常进行蒸腾作用,而相似的叶片数量和表面积可以减少其他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可靠性。(2)温度升高时,水分的蒸发速度加快,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反之,温度降低时,水分蒸发减缓,蒸腾作用减弱。因此,通过观察装置中水面下降的速度,可以预测蒸腾作用的快慢。变式1:(2024·浙江期末)如图所示是地球水循环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分析,下列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完成的B.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C.叶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主要动力D.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大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在地球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答案】B【知识点】蒸腾作用;水循环【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解答】A. 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完成的 ,A正确;B.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含量,B错误;C. 叶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主要动力,C正确;D.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大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在地球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正确;故答案为:B变式2:(2024八下·临海期末)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实验装置,对植物进行浇水后,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观察塑料袋内出现的现象。(1)A、B、C三个塑料袋中水珠由多到少依次为 。(2)由此实验可知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3)移栽树木时往往要剪掉部分枝叶,其主要目的是 。【答案】(1)ABC (2)叶 (3)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叶片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因此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分析解答。【解答】(1)叶子越多,蒸腾作用越强,A、B、C三个塑料袋中水珠由多到少依次为 ABC;(2)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可以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3)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 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变式3:(2024八下·苍南期末)小明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一: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方案二:把一片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冷水中,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方案三:取3株具有等量等大叶片的该植物嫩枝,按图丙所示方法处理.(1)方案一实验中,滤纸贴上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贴在叶片下表皮上的试纸先变色且颜色深一些.这种实验现象说明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2)小明按方案二进行实验,发现无论上表皮还是下表皮都没有观察到气泡.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认为小明没有观察到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3)在方案三中,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时测一次各装置的质量,直至实验结束得到如图丁的实验结果,请判断实验时间为12小时的时候,由下表皮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为 克.【答案】(1)多于(2)自来水的温度不够高(3)3【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当保卫细胞吸足水分,气孔打开。当保卫细胞失去水分,气孔关闭。【解答】(1)发现贴在叶片下表皮上的试纸先变色且颜色深一些,说明下表皮散失了更多水分,即 明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2)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气温、光照和湿度。 温度太低,无法正常进行蒸腾作用;(3)由图可得总散失水分质量为5g,上表皮散失水分2g, 故由下表皮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为3g。1.(2023八下·上虞期末)高大的千年樟树,促进水分“爬”上树梢的动力来自( )A.蒸腾作用 B.吸收作用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答案】A【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吸收的水分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是水分吸收的动力,是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解答】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是水分吸收的动力,是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A正确,故答案为:A2.(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为小金观察比较气孔与水分散失的实验,采用3片相同的女贞(一种常绿乔木)树叶(可以堵塞气孔)分别处理树叶,几天后,预期水分散失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相同【答案】C【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1、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器官是叶片。2、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一般陆生植物的叶背面(下表皮)气孔比叶正面(上表皮)气孔多。【解答】植物散失水分主要通过分布在叶表面的气孔,叶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面。图中①叶片上下表面都涂凡士林,气孔被完全阻塞,水分散失最少;②叶片下表面涂凡士林,多数气孔也被阻塞,水分散失较少;③叶片上表面涂凡士林,下表面暴露,因而水分通过下表面的气孔散失最多。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B.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C.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体内的吸水结构(根),以及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过程。【解答】A.a为植物的根,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b表示水从下方流向上方需克服重力,故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C.植物叶片是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通过气孔跑到空气中;D.d选项所描述的为植物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的途径,大气-自然降水-根系-茎叶-大气。故答案为:D4.(2022八下·婺城期末)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如图甲),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如图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图甲所示B.保卫细胞的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C.蒸腾作用能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叶片温度D.