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分子的空间结构 练习一、单选题1.某化合物分子式为,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与Z同主族,W与X质子数之和等于Z的质子数,Y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负性: B.的空间结构为角形C.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X D.Y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Z和W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相同,在短周期中基态Y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化合物YX4M(WZ4)2·12X2Z常作食品膨松剂和饮用水的净水剂等。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第一电离能:Y>Z>W B.键角:X2W>X2Z>YX3C.YXM(WZ4)2含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 D.和的空间结构都是正四面体形3.三氯化氮能水解生成次氯酸和氨气,四氯化硅遇水也可剧烈水解,水解反应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代表Si的3d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和的价层电子对数目不相同B.碳和硅同族,推测水解产物为碳酸和氯化氢C.的水解机理和不相同D.上述过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和非极性键的形成4.W、X、Y、Z、M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核外电子总数,五种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Q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 B.和的空间结构相同C.简单氢化物沸点: D.第一电离能:5.叶酸拮抗剂是一种多靶向性抗癌药物,常以苯和丁二酸酐为原料合成过程中,某一中间体(X)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基态N原子的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有7种B.沸点:高于C.X结构中,N原子杂化方式有3种D.X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位于同一平面上6.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SiF4和SO的中心原子均采取sp3杂化 B.ClO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C.NH3、CO、CO2的中心原子都有孤电子对 D.CS2分子的立体构型为V形7.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 B.CO2的空间结构模型:C.NH4Cl电子式为 D.电子云轮廓图: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Be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B.HCl分子中s-p σ键电子云轮廓图:C.激发态硼原子的电子排布图:D.SO3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9.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可用于Friedel-Crafts节基化和环己基化反应催化剂。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与同主族,同周期,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基态原子能级上的电子总数是能级上电子总数的2倍,与原子的质子数之和是原子序数的4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负性:B.的单质易溶于C.键角:D.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均有5种10.某药物研发团队通过伯胺的还原甲基化,以提高分子的脂溶性,从而增强其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涉及反应: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量均为的三种微粒所含有的质子数均为B.标准状况下,乙烯分子中存在个的共价键C.的溶液中含有的H原子总数为D.标准状况下,中含有键数目为11.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一种单质可用于杀菌、消毒,Z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的相邻元素;四种元素形成的物质R受热易分解,结构如图,其中五元环为平面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中阴离子可促进水的电离B.简单离子的半径:W>ZC.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ZD.五元环中若形成了大键,则环上Z的杂化方式只有一种12.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由它们组成的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超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注:实线代表共价键,其他重复单元的W、X未标注)。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Z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B.X、Y、Z形成的某种常见化合物的热溶液可用于洗涤油污C.W、Y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非极性键D.W和X形成的化合物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只有两种形式13.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基态24Cr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B.Cl2中共价键的电子云图:C.NH3的VSEPR模型:D.