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历史的接力棒接着一棒向前奔跑,人类进步事业在对时代之问的回答中一程接着一程向前迈进。70年前,面对热战的惨痛浩劫和冷战的分裂对峙,那一代人为了维护和平、捍卫主权,给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答案。这个答案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不仅没有褪色过时,反而焕发出更加引人注目的光芒。70年后的今天,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有力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都根植于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彰显了中国外交自信自立、坚持正义、扶弱扬善的精神风骨,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世界情怀,都展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是新形势下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好的传承、弘扬、升华。在历史的关键当口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对人类文明的探索没有穷期,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努力不会止步。无论世界怎么发展,都改变不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我们要以同球共济精神珍爱和呵护地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生存的乐土。未来值得期许,挑战必须应对。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摘编自《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超越隔阂,经久愈韧、历久弥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如是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来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其充分体现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与各国希望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愿望一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许利平分析称,这一特点也使得五项原则可以跨越时空,持续为引领国际关系发展演变发挥重要作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崔洪建指出,对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载入了中国宪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对世界而言,70年历史充分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和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前,国际格局正在深刻变革,世界和平与发展遭遇多重挑战。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认为,从国际局势看,当前出现的地区冲突乃至战争背后,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没有得到有效遵守,进而导致地区国家失去和平与发展的机会。相比之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守得越好,支持力度越大,和平与发展越有保障。在外界看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久弥新,还在于中国持之以恒探索解答“国与国如何相处”的重大课题。正如习近平在大会上所言,70年后的今天,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摘编自中国新闻社《走过7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历久弥新?》)材料三:尼泊尔前外交部长潘迪表示,不仅是尼泊尔,中国在与世界其他国家交往时始终倡导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的当今世界,70年前正式发表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潘迪认为,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方面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众多、领土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中国也是世界上能够消除极端贫困,持续保证自由、平等、人均寿命等指标的国家之一。这意味着基本人权在中国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尽管他们声称他们是民主的,尊重人权。但在他们的社会中,我们发现了肤色、经济、人权、政治权利等多方面的歧视。但在中国,我们看到中国政府正在和平地领导这个国家。中国人民正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前进。中国提出‘人类的所有成就’属于全人类,这个提议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中尼两国政府于2017年5月签署关于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目前,中国是尼泊尔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上半年,中尼贸易额为9.5亿美元,同比增长21.6%。