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八 情境材料类题通关1.C [花气袭人知骤暖,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且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A正确;“曾青得铁则化铜”是硫酸铜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体现了我国湿法冶金技术的应用,B正确;“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C错误;“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一句中涉及到酿酒,酒是以大米、高粱等粮食为原料,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而来的,整个过程是一个缓慢氧化反应,D正确。]2.B [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水分蒸发,析出食盐固体,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3.解析:(1)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2)能源可以“春风吹又生”,说明属于可再生能源,氢能和风能在短期内可以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在短期内不能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AC。(3)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缺铁会引起贫血,故预防贫血的元素是Fe。(4)工业炼铁原理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5) 丝绸是由蚕丝制成,属于天然纤维,故选:D。(6)CO(NH2)2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A不符合题意;NH4H2PO4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B符合题意;KNO3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C符合题意。答案:(1)可燃物 (2)AC(3)Fe (4)Fe2O3+3CO2Fe+3CO2(5)D (6)BC4.D [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将钛单质制成合金后,硬度增大,A正确;TiO2中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则图中x的数值为+4,B正确;Ti2O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Ti2O3中氧元素显-2价,钛元素显+3价,则Ti2O3在图中对应的点是b点,C正确;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Mg+TiCl42MgCl2+Ti,D错误。]5.解析:(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31;质子数=各层电子数之和=31=2+8+18+x ,解得x=3,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Ga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所形成的镓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镓离子表示为Ga3+。(2)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A错误;该合金具有抗电磁干扰性能,对电磁波有屏弊作用,B正确;该合金具有消噪性能,可有效地降低卫星发射时的噪音,C正确。(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Mg>Al>Zn>Ag ,向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Mg(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不参与反应,铝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待铝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根据化学方程式===+3Ag可知,27份质量的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324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少,根据化学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可知,65份质量的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少,故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若滤渣中含有三种金属,则三种金属分别是银、锌和铝,说明硝酸银量不足,只有铝与硝酸银反应,锌未参加反应,则此时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镁与硝酸铝,化学式为:Mg(NO3)2和Al(NO3)3。答案:(1)31 Ga3+ (2)A(3)减小 Mg(NO3)2和Al(NO3)36.解析:(1)根据短文内容,“液态阳光”是指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以甲醇为代表的液态燃料和有机化学品。“液态阳光生产”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阳能(或风能或其他某种可再生能源)。(2)由短文可知,“千吨级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示范项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三个基本单元构成。所以,该项目使用的初始原料是水(H2O)和CO2。(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4)氢气贮存和运输较困难,相比氢气,液体燃料甲醇的优点有便于储(贮)存或便于运输,或安全性高。答案:(1)太阳能(或风能或其他某种可再生能源) (2)水(或H2O) (3)CO2+2NaOH===Na2CO3+H2O (4)便于储(贮)存(或便于运输,或安全性高)7.解析:(1)高温超导的“高温”是-196 ℃左右的温度。(2)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具有环保特性的原因是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运行不需要燃油,不会产生烟尘以及有害气体。(3)液氮在磁悬浮列车系统中的作用是作制冷剂,液氮来源丰富的原因是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4)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上磁铁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种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5)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2+O22NO。答案:(1)-196 ℃左右的温度 (2)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运行不需要燃油,不会产生烟尘以及有害气体 (3)作制冷剂 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4)物理性质(5)N2+O22NO8.D [酒变成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体现乙醇的化学性质,A正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铅排在氢前面,铅能与醋酸反应产生氢气,B正确;浮粉的化学式为PbCO3,其中碳酸根离子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正确;加热浮粉(PbCO3)得铅白(PbO)固体,浮粉变铅白,固体质量减小,D错误。]9.解析:(1)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3)做功冲程中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4)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则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答案:(1)不可再生 (2)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3)机械能(合理表述即可) (4)1∶210.解析:(1)①大米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蔬菜富含维生素,鸡蛋富含蛋白质;②烧水壶中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能够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发生反应,则可用食醋除去水垢;③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冲走,则可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A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则可用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B正确;燃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燃气泄漏时不能立即打开油烟机,防止发生爆炸,C错误;小苏打受热分解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可用小苏打烘培糕点,D正确。