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关系不大【答案】C【解析】(1)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2)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植物的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解答】A:盐水的浓度比较大,将叶片浸入浓盐水,细胞会失水,气孔将会变小甚至关闭,A错误.B:气孔的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因为细胞壁面对孔隙的一侧(腹侧)比较厚,而外侧(背侧)比较薄,所以随着细胞内压的变化,可进行开闭运动,B错误;C:在汽化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植物进行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C正确.D:由分析知道: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与细胞的含水量有关,D错误.故选:C。5.(2024八下·嵊州期末)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答案】B【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解答】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在光下,蒸腾速率先大于吸收速率后小于吸收速率,所以B正确;故答案为:B6.(2024八下·余杭期末)如图甲是小科想探究“叶片哪一面气孔数目多”所进行的实验:图乙、丙为某陆生植物叶表皮中的不同状态下的保卫细胞。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是根据叶片两面出现气泡数量的多少来判定的B.图甲实验中所用的热水必须90℃以上C.图乙表示晴天正午温度较高时的形态D.图丙表示保卫细胞吸水较多时的形态【答案】A【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解析】蒸腾作用 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 (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解答】A.图甲是根据叶片两面出现气泡数量的多少来判定的 ,A正确;B. 图甲实验中所用的是水就可以了,B错误;C. 图丙表示晴天正午温度较高时的形态,因为失水过多,气孔关闭,C错误;D. 图乙表示保卫细胞吸水较多时的形态,气孔打开,D错误;故答案为:A7.(2024八下·三门期末)模型构建是学习科学的方法之一,它能够让复杂抽象的科学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如图是小科同学利用相关材料制作的植物气孔模型。则图中气球模拟 。从充气口充入空气使气球围成的“空腔”变大,此时模拟气孔 (选填“张开”或“闭合”)。【答案】保卫细胞;张开【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解析】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一般陆生植物的叶背面气孔比叶正面气孔多。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解答】图是植物气孔模型,气孔是由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图中气球相当于保卫细胞。气球的膨胀代表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气孔张开。因此,从充气口充入空气使气球变大,对应于气孔的张开。8.(2024八下·金东期末)八(1)班同学以“植物中的物质运输”为主题开展相关的大单元学习。小科同学画出图甲所示叶片上的物质流动图,并利用显微镜观察了蚕豆下表皮装片和根尖的纵切片,如图乙是显微镜下的部分视野,图丙是他绘制的根毛细胞。请回答:(1)图甲中代表有机物运输路径的是 (填图中序号)。(2)图乙中“? ”代表的是 细胞。(3)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浓度。【答案】(1)④ (2)保卫 (3)大于【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解析】茎中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有机物。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解答】(1)叶片制造有机物,通过茎中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2)图乙中“? ”代表的是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的孔是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3)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9.(2024八下·拱墅期末)研究表明,植物的蒸腾作用与其耐热性密切相关。小乐拟通过研究某品种耐热辣椒的蒸腾作用来探寻其耐热机理。(1)小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一组实验,若要验证某品种耐热辣椒体内水分主要是由叶片散失的,则应选择 (选填字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2)小乐将生长状况一致的该品种耐热辣椒置于能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定时测量其蒸腾速率,结果如图乙所示。①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和处理时间,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②试根据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结果,分析该品种耐热辣椒的耐热机理。 。【答案】(1)BD;装置D中塑料袋内无水珠,或者水珠很少,B中很多水珠(2)温度;温度过高,关闭部分气孔,有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使其能够适应高温环境【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解答】(1)小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一组实验,若要验证某品种耐热辣椒体内水分主要是由叶片散失的,则应选择BD(选填字母),可以防止土壤中的水蒸发,对本实验造成干扰,预期的实验现象是装置D中塑料袋内无水珠,或者水珠很少,B中很多水珠;(2)①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和处理时间,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②试根据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结果,分析该品种耐热辣椒的耐热机理。温度过高,关闭部分气孔,有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使其能够适应高温环境故答案为:(1)BD;装置D中塑料袋内无水珠,或者水珠很少,B中很多水珠(2)温度;温度过高,关闭部分气孔,者有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使其能够适应高温环境10.(2023八下·吴兴期末)小科发现温室大棚的内壁挂着许多了水珠,于是想对水珠的来源做一个探究。(1)除了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以外,水珠最可能是因为植物的 作用。(2)小科做出假设,并通过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那么他作出的假设是 。(3)下列对该实验设计的相关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油层可以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B.实验前后液面高度差反映蒸腾作用强弱C.该实验应该多次重复,结果才更加可信D.三支试管分别放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答案】(1)蒸腾作用(2)叶的多少影响蒸腾作用的强度,植物蒸腾与叶片的数量有关(合理即可)(3)D【解析】(1)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蒸腾作用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去;(2)如图所示,其实验变量为叶片的多少;(3)空气的湿度高低会影响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多少。【解答】(1) 水珠最可能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2)实验变量为叶片的多少,故假设为: 叶的多少影响蒸腾作用强度,植物蒸腾与叶片的数量有关 ;(3)三只试管实验变量为叶片多少,故其余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11.(2023八下·黄岩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各装置的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种植物。初始质量均为300克。各装置均放置在通风状况相同的环境中,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1)瓶中清水表面滴植物油,这么做的目的是 。