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临安春雨初霁 课件(共6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 临安春雨初霁 课件(共61张PPT)

资源简介

(共61张PPT)
临安春雨初霁
空有报国志,无奈客京华
选必下古诗词单元
陆游
南宋是一个盛产爱国文人的时代。
凭谁问,廉颇老矣,
壮志饥餐胡虏肉,
--辛弃疾《永遇乐》
--岳飞《满江红》
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宋室南迁,定都于此,升杭州为临安府,称为
“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
①寓有“君临即安”之意;
②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 锣[liú] 对杭州的历 史功绩,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
③南宋偏安江南,有“临时安置”之意。 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霁: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安雨霁
临 春 初
解读题目
学习任务 一: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
用诗化的语言来解读诗意。
临安春雨初
陆 游
bó zhāo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hang
要 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七言诗
2221/2212 读出情感。
◎如今的事态人情淡淡的像一层薄纱,
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 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 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 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 试品名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 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 边的山阴故家。
《书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病起书怀》: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矢志抗金,忧国忧民
“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陆游

“陆 游 印 象” 词 云 图
慷 概 激铁件 铮昂铮
慷 概 激 昂 爱 国 诗人
书 饮
南 宋
南宋
现班级开展“一字定评”诗歌鉴赏活动。古人在鉴赏诗词时,常以某一字界定诗
歌风格或情思。如南宋学者李耆卿著有《文章精义》一书,其中有一句说:“《论语》
气平,《孟子》气激;《庄子》气乐,《楚辞》气悲;《史记》气勇,《汉书》 气怯。
请你用一个字界定《临安春雨初霁》的思想情感,并结合诗句阐述你的定评理由。 你的一字定评
(可从原诗中截取某字,也可自行概括)
激活 WindowS
你的理由: 闲、悠、郁、叹、憾
活动: 一字定评感知诗情
心 、
世味(做官)薄 比喻直道穷(正直的处世态度行不通)
讽喻——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 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又有什么意思呢!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 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
情感——直抒胸臆。
1.运 用比喻和反问,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为自己来京城感到后悔。
2.表达了作者对官场污 浊的厌弃和客居京城无奈。自问自悔的情感。首联提挈全诗,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谁令”——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既是重新起用,应是老骥
伏枥,为何有此语
奠定了抑郁惆怅的感情基调。

一夜——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
深巷——达官贵人多居深巷,忘却亡国之危。 以乐景抒哀情
情感——杏花、春雨构成明媚的春光图景,反 衬了诗人旅居京城时的
郁闷惆怅、壮志难酬的感伤和无奈。
颔联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一夜”与“明朝”: 虚实结合
卖杏花——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
颔联运用什么样的手法 表达了什么感情
深巷、杏花、矮纸、晴窗、 细乳、茶、素衣
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含蓄蕴藉
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
意 象 :
意 境 :
风 格 :
情 感 :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①用 典 : 暗用了张芝的典故,借以表明自己客居京华,闲极无聊,以 草书消遣。诗句中“闲情”背后的怨愤之情已溢于言表。
② 细 节 描 写: “ 闲”指悠 闲,“戏”指嬉 戏(游戏)。这两个细节表 面上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悠闲背后, 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 骚,含蓄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有志难伸、厌倦官场, 闲极无聊只能蹉 跎岁月的无奈。
· 铺开短纸,拿起毛笔斜斜写写,草书自有章法;在春雨新晴的窗前细细地煮水、 沏茶、撇沫、品茗。 颈联:含蓄委婉,不满政治,蹉跎岁月。
H
你以为的草书,是因为没时间随便 画两下即为草书,但实际上,为了维护 书法本身的人际交往功能,写好草书必 须花费更长的时间。
作者此刻能作草书,说明本身真的:
暗用张芝的典故:
补充拓展
●闲极无聊,蹉跎岁月
张芝擅长草书,但平时多写楷书人 问其故,他说 “匆匆不暇草书”。
有闲
茶百戏/分茶:
始于北宋初年,陶谷在《葬茗
录》中说到一种叫“ 茶 百 戏 ”的游
艺。 “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笼 击拂”,此时盏面上的汤纹水脉会
幻出种种图样,若出水云雾,状花
鸟虫鱼,似一幅幅水墨图画,故也 有“水丹青”之称。
【# 我国古代就在茶上拉 花 了 #】随着电视剧梦华录热播,“茶百戏”引发关注,这是福
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分茶“水丹青”,是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技艺。它源于唐 朝,在宋朝发展至顶峰。制作茶汤悬浮液,要快速搅拌不少于20分钟;以水作画,必须 一次性在几分钟内完成;完成的画面最多可维持 展 开
●闲极无聊,蹉跎岁月—
补充拓展
央视新闻
今天10:27转赞人数超过11万来自微博
曰5198
口107447
16295
《梦华录》与茶百戏
茶百戏又称水丹
青 、 分 茶 ,典籍出自宋 代陶谷《葬茗录》: “茶 百戏………近世有下汤运匕, 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 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 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 就散灭。”
茶百戏最大的特点就是
仅用茶和水为原料通过注 汤和茶勺搅动等物理方法, 就能使茶汤表面幻变出图 案。
临安的生活 陆游的临安生活 对比 听春雨 雅致 一夜听春雨
长夜不寐
深巷 杏花 闲适 闲作草细分茶
漫长无聊
京华 美好 临安
无聊郁闷
结论 无忧赞词 太平盛世 浑浑噩噩 亡国之痛
陆游与临安的对话