(2)在低温条件下成功提取出有效成分青蒿素,由此可推知青蒿素具有受热易分解的化学性质。(3)①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②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F3+3Si3SiF4+2N2,故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2。(4)氢能源公交车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5)绿色低碳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花草绿植面积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B不符合题意;发展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资源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不符合题意。答案:(1)大米 B C (2)受热易分解 (3)①合成 ②3∶2 (4)电 (5)C11.解析:(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每100 g黄豆含有37.3 g的糖类,糖类含量最高。(2)由图可知,磨浆时黄豆与水的质量比为1∶9时,豆腐出品率最高。(3)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凝固剂与黄豆的质量百分比为2.0%的豆腐出品率大于凝固剂与黄豆的质量百分比为3.0%;②把卤水(凝固剂与水的混合物)均匀分散到豆浆中,需进行的操作是搅拌。(4)20 ℃时,CaSO4的溶解度是0.255 g,10 g的水最多溶解CaSO4的质量=10 g×=0.025 5 g,MgCl2的溶解度是54.6 g,10 g的水最多溶解MgCl2的质量=10 g×=5.46 g,根据上述计算分析可知,20 ℃时,加入10 g水,充分振荡不能完全溶解,1 g MgCl2能完全溶解,则本次使用的凝固剂是MgCl2;氢氧化镁与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水,能生成MgCl2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Mg(OH)2+2HCl===MgCl2+2H2O。答案:(1)A (2)1∶9 (3)①错误 ②搅拌 (4) MgCl2 Mg(OH)2+2HCl===MgCl2+2H2O(合理即可)传统文化1.(2024·宁阳二模)“赏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从化学视角对成语、俗语、诗词的解释错误的( )A.“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B.“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体现了我国湿法冶金技术的应用C.“釜底抽薪”通过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来灭火D.“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指清香的酒来自于粮食缓慢氧化2.(2024·岱岳区二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史书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本草纲目》中记载“舶上铁丝……日久起销(锈)……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B.《天工开物》中记载“侯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C.《浸铜要略序》中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锻炼成铜”D.《抱朴子》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3.(2024·新泰三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成语、俗语、诗词中隐含丰富的化学知识或者能够用于说明化学问题。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釜底抽薪”体现燃烧需要________。(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下列能源可以“春风吹又生”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氢能 B.石油C.风能 D.煤炭(3)“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桑叶中富含Ca、Fe、K等元素,其中能预防贫血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4)“凿开混沌得乌金”我国西汉时期已知用煤炭炼铁,工业炼铁的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丝绸光彩何曾悔,东方高路天涯地”其中丝绸属于________(填字母)。A.金属材料 B.合成纤维C.复合材料 D.天然纤维(6)“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大豆等农作物生长期间常需施加一些肥料。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填字母)。A.CO(NH2)2 B.NH4H2PO4C.KNO3解答“传统文化”类的新情境题的关键有两点:1.读懂题给的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工艺、流程,要善于提炼“化学知识点”。2.迁移应用:将提炼出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化学、流程、工艺、变化等知识点与初中所学的进行链接、做到迁移应用,从而进行答题。利用与语文跨学科的整合是解答此类题的基础和关键。时事科技类4.(2024·长春中考)2024年4月,我国搭载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发射成功。化学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钛合金常用于制作载人飞船的某些部件,结合已有知识和如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钛单质制成合金后,硬度增大B.图中x的数值为+4C.Ti2O3在图中对应的点是b点D.工业制取图中a点对应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Mg+TiCl4MgCl2+Ti5.(2022·泰安中考)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工具。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用的是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所形成的镓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2)“天问一号”探测器应用了世界上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新型镁锂合金,该合金具有减震、消噪和抗电磁干扰性能。关于该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该材料硬度很小B.该材料对电磁波有屏弊作用C.该材料可有效地降低卫星发射时的噪音(3)某同学在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向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和AgNO3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滤渣和滤液。则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混合溶液的质量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若滤渣中含有三种金属,则此时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6.(2024·湖北中考)阅读科普短文。液态阳光,是指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以甲醇(CH3OH)为代表的液态燃料和有机化学品。它可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液态阳光概念示意图如下。2020年,我国“千吨级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示范项目”投产运行。该项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三个基本单元构成。标志着我国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备液体燃料迈出了工业化的第一步。甲醇作为液态阳光首要目标产物,能生产乙酸、烯烃等化学品,能用作内燃机燃料,也能用于燃料电池产生电能,还能通过重整反应释放出氢气。(1)“液态阳光生产”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______________(写一种)。(2)“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示范项目”使用的初始原料是________和CO2。(3)可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相比氢气,液体燃料甲醇的优点有________(写一条)。7.(2024·山西中考)阅读分析,解决问题:世界之最2021年1月13日,全球第一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问世,它运用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运行时速可达620公里每小时,这一发明,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速度。