(2)将甲、乙两组进行对照,探究的问题是 。(3)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光照可以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其依据是 。【答案】(1)防止锥形瓶内水分蒸发避免对实验的影响(2)湿度能影响蒸腾作用的速率吗?(3)图2中乙组5小时后装置质量小于丁组【解析】(1)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解答】(1)清水表面滴植物油可以形成油层,目的是防止锥形瓶内水分蒸发避免对实验的影响;(2)选择甲、乙两组装置进行对照,唯一变量是湿度,所以可以探究湿度能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速率吗?(3)从图2中可以看出,乙组5小时后装置重量小于丁组。乙组有光照,丁组没有光照,说明光照可以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更多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所以重量更轻。故答案为:(1)防止锥形瓶内水分蒸发避免对实验的影响;(2)湿度能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速率吗?(3)图2中乙组5小时后装置质量小于丁组。12.(2023八下·洞头月考)小科进行“验证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的实践活动:取规格相同的甲、乙、丙三个量筒,盛有等量清水,分别插入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枝条。如图,甲中的枝条保留全部叶片,乙中的枝条摘除部分叶片,丙中的枝条摘除全部叶片。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请回答:(1)该实验的对照组是 。(2)如果实验成功,可以观察到三个量筒内液面由高到低的顺是 。(3)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明显低于阳光直晒下的气温,其原因是 。【答案】(1)甲(2)丙,乙,甲(3)树叶通过蒸发散发出水分时,水由液体变为气态发生汽化,水汽化时要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从而使环境温度降低【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原理分析(2)根据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分析(3)根据蒸腾作用以及汽化吸热分析【解答】(1)本题要验证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需要改变叶片的数量,正常叶片数量的植物作为对照组。(2)叶片数量越多,植物蒸腾作用越剧烈,失去的水分就越多。(3)蒸腾作用是植物中的水发生了汽化,汽化会吸热,使周围的问题降低。故答案为(1)甲 (2) 丙,乙,甲 (3) 树叶通过蒸发散发出水分时,水由液体变为气态发生汽化,水汽化时要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从而使环境温度降低13.(2023八下·椒江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取8株长势相近的水培绿萝,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株,进行如下操作。液面下降的平均距离/cm时间.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9:00 0 0 011:00 0.2 0 013 :00 0.4 0.05 015:00 1.1 0.08 017:00 1.4 0.1 0步骤一:按上图所示设置三组实验。步骤二:分别往相同的容量瓶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清水,记录起始刻度值,再各滴加5滴植物油。步骤三:用透明保鲜袋罩住绿萝,用棉线扎紧袋口。步骤四:每隔2小时观察保鲜袋中水珠情况,测量并计算容量瓶中液面下降的平均距离。(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第二组液面也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 (3)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答案】(1)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2)植物体内水分也能从茎表面散失(植物的茎也能进行蒸腾作用)(3)将装置放置在光照更强处(阳光下也可)、增加叶片数量、使用阔叶植物等( 合理即可)【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气温、光照和湿度等一般情况下,如果气孔周围气温高,光照强,湿度小,气孔开放程度就大,蒸腾作用就越强;如果气孔周围气温低,光照弱,湿度大,气孔开放程度就小,蒸腾作用就越弱。当然,在温度很高,光照很强(达到光饱和点)的情况下,气孔关闭,植物整腾作用几乎停止,这是植物为了保持体内水分的一种适应。【解答】(1)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2) 第二组液面也出现下降,对比第三组的对照组,得出的主要原因是:植物体内水分也能从茎表面散失 ;(3) 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应该增强其蒸腾作用,所以可采取的方法有将装置放置在光照更强处(阳光下也可)、增加叶片数量、使用阔叶植物等;故答案为:(1) 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2) 植物体内水分也能从茎表面散失(植物的茎也能进行蒸腾作用) (3) 将装置放置在光照更强处(阳光下也可)、增加叶片数量、使用阔叶植物等( 合理即可)14.有一个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研究“水是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步骤如下:①在一株蚕豆上选取一片生长旺盛的叶片,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②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蓝色氯化钴遇水变红色)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贴在上表皮的记为A,贴在下表皮的记为B),并用回形针将它们固定。③用嘴向另外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哈气(或直接在试纸上滴一滴水),观察蓝色试纸发生了什么变化。④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试纸颜色的变化,比较哪一张试纸先变色,哪一张试纸的颜色更深一些。(1)本实验中设计步骤③的目的是 。(2)在步骤④中试纸的颜色会从蓝色渐渐变成 色,先变色的是 (填“A”或“B”)。(3)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证明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遇水变红色(2)红;B(3)水是从叶片的上、下表皮中散发出来的,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解答】(1)本实验中设计步骤③的目的形成对照,证明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遇水变红色;(2)在步骤④中试纸的颜色会从蓝色渐渐变成红色,先变色的是B;因为下表面的气孔数目大于上表面,植物下表面散失的水分比上表面更多;(3)从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是从叶片的上、下表皮中散发出来的,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故答案为:(1) 证明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遇水变红色 (2)红,B(3) 水是从叶片的上、下表皮中散发出来的,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15.(2024·浙江期末)将一株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得一天中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甲所示的曲线。图乙是叶片表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表皮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有利于光的透过;表皮上的气孔不仅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还是散发体内水分的“门户”。(1)根据图甲分析,该绿色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的合成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消耗量。(2)图甲中BC段与AB段相比,CO2浓度增加减慢,可能的原因是 。