基态O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14.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A.基态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分子的空间结构: D.的模型:二、非选择题15.碳、氮、铁元素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在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 形象化描述。在基态14C原子中,核外存在 对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铁元素属于 区元素。(2)已知:(NH4)2CO32NH3↑+H2O↑+CO2↑。①与氧同周期,且第一电离能比氧大的元素有 种。②分解所得的气态化合物分子的键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填化学式)。(3)物质中C原子杂化方式有 。(4)1molCH3CH=CHCHO中的σ键数目为 。(5)配合物[Cu(CH3C≡N)4]BF4是双烯合成反应的催化剂,请画出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BF的空间构型为 ;NF3的立体构型为 ,SO2属于 分子(选填“极性”或“非极性”)。1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水立方”,在2022年冬奥会上华丽转身为“冰立方”,实现了奥运场馆的再利用,其美丽透光气囊的材料由乙烯(CH2=CH2)与四氟乙烯(CF2=CF2)的共聚物(ETFE)制成。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F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为 。(2)图a、b、c分别表示C、N、O和F的逐级电离能I变化趋势(纵坐标的标度不同)。第一电离能的变化图是 (填标号);第三电离能的变化图是 (填标号)。(3)N2F2(二氟氮烯)分子中,氮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则N2F2的结构式为 。(4)V元素在元素周期表 区;基态钛原子的核外价层电子排布式是 。(5)在周期表中,与Al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 。基态Al原子核外电子云轮廓图呈哑铃形的能级上电子数为 。在下列状态的铝元素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出高到低的顺序是 。(填标号)A. B.C. D.17.周期表是学习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D、E、F、G、H、W、Q、I、J、K各代表一种化学元素。请用元素符号及其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W位于周期表 区;基态Q原子核外简化电子排布式为 。(2)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 ;的模型名称: 。(3)I、J、K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4)C、E元素的简单氢化物为NH3、PH3,请对比水溶性:NH3 PH3(填“<”、“>”或“=”)。由D、 H、G三种元素一起形成的化合物中,有一种化合物的阴离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5)化合物AD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8.三氯异氰尿酸()可在水中缓慢释放出,是一种高效、低毒、安全的杀菌消毒剂。实验室利用潮湿与反应制取,再用与氰尿酸()悬浮液在发生反应获得三氯异氰尿酸,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省略)如下图:已知:在温度较高时易分解,浓度较高时易爆炸。(1)制时使用仪器的优点是 。(2)实验时,通入空气(不参与反应)的目的是 。拆卸实验装置前还需再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3)设计“气体分离”方案时,分析的空间构型为 ,进一步分析分子极性很弱, (选填“能”或“不能”)用除去中的。丁中的作用是 。(4)制取三氯异氰尿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三氯异氰尿酸有效氯含量测定:称取样品,加入适量碘化钾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用溶液滴定,平均消耗溶液。已知:;。样品有效氯。①滴定时加入的最佳指示剂是 ,终点的现象为 。②样品有效氯为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A B A D B B B题号 11 12 13 14答案 D B C A1.A【分析】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Y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且之前还有两个元素,则Y为P;因为X与Z同主族,则X与Z分别可能是O与S或F与Cl,又因为W与X质子数之和等于Z的质子数,则X与Z分别是F与Cl,则W是O,W、X、Y、Z依次是O、F、P、Cl由此解答。【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P电负性小于N,N电负性小于O,故电负性W >Y,A错误;B.WX2的空间结构为V形,OF2中中心原子为O,F为配位原子,价层电子对数2+,成键电子对数为2,孤电子对数为2,VSEPR为四面体,孤电子对越多,排斥力越大,所以OF2分子构型为角形,B正确;C.W是O,X是F,最简单氢化物分别是H2O和HF,H2O分子间氢键数目多,分子间作用力大,沸点高,C正确;D.Y为P,处于第VA族,3p轨道半充满稳定,第VA族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高,D正确;答案选A。2.B【分析】基态Z和W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相同,Z和W位于同一主族,短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N和P元素,结合物质转化关系可知,气体是NH3;白色沉淀1是BaSO4,白色沉淀2是Al(OH)3。综上所述,X为氢元素,Y为氮元素,Z为氧元素,M为铝元素,W为硫元素。【详解】A.