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备战中考--2025年广东化学中考一轮复习之碳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1.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有还原性,没有毒性 B.二氧化碳是一种污染性气体C.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会吸收热量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2.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含量B.可利用CaO或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一定条件下,将转化为,实现的资源化利用D.研发新型催化剂将分解成碳和,同时放出热量,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3.实验室制取CO2,下列试剂、装置、检验和验满错误的是A.选择试剂 B.发生装置C.检验CO2 D.CO2验满4.金刚石“对顶砧”技术可“点水成冰”。在常温极高压条件下,水可形成密度更大的冰,原理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由原子构成 B.过程中金刚石转化成了石墨C.“热冰”和水所含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水转化为“热冰”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小5.“见微知著,睹始知终”的智慧可用于化学学习。下图为碳单质的结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六种碳单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B.石墨、石墨烯和石墨炔是同种物质C.六种物质含有同种原子,但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金刚石非常坚硬,除它之外,其余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6.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以金(Au)纳米粒子和二氧化钛()作催化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均没有增减 B.参加反应的氢气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3:22C.反应前后金和二氧化钛的质量及性质均不变 D.二氧化碳能造成温室效应,是一种空气污染物7.绘制碳循环简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B.化石燃料不充分燃烧转化为COC.海水吸收生成非常稳定的碳酸 D.动植物遗骸在一定条件可形成化石燃料8.如图是碳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A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冬天取暖时,通风不足可能会导致B过量,从而造成中毒C.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 D.物质D受热可能易分解9. 耐压密闭容器中有一定质量的碳粉和氧气,用电加热板引燃使之充分反应,碳粉完全消失(如图1),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定容器内的气压变化(如图2)。已知:一定温度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压强增大说明容器中碳粉已开始燃烧B.BC段至少发生2个化学反应C.CD段压强下降的原因是燃烧结束,温度下降,气体分子体积变小D.D点气体成分是和,其质量比为11:710.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的物质只能是金刚石 B.b点物质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c点物质与b点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D.a点物质完全燃烧可以得到b点物质11.甲、乙、丙是某同学设计的三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对三套装置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装置此时容器内右侧大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 M 处于打开状态C.乙装置 N 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 D.丙装置具有可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的功能1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如下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开始时,通一会儿CO后,先点燃A处酒精灯,再点燃C处酒精灯B.实验结束时,为节约能源,停止加热的同时要立即停止通COC.玻璃管中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澄清石灰水中增加的质量D.该实验不但能证明CO的化学性质,还能证明CO2的部分化学性质13.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白色沉淀将完全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二氧化碳持续不断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沉淀质量的变化符合下图中的A. B. C. D.14.H2、CO、CO2和CH4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碱石灰是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装置①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气体X中含有二氧化碳B.有无装置②,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装置③的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中有无氢气D.若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④质量都增加,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H415.“数字化”赋能化学实验。利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进行实验。如图1,打开传感器开关,实验进行到170秒,绘制出图2曲线AB段,接下来用热毛巾给塑料瓶外壁加热130秒,绘制出曲线BC段。300秒时拿掉毛巾,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CD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说明二氧化碳分子静止不动 B.对比AB段与CD段,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小于空气密度C.对比AB段与BC段,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二、非选择题1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A中标有序号①仪器的名称: 。(2)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装置中存在的一处不足之处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择装置B作发生装置,装置B的优点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实验过程中通常使用装置F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气体应从装置F (选填“a”或“b”)端通入,此处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17.【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实验室制取气体(1)ⅰ.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ⅱ.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应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组合装置,化学方程式为 。ⅲ.若用B装置制取O2,预热试管的具体操作是 。(2)探究燃烧条件用下图进行燃烧条件探究,铂丝插入H2O2溶液,立即产生O2 实验现象 结论或改进操作观察到 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若安全管内液面上升太快 可 缓解压强增大(3)跨学科实践活动兴趣小组开展“自制净水器及水质检测”实践活动。ⅰ.自制净水器:如图1,净水流程依标号顺序进行。吸附剂为活性炭,因其具有 结构:工业上制某消毒剂用到NaClO2,其中Cl的化合价为 。ⅱ.水质检测:TDS值是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如图2。某水样经自制净水器净化后的TDS值如图3,净化后的水质纯度为 。18.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生产和储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由化石能源(煤、天然气)制得的H2中含有CO,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CO液化分离,从而获得纯净的氢气。