(3)炎热夏天的中午,密闭容器中CO2浓度会出现图甲中FG段所示的变化,生物学上称之为植物的“午睡”现象,这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答案】(1)大于(2)温度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3)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而CO2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由于夏天的中午光照强度过大,为了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散失过多的水分,叶片的气孔关闭(或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气孔关闭,使CO2的吸收且减小,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CO2的消耗量碱小;但总体光合作用速率仍大于呼吸作用速率,CO2的总量减小,只是减小幅度变小【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1)根据图甲分析,该绿色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的合成量大于消耗量。因为装置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了,说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大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2)图甲中BC段与AB段相比,CO2浓度增加减慢,可能的原因是温度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3)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而CO2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由于夏天的中午光照强度过大,为了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散失过多的水分,叶片的气孔关闭(或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气孔关闭,使CO2的吸收且减小,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CO2的消耗量碱小;但总体光合作用速率仍大于呼吸作用速率,CO2的总量减小,只是减小幅度变小故答案为:(1)大于(2)温度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3)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而CO2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由于夏天的中午光照强度过大,为了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散失过多的水分,叶片的气孔关闭(或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气孔关闭,使CO2的吸收且减小,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CO2的消耗量碱小;但总体光合作用速率仍大于呼吸作用速率,CO2的总量减小,只是减小幅度变小16.(2024八下·长兴期末)小周探究植物蒸腾作用速率的影响因素,用普通塑料瓶做底座,增加装置稳定性,用精度较高的移液管(带刻度的玻璃管)代替普通导管,可测出细微液面变化,并可在短时间内得到较精确的实验结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步骤:①采摘同一部位长势一致留有 10 片叶的海桐枝若干, 随机分成 3 组, 每组 3 枝。②每隔 10m in 对移液管液面高度进行一次读数,记录水位差数据。③每组实验重复 3 次,记录每组实验叶片失水平均值。以下为用蒸腾计装置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蒸腾速率的影响。组别 温度/℃ 风速 光照情况 蒸腾计高度变化平均值甲 30 三挡电扇 光照 h1乙 30 一档电扇 光照 h2丙 30 一档电扇 光照 h3丁 15 一档电扇 黑暗 h4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小周基于 的猜想,进而设置了甲、乙实验。(2)如果 h3 > h4,小周认为能得出植物蒸腾作用与温度的关系,请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若要证明植物的叶是水分散失的唯一器官,小周该利用图中器材设计方案,请用图示或文字的形式写在答题卡的相应区域 。【答案】(1)气流速度会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速率(2)不能,丙和乙除温度不同外,光照情况也不能,未控制单一变量(3)取一株相同的植物,去掉叶片后,再次实验,观察移液管液面高度的变化【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解析】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分供应 植物体内的水分是蒸腾作用的基础,如果植物缺水,就会减弱或中断蒸腾作用,甚至引起植物枯死。 因此,水分供应是影响蒸腾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蒸腾作用影响因素;2.光照强度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量来源,但光照强度过强会导致植物叶片温度升高,增加蒸腾作用,从而消耗更多的水分。 因此,在光照强度过强的环境下,植物会适当降低蒸腾作用以减少水分损失。 3.湿度空气湿度是影响蒸腾作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解答】(1) 小周基于 气流速度会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速率 的猜想,进而设置了甲、乙实验。(2) 如果 ,小周认为能得出植物蒸腾作用与温度的关系,请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不能,丙和乙除温度不同外,光照情况也不能,未控制单一变量;(3) 若要证明植物的叶是水分散失的唯一器官,小周该利用图中器材设计方案,请用图示或文字的形式写在答题卡的相应区域:取一株相同的植物,去掉叶片后,再次实验,观察移液管液面高度的变化故答案为:(1)气流速度会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速率 (2)不能,丙和乙除温度不同外,光照情况也不能,未控制单一变量 (3)取一株相同的植物,去掉叶片后,再次实验,观察移液管液面高度的变化17.小叶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水中(如图),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更深一些。(1)采用方案 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2)方案二中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变为一样红。小叶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的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如此判断的理由是 。【答案】(1)一 (2)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3)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多的水分(只回答“吸收了足够多的水分”或“时间过长”得1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解答】(1)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所以采用方案一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2)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如果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3)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样。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故答案为: (1) 一 ; (2) 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 (3) 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多的水分 。18.(2024八下·武义期末)小康在研究某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取如下方法:方法1:取3株大小、来源相同、具有等量叶片的该植物嫩枝,依图甲所示方法处理.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时记录各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曲线图如图乙,直至实验结束.方法2:用显微镜观察该植物同一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并统计气孔的数目.(1)该实验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 ;(2)图乙中,曲线Ⅲ表示的装置是 (填“A”“B”或“C”)(3)小康分析数据后在图乙中画出了实线段b,b的长度表示的意义是 ;【答案】(1)防止水分蒸发 (2)A (3)b的长度表示了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的量【解析】(1)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叶肉细胞、保卫细胞都含有叶绿体,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没有叶绿体。