尾联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尾联运用什么手法 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用典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zi]", 不 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情感: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表明心志与自我解嘲。诗人洁身自 好,不受京城坏风气的影响,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 与开头呼应。回家本非诗人之愿,但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 不如回乡躬耕。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 情见于言外。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
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 活的厌倦;表面上营造了闲适恬静的境 界 ,实际上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 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 怀 ,含蓄而有深蕴。
距 合作研学:
这首诗与陆游许多雄浑豪放的战斗风格的诗不同,这首诗所表现的风
格如何
①表达诗人客居京 ②表达诗人壮志难酬的焦虑和
华的郁闷和惆怅。 悲愤。颈联表面上写优雅闲适, 首联“世味”“薄”实际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 表现了诗人对世态 人却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法 炎凉的无奈和感叹。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内
心抑郁而且惆怅。
③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
苦闷和对官场生活的厌 倦。尾联写不愿在京城 堕落于风尘,闲居无聊, 志不得伸,渴望归家的 自我安慰。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年少立志
父亲陆宰为爱国志士,陆游少年时便深受
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入仕艰难
29岁参加考试,被取为第一名。恰巧奸相秦桧
的孙子也参加了这次考试,考官秉公办事,陆 游因此也得罪了秦桧,遭到压制,秦桧死后三 年,34岁的陆游才有机会走入仕途,任些下级 小 官 。
知人论世:
陆游是主战派,受到主和派排挤, 36岁担任京官,39岁被
赶出京城,42岁被罢官,46岁任夔州通判。48岁到南郑抗金 前线,不久抗金军队被朝廷撤回,战马出征的梦想就此破灭。 54岁时,在江西做地方官。因开仓赈济百姓,遭罢免。在家 闲居六年。后至严州,写了大量爱国诗篇,刺痛当权的主和 派,被革职,又回乡。66岁以后,他绝大部分岁月在家乡度 过,所以晚年的作品都是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但他抗击 金兵收复中原的壮志至死从未真正消失。
知人论世:
官海沉浮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62岁,在
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写作背景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
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 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 安(今浙江杭州)去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 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与《书愤》同一年春写就)
t 知人论世:
1186年, 62岁的陆游闲居在老家,创作《书愤》。
1186年, 62岁的陆游被起用严州,创作《临安春雨初霁》。 1192年, 68岁的陆游3年前被罢官后,闲居老家,创作
《十 一 月四日风雨大作》 。
1210年, 85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创作《示儿》,此诗为 陆游绝笔。
悟人生之理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
(1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虽然他光复中原的 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 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 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 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 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内忧外患 奸相频出 皇室昏庸 积贫积弱
朝政腐败
耽于逸乐
写作背景

