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章 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讲 美国 (2024·重庆学业考)密西西比河干流流经平原地区,是美国内河运输大动脉。读图完成1、2题。1.受地形影响,密西西比河干流(A)A.水流平缓 B.水量很小C.无结冰期 D.运输量小2.连接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水上航道是(D)A.公路 B.铁路 C.桥梁 D.运河 (2024·株洲学业考)地形与经济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呈现地形的起伏,下图为某国沿40°N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3~5题。3.该剖面图所在国家是(C)A.日本 B.巴西C.美国 D.法国4.相比东部,西部山区(A)A.宽度大且海拔高B.宽度小但海拔高C.宽度大但海拔低D.宽度小且海拔低5.密西西比河流经的中部平原区,可能是该国重要的(B)A.工业区 B.农业区C.草原区 D.商业区 (2024·泰安新泰市二模)读美国本土主要城市、工业区分布示意图和我国东北三省示意图,完成6、7题。6.对比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中国东北工业区,两地发展工业共同的优势条件有(B)①气候暖湿,地形平坦②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③交通便利,沿海有良港④丰富廉价的劳动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美国东北部与我国东北三省纬度位置相近,但农业发展模式截然不同。我国东北地区能够成为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人文优势是(C)A.精耕细作,粮食产量高B.雨热同期,土壤肥沃C.地广人稀,粮食消费少D.土地集中连片,便于耕作 (2024·连云港学业考)如图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8.③为(D)A.水果和灌溉农业区B.亚热带作物带C.小麦和林牧业区D.乳畜带9.农业带③形成的主要优势条件是(C)A.水源丰富 B.劳动力充足C.市场广阔 D.地形平坦10.(2024·泰安新泰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探究一 印度和美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印度和美国地形对气候影响大。玲玲和贝贝的讨论正确的是贝贝。玲玲:印度受地形阻挡东北地区降水量大,冬季受寒潮影响大,气温比同纬地区较低。贝贝:美国降水自东西两岸向内陆减少,中北部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探究二 人文条件对美国工业发展的影响。 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工业发达,先后形成了三大工业区:东北部钢铁、汽车老工业区;南部休斯敦石化、宇航工业区;西部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附近“硅谷”电子工业区(该地是最早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因此得名)。如图示意美国本土工业区分布。(2)“硅谷”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是美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根据材料说明该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高等院校多,科技力量雄厚;交通便利;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探究三 自然与人文条件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 印度是世界人口大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近2 000万。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水稻,虽然播种面积广大,但仍存在粮食短缺问题。工业城市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外包(利用自身优势承包软件产业非核心部分)产业的发源地,俗称“印度硅谷”。如图示意印度主要工业区和粮食作物分布与孟买气候资料。(3)印度粮食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是水旱灾害频发。(4)与美国“硅谷”相比,班加罗尔发展软件外包产业的突出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低。【结论】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5)综上所述,气候、地形、河流等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劳动力、市场(城市)、交通、科技等人文要素,对区域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第二讲 巴西 (2024·东营模拟)读某国人口构成图,完成1、2题。1.该国及其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C)A.美国,以白种人为主B.日本,黄种人数量多C.巴西,混血种人数量多D.印度,白种人数量最多2.该国文化多元,下列最能体现其文化特色的是(B)A.击鼓、制木雕、编工艺品B.跳桑巴舞、踢足球、过狂欢节C.穿白色长袍、缠白色头巾D.穿和服、吃和食、赏樱花 素有“地球之肺”之称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大部分位于巴西境内。图1为巴西人口分布图,图2为2010-2018年亚马孙雨林森林砍伐面积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3.巴西北部人口密度小的主要原因是(D)A.地势高峻,气候凉爽B.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C.纬度高,热量条件差D.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4.“地球之肺”遭到破坏,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D)①使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②水土流失加剧③生物多样性锐减④南极冰雪资源更丰富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024·威海临港区一模)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和南美洲巴西的经济都处于发展阶段,在人文、自然条件和资源方面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在发展中可以相互借鉴。读图完成5、6题。5.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巴西均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两地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共同自然条件是(D)A.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气候湿润B.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C.科技发达,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D.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热量丰富6.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D)A.撒哈拉以南非洲及巴西东部都濒临大西洋B.两地经济都很发达,发展工业所需矿产资源都很丰富C.撒哈拉以南非洲跨南、北半球,巴西全部位于南半球D.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和巴西都属于发展中国家7.(2024·济宁模拟)读巴西人口、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巴西主要位于南(填“南”或“北”)半球,大部分位于热带(温度带)。(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读并推断,与马瑙斯相比,巴西利亚人口较多。(3)亚马孙河流域水热充足,但是农业并不发达,其主要原因是终年高温多雨,气候过于湿热,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4)巴西首都从萨尔瓦多迁到里约热内卢,最后又迁到巴西高原上的巴西利亚,相比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的气温较低,原因是海拔高。(5)从巴西所处纬度位置来分析巴西人口与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的主要原因:巴西地处低纬度,气温高,湿度大,东南沿海地区气温相对较低,地势平坦,宜居。