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解答】(1)该实验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防止水分蒸发(2)A叶片不处理蒸腾作用最大,因此质量变化最大,B叶片下表面涂上凡士林,只用气孔少的上表面进行蒸腾作用,因此B装置质量略有减少,C叶片两面涂上凡士林,不进行蒸腾作用,因此质量基本不变。则曲线I表示装置C质量变化,曲线II表示B装置质量变化,曲线Ⅲ表示装置A质量变化。(3)曲线Ⅲ表示的是A装置质量变化,曲线II是B装置质量变化,B中叶片下表皮涂抹了凡士林,即A正常蒸腾作用,B是只有上表皮气孔正常参与蒸腾作用,则b的长度表示了通过下表皮气孔散失的水分的质量。19.(2024八下·嵊州期末)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各装置的初始质量均为300克,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株植物。各组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如表所示。组别 5小时后装置质量(g)甲 150乙 100丙 200丁 130(1)如果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丁组中的“ ”处应填 ℃。(3)根据乙、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4)除实验中的三种因素外,请再写出一种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 。【答案】(1)湿度(2)30(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烈;(4)环境中空气的流动速度【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1)光照光对蒸腾作用的影响首先是引起气孔的开放,减少气孔阻力,从而增强蒸腾作用。其次,光可以提高大气与叶子的温度,增加叶内外蒸气压差,加快蒸腾速率。(2)温度对蒸腾速率的影响很大。当大气温度降低时,叶温比气温高出2~10℃,因而气孔下腔蒸气压的增加大于空气蒸气压的增加,使叶内外蒸气压差增大,蒸腾速率增大;当气温过高时,叶片过度失水,气孔关闭,蒸腾减弱。(3)湿度在温度相同时,大气的相对湿度越大,其蒸气压就越大,叶内外蒸气压差就变小,气孔下腔的水蒸气不易扩散出去,蒸腾减弱;反之,大气的相对湿度较低,则蒸腾速率加快。(4)风速风速较大,可将叶面气孔外水蒸气扩散层吹散,而代之以相对湿度较低的空气,既减少了扩散阻力,又增加了叶内外蒸气压差,可以加速蒸腾。强风可能会引起气孔关闭,内部阻力增大,蒸腾减弱。【解答】(1)如果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控制单一变量,所以丁组中的“ ”处应填30℃。(3)根据乙、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烈;(4)除实验中的三种因素外,请再写出一种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 环境中空气的流动速度;故答案为:(1)湿度(2)30(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烈;(4)环境中空气的流动速度20.(2024八下·柯桥期末)某校八年级学生的劳动实践课程内容为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上种植蔬菜。为了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同学们咨询当地菜农,获得了以下的经验分享。①往菜地的土壤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沙子。②将家禽、家畜的粪便及杂草等堆积一段时间“发酵”成肥料。(发酵是指微生物的呼吸作用)③搭配种植高矮不同的多品种蔬菜。④合理灌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以上能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的经验作出合理解释。【答案】①往菜地的土壤中掺入一定比例沙子提高土壤的透气性,能够有利于蔬菜根的呼吸作用,提高蔬菜的产量。②“发酵”能杀死其中的一些寄生虫与有害小动物且滋养了大量的微生物,寄生虫以及其他小动物的尸体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各种无机盐被根吸收,避免化肥的大量使用提高了蔬菜的品质。③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分层现象进行套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进而来提高蔬菜产量。4)夏天中午土壤温度高,水分蒸发的快,此时浇水土壤温度突然下降,会刺激到植株,容易导致花朵凋谢,叶子枯萎现象。冬季傍晚温度较低,此时浇水很容易将植株冻伤,并且不利于植株的生长。【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解析】光合作用进行的部分必须有叶绿体的细胞,因为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形象地比喻为制造有机物的“机器”。呼吸作用所有的活细胞都要进行,细胞活着就要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而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支持才能正常完成,而这个能量是由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得来的,没有呼吸作用,细胞就不能正常生活,就会死亡。根一般指植物在地下的部位。主要功能为固持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矿物质,将水与矿物质输导到茎,以及储藏养分。21.(2022八下·温州期末)网购绿植经济、便捷,为提高绿植的成活率,商家会在运输时进行特殊处理:①选取长势良好的植株,运输前一周充分浇水、置于充足的阳光下培养:②根部带土挖取,外层用保水性强且有大量空隙的湿谷皮包裹:③修剪多余的枝叶,保留4-5 片叶片,捆绑固定:④内层用透气的报纸包裹,外包装盒上进行打孔处理。请根据上述信息,并结合已学知识,对上述“特殊处理”能提高绿植的成活率作出合理解释。【答案】长势良好的植株生命活动旺盛,有利于绿植成活;运输前一周给予充足的水分和光照,有利于绿植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有机物:带土挖取,可保护根尖(根毛区)以减少根部的损伤;外层用湿谷皮包裹,可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带有空隙的谷皮透气性强,内层用透气的报纸包裹、外包装打孔处理,可为植物,尤其根部提供充足的氧气,以进行呼吸作用;修剪枝叶,可避免蒸腾作用过强而失水,保留4~5片叶片,可使植物移栽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提高成活率。【解析】绿植的成活率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植物的根等因素有关。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影响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等。植物的根也要呼吸,它所消耗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思维导图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课后巩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考点一、叶的结构(一)叶的形态自然界中,不同植物的叶的大小和形状差异很大。例如,王莲漂浮于水面的圆形叶直径可超过2米,而浮萍的叶只有几毫米;枫香的叶宽大如拳,而松树的叶细如缝衣针。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1)生活在潮湿阴暗环境下的植物,一般叶片较大且叶表面无角质层,以增加换气的面积。(2)生活在干旱环境下的植物,叶片一般较小甚至退化成针刺状(如刺叶石竹)或小鳞片状(如麻黄),叶表面多覆盖有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二)叶的结构叶的形态虽然是多种多样的,它的基本结构却是相似的。(1)叶的结构:植物的叶一般由叶柄和叶片组成。叶片通过叶柄着生在茎上。(2)叶片的结构: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组成。①表皮:表皮覆盖在叶片的表面,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层形状不规则、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对叶片内部结构的保护,并能防止水分散失和病虫的侵害。②叶肉:叶肉在上、下表皮之间,由含有许多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能区分背腹面的叶片中,叶肉明显地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③叶脉:是生长在叶片中的维管束,多由导管和筛管构成,是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通道,同时对叶片有支持作用,使叶片展开,以更多地接受阳光照射。