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邯郸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四次调研监测地理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水稻无人农场”由智能系统在后台操控,可全面实现“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图)。高效、精准的农机显著提高了耕作效率、土地产量和闲置农田的利用率。目前中国水稻智慧无人农场的数量不断增加,但仍存在推行难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无人驾驶农机比人工播种更能提升水稻质量,其主要原因是( )A. 耕作时间短 B. 生长周期短C. 作业误差小 D. 环境适应强2. 为进一步降低“无人农场”推广应用难度,关键措施是( )A. 整理闲置农田 B. 降低技术成本C. 增设充电设备 D. 提升作物产量站城融合一体化模式,即公共交通先导型城市开发。该模式以轨道交通为中心,对车站进行再建或改良,强化车站与相邻街区融合度,近些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为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上图中过程M和L分别代表的是( )A. 生态环境改善 地价提高B. 轨道服务提升 地价提高C. 城市功能增加 人口增加D. 公交出行增加 文娱增多4. 站城融合对城市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有( )①缓解城市问题 ②促进旧城振兴 ③推动城市转型 ④改善生态环境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5. 重庆东站深度结合了“站城融合”的建设理念,加强高铁枢纽、配套设施等与周边地区的规划协调,试推断其建设思路是( )A. 生态宜居 B. 城市中心C. 桥建合一 D. 拓宽拓深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从轻度老龄化向重度老龄化发展是必然趋势。相比城镇,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程度更深,有其特殊性。关注农村人口状态和变化趋势并进行预测分析(表),不仅具有重要的人口学意义,也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10-2050年全国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率(≥65岁)统计与预测指标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2040年 2050年全国 总人口(亿人) 13.40 14.12 13.93 13.61 12.96老龄化率(%) 8.87 13.50 19.50 28.00 32.60农村 总人口(亿人) 6.74 5.10 3.98 3.09 2.50老龄化率(%) 10.06 1772 25.48 36.61 36.306. 据表推断( )A. 2020年我国人口开始进入负增长B. 我国城镇化水平呈现加速发展态势C. 2040年后农村人口年龄结构趋稳D. 低生育率构成城乡老龄化差异的主因7.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与农村人口发展态势相适应,目前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合村并镇 ②农村互助养老 ③推广智慧养老 ④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20世纪 90 年代,科学家观测发现了一种新型厄尔尼诺——中部型厄尔尼诺(海洋表层温度异常最大值中心位于赤道中太平洋)。近年来,其发生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强,对我国乃至全球天气造成影响。图为某中部型厄尔尼诺年海面温度距平分布图(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中部型厄尔尼诺发生时对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影响( )A. 沃克环流增强,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加剧B. 信风势力增强,使南赤道暖流势力增强C. 沃克环流减弱,中太平洋上升气流增强D. 秘鲁寒流增强东太平洋沿岸水温下降9. 中部型厄尔尼诺期间,导致赤道中太平洋表层海水密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降水增多,密度减小 B. 温度升高,密度减小C. 冷水上涌,密度增大 D. 蒸发加剧,密度增大10. 据研究表明中部型厄尔尼诺可能抑制夏季北极变暖和海冰融化,丹霞同学绘制了中部型厄尔尼诺和北极海冰的关系(下图),据下图描述正确的是( )①热带中太平洋海温升高会导致对流运动旺盛②热带辐合带增强偏北使大尺度大气环流越强③极地高空冷空气下沉增强,在低空形成冷性低压④绕极地西风阻止了冷空气南下,北极偏冷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穴珠(图1)是在滴水、池水、流水的协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具有同心圆结构的珠状沉积物,多分布在有洞顶滴水的浅池中。在贵州省琴阳洞的通道断面发现了由钙板和穴珠交替叠加而成的“三明治”穴珠沉积层,其中穴珠与泥土混在一起。研究发现,穴珠的发展演变与区域水文、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图2为穴珠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与滴水浅池易形成穴珠无关的是( )A. 浅池利于穴珠滚动并不断磨圆B. 浅池有利于碳酸钙的饱和析出C. 浅池水易受扰动避免穴珠粘连D. 浅池水流动性强易将杂质带走12. “三明治”穴珠沉积层形成的关键在于( )A. 洞顶持续不断地滴水 B. 突入的洪水夹带泥沙C. 浅池碳酸钙不断沉积 D. 洞穴内水流速度加快13. 穴珠停止生长的原因可能有( )①石笋石柱形成 ②气候明显变干 ③洞穴湿度增加 ④洞顶滴水减少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PLA沙障(聚乳酸纤维沙袋沙障)是以可降解聚乳酸纤维织物为沙袋的基本材料,填充沙土后形成直径约20cm的障体单元,在沙丘表面铺设形成的格状沙障,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多个沙漠的治理。图1为PLA沙障和草方格沙障景观图,图2为研究期间测定的沙丘在迎风坡坡底、坡中、坡顶和背风坡不同规格的PLA沙障、草方格沙障与裸沙丘的粗糙度对比图(粗糙度越大,防风效益越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对于不同规格、不同沙丘部位两种沙障的防风效益( )A. 相同部位两种沙障规格越大,防风效益越高B. 相同部位草方格沙障比PLA沙障防风效益高C. 相同规格两种沙障背风坡防风效益差异最大D. 两种沙障从迎风坡坡底到背风坡防风效益渐增15. 结合研究期间测定的粗糙度,推测两种沙障受风沙掩埋最严重的部位是( )A. 迎风坡坡底 B. 迎风坡坡中C. 坡顶 D. 背风坡16. 与草方格沙障相比,PLA沙障( )A. 铺设效率高 B. 材料污染大C. 维护成本高 D. 保持时间短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京津冀城市群包含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快、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增长极之一,也是中国发展不平衡的典型地区。