高温超导的“高温”是-196 ℃左右的温度,是相对于-270 ℃至-240 ℃之间的温度而言的,不是我们传统认知里的“高温”。而超导就是超级导电。科学研究发现,当把超导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神奇消失,从而具有超级导电性。液氮在磁悬浮列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在-196 ℃时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液氮具有制冷作用,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向轨道上喷射液氮后,可以降低轨道和车轮的温度,既能保持轨道的超导性。同时也能在列车底部形成气垫,使列车与轨道隔离,减少摩擦和空气产生的气动阻力,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运行不需要燃油,液氮的来源也比较丰富,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1)高温超导的“高温”,所指的温度是________。(2)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具有环保特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液氮在磁悬浮列车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液氮来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上磁铁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种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________。(5)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利用了氮气的化学稳定性,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题思路解答时事科技类的新情境材料题可按照下面的模板进行,准确分析信息灵活运用,做好新信息和旧有知识的结合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解题技巧:“四招”快速获取有效信息(1)首先明确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2)题目呈现的情境中提供了哪些信息,哪些是已经掌握的熟悉的信息,哪些是不熟悉的、陌生的新信息。(3)吸收接收整合信息,通过比对和筛选,选取对问题解决有用的信息。(4)将新信息迁移到熟悉的情境中,加以运用,有效解决问题。生产生活类8.(2024·福建中考)我国商代时就已经发现,贮存于铅罐的酒(含乙醇)会发酵成醋(含醋酸,醋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铅与醋反应生成铅霜,铅霜在空气中转化为浮粉(PbCO3),加热浮粉得铅白(PbO)固体,铅白可用作白色颜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酒能变醋体现乙醇的化学性质B.铅能与醋酸反应产生氢气C.浮粉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浮粉变铅白,固体质量增大9.(2024·兰州中考)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冲程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燃料为汽油、天然气等。气缸中微观粒子变化示意图如下:(1)天然气属于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从微观角度解释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发生的变化________。(3)做功冲程中化学能转变为________。(4)上述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10.(2024·泰山区一模)化学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与生活、医药、材料、能源和环境发展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①厨房中有大米、蔬菜、鸡蛋等常用食材,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__。②烧水壶中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下列调味品可用于除去水垢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料酒 B.食醋 C.酱油③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B.用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C.燃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油烟机D.用小苏打烘培糕点(2)医药: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研究小组用水煎熬青蒿所得提取物无效;后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在低温条件下成功提取出有效成分青蒿素,由此可推知青蒿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写一条即可)。(3)材料:①除夕当天,神舟十七号航天员特意穿上了喜庆的“祥云服”送来新春祝福,航天服使用了多种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________(填“合成”或“复合”)材料。②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4)能源:氢能源公交车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转化成________能的装置。(5)环境: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倡导绿色低碳出行B.增加花草绿植面积C.大力发展燃煤发电D.资源回收再利用11.(2024·云南中考)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学习了豆腐的制作,主要流程如图。【原料认识】(1)黄豆是制作豆腐的主要原料,表中是某黄豆的主要营养成分信息,其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营养成分 糖类 蛋白质 油脂 水每100 g含 37.3 g 33.1 g 15.9 g 9.2 gA.糖类 B.蛋白质C.油脂 D.水【反思总结】同学们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以下因素会影响豆腐出品率(制得豆腐与所用黄豆的质量百分比)。(2)磨浆时黄豆与水的质量比实验后,同学们绘制如图图像。由图可知,磨浆时黄豆与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时,豆腐出品率最高。(3)点卤时凝固剂与黄豆的质量百分比实验序号 凝固剂与黄豆的质量百分比 豆腐出品率1 1.5% 点卤后形成豆花少,豆腐压制不成型2 2.0% 豆腐出品率270%3 2.5% 豆腐出品率217%4 3.0% 豆腐出品率213%5 3.5% 点卤后形成豆花较碎,豆腐不易压制成型①有同学认为“凝固剂与黄豆的质量百分比越大,豆腐出品率越高”,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这一观点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②把卤水(凝固剂与水的混合物)均匀分散到豆浆中,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拓展延伸】实践基地的凝固剂有CaSO4和MgCl2,本次实践使用的是哪一种?【查阅资料】20 ℃时,CaSO4的溶解度是0.255 g,MgCl2的溶解度是54.6 g。【进行实验】20 ℃时,取1 g凝固剂于试管中,加入10 g水,充分振荡,完全溶解。【实验结论】(4)本次使用的凝固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请写出一个能生成该凝固剂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路与方法生产生活类新情境材料题多属于新景旧知类题的题目,此类信息给予题的特点是:题目本身提供了一个新景或新信息,但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和方法却是学生已具备的(即所谓“旧知”)。此类题多属于联系科学、技术、新闻、社会和环境的热点题,具有时事性和教育性。解答此类题时,要从题目中获取新信息,联系已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分析所学原理,组织语言,规范表达,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即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5张PPT)专题八 情境材料1.(2024·宁阳二模)“赏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从化学视角对成语、俗语、诗词的解释错误的( )A.“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B.“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体现了我国湿法冶金技术的应用C.“釜底抽薪”通过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来灭火D.