同周期从左至右,电离能依次增大,N元素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3,为半充满结构,比较稳定,故第一电离能:N>O;同主族从上至下,第一电离能变小;第一电离能:N>O>S,A项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X2W、X2Z、YX3分别为H2S、H2O和NH3;三者都是sp3杂化,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H2S=H2O>NH3,电负性:O>S,故键角:NH3>H2O>H2S,B项错误;C.YXM(WZ4)2是NH4Al(SO4)2,该分子中存在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铵根离子中存在配位键),C项正确;D.和的中心原子N、S都是sp3杂化,且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均为0,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D项正确。答案选B。【点睛】在比较键角大小时,首先分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如B选项,H2S、H2O和NH3;中心原子杂化方式相同时,比较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越多,键角越小;中心原子杂化方式相同且孤电子对数也相同,看成键电子对的偏移,成键电子对偏向中心原子,则键角变大。3.C【详解】A.的中心原子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的中心原子硅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价层电子对数目相同,A错误;B.性质稳定,在常温常压下并不水解生成碳酸和氯化氢,B错误;C.水解过程中,结合,并非是与中心原子原子结合,生成的是,水解方程式为:;的水解过程中,结合,是中心原子,生成的是,水解方程式为:,因此反应的机理不同,C正确;D.上述水解过程中断裂的键、生成的等键均属于极性键,不存在生成非极性键的情况,D错误;故选C。4.A【分析】W、X、Y、Z、M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根据化合物Q的结构图,X最外层有4个电子,则X是C元素,结合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核外电子总数,可知Y是O元素,M离子带1个正电荷,可知M是Na元素,W是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四个共价键,则W是B元素,Z形成了1个共价键,则Z是F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经分析,M是Na元素,Y是O元素,Z是F元素,三者的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O2->F->Na+,A符合题意;B.和分别为、,前者孤电子对数为,价层电子对数为3+0=3,其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后者孤电子对数为,价层电子对数为3+0=3,其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故空间结构相同,B不符合题意;C.Y、Z、X的简单氢化物依次为水、氟化氢和甲烷,前二者分子间均有氢键,水常温下是液态,氟化氢是气体,则三种氢化物的沸点依次降低,C不符合题意;D.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第一电离能总体呈增大趋势,故第第一电离能:F>O>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B【详解】A.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基态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核外电子占据5个轨道,空间运动状态有5种,故A错误;B.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使物质沸点升高,故沸点高于,故B正确;C.由结构简式可知,六元环上的2个氮原子为sp2杂化,2个氨基氮原子的孤对电子与环内大π键存在一定程度的共轭,即形成共轭体系,使得该氮原子p轨道成分变少,更趋向于sp2杂化,故C错误;D.X分子中氨基上的N是并不是纯粹的sp2杂化,“X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位于同一平面上”是错误的,故D错误;故选B。6.A【详解】A.SiF4和SO的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都是4,均采取sp3杂化,故A正确; B.ClO中Cl原子价电子对数为4,有1个孤电子对,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故B错误;C.CO2分子的中心原子C无孤电子对,故C错误;D.CS2分子中C原子价电子对数为2,无孤电子对,立体构型为直线形,故D错误;选A。7.D【详解】A.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的球棍模型为: ,B不符合题意;C.氯化铵的电子式为,C不符合题意;D.电子云轮廓图:,D符合题意;故选D。8.B【详解】A.B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最外层电子云应呈球形分布,图中却画成了p轨道的哑铃形,A错误;B.HCl分子中H(1s)与Cl(3p)重叠形成s-pσ键,所示电子云轮廓图与此相符,B正确;C.如图硼原子电子排式为1s22s22p1,处于基态,并非激发态,C错误;D.SO3的价层电子对数为,所以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为平面三角形,D错误;故选B。9.B【分析】由基态原子能级上的电子总数是能级上电子总数的2倍可知,为,同周期,由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可知,为,由与同主族,与原子的质子数之和是原子序数的4倍可知,、分别为、S。【详解】A.同周期主族元素电负性从左向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以电负性:,A项错误;B.W的单质是硫单质,易溶于,B项正确;C.是,正四面体形,键角为,是,平面三角形,键角为,C项错误;D.基态碳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4种,D项错误;故选B。10.B【详解】A.已知中均含有3+6=9个质子,故质量均为的三种微粒所含有的质子数均为=,A正确;B.已知CH2=CH2中含有4个sp2-s共价键,1个sp2-sp2共价键和1个p-p共价键,故标准状况下,乙烯分子中存在=0.4NA个的共价键,B错误;C.的溶液中含有的H原子总数为=,C正确;D.标准状况下HCHO为气体,1分子HCHO中含有3个键,中含有键数目为=,D正确;故答案为B。