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认识晶体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认识晶体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资源简介

3.1认识晶体 练习
一、单选题
1.“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下列有关文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良渚陶器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贾湖骨笛”制作材料是鹤类尺骨,它的成分属于有机盐
C.台北故宫的“东坡肉形石”是一块天然玛瑙石,该矿物为非晶体
D.“马家窑”出土的铜刀表面的绿色物质属于复盐
2.合金晶体有(甲)、(乙)两种结构。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晶体的密度之比为
B.中,Au周围最近且等距的Ti的个数为12
C.图乙中,若M的坐标为,则N的坐标为
D.图乙中,Ti-Au间最近距离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叫基态原子 B.、、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粉末状固体肯定不是晶体 D.、、稳定性逐渐减弱
4.Cu2O的立方晶胞如图,晶胞参数为a pm,m点的分数坐标为(),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的配位数为4 B.Cu与O的最近距离为pm
C.n点的分数坐标为() D.晶体密度ρ=g·cm-3
5.钛酸钡(BTTO)是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其制备原理为:BaCO3+XBTTO+CO2↑。已知钛酸钡的晶胞结构Ti4+、Ba2+均与O2-接触)和元素周期表中钛的数据如图所示,晶胞参数为ac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i元素的质量数为47.87 B.Ti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
C.X的化学式为 D.钛酸钡的密度约为
6.工业上在熔融条件下制钾,反应为,相关物质的熔、沸点如下表。
物质 K NaCl KCl
熔点/℃ 97.8 63.7 801 -
沸点/℃ 883 774 >1400 >14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测KCl的熔点高于801℃ B.该反应宜在加压条件下进行
C.反应温度不应高于883℃ D.该反应能发生是由于金属性:
7.常用于有机合成催化剂、人工降雨剂和加碘盐的碘来源。它的一种制备原理为的晶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等数目的晶胞的质量之比为
B.中阴离子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5
C.中1个与12个等距离且最近
D.上述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8.硅材料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Si(NH2)4(结构如图所示)受热分解可生成Si3N4和NH3。Si3N4是一种优良的耐高温结构陶瓷。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电负性N>Si
B.Si3N4属于共价晶体
C.基态Si和N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2:3
D.Si(NH2)4中的Si、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不同
9.钛金合金可制作装甲,-钛金合金具有立方晶胞(如图所示),晶胞参数为。原子对在每个面的中心处,且平行于立方体的棱边,其间距为。立方体相邻两面上的原子对互相垂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这种钛金合金的化学式为 B.每个Ti原子周围最近的Au原子共有3个
C.最邻近的原子间距为 D.该合金可作装甲是因其硬度比成分金属的大
10.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9NA
B.32g环状S8()分子中含有的S—S键数目为2NA
C.60g SiO2晶体中含有的Si—O键数目为2NA
D.1mol [Cu(NH3)4]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4NA
11.五育并举,劳动先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过氧碳酸钠漂白衣物 Na2CO4具有较强氧化性
B 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铁轨 铝与氧化铁反应,且放出大量的热
C 清洗餐具时用洗洁精去除油污 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使油污水解为水溶性物质
D 分析员用X射线衍射仪区分普通玻璃和水晶 普通玻璃属于非晶体,水晶属于晶体
A.A B.B C.C D.D
12.合成某种脱氢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为立方,其晶胞结构如图,已知晶体密度为。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晶体类型为共价晶体
B.与最近的有8个
C.位于形成的八面体空隙
D.与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13.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操作方法或方案不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或方案
A 验证晶体的各向异性 将缺角的NaCl晶体放入饱和NaCl溶液中,得到有规则几何外形的晶体
B 制备 向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沉淀溶解,再加入乙醇,过滤
C 验证碘在浓KI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大于在中的溶解能力 往碘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浓KI溶液,振荡