“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指清香的酒来自于粮食缓慢氧化传统文化√C [花气袭人知骤暖,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且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A正确;“曾青得铁则化铜”是硫酸铜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体现了我国湿法冶金技术的应用,B正确;“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C错误;“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一句中涉及到酿酒,酒是以大米、高粱等粮食为原料,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而来的,整个过程是一个缓慢氧化反应,D正确。]2.(2024·岱岳区二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史书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本草纲目》中记载“舶上铁丝……日久起销(锈)……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B.《天工开物》中记载“侯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C.《浸铜要略序》中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锻炼成铜”D.《抱朴子》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B [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水分蒸发,析出食盐固体,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3.(2024·新泰三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成语、俗语、诗词中隐含丰富的化学知识或者能够用于说明化学问题。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釜底抽薪”体现燃烧需要________。(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下列能源可以“春风吹又生”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氢能 B.石油C.风能 D.煤炭可燃物AC(3)“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桑叶中富含Ca、Fe、K等元素,其中能预防贫血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4)“凿开混沌得乌金”我国西汉时期已知用煤炭炼铁,工业炼铁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e(5)“丝绸光彩何曾悔,东方高路天涯地”其中丝绸属于________(填字母)。A.金属材料 B.合成纤维C.复合材料 D.天然纤维(6)“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大豆等农作物生长期间常需施加一些肥料。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填字母)。A.CO(NH2)2 B.NH4H2PO4C.KNO3 DBC(5) 丝绸是由蚕丝制成,属于天然纤维,故选:D。(6)CO(NH2)2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A不符合题意;NH4H2PO4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B符合题意;KNO3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C符合题意。解答“传统文化”类的新情境题的关键有两点:1.读懂题给的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工艺、流程,要善于提炼“化学知识点”。2.迁移应用:将提炼出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化学、流程、工艺、变化等知识点与初中所学的进行链接、做到迁移应用,从而进行答题。利用与语文跨学科的整合是解答此类题的基础和关键。4.(2024·长春中考)2024年4月,我国搭载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发射成功。化学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钛合金常用于制作载人飞船的某些部件,结合已有知识和如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时事科技类√5.(2022·泰安中考)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工具。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用的是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所形成的镓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31Ga3+(2)“天问一号”探测器应用了世界上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新型镁锂合金,该合金具有减震、消噪和抗电磁干扰性能。关于该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该材料硬度很小B.该材料对电磁波有屏弊作用C.该材料可有效地降低卫星发射时的噪音A减小Mg(NO3)2和Al(NO3)3[解析] (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31;质子数=各层电子数之和=31=2+8+18+x ,解得x=3,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Ga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所形成的镓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镓离子表示为Ga3+。(2)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A错误;该合金具有抗电磁干扰性能,对电磁波有屏弊作用,B正确;该合金具有消噪性能,可有效地降低卫星发射时的噪音,C正确。若滤渣中含有三种金属,则三种金属分别是银、锌和铝,说明硝酸银量不足,只有铝与硝酸银反应,锌未参加反应,则此时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镁与硝酸铝,化学式为:Mg(NO3)2和Al(NO3)3。6.(2024·湖北中考)阅读科普短文。液态阳光,是指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以甲醇(CH3OH)为代表的液态燃料和有机化学品。它可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液态阳光概念示意图如下。2020年,我国“千吨级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示范项目”投产运行。该项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三个基本单元构成。标志着我国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备液体燃料迈出了工业化的第一步。甲醇作为液态阳光首要目标产物,能生产乙酸、烯烃等化学品,能用作内燃机燃料,也能用于燃料电池产生电能,还能通过重整反应释放出氢气。(1)“液态阳光生产”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2)“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示范项目”使用的初始原料是___________和CO2。(3)可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相比氢气,液体燃料甲醇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太阳能(或风能或其他某种可再生能源) 水(或H2O)CO2+2NaOH===Na2CO3+H2O 便于储(贮)存(或便于运输,或安全性高)7.(2024·山西中考)阅读分析,解决问题:世界之最2021年1月13日,全球第一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问世,它运用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运行时速可达620公里每小时,这一发明,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速度。高温超导的“高温”是-196 ℃左右的温度,是相对于-270 ℃至-240 ℃之间的温度而言的,不是我们传统认知里的“高温”。而超导就是超级导电。科学研究发现,当把超导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神奇消失,从而具有超级导电性。液氮在磁悬浮列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在-196 ℃时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液氮具有制冷作用,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向轨道上喷射液氮后,可以降低轨道和车轮的温度,既能保持轨道的超导性。