典例1:(2024八下·长兴期末)图一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二是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三是气孔的关闭和开放两种状态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2)图一中②所示细胞与图中 (填“甲”或“乙”)细胞结构相似;(3)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图三中 (填“丙”或“丁”)变式1:(2024八下·东阳期末)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A.1、3为表皮,是上皮组织,含叶绿体较多B.2为叶肉,是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C.5是叶脉,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D.6为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变式2:如图是菠菜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叶片结构的上表皮由图中序号 表示,叶脉由图中序号 表示。(2) 是气体交换的“窗口”,由图中序号 表示。(3)[2]和[3]是叶肉细胞,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所以叶肉细胞是叶片进行 的主要部位。(4)[1]和[4]所属的组织是 (填字母)。A.营养组织 B.输导组织 C.保护组织 D.分生组织变式3:(2023八下·杭州期末)图一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二是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三是气孔的关闭和开放两种状态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一中②所示细胞与图二中 (填”甲”或”乙”)细胞结构相似;(2)图一中⑤的结构名称是 ,它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3)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图三中 (填”甲”或”乙”)所示的状态。考点二、蒸腾作用(一)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现象(1)实验过程①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阔叶植物(如天竺葵等)。②用一透明塑料袋把几片邻近的叶片包扎起来。③对该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④观察塑料袋内有没有水珠产生。如果没有水珠产生,请把植物搬到室内使其快速冷却,再观察塑料袋上有没有水珠。(2)现象:将植物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或照射一段时间搬到室内快速冷却后,可以发现塑料袋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3)结论: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二)蒸腾作用(1)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作蒸腾作用。(2)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进行蒸腾作用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经过茎的运输到达叶后,除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外,大部分从叶片散失了。事实上,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的,只有约1%的水分会用于光合作用等其他生理过程。(3)进行蒸腾作用的部位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在叶柄和幼嫩茎处也能进行。(三)蒸腾作用的意义(1)蒸腾作用是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来源蒸腾作用能够产生自下而上的蒸腾拉力,这种拉力是水分从根部运送到茎、枝、叶等部位的主要动力。(2)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产生拉力能够促进植物体内的水分自下而上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3)蒸腾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叶片温度夏天,叶片吸收的光能有一部分会转变成热能,从而使叶片的温度升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动的进行,严重时甚至导致某些叶片生命活动完全停止。蒸腾作用可以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叶片的温度。当液态的水汽化成水蒸气,从气孔中散失到大气中时,会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叶片的温度不会过高。(四)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一般情况下,若气孔周围温度低、湿度大、气流速度慢,则蒸腾作用弱;若气孔周围温度高、湿度小、气流速度快,则蒸腾作用强。(五)探究水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失(1)实验过程①选取一片生长旺盛的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②将A、B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③向浸过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滴一滴水,观察到蓝色试纸的颜色变红。④过一段时间,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试纸颜色的变化。(2)现象:先变色的是贴在叶片下表皮上的试纸,颜色深- 些的也是贴在叶片下表皮上的试纸。(3)结论:水是从叶的上、下表皮中散发出来的,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六)探究水从叶的什么结构散失(1)过程①在载玻片上滴1滴清水。②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的下表皮,把它们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把它们展平,加盖盖玻片。③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叶片的表皮细胞一般为形状不规则的扁平状,彼此镶嵌成一层结合紧密的、较为牢固的组织。表皮上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保卫细胞。④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可看到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⑤另取一片叶子,浸在盛有热水( 60摄氏度左右)的烧杯中,仔细观察叶片表面,可发现叶片两面都有气泡产生,且下表皮比上表皮多,这是因为下表皮气孔多。(2)结论:叶片的表皮细胞之间有成对的半月形的细胞围成的气孔,而且一般叶片的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气孔多。(七)气孔(1)保卫细胞:叶的表皮上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作保卫细胞。(2)气孔: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在进行蒸腾作用时,叶中的水以气体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气孔不仅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着。当气孔关闭时,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同时,也减弱了光合作用(因为缺少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八)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人根内,然后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这些水分中的绝大部分通过叶片气孔以蒸腾作用的方式散失到大气中。植物能通过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快慢,使植物体内始终保持着适量的水分。。【能力拓展】①无水氯化钴试纸的颜色是蓝色,试纸吸水后,水合氯化钴试纸的颜色呈红色。②实验前用滤纸先将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③选用同一片叶进行实验,目的是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因为叶片的大小、新鲜程度等也会影响实验结果。气孔的开闭保卫细胞呈半月形,一个保卫细胞与另一个保卫细胞相邻的一侧,细胞壁相对较厚,与表皮细胞相连的弓形一面,细胞壁较薄,这和气孔的开闭密切相关。当阳光照射时,保卫细胞可进行光合作用,使其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而吸水,吸水膨胀后,保卫细胞就会向细胞壁薄的一侧扩展,使气孔逐渐开放;若保卫细胞失水,它们就会相对回缩,而使气孔逐渐关闭。