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秦本纪》云:“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其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为上造,三为簪褭,……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为彻侯。”该措施直接有利于秦国( )
A. 提高军队战斗力 B. 为统一奠定基础 C. 稳定了社会秩序 D. 发展了农业生产
2. 绘画作品能够生动地反映历史。下边的绘画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了( )
A. 吐蕃向唐朝称臣纳贡 B. 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C.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D. 藏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3. 宋朝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宋史》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下面有关“交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铜钱太重 B. 体现了宋代商业的繁荣
C. 在北宋时期已经取代了铜钱 D. 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 隋朝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C. 唐朝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D. 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5. 《中国近代史》记载:璞鼎查回国后,告诉英国资本家,他“已为他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倾兰开厦(郡名)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给她一省的衣料的”。上述材料中“为他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得益于( )
A.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通商口岸的开放
C. 允许外国军队驻军 D.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6. 某班拟举办辛亥革命114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浴血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
A 东京 B. 南昌 C. 武昌 D. 南京
7. 费正清说:“这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学校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 是中共历史上重要转折点 B. 为中国指明战后奋斗方向
C.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8. 下图是近代某一军事行动示意图。这一行动( )
A. 推动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9. 20世纪初期,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论证了中国的革命道路。其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的是( )
A. 发动南昌起义 B.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 召开遵义会议 D.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0. 1947年毛泽东亲自起草电文,指示刘伯承、邓小平“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该军事行动( )
A. 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B.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C. 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D.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11.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把第一种、第二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分别是( )
A. 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十一届三中全会、土地改革的完成
C. 新中国成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 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时,指出“澳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这些“变化”主要源于( )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一国两制”的实践
C. “九二共识”的达成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3. 下图是1949-2008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观察该曲线图,分析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1949-2008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A.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方针获得认同
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形成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14.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这些思想理论( )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②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③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④指导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 他是凯撒大帝之后古罗马又一位伟大的皇帝,他组建了一个法律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以来历任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删除法律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新法典》 D. 《查士丁尼法典》
16. 17-18世纪,欧美国家颁布了很多重要的文献。以下描述与《人权宣言》有关的是( )
A. 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B. 强调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 宣告了新国家的诞生 D. 建立起了三权分立体制
17. 历史学家爱德华曾说“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材料中“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指的是( )
A. 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 B. 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
C. 使俄国摆脱民族危机 D.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8. 1931年凯恩斯说“几天前我曾在报刊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民靠救济金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呢?当然不是。”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
A. 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 B. 整顿金融体系 C. 推行以工代赈 D. 调整农业政策
19. 下图照片记录了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美苏坦克隔街对峙的场景。该场景可以说明( )
A.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B. 美苏冷战对峙不断加剧
C. 二战之后局部热战频繁发生 D. 美苏两国政治实力相当
20. 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运河自开通后,一直被其他国家控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这一事件主要体现了( )
A. 非洲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 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 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 D.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第21题8分,第22题7分,第23题8分,第24题7分,共30分。)
21. 202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从甲午中日战争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一段充满苦难和荣光的历程。它不仅反映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本质,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和民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复)一方面介绍、一方面“创造”而成的《天演论》……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等理论与甲午战败以后的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该书一面世,便一纸风行。正是因为它使我们这个民族看到了自己真实的生活条件和境地,激励了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团结保群、维新变法。
——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
(1)结合所学回答,哪一条约加剧了甲午战败后“国家命运”的危机?据材料一指出,严复的译作《天演论》为何能激励国人?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现代史》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是如何领导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
材料三 与国民党的游移态度截然相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立场十分坚定,就是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全国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积极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敌后根据地,牵制大量日军,使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1938年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论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理论,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黄浩涛《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启示》
(3)结合所学回答,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据材料三,概括上述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22.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前,中国不管是在经济发展还是文化建设等方面,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都有非常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走到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转折。
——摘编自李丽《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及基本经验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材料二 1979年4月,广东省负责人向中央汇报工作时,希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邓小平当即果断指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最先拥有“自主权”的城市有哪些?这些城市后来拥有了哪些“自主权”?
材料三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转型的迹象日渐清晰。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努力,使全球化重心逐渐由欧美转向亚太,性质由资本主义利润至上转向公正平等、合作共赢,结构上将引起一大批欠发达国家地区从边缘、外围走向全球化舞台的中央。
——摘编自李丹《“一带一路”重构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动力》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意义。
材料四 习近平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并强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我们“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的理由?
23.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驱动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1770-1861年英国煤产量变化图》 图二 《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的变化分别与哪两种动力机的广泛使用有关?
材料二 两次工业革命使交通运输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上各地区彼此隔断的状况,加强了联系,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加强各地之间的交往,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科学技术史》
(2)据材料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共同影响。
材料三 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超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深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化的科技成果;就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它带来的恩惠。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历史》
(3)据材料三,提炼一个你想表述的观点,并至少用两例史实证明,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
(4)2024年被业界称为具身智能发展元年,人工智能掀起的AI应用风暴,正搅动整个产业界,智能的浪潮滚滚向前。我们站在了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青年学生要怎样应对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4.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写出他们成为“盟者”和开始成为“仇敌”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二战后,为使欧洲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他们试图通过走与以往传统的强国不同的发展道路,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名活跃分子。20世纪90年代,他们把多个国家组合在一起,创立了一个超越国家的机构,这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2)写出材料二中“欧洲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在20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面临哪些全球性问题?
材料四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4)据材料四,指出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
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B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第21题8分,第22题7分,第23题8分,第24题7分,共30分。)
【21题答案】
【答案】(1)①《马关条约》;
②原因: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等理论与甲午战败后的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或使中国人民看到了自己真实的生活条件和境地,激励了国人救亡图存(任答1点)
(2)做法:派杨婧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将各路抗日武装改编组织成东北抗日联军。(任答2点)
(3)作用: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方面:抗日立场坚定;提出抗战路线;建立统一战线;使敌后战场逐步成为主战场;论证抗战理论。(任答2点)
(4)落后就要挨打;团结就是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任答1点)
【22题答案】
【答案】(1)原因: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
(2)①城市:深圳、珠海和汕头(至少写出2个);
②可以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3)意义:①推动全球化重心转移;提升广大欠发达地区在全球化中的地位;②推动全球化结构发生变化;③推动建立公正平等、合作共赢的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等。(任答1点)
(4)理由:对外开放利于中国发展与进步;对外开放利于加强国际合作;对外开放利于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利于提高国际地位等。(任答1点)
【23题答案】
【答案】(1)动力机:蒸汽机;内燃机。
(2)影响:改变了地球上各地区彼此隔断的状况,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加强各地之间的交往,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3)表明观点得分;列举2个语言通顺的史实再得分。
示例:
论点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度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史实:①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使用蒸汽动力和煤炭,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用电力和内燃机,煤炭、电与石油并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瓦特等人主要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取得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法拉第、爱迪生、卡尔本茨邓然多为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基于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
论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广度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德等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开展。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与纺织、运输等领域,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功、电、磁、热、光相关各领域都取得了突破。
论点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度和广度都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4)应对: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世界,创新驱动发展等。(任答1点)
【24题答案】
【答案】(1)《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表现:20世纪60年代:成立欧洲共同体;20世纪90年代:组成欧洲联盟。
(3)地区冲突威胁世界和平;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全球气候变暖。(任答2点)
(4)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加强文明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