11.D【分析】由图可知,化合物中X、Y、Z形成共价键的数目为1、4、3,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一种单质可用于杀菌、消毒,W为O元素,O3具有杀菌、消毒作用,Z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的相邻元素,Z为N元素,则X为H元素、Y为C元素。【详解】A.R中阴离子为促进水的电离,A错误;B.O2-与N3-电子层结构相同,电子层数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氮离子的离子半径大于氧离子,故B错误;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稳定性NH3>CH4,C错误;D.五元环中若形成了大键,属于平面结构,环上的Z原子杂化方式为sp2,D正确;答案选D。12.B【分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X 形成4个价键,则X为IVA族元素,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W为H,Z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则Z为IA族元素,所以X、Z分别为第2周期的C和第3周期的Na,Y 形成2个价键,则Y为O,据此分析;【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A错误;B.碳酸钠溶液因的水解而呈碱性,热的碳酸钠溶液中的水解程度更大,碱性更强,可促进油脂的水解,从而洗去油污,B正确;C.W、Y形成的中含有非极性键,C错误;D.X和W形成的化合物为烃,烷烃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烯烃中单键碳原子杂化方式为,双键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炔烃中单键碳原子杂化方式为,三键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则X和W形成的化合物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有三种形式,D错误;故选B。13.C【详解】A.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 3d54s1,故A错误;B.氯气分子中存在的共价键为p—pσ键,电子云图为,故B错误;C.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孤对电子对数为,价层电子对数为4,分子的VSEPR模型为,故C正确;D.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4,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轨道表示式为,故D错误;故选C。14.A【详解】A.铜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Ar]3d104s1,故A错误;B.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核外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C.甲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填充模型为,故C正确;D.二氧化硫分子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电子对数为=1,分子的VSEPR模型为,故D正确;故选A。15.(1) 电子云 2 d(2) 3 H2O(3)sp、sp2、sp3(4)10NA(5) 正四面体形 三角锥形 极性【详解】(1)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电子云形象化描述;基态14C为6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是1s22s22p2,1s和2s上的两个电子自旋状态相反,2p上的两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同,故核外存在2对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铁元素原子序数为26,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Ⅷ族,属于d区;(2)①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基态电中性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时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在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原子轨道全空、半充满和全充满时较为稳定,第ⅤA族的N最外层的轨道半充满, Ne最外层的轨道全充满,都不易失去最外层电子,F的原子半径小于O,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比O困难;故第二周期第一电离能比氧大的元素有N、F、Ne,共3种。②(NH4)2CO3分解所得的气态化合物里,CO2为直线型结构,键角为180°,NH3和H2O的中心原子都是sp3杂化,NH3中有一对孤电子对,H2O 中有两对孤电子对,所以键角H2O<NH3,H2O中H—O—H的键角为104.5°,NH3中H—N—H的键角为107°18ˊ,所以三种分子的键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2O<NH3<CO2;(3)甲基中的碳原子是以单键连了4个原子,构成了四面体结构,是sp3杂化;苯环上的碳原子构成了平面结构,是sp2杂化,氰基的碳原子和氮原子以三键结合,是sp杂化,所以物质中C原子杂化方式是sp2、sp3、sp;(4)单键均为σ键,双键含有1个σ键、1个π键,CH3CH=CHCHO中有10个σ键,故1molCH3CH=CHCHO中的σ键数目为10NA;(5)Cu元素原子序数为29,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故价电子排布图为;BF的中心原子B的价层电子对是4对,为sp3杂化,无孤对电子,所以其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NF3的中心原子N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对,为sp3杂化,有一对孤对电子,所以其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SO2分子空间结构为V形,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16.