同时也能在列车底部形成气垫,使列车与轨道隔离,减少摩擦和空气产生的气动阻力,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运行不需要燃油,液氮的来源也比较丰富,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1)高温超导的“高温”,所指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具有环保特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液氮在磁悬浮列车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液氮来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6 ℃左右的温度 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运行不需要燃油,不会产生烟尘以及有害气体 作制冷剂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4)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上磁铁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种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_____________。(5)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利用了氮气的化学稳定性,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1.解题思路解答时事科技类的新情境材料题可按照下面的模板进行,准确分析信息灵活运用,做好新信息和旧有知识的结合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解题技巧:“四招”快速获取有效信息(1)首先明确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2)题目呈现的情境中提供了哪些信息,哪些是已经掌握的熟悉的信息,哪些是不熟悉的、陌生的新信息。(3)吸收接收整合信息,通过比对和筛选,选取对问题解决有用的信息。(4)将新信息迁移到熟悉的情境中,加以运用,有效解决问题。8.(2024·福建中考)我国商代时就已经发现,贮存于铅罐的酒(含乙醇)会发酵成醋(含醋酸,醋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铅与醋反应生成铅霜,铅霜在空气中转化为浮粉(PbCO3),加热浮粉得铅白(PbO)固体,铅白可用作白色颜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酒能变醋体现乙醇的化学性质B.铅能与醋酸反应产生氢气C.浮粉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浮粉变铅白,固体质量增大生产生活类√D [酒变成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体现乙醇的化学性质,A正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铅排在氢前面,铅能与醋酸反应产生氢气,B正确;浮粉的化学式为PbCO3,其中碳酸根离子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正确;加热浮粉(PbCO3)得铅白(PbO)固体,浮粉变铅白,固体质量减小,D错误。]9.(2024·兰州中考)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冲程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燃料为汽油、天然气等。气缸中微观粒子变化示意图如下:(1)天然气属于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从微观角度解释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做功冲程中化学能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不可再生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机械能(合理表述即可) 1∶210.(2024·泰山区一模)化学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与生活、医药、材料、能源和环境发展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①厨房中有大米、蔬菜、鸡蛋等常用食材,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__。②烧水壶中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下列调味品可用于除去水垢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料酒 B.食醋 C.酱油大米 B③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B.用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C.燃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油烟机D.用小苏打烘培糕点C(2)医药: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研究小组用水煎熬青蒿所得提取物无效;后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在低温条件下成功提取出有效成分青蒿素,由此可推知青蒿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受热易分解(3)材料:①除夕当天,神舟十七号航天员特意穿上了喜庆的“祥云服”送来新春祝福,航天服使用了多种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________(填“合成”或“复合”)材料。②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合成3∶2(4)能源:氢能源公交车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转化成________能的装置。(5)环境: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倡导绿色低碳出行B.增加花草绿植面积C.大力发展燃煤发电D.资源回收再利用电C[解析] (1)①大米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蔬菜富含维生素,鸡蛋富含蛋白质;②烧水壶中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能够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发生反应,则可用食醋除去水垢;③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冲走,则可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A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则可用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B正确;燃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燃气泄漏时不能立即打开油烟机,防止发生爆炸,C错误;小苏打受热分解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可用小苏打烘培糕点,D正确。(5)绿色低碳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花草绿植面积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B不符合题意;发展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资源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不符合题意。11.(2024·云南中考)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学习了豆腐的制作,主要流程如图。【原料认识】(1)黄豆是制作豆腐的主要原料,表中是某黄豆的主要营养成分信息,其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AA.糖类 B.蛋白质C.油脂 D.水营养成分 糖类 蛋白质 油脂 水每100 g含 37.3 g 33.1 g 15.9 g 9.2 g【反思总结】同学们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以下因素会影响豆腐出品率(制得豆腐与所用黄豆的质量百分比)。(2)磨浆时黄豆与水的质量比实验后,同学们绘制如图图像。由图可知,磨浆时黄豆与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时,豆腐出品率最高。1∶9(3)点卤时凝固剂与黄豆的质量百分比实验序号 凝固剂与黄豆的质量百分比 豆腐出品率1 1.5% 点卤后形成豆花少,豆腐压制不成型2 2.0% 豆腐出品率270%3 2.5% 豆腐出品率217%4 3.0% 豆腐出品率213%5 3.5% 点卤后形成豆花较碎,豆腐不易压制成型①有同学认为“凝固剂与黄豆的质量百分比越大,豆腐出品率越高”,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这一观点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②把卤水(凝固剂与水的混合物)均匀分散到豆浆中,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错误搅拌【拓展延伸】实践基地的凝固剂有CaSO4和MgCl2,本次实践使用的是哪一种?【查阅资料】20 ℃时,CaSO4的溶解度是0.255 g,MgCl2的溶解度是54.6 g。【进行实验】20 ℃时,取1 g凝固剂于试管中,加入10 g水,充分振荡,完全溶解。【实验结论】(4)本次使用的凝固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请写出一个能生成该凝固剂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Cl2Mg(OH)2+2HCl===MgCl2+2H2O(合理即可)解题思路与方法生产生活类新情境材料题多属于新景旧知类题的题目,此类信息给予题的特点是:题目本身提供了一个新景或新信息,但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和方法却是学生已具备的(即所谓“旧知”)。