电解水法制氢的能量转化如图所示,氚可用于核能发电,氚是一种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原子。氢气的储存有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物理储氢包括加压储氢和吸附储氢。用物理方法将石墨进行剥离,得到的石墨烯可用于常温吸附氢气。锂氮化合物Li3N可用于化学储氢。(1)石墨烯是一种 (填“单质”或“化合物”)。(2)氢气被誉为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利用液氮的低温能将H2与CO分离,从而获得纯净的氢气,该过程主要利用利用了H2与CO的 不同。(4)氢气的储存有 储氢和化学储氢,将氢气压缩进储氢瓶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5)下列示意图能表示氚原子的是______(填序号)。A. B.C. D.19.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是必备的化学素养。请根据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上图装置的顺序依次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装置进气应从 (填“a”或“b”)口进入。(4)将二氧化碳不断通入一定量的水中,利用pH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如图所示,烧杯内溶液pH值变小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20.某实验小组进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及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每次都加入相同质量的大理石(足量)和的稀盐酸,并记录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所需要的时间,下表是实验的记录:编号 颗粒大小 实验温度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加入稀盐酸体积 时间① 粗颗粒 20℃ 7.3% 25 133② 粗颗粒 20℃ W 25 126③ 粗颗粒 35℃ 7.3% 25 61④ 细颗粒 20℃ 14.6% 25 79(1)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 。(2)实验②和④研究了某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W= 。(3)为完成上述探究实验,需要用14.6%的盐酸(密度)去配制7.3%的稀盐酸,需要量取14.6%的盐酸 mL(结果精确到0.1)。量取14.6%的盐酸时,需要用到量筒和 (填仪器名称)。Ⅱ.性质探究:用如图1装置实验,测得三颈烧瓶内气压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4)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 (填“水”或“氢氧化钠溶液”)。(5)如图2所示,“de”段装置内压强明显变小,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1.天然气(主要成分)经预处理后与水蒸气反应制氢,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制氢技术之一,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天然气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重整”:800℃、2.0MPa时,和水蒸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O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研究发现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和压强对反应中转化率的影响如图所示,由图可得结论 (写一条即可)。(3)“CO变换”:在一定条件下,CO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和,则参加反应的CO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 。(4)“洗涤分离”:洗涤塔内,混合气体从底部通入,而水从塔顶进行喷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5)“变压吸附”:吸附分离后的其他气体中仍有一定量的,可用右灰乳[主要成分是]吸收进行“碳捕捉”,该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2.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碳捕捉技术”是指将工业中产生的 CO2 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的工艺和技术。“碳封存技术”是指将 CO2 捕捉、压缩后长期储存。目前正在研究的技术有:海洋封存-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 CO2 的容器;地质封存将 CO2 注入特定的地层等。被封存的 CO2 有许多用途,如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食物、物品灭火等,以此消除资源的浪费。我国正以超世界一流的目光发展经济,完善环保体制。(1)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用水和某些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为比较“捕捉”效果,小江同学设计了如图 2 所示实验,装置 a 端连接气压传感器,测得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 3 所示。(已知:CO2+2NaOH=Na2CO3+H2O)图 2 中,甲、乙、丙注射器内的试剂分 别是水、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则 X 的数值为 。(2)分析图 3 可知在此实验中“捕捉”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 (选填“甲”或“乙”或“丙”),写出乙瓶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将 COz 封入蓄水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有学者对海洋封存 CO2 的方法提出质疑,你认为海洋封存 CO2 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写一条即可)。23.I、CO2的制取(1)组装一套便于添加稀盐酸的发生装置,需用到图1中的仪器有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可控补给装置兴趣小组设计了水草缸的CO2可控补给装置如图2。如果关闭气量调节阀,可以观察到A瓶内的液面下降,最后石灰石与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推测出可控补给装置是否产生CO2,主要与A瓶内的 (填“压强”或“温度”)有关。CO2能促进光合作用。为了水草更好的生长,确保CO2能够充分溶入水中,最好将CO2导管口放置于水草缸内的位置 (填“1”或“2”或“3”)。II、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人们一直导找通过各种方法获得所需的氧气。家庭获得氧气某品牌家庭制氧机是利用分子筛制氧,空气经过分子筛时氮气被吸附、氧气通过,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3)分子筛制氧的过程 (填“是”或“不是”)属于分解反应。(4)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相比,分子筛制氧优点的是 。III.空间站获得氧气基于下图所示原理,研制的氧气循环再生组件成功应用于我国天宫空间站。(5)反应①需要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氧气循环再生过程需要定期补充一定量的 。参考答案1.【答案】C2.【答案】D3.【答案】B4.【答案】B5.【答案】C6.【答案】B7.【答案】C8.【答案】C9.【答案】B10.【答案】C11.【答案】B12.【答案】D13.【答案】C14.【答案】A15.【答案】C16.【答案】(1)酒精灯(2)2KMnO4K2MnO4+MnO2+O2↑;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3)能控制反应的速率;CaCO3+2HCl=CaCl2+H2O+CO2↑(4)CO2+ Ca(OH)2=CaCO3↓ + H2O(5)a17.【答案】(1)铁架台;AC;;点燃酒精灯,使外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进行预热(2)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向上移动铂丝(3)疏松多孔;+3;一般18.【答案】(1)单质(2)(3)沸点(4)物理;分子间的间隙(5)A19.【答案】(1)集气瓶(2)B;(3)BFD;;a(4)20.【答案】;14.6%;54.5;胶头滴管;水;21.【答案】(1)不可再生(2);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中的转化率越大:或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强越大,反应中的转化率越小(3)(4)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5)22.【答案】(1)30(2)丙;(3)(4)导致海洋酸化23.【答案】ade;;压强;3;不是;无需液化,操作简便;;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