D 从明矾过饱和溶液中快速析出晶体 用玻璃棒摩擦烧杯内壁
A.A B.B C.C D.D
14.下图依次为H2O2空间结构、NaCl晶胞、金刚石晶胞、铜晶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H2O2空间结构 NaCl晶胞

金刚石晶胞 铜晶胞
A.H2O2为极性分子,1个该分子中含2个s-pσ键
B.NaCl晶胞中,距离Cl-最近的六个Na+构成正八面体结构
C.1个金刚石晶胞中平均含8个碳原子,1个铜晶胞中平均含4个铜原子
D.H2O2中H-O与O-O形成的键角(如图∠①)小于109°28′
二、解答题
15.量子点又称“人造原子”、“超原子”,在医疗,科技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聚多巴胺量子点具有广泛的光学吸收和荧光特性。多巴胺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其核外有 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②多巴胺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1mol多巴胺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 。
③多巴胺易溶于水,原因是 。
(2)聚多巴胺量子点还可以通过吸附金属离子如Fe2+,Fe3+,Mn2+等用于核磁共振成像(MRI)。
①FeSO4中SO空间构型为 。
②Mn的第三电离能大于Fe的第三电离能,原因是 。
(3)CdS量子点是一种常见的量子点。某种CdS晶体的立方晶胞如图所示。
晶胞中,S2-的配位数为 。
16.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1)基态Cu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 ,Cu+与Cu2+相比较,离子半径较大的是 。
(2)实验室用含有绿矾杂质的硫酸铜粗产品(含绿矾及不溶性杂质)制备纯净的胆矾,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①已知溶液中A中加入H2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溶液B中加入NaOH溶液调到pH=4的目的是 。
③操作Ⅰ是 ,操作Ⅱ是 。
(3)0.80g 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 ;
②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 mol·L-1(Ksp[Cu(OH)2]=2.2×10-20)。若在0.1mol·L-1 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 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 mol·L-1。
(4)铜的一种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其化学式为 。
②该晶胞边长为b n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
17.元素N、Cu、Zn等在生产、生命活动中作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N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 种;火箭推进剂氟化硝酰()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2)实验表明,除H原子外,为平面结构,为三角锥结构。中N原子价层孤电子对占据 轨道;已知碱性随N原子电子云密度增大而增强,、碱性强的是 ,原因是 。
(3)配体L,Cu离子和能合成类似虾蟹血蓝蛋白的模型配合物,该结构呈现出强烈的键断裂趋势,成键形态X与断键形态Y达成快速平衡。(为异丙基)
X中Cu的化合价为 ;1mol Y离子中通过螯合作用形成的配位键有 mol。
(4)某锌配合物生物荧光标记剂晶体组成结构单元如图所示,部分原子未画出。已知晶胞参数为2a nm,键长为d nm。
理论上图中A、B两个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nm,图中A原子的分数坐标为,则C原子的分数坐标 。
18.镓(Ga)、铟(In)都是典型的稀有分散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Ga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 ,最高能级电子的电子云形状为 。
(2)一种含药物的合成方法如图所示:
①化合物I中环上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1mol化合物I中含有的σ键的物质的量为 。
②化合物Ⅱ中Ga的配位数为 。
(3)一种由Cu、In、Te组成的晶体属四方晶系,晶胞棱边夹角均为90°,其晶胞结构如图。
①A点、B点原子的分数坐标分别为(0,0,0)、(,,)。则C点原子的分数坐标为 ;
②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该晶体的密度为 (用含a、c、NA的代数式表示)g·cm-3.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D C C D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C D A A
1.C
【详解】A.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材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产品,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
B.羟基磷酸钙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盐,B错误;
C.玛瑙是一种宝石,无规则的几何外型的固体,属于非晶体,C正确;
D.铜刀表面的绿色物质是铜锈,主要成分是,属于碱式碳酸盐,D错误;
故选C。
2.A
【分析】图甲中,由均摊法,Au原子个数为,Ti原子个数为,晶胞边长为anm,根据晶体密度的计算公式;图乙中,由均摊法,Au原子个数为,Ti原子个数为,晶胞边长为bnm,根据晶体密度的计算公式,据此分析;
【详解】A.与晶体的密度之比为,A错误;
B.中,以顶点的Au为例,周围最近且等距的Ti的个数为,B正确;