潘迪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尼中在基础设施、电力能源、农业生产、传统医药、旅游观光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他希望未来两国能够发掘更多经济合作的机会。(摘编自国际在线《尼泊尔前外交部长:中国在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方面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社会现实,世界正在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B. 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所以我们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努力不会止步,要以同球共济精神为子孙后代开辟一片新的生存的乐土。C. 如果不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区国家会失去和平与发展的机会,只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与发展就有保障。D. 潘迪先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解读,并对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尼泊尔带来的机会提出了期许。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 材料一既抒发了深沉的情感,又表现出理性的思考,讲话巧妙地将感情抒发与理性表达结合在一起。B. 面对复杂的世界,我们更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有效遵守。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启示我们,国际社会应该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当前的地区冲突乃至战争。D. 作为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的中国能保证自由、平等、人均寿命指标,所以中国重视保护发展人权。3. 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点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发展关系提供正确指导,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汇聚合力。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未来日子里会引导人类以和平方式追求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其意义比70年前更大。C.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外交理念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出了中国面对世界之变和时代之变,主动因时因势提出解决方案的努力实践。4.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讲话运用了较多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判断句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同样作为一篇重要讲话,材料一的用词和句式与此有何不同特点?请简要说明。5. 走过7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历久弥新?请根据材料二、三简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寨风韵邹德斌小青瓦、老木屋、三合院、石板路……刚走进金鸡水地界,首先迎接我的是一连串热情的鸡鸣声。“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坐落在贵州桐梓县高桥镇的金鸡水古寨,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当地文昌戏又被列入贵州省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真个是一路金鸡高唱,声名远播,吸引了山外的游客纷至沓来。我们从桐梓县城驱车到达金鸡水古寨时,晨曦刚刚露头,已见十多个远道而来的美术生散布在房前屋后、院落田陌,支起画架,专注写生。院坝里,游客们或在赏景品茶,或在展臂扩胸,享受着金鸡水古寨的古朴与幽静。炊烟青淡,袅袅化入晨光。鸡犬相闻之间,金鸡水一派安宁祥和。金鸡水因为所在的山地势如金鸡高昂而得名。又有一种说法是,若干年前的某天清晨,一片松林溪边,突然出现一只斑斓锦鸡,在那里昂首高歌,引得大山百鸟争鸣、群鸡合唱,于是村民便将这地方叫作金鸡水。晨起行走在村寨,放眼望去,身前身后,一座座沿山而建的青瓦老木屋错落有致。在金秋的朝阳下,老屋与鸡鸣犬吠、老人稚童还有游客一道,散发出家的安宁与温馨。院坝边,菜园里,瓜藤蔓延,豆架林立。火红的辣椒、金黄的苞谷、碧绿的豆角、亮紫的长茄,默不作声却光彩夺目,逗得蜂舞蝶绕。每户老宅的厨房门口都蹲着一口大石缸,缸壁纹饰优美而古朴,缸里的山泉水清湛,舀一瓢还没饮下,已觉沁人心脾。石缸旁的老磨、鏊路同样古拙。年过八旬的村民杨如修指着对面的密林如数家珍:山林遮挡的沟沟塆塆里,隐藏着几百亩旱涝保收的好田地,即使是村子人口最多的时候,每年打下的粮食养活全村也绰绰有余。杨如修的祖上是从邻镇花秋迁来的,扎根此地至今已两百多年、十好几代,光他家一脉便已繁衍儿孙四十多人。先辈留下的这片基业,在今天的金鸡水人手里,焕发出了新光彩。杨如修老人虽年事已高,但记忆力却奇好,为我们细数村子的发展变化。这些年来,村民们越发认识到老宅古院的珍贵价值。村里委托专业设计规划单位编制了村子的保护发展规划,村民们从金鸡水的整体风貌、非物质文化、村域自然与人文资源等方方面面入手,参与到保护之中。家家户户更是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来。今日的金鸡水,村庄整洁、公路通达、自来水普及,通信信号覆盖和供电可靠率俱佳,且不失古寨风韵。