第八章 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讲 美国 (2024·重庆学业考)密西西比河干流流经平原地区,是美国内河运输大动脉。读图完成1、2题。1.受地形影响,密西西比河干流( )A.水流平缓 B.水量很小C.无结冰期 D.运输量小2.连接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水上航道是( )A.公路 B.铁路 C.桥梁 D.运河 (2024·株洲学业考)地形与经济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呈现地形的起伏,下图为某国沿40°N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3~5题。3.该剖面图所在国家是( )A.日本 B.巴西C.美国 D.法国4.相比东部,西部山区( )A.宽度大且海拔高B.宽度小但海拔高C.宽度大但海拔低D.宽度小且海拔低5.密西西比河流经的中部平原区,可能是该国重要的( )A.工业区 B.农业区C.草原区 D.商业区 (2024·泰安新泰市二模)读美国本土主要城市、工业区分布示意图和我国东北三省示意图,完成6、7题。6.对比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中国东北工业区,两地发展工业共同的优势条件有( )①气候暖湿,地形平坦②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③交通便利,沿海有良港④丰富廉价的劳动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美国东北部与我国东北三省纬度位置相近,但农业发展模式截然不同。我国东北地区能够成为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人文优势是( )A.精耕细作,粮食产量高B.雨热同期,土壤肥沃C.地广人稀,粮食消费少D.土地集中连片,便于耕作 (2024·连云港学业考)如图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8.③为( )A.水果和灌溉农业区B.亚热带作物带C.小麦和林牧业区D.乳畜带9.农业带③形成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水源丰富 B.劳动力充足C.市场广阔 D.地形平坦10.(2024·泰安新泰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探究一 印度和美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印度和美国地形对气候影响大。玲玲和贝贝的讨论正确的是 。玲玲:印度受地形阻挡东北地区降水量大,冬季受寒潮影响大,气温比同纬地区较低。贝贝:美国降水自东西两岸向内陆减少,中北部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探究二 人文条件对美国工业发展的影响。 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工业发达,先后形成了三大工业区:东北部钢铁、汽车老工业区;南部休斯敦石化、宇航工业区;西部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附近“硅谷”电子工业区(该地是最早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因此得名)。如图示意美国本土工业区分布。(2)“硅谷”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是美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根据材料说明该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 。探究三 自然与人文条件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 印度是世界人口大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近2 000万。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水稻,虽然播种面积广大,但仍存在粮食短缺问题。工业城市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外包(利用自身优势承包软件产业非核心部分)产业的发源地,俗称“印度硅谷”。如图示意印度主要工业区和粮食作物分布与孟买气候资料。(3)印度粮食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是 。(4)与美国“硅谷”相比,班加罗尔发展软件外包产业的突出优势是 。【结论】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5)综上所述,气候、地形、河流等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 、市场(城市)、交通、 等人文要素,对区域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第二讲 巴西 (2024·东营模拟)读某国人口构成图,完成1、2题。1.该国及其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 )A.美国,以白种人为主B.日本,黄种人数量多C.巴西,混血种人数量多D.印度,白种人数量最多2.该国文化多元,下列最能体现其文化特色的是( )A.击鼓、制木雕、编工艺品B.跳桑巴舞、踢足球、过狂欢节C.穿白色长袍、缠白色头巾D.穿和服、吃和食、赏樱花 素有“地球之肺”之称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大部分位于巴西境内。图1为巴西人口分布图,图2为2010-2018年亚马孙雨林森林砍伐面积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3.巴西北部人口密度小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峻,气候凉爽B.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C.纬度高,热量条件差D.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4.“地球之肺”遭到破坏,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①使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②水土流失加剧③生物多样性锐减④南极冰雪资源更丰富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024·威海临港区一模)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和南美洲巴西的经济都处于发展阶段,在人文、自然条件和资源方面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在发展中可以相互借鉴。读图完成5、6题。5.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巴西均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两地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A.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气候湿润B.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C.科技发达,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D.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热量丰富6.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撒哈拉以南非洲及巴西东部都濒临大西洋B.两地经济都很发达,发展工业所需矿产资源都很丰富C.撒哈拉以南非洲跨南、北半球,巴西全部位于南半球D.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和巴西都属于发展中国家7.(2024·济宁模拟)读巴西人口、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巴西主要位于 (填“南”或“北”)半球,大部分位于 (温度带)。(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读并推断,与马瑙斯相比,巴西利亚人口较 。(3)亚马孙河流域水热充足,但是农业并不发达,其主要原因是 。(4)巴西首都从萨尔瓦多迁到里约热内卢,最后又迁到巴西高原上的巴西利亚,相比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的气温 ,原因是 。(5)从巴西所处纬度位置来分析巴西人口与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八章 第一讲 美国 -原卷.docx 第八章 第一讲 美国 - 解析.docx 第八章 第二讲 巴西 -原卷.docx 第八章 第二讲 巴西 - 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