此类题多属于联系科学、技术、新闻、社会和环境的热点题,具有时事性和教育性。解答此类题时,要从题目中获取新信息,联系已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分析所学原理,组织语言,规范表达,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即可。传统文化1.(2024·宁阳二模)“赏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从化学视角对成语、俗语、诗词的解释错误的( )A.“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B.“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体现了我国湿法冶金技术的应用C.“釜底抽薪”通过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来灭火D.“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指清香的酒来自于粮食缓慢氧化C [花气袭人知骤暖,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且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A正确;“曾青得铁则化铜”是硫酸铜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体现了我国湿法冶金技术的应用,B正确;“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C错误;“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一句中涉及到酿酒,酒是以大米、高粱等粮食为原料,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而来的,整个过程是一个缓慢氧化反应,D正确。]2.(2024·岱岳区二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史书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本草纲目》中记载“舶上铁丝……日久起销(锈)……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B.《天工开物》中记载“侯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C.《浸铜要略序》中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锻炼成铜”D.《抱朴子》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B [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水分蒸发,析出食盐固体,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3.(2024·新泰三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成语、俗语、诗词中隐含丰富的化学知识或者能够用于说明化学问题。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釜底抽薪”体现燃烧需要________。(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下列能源可以“春风吹又生”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氢能 B.石油C.风能 D.煤炭(3)“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桑叶中富含Ca、Fe、K等元素,其中能预防贫血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4)“凿开混沌得乌金”我国西汉时期已知用煤炭炼铁,工业炼铁的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丝绸光彩何曾悔,东方高路天涯地”其中丝绸属于________(填字母)。A.金属材料 B.合成纤维C.复合材料 D.天然纤维(6)“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大豆等农作物生长期间常需施加一些肥料。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填字母)。A.CO(NH2)2 B.NH4H2PO4C.KNO3[解析] (1)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2)能源可以“春风吹又生”,说明属于可再生能源,氢能和风能在短期内可以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在短期内不能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AC。(3)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缺铁会引起贫血,故预防贫血的元素是Fe。(4)工业炼铁原理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5) 丝绸是由蚕丝制成,属于天然纤维,故选:D。(6)CO(NH2)2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A不符合题意;NH4H2PO4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B符合题意;KNO3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C符合题意。[答案] (1)可燃物 (2)AC(3)Fe (4)Fe2O3+3CO2Fe+3CO2(5)D (6)BC解答“传统文化”类的新情境题的关键有两点:1.读懂题给的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工艺、流程,要善于提炼“化学知识点”。2.迁移应用:将提炼出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化学、流程、工艺、变化等知识点与初中所学的进行链接、做到迁移应用,从而进行答题。利用与语文跨学科的整合是解答此类题的基础和关键。时事科技类4.(2024·长春中考)2024年4月,我国搭载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发射成功。化学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钛合金常用于制作载人飞船的某些部件,结合已有知识和如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钛单质制成合金后,硬度增大B.图中x的数值为+4C.Ti2O3在图中对应的点是b点D.工业制取图中a点对应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Mg+TiCl4MgCl2+TiD [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将钛单质制成合金后,硬度增大,A正确;TiO2中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则图中x的数值为+4,B正确;Ti2O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Ti2O3中氧元素显-2价,钛元素显+3价,则Ti2O3在图中对应的点是b点,C正确;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Mg+TiCl42MgCl2+Ti,D错误。]5.(2022·泰安中考)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工具。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用的是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所形成的镓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2)“天问一号”探测器应用了世界上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新型镁锂合金,该合金具有减震、消噪和抗电磁干扰性能。关于该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该材料硬度很小B.该材料对电磁波有屏弊作用C.该材料可有效地降低卫星发射时的噪音(3)某同学在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向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和AgNO3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滤渣和滤液。则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混合溶液的质量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若滤渣中含有三种金属,则此时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解析] (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31;质子数=各层电子数之和=31=2+8+18+x ,解得x=3,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Ga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所形成的镓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镓离子表示为Ga3+。(2)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A错误;该合金具有抗电磁干扰性能,对电磁波有屏弊作用,B正确;该合金具有消噪性能,可有效地降低卫星发射时的噪音,C正确。