说话间,一位头发花白的壮汉走来。他叫杨先敖,是专门来知会乡邻跟游客们今晚看文昌戏的。既不过年,又不过节,怎么想到今晚演出?见我不解,高门大嗓的木匠杨先敖笑道:“为了答谢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呀!”文昌戏,作为岁时节令、喜庆聚会等场合表演的乡间传统戏种,在娱乐方式无比丰富的今天,能做到历经悠久岁月,至今仍在金鸡水乃至县内外风生水起,其魅力究竟何在?这也正是我想要解开的谜团。天刚擦黑,几沟几塆的乡亲们就过节似的邀约着,从田坎,从河堤,从村道,陆陆续续来到约好的那户人家家里,围坐在白天才翻晒了苞谷的院坝里。大伙自觉留出了堂屋门口那块七八个簸箕大的“舞台”,院坝不够坐,后来者就上了转角楼。白天阒然的山村,这会儿人头攒动。老人们精神矍铄,满脸喜色,小孩们伸长脖子,眼巴巴探望着紧闭的堂屋大门,我也生怕没了座位,早早坐在了院坎上。“当——”一声净场锣响,喧腾的院坝顿时哑静,鸦雀无声。紧接着,“咚咚锵锵”,一阵紧锣密鼓中,堂屋正门大开,四名彩妆武士,手舞四面牙旗,庄严威武,清道开场。“四杆彩旗前打定,三杯御酒出皇庭。两朵宫花头上戴,一举成名天下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响亮的唱腔赢得满堂喝彩。主角陈子春步伐矫健,闪亮登场。一亮相,我与众人不禁再次齐声大喝:“好!”陈子春的扮演者是文昌戏传承人彭志宏。这扮相,这身姿,英武俊朗,风度翩翩,哪是来自田间地头的农家汉子?分明是仙班人物降临今夜的古寨。台下的乡亲全都张大嘴巴,瞪大两眼,沉浸在剧情里,心情与剧情共跌宕,一天的疲惫早已消散一空。头旦蟠龙的出场将演出推向高潮。且看她,粉面含春,双眸多情,体态婀娜,移步生莲,每一句唱腔念白都莺声燕语、温柔玲珑。我看得出神,悄声问身边村民,她是金鸡水的女子?村民头也不回,答,是杨先敖。惊掉下巴,可是千真万确!灯光下,这个“女子”竟是中午那个花白头发的壮实木匠!真是叫人感慨。这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白天在金鸡水的一亩三分地里洒着汗水、磨着老茧;夜间,他们放下锄头,抹去汗渍,又成了一群浪漫的乡村艺人。院坝里,并不耀眼的灯光下,杨先敖和他的同伴们,是那么熠熠生辉。或激昂或幽婉,或庄严或深情,扣人心弦的,不只是戏目的表演,更是数百年传承不息的音韵。我与众人一道,沉醉在文昌戏剧情与声韵的魅力里,不能自拔,如痴如醉。夜向深处走去,掌声依旧热烈,这是大伙儿给予彭志宏、杨先敖们跟庄稼一样金灿灿沉甸甸的回报。历史悠久的文昌戏和金鸡水的古老民居,一直活在这片土地上和人们心上,活成古村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说古村老屋为一代又一代金鸡水人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家园,那么文昌戏则是乡亲们永驻心间的美好情愫。耳畔,又响起了陈子春最后的龙吟凤哕:“海水千层浪,涌起万层波。生生无止息,岁岁幸福多……”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小青瓦、老木屋、三合院、石板路……”以及阵阵鸡鸣声,表明金鸡水古寨古朴而富有诗意,让人心生向往。B. 院坝边、菜园里的作物品类丰富,密林深处的田地旱涝保收,这表明传统农业依然是古寨人们唯一的经济来源。C. “我”对文昌戏十分好奇,想解开它魅力何在的谜团,因此杨先敖专门准备了一场盛大演出,来让我真正了解文昌戏。D. 杨先敖扮演的旦角将演出推向高潮,一开始“我”并没有认出他来,还以为是女子在演出,说明杨先敖演出水平最高。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写众多山外的游客和十多个写生的美术生,能够从侧面表现出金鸡水古寨的魅力。B. 写金鸡水名字的两种由来,既给金鸡水古寨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又丰富了文章内容。C. 今日金鸡水的乡村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与之前的状况形成对比,凸显变化之大。D. 文章句式灵活,整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令人读来抑扬顿挫。8. 文章以陈子春的唱词结尾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9. 本文写古寨风韵时,为什么写了众多的古寨人?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贡问于孔子曰:“昔者齐君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节财。鲁君问政于夫子,子曰政在谕臣。叶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悦近而来远。三者之问一也,而夫子应之不同,然政在异端乎?”孔子曰:“各因其事也。齐君为国,奢乎台榭,淫于苑囿,五官伎乐,不解于时,一旦而赐人以千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节财。鲁君有臣三人,内比周以愚其君,外距诸侯之宾,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谕臣。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心,莫安其居,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此三者所以为政殊矣。”(节选自《孔子家语》)材料二: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武帝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①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材料三: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昔殷王纣残贼百姓,绝逆天道,至斫朝涉,刳孕妇,脯鬼侯,醢梅伯,然所以不亡者,以其有箕子、比干之故。微子去之,箕子执囚为奴,比干谏而死,然后周加兵而诛绝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吴王夫差为无道,至驱一市之民以葬阖闾,然所以不亡者,有伍子胥之故也。胥以死,越王勾践欲伐之,范蠡谏曰:“子胥之计策尚未忘于吴王之腹心也。”子胥死后三年,越乃能攻之。