C.图乙中,若M的坐标为,N位于右侧面上,则N的坐标为,C正确;
D.图乙中,,由M坐标可计算,Ti-Au间最近距离为,D正确;
故选A。
3.C
【详解】A.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最稳定,我们称这个原子处于基态,叫基态原子,A正确;
B.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正确;
C.晶体的定义与其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有关,而与外观形态无关,粉末状固体可以是晶体,也可以是非晶体,C错误;
D.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小,非金属性:F>Cl>Br,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逐渐减弱,D正确;
故选C。
4.D
【详解】A.由图,晶胞体心原子距离最近的原子数有4个,O的配位数为4,A正确;
B.与的最近距离为体对角线的,即,B正确;
C.由m点的分数坐标为可知,n点在xyz轴投影坐标分别为、、,分数坐标为,C正确;
D.据“均摊法”,晶胞中含个O、4个Cu,则晶体密度为,D错误;
故选D。
5.C
【详解】A.T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而不是质量数为47.87,A错误;
B.Ti是22号元素,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24s2,故其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B错误;
C.根据题干晶胞采用均摊原则可知,晶胞中Ti4+数=1、Ba2+数1、O2-数为=3,钛酸钡的化学式为BaTiO3,根据元素守恒,X的化学式为TiO2,C正确;
D.由C项分析可知,晶胞中Ti4+数1、Ba2+数1、O2-数为3,钛酸钡的密度约为,钛酸钡的密度约为=,D错误;
故答案为:C。
6.C
【详解】A.KCl和NaCl都是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熔沸点与离子键强弱有关,由于离子半径:K+ > Na+,KCl中的离子键比NaCl中的弱,所以 KCl熔点低于NaCl,即低于801℃,A错误;
B.反应KCl+ Na=NaCl+K↑中,产物K是气态,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增多,加压会使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K的生成,则该反应不宜在加压条件下进行,B错误;
C.Na的沸点是883℃,若反应温度高于883℃,Na会变为气态,不利于反应进行,所以反应温度不应高于883℃,C正确;
D.金属性:K>Na,故K比Na活泼,但此反应能发生是因为K的沸点比 Na低,在一定温度下K先变为气体,使平衡正向移动,并非因为金属性强弱,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A.中,8个Cu位于顶点、1个Cu位于体内,4个I位于棱上、1个I位于体内,据“均摊法”,晶胞中含个Cu、个I,即1个晶胞含2个“”;同理,晶胞中8个Cu位于顶点、6个Cu位于面心,4个I位于晶胞内,含4个“”;相等数目晶胞中,,晶胞质量之比为,A正确;
B.中I为中心原子,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B正确;
C.由图,中顶点与面心的个等距离且最近,C正确;
D.中,被氧化的物质(2个被氧化生成1个,)与被还原(2个Cu2+被还原生成2个Cu+)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错误;
故选D。
8.D
【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N>Si,所以电负性N>Si,故A正确;
B.Si3N4是耐高温结构陶瓷,可知Si3N4属于共价晶体,故B正确;
C.基态Si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基态N原子有3个未成对电子,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2:3,故C正确;
D.Si(NH2)4中的Si、N原子价电子对数均为4,轨道的杂化类型均为sp3,故D错误;
选D。
9.B
【分析】-钛金合金具有立方晶胞,Au原子位于晶胞顶点及体心,Ti原子位平面上,晶胞中的Au原子有,Ti原子位于每个平面上,有个,据此分析;
【详解】A.据分析可知,钛金合金的化学式为,A正确;
B.在任一面上的Ti为例,该晶胞Au原子,最近棱上两个Au,加上平行并置晶胞中心的Au,共4个,故Ti原子周围最近的Au原子共有4个,B错误;
C.最邻近的原子间距为Ti与最近顶点的Au距离,,计算为=,C正确;
D.合金硬度比成分金属的大,故该合金可作装甲,D正确;
故选B。
10.A
【详解】A.1个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8+1=9,1mol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9NA,故A正确;
B.32g环状S8分子的物质的量为,而一个环状S8分子中含有8个S-S键数目,32g环状S8分子中含有S—S键数为NA,故B错误;
C.1个Si连接4个O,形成4条Si-O键,60gSiO2晶体是1mol,含有的Si-O键数目为4NA,故C错误;
D.[Cu(NH3)4]2+有4个配位键和NH3配体中的N-H键为σ键,1个NH3中有3个N-H键,4个NH3中有12个N-H键,则1mol [Cu(NH3)4]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16NA,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1.C
【详解】A.过氧碳酸钠中含过氧键,具有较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衣物,A正确;
B.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于焊接钢轨,B正确;
C.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将油污乳化为小液滴,从而被水冲走,属于物理乳化过程,而非“水解”,C错误;
D.水晶属于晶体,具有有序结构,会产生衍射图案;普通玻璃属于非晶体,无有序结构,不会产生衍射图案,所以分析员可用X射线衍射仪区分普通玻璃和水晶,D正确;
故选C。
12.D