典例1:(2024八下·三门期末)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快慢是不同的。小科利用如图装置来探究“温度对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影响”。(1)实验中选用的植物枝条有何要求? 。(2)小科将该装置放在不同温度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请你帮小科预测实验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变式1:(2024·浙江期末)如图所示是地球水循环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分析,下列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完成的B.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C.叶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主要动力D.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大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在地球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变式2:(2024八下·临海期末)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实验装置,对植物进行浇水后,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观察塑料袋内出现的现象。(1)A、B、C三个塑料袋中水珠由多到少依次为 。(2)由此实验可知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3)移栽树木时往往要剪掉部分枝叶,其主要目的是 。变式3:(2024八下·苍南期末)小明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一: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方案二:把一片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冷水中,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方案三:取3株具有等量等大叶片的该植物嫩枝,按图丙所示方法处理.(1)方案一实验中,滤纸贴上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贴在叶片下表皮上的试纸先变色且颜色深一些.这种实验现象说明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2)小明按方案二进行实验,发现无论上表皮还是下表皮都没有观察到气泡.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认为小明没有观察到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3)在方案三中,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时测一次各装置的质量,直至实验结束得到如图丁的实验结果,请判断实验时间为12小时的时候,由下表皮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为 克.1.(2023八下·上虞期末)高大的千年樟树,促进水分“爬”上树梢的动力来自( )A.蒸腾作用 B.吸收作用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2.(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为小金观察比较气孔与水分散失的实验,采用3片相同的女贞(一种常绿乔木)树叶(可以堵塞气孔)分别处理树叶,几天后,预期水分散失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相同3.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B.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C.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4.(2022八下·婺城期末)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如图甲),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如图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图甲所示B.保卫细胞的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C.蒸腾作用能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叶片温度D.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关系不大5.(2024八下·嵊州期末)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6.(2024八下·余杭期末)如图甲是小科想探究“叶片哪一面气孔数目多”所进行的实验:图乙、丙为某陆生植物叶表皮中的不同状态下的保卫细胞。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是根据叶片两面出现气泡数量的多少来判定的B.图甲实验中所用的热水必须90℃以上C.图乙表示晴天正午温度较高时的形态D.图丙表示保卫细胞吸水较多时的形态7.(2024八下·三门期末)模型构建是学习科学的方法之一,它能够让复杂抽象的科学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如图是小科同学利用相关材料制作的植物气孔模型。则图中气球模拟 。从充气口充入空气使气球围成的“空腔”变大,此时模拟气孔 (选填“张开”或“闭合”)。8.(2024八下·金东期末)八(1)班同学以“植物中的物质运输”为主题开展相关的大单元学习。小科同学画出图甲所示叶片上的物质流动图,并利用显微镜观察了蚕豆下表皮装片和根尖的纵切片,如图乙是显微镜下的部分视野,图丙是他绘制的根毛细胞。请回答:(1)图甲中代表有机物运输路径的是 (填图中序号)。(2)图乙中“? ”代表的是 细胞。(3)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浓度。9.(2024八下·拱墅期末)研究表明,植物的蒸腾作用与其耐热性密切相关。小乐拟通过研究某品种耐热辣椒的蒸腾作用来探寻其耐热机理。(1)小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一组实验,若要验证某品种耐热辣椒体内水分主要是由叶片散失的,则应选择 (选填字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2)小乐将生长状况一致的该品种耐热辣椒置于能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定时测量其蒸腾速率,结果如图乙所示。①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和处理时间,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②试根据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结果,分析该品种耐热辣椒的耐热机理。 。10.(2023八下·吴兴期末)小科发现温室大棚的内壁挂着许多了水珠,于是想对水珠的来源做一个探究。(1)除了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以外,水珠最可能是因为植物的 作用。(2)小科做出假设,并通过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那么他作出的假设是 。(3)下列对该实验设计的相关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油层可以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B.实验前后液面高度差反映蒸腾作用强弱C.该实验应该多次重复,结果才更加可信D.三支试管分别放在不同湿度条件下11.(2023八下·黄岩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各装置的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种植物。初始质量均为300克。各装置均放置在通风状况相同的环境中,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1)瓶中清水表面滴植物油,这么做的目的是 。(2)将甲、乙两组进行对照,探究的问题是 。(3)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光照可以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其依据是 。12.(2023八下·洞头月考)小科进行“验证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的实践活动:取规格相同的甲、乙、丙三个量筒,盛有等量清水,分别插入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枝条。如图,甲中的枝条保留全部叶片,乙中的枝条摘除部分叶片,丙中的枝条摘除全部叶片。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请回答:(1)该实验的对照组是 。