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形成“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格局(图)。(1)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双城、三轴、多节点”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目的。(2)依据“四区”的功能定位,推断中部、东部、南部功能区产业升级的方向。(3)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为京津冀城市群未来发展提出建议。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近年来部分地区通过退耕还林(草)等生态修复工程,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碳的固存能力。研究表明植被通过凋落物输入、根系分泌物(含有大量黏胶类物质)输入、土壤侵蚀等过程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固存,不同植被类型的有机碳固存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不仅影响区域碳循环,还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图为土壤有机碳对不同植被的响应比。(1)说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2)指出不同植被类型(乔木、灌木、草地)土壤有机碳固存量的差异,并分析这种差异对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有何启示。(3)分析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工程对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煤层气,又名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主要以吸附态存在于煤岩孔隙中的非常规天然气,燃烧产物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煤层气生成需要经历生物成因气和热成因气两个重要阶段,热成因煤层气多在高质量无烟煤之后形成。淮南煤田地处准噶尔盆地南部,煤层气资源极其丰富。之前煤层气常被认为危险气体而废弃,目前淮南矿区采用地面钻井抽取瓦斯,可减少爆炸风险。随着煤炭资源有用组分开发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煤层气成为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重要选择。图1为无烟煤层形成过程,图2为煤层气储藏分布位置图。(1)分析热成因煤层气的形成过程。(2)不同于在背斜构造开发的常规天然气,煤层气多在向斜中开发。从成因和发育过程角度分析其原因。(3)分析目前淮南煤田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影响。绝密★启用前邯郸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四次调研监测地理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题答案】【答案】1. C 2. B【3~5题答案】【答案】3. B 4. A 5. C【6~7题答案】【答案】6. C 7. A【8~10题答案】【答案】8. C 9. B 10. B【11~13题答案】【答案】11. D 12. B 13. B【14~16题答案】【答案】14 C 15. C 16. 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双城”强化京津联动,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三轴”依托三个发展轴,吸引人口与产业集聚,形成新的增长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 “多节点”布局,旨在带动区域各城市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构建网络化的发展格局。(2)中部核心功能区:经济发达,拥有完善的科技、金融、文化资源,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文化中心;东部滨海发展区:地处沿海地区,拥有天然港口,适合发展港口经济、临港产业、海洋经济和国际贸易;南部功能拓展区: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土地和劳动资源丰富,适合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转移,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3)进一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经济增长;加大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产业分工协作,推动产业转移对接;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群的内部联系和对外发展;联防联控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18题答案】【答案】(1)增加凋落物输入:植被恢复增加了凋落物的输入,凋落物分解后释放的有机物质直接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增加根系分泌物输入:植物根系分泌物含有大量黏胶类物质,能够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减少土壤侵蚀:植被恢复通过拦截雨滴、固结土壤、削弱地表径流等方式,减少了土壤侵蚀,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的流失。(2)差异:乔木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固存量最高,其次是灌木和草地。启示: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植被类型;优先选择固碳效率高的植被进行恢复,优化植被结构,提升生态修复的碳汇效益。(3)黄土高原的植被修复促进土壤有机碳库的增加,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植被覆盖率增加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增加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缓解全球气候变暖。【19题答案】【答案】(1)地质时期生物遗体大量堆积;煤炭层从泥炭到褐煤、烟煤再生成无烟煤,上层不断沉积,煤层不断下降;煤层受高温高压作用理化性质发生反应,在煤层孔隙中生成煤层气。(2)煤层气形成于煤层孔隙中,煤层形成与背斜向斜等地质构造形成无关;向斜构造形成的低洼区利于早期生物遗骸大量堆积和保存;向斜地质构造较坚实,不易受侵蚀,更利于煤层气储存。(3)开发煤层气可减少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开发煤炭资源的同时伴生开发煤层气,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淮南煤层气开发能提高当地经济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煤层气开发为工业生产和生活提供清洁能源;保证能源供应的稳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