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通过课堂活动探究,让学生懂得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能够自觉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提升道德修养。
通过活动探究,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能够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全人格。
通过课堂活动探究,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影响,在生活中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责任意识。
道德修养
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
核心素养
1.我们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2.做自强不息的人的重要性和要求是什么?
3.如何做敬业乐群的人?
4.如何做扶危济困的人?
5.如何做见义勇为的人?
6.如何做孝老爱亲的人?
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68-71内容,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5分钟。
1.为什么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P68)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1.为什么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P68)
②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P68)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②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视频赏析
导入新课
最美好人
思考:观看视频,请你谈谈他们都具有什么品质?
他们身上都具有乐于奉献、扶危济困、敬畏生命的精神品质,都在传递正能量,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1961年,我国核物理学家于敏开始从原子核理论研宽转入氢弹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制。当时,我国想要研究氢弹,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于敏和他的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依靠他们的勤奋和智慧进行理论探索。通过不懈努力,他们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独立发展的氢弹构型,世人称为“于敏构型”。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书写了中国人用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奇迹。
思考:从于敏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具有什么精神品质?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践行这种美德呢?
①自强不息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点拨:做敬业乐群的人。
②做敬业乐群的人。
上述材料传递了哪些信息?
徐立平 :“大国工匠”,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极其危险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他以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敬业精神,确保了每一次火药整形的精确无误,让导弹能够顺利发射。
②做敬业乐群的人。
具体做法:
①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②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敬业乐群,出 自《礼记·学记》。原意强调求学者要专心于学业、和同学相处融洽;后泛指一个人要认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与他人友好相处,努力融入群体之中。
③做扶危济困的人。
具体做法:
①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②“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
扶危济困,释 义:济:救济。扶持危急的,救济困难的。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相关链接
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推动慈善组织有序发展,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英勇无畏好少年
1月2日16时43分,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发生4.6级地震,在地震来临瞬间,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二(6)班郭庆同学背起行动不便的同学下楼,这一举动被媒体报道后,获得网友们点赞转发。为了表彰郭庆在地震中勇敢无畏的行为,1月6日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对郭庆进行表彰,包括授予郭庆”卓越银外人"的荣誉称号;给予郭庆同学9000元的奖励;减免郭庆同学接下来在银外就读的所有学费;给予郭庆同学赴德国公派留学名额的奖励等。
思考: 郭庆同学身上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这种品质呢?
④见义勇为
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黄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子。他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对父亲非常孝顺。夏天的时候,他用扇子把父亲的床铺扇凉,让父亲能够睡得舒服;冬天的时候,他先钻进被窝把被子暖热,再让父亲睡进去。
⑤孝老爱亲
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思考: 上述材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传承美德关键在于践行,请说一说生活中我们如何践行传统美德?
爱护环境
遵守交规
主动让座
人物美德认证6:——每一个人
⑥传承中华美德,关键在于践行。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2.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P69-71(1)-(6)
①做自强不息的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②做敬业乐群的人。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③做扶危济困的人。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④做见义勇为的人。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⑤做孝老爱亲的人。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⑥传承中华美德,关键在于践行。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主席寄语: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课堂小结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②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1.做自强不息的人。
2.做敬业乐群的人。
3.做扶危济困的人。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4.做见义勇为的人。
5.做孝老爱亲的人。
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
1.“千里背母上大学”的刘秀祥,勤奋苦读之余,通过捡废品、做家教维持生计,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特岗教师,用自己的励志故事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全国最美教师”刘秀祥(   )
①自觉弘扬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
②自强不息,克服困难,不断超越自我
③践行了守诚信的核心思想理念
④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A
2.2024年7月,湖南平江遭遇特大洪灾,滔天的洪水如同一头失控的猛兽,哮着冲进了这片曾经宁静祥和的土地,面对如此严峻的灾情,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
①只体现在特大灾情发生之时 ②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情和爱心
③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美德和现象 ④是扶危济困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A.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3.中国核物理学家于敏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从零开始,积极探索,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创造了用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奇迹。这启示我们要( )
①胸怀报国之志 ②自觉做自强不息的人
③与他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④培养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4.2024年10月9日,中央政法委在北京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德不孤,必有邻。”,褒奖见义勇为,是新时代的崇德向善之举,向这些获者学习,我们应该( )
①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最精神 ②当他人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
③帮助他人,不顾个人安危 ④运用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