(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Mg>Al>Zn>Ag ,向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Mg(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不参与反应,铝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待铝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根据化学方程式===+3Ag可知,27份质量的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324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少,根据化学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可知,65份质量的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少,故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若滤渣中含有三种金属,则三种金属分别是银、锌和铝,说明硝酸银量不足,只有铝与硝酸银反应,锌未参加反应,则此时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镁与硝酸铝,化学式为:Mg(NO3)2和Al(NO3)3。[答案] (1)31 Ga3+ (2)A(3)减小 Mg(NO3)2和Al(NO3)36.(2024·湖北中考)阅读科普短文。液态阳光,是指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以甲醇(CH3OH)为代表的液态燃料和有机化学品。它可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液态阳光概念示意图如下。2020年,我国“千吨级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示范项目”投产运行。该项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三个基本单元构成。标志着我国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备液体燃料迈出了工业化的第一步。甲醇作为液态阳光首要目标产物,能生产乙酸、烯烃等化学品,能用作内燃机燃料,也能用于燃料电池产生电能,还能通过重整反应释放出氢气。(1)“液态阳光生产”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______________(写一种)。(2)“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示范项目”使用的初始原料是________和CO2。(3)可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相比氢气,液体燃料甲醇的优点有________(写一条)。[解析] (1)根据短文内容,“液态阳光”是指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以甲醇为代表的液态燃料和有机化学品。“液态阳光生产”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阳能(或风能或其他某种可再生能源)。(2)由短文可知,“千吨级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示范项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三个基本单元构成。所以,该项目使用的初始原料是水(H2O)和CO2。(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4)氢气贮存和运输较困难,相比氢气,液体燃料甲醇的优点有便于储(贮)存或便于运输,或安全性高。[答案] (1)太阳能(或风能或其他某种可再生能源) (2)水(或H2O) (3)CO2+2NaOH===Na2CO3+H2O (4)便于储(贮)存(或便于运输,或安全性高)7.(2024·山西中考)阅读分析,解决问题:世界之最2021年1月13日,全球第一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问世,它运用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运行时速可达620公里每小时,这一发明,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速度。高温超导的“高温”是-196 ℃左右的温度,是相对于-270 ℃至-240 ℃之间的温度而言的,不是我们传统认知里的“高温”。而超导就是超级导电。科学研究发现,当把超导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神奇消失,从而具有超级导电性。液氮在磁悬浮列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在-196 ℃时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液氮具有制冷作用,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向轨道上喷射液氮后,可以降低轨道和车轮的温度,既能保持轨道的超导性。同时也能在列车底部形成气垫,使列车与轨道隔离,减少摩擦和空气产生的气动阻力,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运行不需要燃油,液氮的来源也比较丰富,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1)高温超导的“高温”,所指的温度是________。(2)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具有环保特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液氮在磁悬浮列车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液氮来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上磁铁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种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________。(5)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利用了氮气的化学稳定性,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高温超导的“高温”是-196 ℃左右的温度。(2)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具有环保特性的原因是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运行不需要燃油,不会产生烟尘以及有害气体。(3)液氮在磁悬浮列车系统中的作用是作制冷剂,液氮来源丰富的原因是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4)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上磁铁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种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5)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2+O22NO。[答案] (1)-196 ℃左右的温度 (2)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运行不需要燃油,不会产生烟尘以及有害气体 (3)作制冷剂 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4)物理性质(5)N2+O22NO1.解题思路解答时事科技类的新情境材料题可按照下面的模板进行,准确分析信息灵活运用,做好新信息和旧有知识的结合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解题技巧:“四招”快速获取有效信息(1)首先明确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2)题目呈现的情境中提供了哪些信息,哪些是已经掌握的熟悉的信息,哪些是不熟悉的、陌生的新信息。(3)吸收接收整合信息,通过比对和筛选,选取对问题解决有用的信息。(4)将新信息迁移到熟悉的情境中,加以运用,有效解决问题。生产生活类8.(2024·福建中考)我国商代时就已经发现,贮存于铅罐的酒(含乙醇)会发酵成醋(含醋酸,醋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铅与醋反应生成铅霜,铅霜在空气中转化为浮粉(PbCO3),加热浮粉得铅白(PbO)固体,铅白可用作白色颜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酒能变醋体现乙醇的化学性质B.铅能与醋酸反应产生氢气C.浮粉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浮粉变铅白,固体质量增大D [酒变成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体现乙醇的化学性质,A正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铅排在氢前面,铅能与醋酸反应产生氢气,B正确;浮粉的化学式为PbCO3,其中碳酸根离子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正确;加热浮粉(PbCO3)得铅白(PbO)固体,浮粉变铅白,固体质量减小,D错误。]9.(2024·兰州中考)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冲程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燃料为汽油、天然气等。气缸中微观粒子变化示意图如下:(1)天然气属于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从微观角度解释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发生的变化________。