(2)如果实验成功,可以观察到三个量筒内液面由高到低的顺是 。(3)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明显低于阳光直晒下的气温,其原因是 。13.(2023八下·椒江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取8株长势相近的水培绿萝,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株,进行如下操作。液面下降的平均距离/cm时间.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9:00 0 0 011:00 0.2 0 013 :00 0.4 0.05 015:00 1.1 0.08 017:00 1.4 0.1 0步骤一:按上图所示设置三组实验。步骤二:分别往相同的容量瓶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清水,记录起始刻度值,再各滴加5滴植物油。步骤三:用透明保鲜袋罩住绿萝,用棉线扎紧袋口。步骤四:每隔2小时观察保鲜袋中水珠情况,测量并计算容量瓶中液面下降的平均距离。(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第二组液面也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 (3)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14.有一个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研究“水是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步骤如下:①在一株蚕豆上选取一片生长旺盛的叶片,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②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蓝色氯化钴遇水变红色)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贴在上表皮的记为A,贴在下表皮的记为B),并用回形针将它们固定。③用嘴向另外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哈气(或直接在试纸上滴一滴水),观察蓝色试纸发生了什么变化。④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试纸颜色的变化,比较哪一张试纸先变色,哪一张试纸的颜色更深一些。(1)本实验中设计步骤③的目的是 。(2)在步骤④中试纸的颜色会从蓝色渐渐变成 色,先变色的是 (填“A”或“B”)。(3)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5.(2024·浙江期末)将一株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得一天中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甲所示的曲线。图乙是叶片表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表皮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有利于光的透过;表皮上的气孔不仅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还是散发体内水分的“门户”。(1)根据图甲分析,该绿色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的合成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消耗量。(2)图甲中BC段与AB段相比,CO2浓度增加减慢,可能的原因是 。(3)炎热夏天的中午,密闭容器中CO2浓度会出现图甲中FG段所示的变化,生物学上称之为植物的“午睡”现象,这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16.(2024八下·长兴期末)小周探究植物蒸腾作用速率的影响因素,用普通塑料瓶做底座,增加装置稳定性,用精度较高的移液管(带刻度的玻璃管)代替普通导管,可测出细微液面变化,并可在短时间内得到较精确的实验结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步骤:①采摘同一部位长势一致留有 10 片叶的海桐枝若干, 随机分成 3 组, 每组 3 枝。②每隔 10m in 对移液管液面高度进行一次读数,记录水位差数据。③每组实验重复 3 次,记录每组实验叶片失水平均值。以下为用蒸腾计装置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蒸腾速率的影响。组别 温度/℃ 风速 光照情况 蒸腾计高度变化平均值甲 30 三挡电扇 光照 h1乙 30 一档电扇 光照 h2丙 30 一档电扇 光照 h3丁 15 一档电扇 黑暗 h4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小周基于 的猜想,进而设置了甲、乙实验。(2)如果 h3 > h4,小周认为能得出植物蒸腾作用与温度的关系,请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若要证明植物的叶是水分散失的唯一器官,小周该利用图中器材设计方案,请用图示或文字的形式写在答题卡的相应区域 。17.小叶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水中(如图),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更深一些。(1)采用方案 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2)方案二中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变为一样红。小叶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的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如此判断的理由是 。18.(2024八下·武义期末)小康在研究某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取如下方法:方法1:取3株大小、来源相同、具有等量叶片的该植物嫩枝,依图甲所示方法处理.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时记录各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曲线图如图乙,直至实验结束.方法2:用显微镜观察该植物同一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并统计气孔的数目.(1)该实验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 ;(2)图乙中,曲线Ⅲ表示的装置是 (填“A”“B”或“C”)(3)小康分析数据后在图乙中画出了实线段b,b的长度表示的意义是 ;19.(2024八下·嵊州期末)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各装置的初始质量均为300克,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株植物。各组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如表所示。组别 5小时后装置质量(g)甲 150乙 100丙 200丁 130(1)如果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丁组中的“ ”处应填 ℃。(3)根据乙、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4)除实验中的三种因素外,请再写出一种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 。20.(2024八下·柯桥期末)某校八年级学生的劳动实践课程内容为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上种植蔬菜。为了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同学们咨询当地菜农,获得了以下的经验分享。①往菜地的土壤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沙子。②将家禽、家畜的粪便及杂草等堆积一段时间“发酵”成肥料。(发酵是指微生物的呼吸作用)③搭配种植高矮不同的多品种蔬菜。④合理灌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以上能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的经验作出合理解释。21.(2022八下·温州期末)网购绿植经济、便捷,为提高绿植的成活率,商家会在运输时进行特殊处理:①选取长势良好的植株,运输前一周充分浇水、置于充足的阳光下培养:②根部带土挖取,外层用保水性强且有大量空隙的湿谷皮包裹:③修剪多余的枝叶,保留4-5 片叶片,捆绑固定:④内层用透气的报纸包裹,外包装盒上进行打孔处理。请根据上述信息,并结合已学知识,对上述“特殊处理”能提高绿植的成活率作出合理解释。思维导图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课后巩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下第四章 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举一反三(原卷版).doc 八下第四章 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举一反三(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