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季氏②为无道,僭天子,舞八佾,旅泰山,以《雍》彻,孔子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然不亡者,以冉有、子路为宰臣也。故曰:“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诗》曰:“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言大王咨嗟,痛殷商无辅弼谏诤之臣,而亡天下矣。(节选自《韩诗外传》)[注]①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②季氏:鲁国的大夫。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能容A人之过B合己者善C待之D不合己者不E能忍见F士G亦以此不H附焉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悦,使……高兴,使动用法,与《劝学》中“金就砺则利”中的“利”用法相同。B. 面,当面,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的“面”意思相同。C. “内多欲而外施仁义”与《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中的“而”用法不相同。D. 贼,指伤害、残害,与《兼爱》中“贼爱其身,不爱人”中的“贼”意思不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认为齐国的国君生活奢侈,注重享乐,向他提出了要节约财物的建议;孔子认为鲁国的国君被本国的大臣愚弄,向他提出要了解大臣的建议。B. 汉武帝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征召一些人才,汲黯指出汉武帝的问题,武帝很生气,停止了朝会,公卿们都替汲黯害怕,大臣之中有人责备汲黯。C. 吴王夫差做过无道之事,之所以没有灭亡,是因为有伍子胥的辅佐;即使子胥死去,他的计策依然让吴国在一段时间内免受越国攻打。D. 季孙氏越级使用了天子的礼乐,这不符合当时的礼法;孔子认为季孙氏的做法完全不能忍受,但季孙氏却没有灭亡,是因为冉有、子路做他的家臣。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2)微子去之,箕子执囚为奴,比干谏而死,然后周加兵而诛绝之。14. 假如你是一位大臣,以上三则材料能为你在进谏方面带来怎样的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和同年李子西通判①杨万里走马看花拂绿杨,曲江同赏牡丹香。向来年少今俱老,君拜监州我作郎。北阙②小迟③苍玉佩,南征聊制芰荷裳。病身只作家山梦,径菊诗葩两就荒。[注]①李子西曾赠诗五首,杨万里同作五首应和。杨万里与李子西同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考中进士。②北阙:宫禁或朝廷的别称。③小迟:稍微迟缓。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绘了一幅生动盎然的春日图,而“走马看花”四个字却流露出诗人匆忙观赏而心不在焉的状态。B. 颔联运用对比,写曾经的热血少年如今已经步入老年,友人担任监州之职,自己则是一名郎官。C. “芰荷裳”借用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典故,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赞美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D. 尾联以“病身”实写处境,以“家山梦”虚写梦境,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及对家乡的思念。16. 同是写“菊”,本诗末句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菊”有着不同的意蕴,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班会课上,张老师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引导同学们思考义利与为人的关系。(2)冬日泰山景色宜人,同学们相约去登山赏景,恰逢天降大雾,山路湿滑,不易攀爬,小刚不禁想起了姚鼐《登泰山记》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分享课上,老师请同学们分享古代那些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英雄的往事,你可以用古诗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赞美这些英雄。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放眼望去,逶迤的山脉在天边起伏。开阔的谷地上,一条闪铄着金光的河流,若隐若现地从层峦叠瘴中悄然泻出,绕了一道优美的弧线后,又隐没到了山峦之中——那便是黄河。静静流淌在谷地上的黄河,与我们平素看到的咆哮、澎湃的黄河大不一样,在其出生地青藏高原,黄河竞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形象。登车溯源,驶过一段峰回路转的山路,眼前赫然出现一座大坝。这才明白,刚见到的温柔多情的黄河,是人为重塑后的景象。大坝后面是一大片开阔水域——李家峡水库。平波如镜的水面上,仿佛漂浮着一幅沉静的山水画。奇崛多姿的峰峦之间,白莲花般的云朵自在游弋。我们在山水间缓缓行走,不禁浮想联翩。18. 文中第一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19. 文旅宣传口号是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精心设计的简短语句,旨在传达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特色,吸引游客的注意和兴趣。请你为李家峡水库设计一条文旅宣传口号,要求:突出李家峡水库特色,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6个字。(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甘蔗的主要结构包括外皮、茎节、髓部。