(3)做功冲程中化学能转变为________。(4)上述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解析] (1)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3)做功冲程中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4)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则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答案] (1)不可再生 (2)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3)机械能(合理表述即可) (4)1∶210.(2024·泰山区一模)化学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与生活、医药、材料、能源和环境发展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①厨房中有大米、蔬菜、鸡蛋等常用食材,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__。②烧水壶中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下列调味品可用于除去水垢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料酒 B.食醋 C.酱油③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B.用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C.燃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油烟机D.用小苏打烘培糕点(2)医药: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研究小组用水煎熬青蒿所得提取物无效;后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在低温条件下成功提取出有效成分青蒿素,由此可推知青蒿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写一条即可)。(3)材料:①除夕当天,神舟十七号航天员特意穿上了喜庆的“祥云服”送来新春祝福,航天服使用了多种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________(填“合成”或“复合”)材料。②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4)能源:氢能源公交车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转化成________能的装置。(5)环境: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倡导绿色低碳出行B.增加花草绿植面积C.大力发展燃煤发电D.资源回收再利用[解析] (1)①大米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蔬菜富含维生素,鸡蛋富含蛋白质;②烧水壶中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能够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发生反应,则可用食醋除去水垢;③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冲走,则可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A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则可用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B正确;燃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燃气泄漏时不能立即打开油烟机,防止发生爆炸,C错误;小苏打受热分解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可用小苏打烘培糕点,D正确。(2)在低温条件下成功提取出有效成分青蒿素,由此可推知青蒿素具有受热易分解的化学性质。(3)①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②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F3+3Si3SiF4+2N2,故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2。(4)氢能源公交车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5)绿色低碳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花草绿植面积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B不符合题意;发展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资源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不符合题意。[答案] (1)大米 B C (2)受热易分解(3)①合成 ②3∶2 (4)电 (5)C11.(2024·云南中考)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学习了豆腐的制作,主要流程如图。【原料认识】(1)黄豆是制作豆腐的主要原料,表中是某黄豆的主要营养成分信息,其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营养成分 糖类 蛋白质 油脂 水每100 g含 37.3 g 33.1 g 15.9 g 9.2 gA.糖类 B.蛋白质C.油脂 D.水【反思总结】同学们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以下因素会影响豆腐出品率(制得豆腐与所用黄豆的质量百分比)。(2)磨浆时黄豆与水的质量比实验后,同学们绘制如图图像。由图可知,磨浆时黄豆与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时,豆腐出品率最高。(3)点卤时凝固剂与黄豆的质量百分比实验序号 凝固剂与黄豆的质量百分比 豆腐出品率1 1.5% 点卤后形成豆花少,豆腐压制不成型2 2.0% 豆腐出品率270%3 2.5% 豆腐出品率217%4 3.0% 豆腐出品率213%5 3.5% 点卤后形成豆花较碎,豆腐不易压制成型①有同学认为“凝固剂与黄豆的质量百分比越大,豆腐出品率越高”,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这一观点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②把卤水(凝固剂与水的混合物)均匀分散到豆浆中,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拓展延伸】实践基地的凝固剂有CaSO4和MgCl2,本次实践使用的是哪一种?【查阅资料】20 ℃时,CaSO4的溶解度是0.255 g,MgCl2的溶解度是54.6 g。【进行实验】20 ℃时,取1 g凝固剂于试管中,加入10 g水,充分振荡,完全溶解。【实验结论】(4)本次使用的凝固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请写出一个能生成该凝固剂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每100 g黄豆含有37.3 g的糖类,糖类含量最高。(2)由图可知,磨浆时黄豆与水的质量比为1∶9时,豆腐出品率最高。(3)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凝固剂与黄豆的质量百分比为2.0%的豆腐出品率大于凝固剂与黄豆的质量百分比为3.0%;②把卤水(凝固剂与水的混合物)均匀分散到豆浆中,需进行的操作是搅拌。(4)20 ℃时,CaSO4的溶解度是0.255 g,10 g的水最多溶解CaSO4的质量=10 g×=0.025 5 g,MgCl2的溶解度是54.6 g,10 g的水最多溶解MgCl2的质量=10 g×=5.46 g,根据上述计算分析可知,20 ℃时,加入10 g水,充分振荡不能完全溶解,1 g MgCl2能完全溶解,则本次使用的凝固剂是MgCl2;氢氧化镁与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水,能生成MgCl2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Mg(OH)2+2HCl===MgCl2+2H2O。[答案] (1)A (2)1∶9 (3)①错误 ②搅拌 (4) MgCl2 Mg(OH)2+2HCl===MgCl2+2H2O(合理即可)解题思路与方法生产生活类新情境材料题多属于新景旧知类题的题目,此类信息给予题的特点是:题目本身提供了一个新景或新信息,但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和方法却是学生已具备的(即所谓“旧知”)。此类题多属于联系科学、技术、新闻、社会和环境的热点题,具有时事性和教育性。解答此类题时,要从题目中获取新信息,联系已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分析所学原理,组织语言,规范表达,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即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八答案.doc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八情境材料.docx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八情境材料学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八情境材料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