陆游在严州的诗作。
●羽林百万士,何日闻北伐
●何时拥马横戈去,聊为君王护北平!
●安得铁衣三万骑,为君王取旧山河。
H
主旨归纳
本诗表面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
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 活的厌倦。
表面上看来写极了闲适恬静的境界, 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 怅 ,隐藏着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 情 怀 。
●动作活动、 ●艺术手法、 ●意象联想、 ●场景描写、
●知人论世
● 用典、
● 对比、
●抓住关键词
诗歌鉴赏

厌弃浊世,悔来京华
落寞郁闷,愁绪满怀
首 联 : 直抒胸臆
颔 联 : 借景抒情
颈 联 : 细节描写 不满政治,蹉跎岁月
以典明志 志不能伸,怨愤无奈
情感归纳
尾 联 :
首联
颔联
临安春雨初霁
生活细节
以典明志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惆怅
悲愤
无奈
落寞
颈联
尾联
诗歌小结
对比阅读 回读诗歌,
再识陆游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作为诗人同一时期
创作的作品, 《书 愤》与本诗存在诸 多异同。请比较
《书愤》与《临安
春雨初霁》在意象, 意境,风格,情感, 手法,主旨上的异 同。
《临安春雨初霁》
《书愤》
意象
意境
内容
风格
情感
手法
主旨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本诗与《书愤》作于同一年,抒发的感情也大致相 号
比较鉴赏 同,但两首诗还有许多不同之处,试加以分析。
《临安春雨初霁》
《书愤》
意象
意境
风格
情感
手法 主旨
《临安春雨初霁》
《书愤》
意象 深巷、杏花、矮纸、晴窗、 细乳、茶、素衣
山、楼船、夜雪、铁马、
大散关、长城
意境 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雄浑壮阔的战争图
风格 恬淡静雅,惆怅深沉
大气磅礴、慷慨悲壮
情感 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
以“愤”为意脉,希冀报国
手法 虚实结合、用典明志 主旨 抗金大业难酬的悲愤、报国无门、 渴望建功立业、对南宋苟且偷安的不满 《临安春雨初霁》
《书愤》
意象 深巷、杏花、矮纸、晴窗、 细乳、茶、素衣
山、楼船、夜雪、铁马、大散馆、 长城
意境 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沉郁顿挫、雄浑
内容 叙述现实
回忆过去
风格 含蓄蕴藉、沉郁顿挫
大气磅礴、慷慨悲壮
情感 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
以“愤”为意脉,希冀报国
手法 乐景衬哀情
虚实结合、用典明志
主旨 抗金大业难酬的悲愤、报国无门、渴望建功立业、对南宋苟 且偷安的不满
#
①主旨相近。皆抒发了抗金大业难酬的悲愤之情。
②手法相同。 皆虚实结合,尾联皆用典明志。
①风格不同。 《书 》大气磅礴,慷慨悲壮; 《临》恬淡静雅,惆怅深沉;
②情感不同。 《书》还兼有追怀往事,希冀报国的多重情感; 《临》表达对京华生活的厌 倦和不得志的无 奈;
③意境不同。 《书》的意象选取呈现出沉郁雄浑顿挫的意境; 《临》的意象选取呈现出明艳恬静闲适的意境;
探究思考
比较《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的异同



身闲心不闲
活动:回读诗歌再识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书愤》的比较可以显现出诗人感情思想的一个 短时期的反复。陆游毕竟是陆游,他不会永久地停留在“闲”“戏”之 上的。不久后他在严州任上,仍坚持抗金,并且付诸行动,表达于诗文, 终于又被以“嘲咏风月”的罪名罢官。他的绵绵“杏花春雨”,在《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发展成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疾风暴雨。
一个诗人的性格是复杂的, 一个始终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 也难免间或惆怅抑郁。这种抑郁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唯其抑郁 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诗中一开头就道“世味薄 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诗末拂袖 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依稀仍可 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贯的自己。
2、《临安春雨初霁》开篇即以 句的 形 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 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
3、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 苦,又寓有京中险恶。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
,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
4.《临安春雨初霁》中用用典手法表明诗人罢官闲居山阴之“闲”的两句是:

