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人大附中初一下期中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
1. 湃;韧
2. 孙犁
3. C。A 项“硝烟”写法正确;B 项“鲜为人知”中“鲜”读“xiǎn”;D 项“慷慨”写法正
确。
4. B。纪录片名用书名号,“白日下的噩梦”是特定称谓,用引号。
5. A。“青涩稚嫩”和“坚忍无畏”是转折关系。
6. “这不仅是对抗战精神的发展,更是对往昔岁月的回望”语序不当,应改为“这不仅是对
往昔岁月的回望,更是对抗战精神的传承(发展表述不准确,抗战精神应是传承)”。
7. A。“喋血”突出战斗惨烈,“千秋”与“百战”对仗,“休”表达壮志未酬之感 。
8. 选择楷书,理由:楷书笔画规整、结构严谨,能体现对佟麟阁、赵登禹将军的敬重,且在
主题书法展中,楷书的庄重感与纪念爱国将领的严肃氛围相契合。选择行书,理由:行书行云
流水、潇洒飘逸,既能展现爱国将领英勇豪迈的气概,又富有艺术美感,能更好地传达对他们
的歌颂之情 。
二、古诗文阅读
9. 安能辨我是雄雌
10.此夜曲中闻折柳
1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示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2.B。“百战”“十年”均为虚指,形容战争频繁、时间漫长。
13.D。A、B、C 项均为互文,D 项无互文。
14.《木兰诗》画线句通过木兰宿营时“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的细节,塑造出木兰离
家后对亲人思念,又坚强奔赴战场的形象。《逢入京使》中“双袖龙钟泪不干”,通过诗人泪
流不止的细节,塑造出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形象 。
15.C。A 项“以”分别是“凭借”“用”;B 项“见”分别是“看见”“了解”;C 项“但”
均为“只”;D 项“之”分别是“代词,指射箭凭手熟的道理”“结构助词,的”“代词,指
陈尧咨”。
16.A。B 项理解错误,此句体现陈尧咨的得意炫耀,未体现对其治理才能赞美。
17.①骄傲自大;②熟能生巧;③杖之;④深明大义
三、名著阅读
18. 不合理。祥子起初满怀梦想、勤劳善良,但在经历三起三落,小福子自杀等打击后,彻底
堕落。他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修改为大团圆结局,无法展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祥子命运的无
奈,也削弱了小说批判社会的力度 。
四、现代文阅读
19. D。“低眉顺眼”体现父亲老实厚道,“微不足道”突出父亲积累造屋材料的不易 。
20.示例:选【甲】句,从人物塑造角度批注。“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通过细节描
写,生动地表现出父亲对高台阶新屋的渴望,刻画出父亲为改变家庭地位而执着的形象。选
【乙】句,从细节描写角度批注。“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用破草鞋堆积
的细节,侧面表现父亲为造新屋付出的艰辛劳动 。
21.①足智多谋;②条件艰苦;③与战士分享仅有的干粮;④顾全大局;⑤乐观坚定
22.渲染紧张、艰苦的氛围,衬托抗联战士处境艰难;突出杨靖宇将军和战士们不畏严寒、坚
韧顽强的品质,增强故事的悲壮感 。
23.大红马的神话表达了百姓对杨靖宇的怀念与崇敬,以神话结尾增添了传奇色彩;象征杨靖
宇将军的英勇形象如同神话般不朽,升华主题,让读者感受到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
五、写作:按题目要求,围绕“你是我的一束光”或“2025,趣在春天”,写一篇 600 - 800
字记叙文,内容积极向上,避免出现真实校名和师生姓名 。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如考生答出其他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