(1)(2) 图a 图b(3)F-N=N-F(4) d 3d24s2(5) Be(或铍) 7 D>C>A>B【详解】(1)F为9 号元素,其基态F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则其基态F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为:。故答案为:。(2)C、N、O、F四种元素在同一周期,同一周期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由于N元素的2p能级为半充满状态,因此N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C、O的高,比F的低,则C、N、O、F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小到大的顺序为,满足这一规律的图像为图a;气态基态正2价阳离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气态基态正3价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为该原子的第三电离能,同一周期原子的第三电离能的总体趋势也依次升高,但由于C原子在失去2个电子之后的2s能级为全充满状态,因此其再失去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稍高,则满足这一规律的图像为图b。故答案为:图a;图b。(3)在N2F2(二氟氮烯)分子中,氮原子的杂化类型为,每个氮原子有1个孤电子对,N与F之间存在1个σ键,则N与N之间应为键,故的结构式为:。故答案为:。(4)V为23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VB族,处于周期表的d区;Ti为22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IVB族,基态Ti原子的核外价层电子排布式为。故答案为:d;。(5)在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元素的性质相似,则与Al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Be;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基态Al原子的核外电子排有式为:,其中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则基态Al原子核外电子云轮廓图呈哑铃形的能级上电子数为7;在下列状态的铝元素中,A为基态Al原子;B为激发态Al原子;C为基态;D为基态;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要先激发,再失去,整个过程中都要吸收能量,且越来越难失电子,则得到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故答案为:Be(或铍);7;。17.(1) ds(2) sp3 正四面体(3)(4) >(5)【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是Be元素;B是C元素;C是N元素;D是O元素;E是P元素;F是S元素; G是Cl元素;H是Na元素;I是Cr元素;J是Mn元素;K是Fe元素;W是Cu元素;Q是Br元素;【详解】(1)W是Cu元素,位于周期表ds区;Q是Br元素,是35号元素,简化电子排布式为:;故答案为:ds;;(2)F是S元素; G是Cl元素;为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则其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sp3;D是O元素;F是S元素;是,其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其模型名称:正四面体;故答案为:sp3;正四面体;(3)I是Cr元素;J是Mn元素;K是Fe元素;其价层电子排布式分别为:3d54s1、3d54s2、3d64s2,其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6、5、4,则未成对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4)氨气可以和水形成分子间氢键,溶解度较大,故水溶性:NH3> PH3;D是O元素;G是Cl元素;H是Na元素,其形成的化合物高氯酸钠的阴离子高氯酸根离子是正四面体结构,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故答案为:>;;(5)A是Be元素,D是O元素,Be和Al在周期表中位于对角线位置,性质相似,则AD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8.(1)平衡压强便于浓盐酸顺利滴下及防止浓盐酸挥发污染大气(2) 稀释,防止发生爆炸 将装置中的氯气全部排入装置戊中被吸收,防止污染空气(3) V形 不能 调节温度防止温度过高(4)2(5) 淀粉溶液 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溶液由浅蓝色变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 35.50%【分析】装置甲中由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制备氯气,通过装置乙除去其中的氯化氢后,和碳酸钠反应制备,在装置丁中和氰尿酸反应生成最终产品,最后注意尾气处理,以此解题。【详解】(1)仪器A为恒压滴液漏斗,优点是平衡压强便于浓盐酸顺利滴下及防止浓盐酸挥发污染大气;(2)根据题给信息可知,在温度较高时易分解,浓度较高时易爆炸,另外该反应使用了氯气,氯气有毒,则通入空气(不参与反应)的目的为:稀释,防止发生爆炸;拆卸实验装置前还需再通入空气的目的为:尽量将装置中残留的氯气赶入戊中,避免污染空气;(3)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其中有2对孤电子对,则其空间构型为形;据相似相溶原则,为弱极性分子可以在四氯化碳中溶解一部分,则不能用除去中的;该反应需要在发生反应,可以水浴加热,则丁中装置的作用为控制温度在;(4)根据题意可知,与氰尿酸()反应生成产物三氯异氰尿酸,方程式为:2;(5)①根据信息可知三氯异氰尿酸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可以和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再用滴定其中的碘,则滴定时加入的最佳指示剂是淀粉溶液;滴定终点的现象为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由浅蓝色变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②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关系式为:,则n(),样品有效氯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