理解性默写
1、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
媚春光反衬自己落寞情怀,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魂”。
句 借明
5.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
6. _> 两句采用一个独具匠心的比喻,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么过客居寂寞无聊的生活。
7. _> 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写书品 茗 短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志难为的无限的感慨和牢骚。
8. 《临安春雨初霁》中用来描写诗人因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躬耕以 自嘲的句子是“
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请从空 间和时 间两个维度寻找陆游行踪。
老家(山阴) → 京华(杭州)小楼 → 老家
请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寻找陆游行踪。
夜听春雨来→朝闻卖花声→作草、分茶
绿茶 白茶 黄茶 乌 龙 茶 红茶 黑茶
0% 100%
发 酵 程 度
如果这首诗是杯茶,你觉得这是一杯什么茶
读陆放翁集
梁启超
诗界干年靡 (mǐ) 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 (shí) 九从军乐,亘 (gèn) 古男儿一放翁。
诗末自注云: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
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
陆游
活动:勾连旧知透识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诗人已六十八岁,此诗把恢复
中原的理想寄于梦境,感情深
1186年 沉悲壮,凝聚了爱国情怀。
1186年 《临安春雨初霁》
《书愤》(其一) 安,诗, 。
时年六十二,诗人被黜,赋闲在山阴,
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
在寓所等候召见
人奉诏自家乡山
阴赴临
此年春
1192年
写作背景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 1186),此时他 已 六
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 气 风发
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上虽 然 他 光复 中 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
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 师
临安 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
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铝
世味是指世态人情。世味薄背后隐藏的是黑暗腐朽的政治背景:
当时的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满朝文武都是奸佞小人,苟 且偷安,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讽喻南宋官场不图恢 复,得过且过,官场上习气恶浊。
导致陆游三次被罢官的原因非常可笑:
第一次,陆游开仓放粮,抚恤赈灾,以申报不及时, “擅权”的罪 名被罢;第二次,陆游建议北伐,恢复中原,爱国报国,又以喜论 恢复的罪名被罢;第三次,陆游提醒玩物丧志的皇帝严于律己,锄 奸惩恶,以嘲咏风月的由头被罢。宦海沉浮在告诉陆游,正直的处 世态度却行不通的,自己的愿望在这样的朝廷根本无法实现,在这 样的环境里做官,注定无所作为,跟这样的同僚共事,辅佐这样的
讽喻皇帝怎会不感到“世味凉薄”
首联:提挈全诗,奠定抑郁惆怅的感情基调
客居京华,闲极无聊,作草书,晴窗分茶,表面上是极闲
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饱含着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蹉跎岁月的无限感慨。 正所谓
空有报国志,无奈客京华。
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国家正值多
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极无聊,蹉跎岁月”
国家多事之秋——自己作书品茶消磨时光
頸 聯
无聊
尾联用 典,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表明心志与自 我 解嘲。诗人洁身自好,不受京城坏风气的影响,与开头呼应。 回家本非诗人之愿,但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 回乡躬耕。
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 见于言外。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 “京洛多风尘,素衣 化
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离有京中恶浊,久居为 其所化的意思。
尾 聯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厌弃浊世,悔来京华
辗转难眠,落寞惆怅
草书分茶,闲极无聊
远离污浊,及早回家
首联 颔联 颈联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细节描写
尾联 志
诗歌小结
在内容上,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
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与失望和不得 志的悲愤与牢骚。
在风格上,如果说《书愤》近似杜甫的慷慨悲
壮的话,这首诗更近似苏轼的一些作品,写得 优美动人,清淡婉丽,富于情趣
对比阅读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 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 “气吞残虏” 的陆放翁之手。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 却更隐含
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 “戏分茶” 的无聊之绪。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
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以来,他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
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之后五年,更是远离政界,但对于
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对于世态炎凉,他是体会得更深了。所以诗
的开头就用了一个独具易动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
纱。于是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开口就言 “世味”
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
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
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这种悲叹也许在
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而对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的陆游来说,却显得不尽合乎情理。此奉诏入京,被任命为严州知州。 对于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 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竟会引起他“谁”的疑问。
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点出“诗眼”,也是陆游的
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
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
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这
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评此诗的人都
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
的作用不仅在于刻划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 “小楼一夜听春
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
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
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
相思。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
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 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后
么 斗 口 口 A 口 刀
L
接下去的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就道出了他的这种
心情。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只能做的是“矮纸斜行闲作草”,陆游擅长行草, 从现存的陆游手迹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 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 “匆匆不暇草
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 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 “细乳戏分茶”这里就是品茶、 玩茶道。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 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 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 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 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在陆游的众多著名诗篇中,有壮怀激烈的爱国忧民之作,
如《关山月》、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有寄梦抒怀、
悲愤凄切之作,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些诗不是直抒 胸臆,痛切陈词,就是笔墨纵横,抚古思今,都是雄壮的大气 磅礴之作;作者也有优美淳朴的乡村生活描写,如《游山西
村》;也有缅怀爱情、追思往日幸福的伤感之作,如《沈园》 。 等等这些,都与《临安春雨初霁》极不相似。 《临安春雨初霁》 没有豪唱,也没有悲鸣,没有愤愤之诗,也没有盈盈酸泪,有 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淡然的一声轻叹, “别是一番滋味
在心头”。
严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对朝廷对皇帝,对人生对社会
作出一些阴暗的结论。与他的许多寄梦诗不一样,在深夜,万 籁俱寂时,作者眼前没有现实生活的情景搅扰,可以对着旷远 的星空和雨夜任意地幻想,说任何放言达词。而身在繁荣帝都 作者却身不由己。临安城虽然春色明媚,但官僚们偏安一隅, 忘报国仇,粉饰太平。作者是时刻清醒的,他在表面的升平气 象和繁荣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聩,想到了自己 未酬的壮志。但他既不能高唱,又无法托情梦,只好借春色说 愁绪,把春天写成了无情之物。
任务二:读诗 · 思情 · 品心境
思 考 :
陆游的心境,真的如笔下这般闲适、恬 静吗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体会作者复杂情感)