每个部分在甘蔗的生长和我们品尝它时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甘蔗的外皮有保护甘蔗内部的作用,虽然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它不能直接食用,通常需要削去。削开外皮后,我们会看到甘蔗的茎节。甘蔗的茎节非常明显,每一节之间相对较长的部分储存着大量的汁液,是人们最喜欢嚼食的部分。在茎节的内部,是甘蔗的髓部,这是甘蔗的核心部分,富含水分和糖分。当嚼甘蔗时,从髓部获取甘蔗汁,甘蔗汁中富含蔗糖,甘蔗的味道让这些糖分如此甜美。甘蔗的甜度不是均匀分布的。通常情况下, ① 。这是因为在甘蔗生长过程中,糖分是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并从顶部向下运输和储存。因此,靠近根部的底部甘蔗积累了更多的糖分,吃起来会更甜。在甘蔗成熟的季节,检测人员会测量甘蔗上部、中部和下部不同节间的汁液密度,以此换算成含糖量。如果上部比下部的糖分少很多,则说明甘蔗还未完全成熟,需要再等待一些时日;如果 ② ,则说明甘蔗已经完成了糖分积累,完全成熟了。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 下列句子中的“通过”和文中加点的“通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通过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锻造应对风险挑战的“铁肩膀”。B. 我们又在通过一片洼地,水从脚腕没到膝盖了。C. 要没有意见,这名单就先用举手的方法通过了。D. 小张调动工作的事,没有通过局党委表决,是不可以的。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提到:“历史的接力一棒接着一棒向前奔跑,人类进步事业在对时代之问的回答中一程接着一程向前迈进。”作为即将毕业、面临专业选择的高三学生,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5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 D 2. D3. B 4. ①善用四字词语,如“惨痛浩劫”“时代答案”“亲仁善邻”等,典雅古朴,朗朗上口,感染力强。②善用对偶、排比句式,如“未来值得期许,挑战必须应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使讲话内容更丰富,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5. ①体现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与各国希望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愿望一致。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历史证明其能顺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保障国家和地区之间和平与发展,促进国家彼此的经济发展与合作。④中国持之以恒探索解答“国与国如何相处”的重大课题,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⑤当今世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 A 7. C8. ①以雅致的文昌戏唱词结尾,富有诗意,韵味十足,让人回味无穷;②凸显主题,唱词中“生生无止息,岁岁幸福多”赞美古寨过去和当下的幸福生活,更能展现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③作者认为唱词是“龙吟凤哕”,非常优美,与前文作者对文昌戏经久不衰的魅力感到好奇相呼应,增强文章的整体性。9. ①作者写古寨人就是在写古寨韵味,这些人生活在古寨,了解古寨,能真实地展现古寨韵味;②这些古寨人身份不同、年龄不同、特点各异,能让读者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古寨韵味;③游览过程中,最让作者感慨的就是古寨人演出的文昌戏,古寨人就是古寨及其文化的主角。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14题答案】【答案】10. BDF11. A 12. D13. (1)况且我已身居其位,纵使爱惜自己,可辱没了国家又当如何呢!(2)微子离开他,箕子被囚禁起来当作奴隶,比干劝他而被处死,这样之后周武王才派兵诛杀了他14. ①进谏前,要清楚地了解国家面临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②要勇于进谏,以国家大事为重,敢于直面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不顾念自己的得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16题答案】【答案】15. A 16. ①内容上:本诗诗人离乡日久,久病难愈,故乡小径的菊花与自己的诗都荒芜凋敝;陶渊明院子里的小路虽荒,松菊依旧顽强存续。②主旨(写作目的)上:本诗借菊自省,思考既未实现归隐愿望,也荒废了诗文创作的人生困境;陶渊明借菊明志,小路虽荒,菊松依然,暗含对高洁品格的坚守(自己本性犹存)。③情感上:本诗交织着惆怅与自省,借“菊”表达诗人无法实现心中所愿的无奈和哀愁,情感较为复杂;陶渊明则充满宁静喜悦,借“菊”表达欣慰与满足,表现出对归隐生活的欣然接受和享受,情感更为积极和纯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题答案】【答案】 ①. 君子喻于义 ②. 小人喻于利 ③. 道中迷雾冰滑 ④. 磴几不可登 ⑤. 金戈铁马 ⑥. 气吞万里如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18~19题答案】【答案】18. “铄”改为“烁”,“瘴”改为“嶂”,“竞”改为“竟”19. 示例一:人定胜天塑黄河,绝美高峡出平湖示例二:黄河“山水画”,大美李家峡(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20~22题答案】【答案】20. 当嚼甘蔗时,我们从髓部获取甘蔗汁,甘蔗汁中富含蔗糖,这些糖分让甘蔗的味道如此甜美。21. 示例:①甘蔗的底部比顶部更甜②上部和下部差异不大 22. A四、写作(60分)【23题答案】【答案】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