任 务 一:读诗 ·看城 · 品生活
通过诵读,我从 诗句,看到了
的临安城;
精读诗歌,感受陆游的复杂情感。
小组合作探究: 你是否同意将《临安春雨初霁》选进《陆游
爱国诗集纪念册》
同 意 :: 我从(具体诗句),读出了 情感。
不 同 意 : 我从(具体诗句),读出了 情感。
你的观点:
1.知人论世,了解诗歌背景,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初读诗歌——品诗韵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七言诗2221/2212
读出情感:找出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或句子。
自主学习
这首诗与陆游许多雄浑豪放的战斗风格的诗不同,这首 诗所表现的风格如何
①恬淡静雅之中惆怅沉郁,诗风含蓄蕴藉婉深。
②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 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表面上看来写极了闲适恬静的境界,
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壮 怀难酬、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又深蕴,个中滋味需要 细细品味。
总结归纳

赏 析 诗 歌 ●谈谈你对“有闲”二字的理解。
① “有闲”意为诗人赋闲之后闲极无聊、百无聊赖的生 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与陆游的报国之志是格格不入的。
②颔联和颈联表面上写明媚的春光和优雅闲适的生活日 常,而实际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作书品茶消磨 时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内心抑郁而且惆 怅,一夜无眠。
③京城的繁华,春色的明媚,却恰恰反映了朝廷的无能, 官员偏安一隅,有志之士只能无聊消遣,写出了诗人对 世态炎凉的无奈以及客居京华白白蹉跎时光的落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