【详解】A.的晶体是由锌离子和氧离子构成的,为离子晶体,A错误;
B.顶点上的与3个面心上的最近,顶点上的被八个晶胞共用,每个晶胞有三个面心上的与顶点上的最近,面心上的被两个晶胞共用,所以与最近的有个,B错误;
C.根据晶胞图可知位于形成的四面体空隙,因两离子位置可以互换,故位于形成的四面体空隙,C错误;
D.根据“均摊法”,晶胞中含个、4个,设晶胞参数为apm,则晶体密度为,,与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体对角线的四分之一,为,D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A.将缺角的NaCl晶体放入饱和NaCl溶液中,得到有规则几何外形的晶体,体现晶体的自范性,故选A;
B.向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沉淀溶解得到硫酸四氨合铜溶液,再加入乙醇,降低硫酸四氨合铜的溶解度,析出,故不选B;
C.往碘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浓KI溶液,振荡,碘的溶液褪色,证明碘在浓KI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大于在中的溶解能力,故不选C;
D.为了使过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用玻璃棒摩擦与溶液接触处的试管壁,易使晶体聚集,故不选D;
选A。
14.A
【详解】A.H2O2中O采用sp3杂化,1个该分子中含2个s-sp3σ键,H2O2为极性分子,故A错误;
B.根据图示,NaCl晶胞中,距Cl-最近的Na+是6个,距离Cl-最近的六个Na+构成正八面体结构,故B正确;
C.根据均摊原则,1个金刚石晶胞中平均含碳原子数为 ,1个铜晶胞中平含铜原子数,故C正确;
D.H2O2中O采用sp3杂化,O原子有2个孤电子对,所以H-O与O-O形成的键角(如图∠①)小于109°28′,故D正确;
选A。
15.(1) 2s22p3 7 sp2、sp3 22mol 多巴胺分子中含有酚羟基、氨基,能和水分子形成氢键
(2) 正四面体形 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为不稳定的3d4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而Fe2+到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到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
(3)4
【详解】(1)①N的原子序数为7,基态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3,其核外有7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②多巴胺分子中苯环上的碳原子为sp2杂化、环外饱和碳原子为sp3杂化,即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sp3;O-H、C-H、C-C、C-N、N-H单键均为σ键,苯环结构有12个σ键,除此之外还有10个单键,1 mol多巴胺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22NA;
③多巴胺中的-OH、-NH2都能与水形成氢键,因此多巴胺易溶于水;
(2)①的中心原子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为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②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为不稳定的3d4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而Fe2+到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到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故导致Mn的第三电离能大于Fe的第三电离能;
(3)晶胞中,处于Cd2+构成的四面体中心,配位数为4。
16.(1) 3d104s1 Cu+
(2) 2Fe2++H2O2+2H+=2Fe3++2H2O 使Fe3+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而除去 过滤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3) CuSO4·H2O 2.2×10-8 0.2
(4) CuCl
【分析】因为通过调节pH使Fe2+沉淀的同时Cu2+也会同时沉淀,所以通常要将Fe2+氧化为Fe3+,通过调节pH(4左右)使Fe3+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而除去,而此时Cu2+不会沉淀。所以H2O2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加入的NaOH是调pH以除去Fe3+;硫酸铜粗产品含有不溶于水的杂质,用蒸馏水溶解后需过滤,故操作Ⅰ为过滤;从溶液C制备硫酸铜晶体,由于胆矾受热易分解,所以获得胆矾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详解】(1)Cu是29号元素,则铜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3d104s1,根据同一元素的微粒化合价越高,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故Cu+与Cu2+中半径较大的是Cu+,故答案为:3d104s1;Cu+;
(2)①结合分析可知,已知溶液中A中加入H2O2,将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②由分析可知,溶液B中加入NaOH溶液调到pH=4的目的是:使Fe3+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而除去;
③由分析可知,操作Ⅰ是过滤;操作Ⅱ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3)①由图分析可知,CuSO4·5H2O受热到102℃时开始脱水分解,113℃时可得到较稳定的一种中间物,到258℃时才会继续分解。在200℃时固体的质量为0.57g,可能是失去了部分结晶水,用差量法可以计算:
,解n=4,由此可以确定在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H2O;
②根据溶度积的概念可以直接计算。pH=8时,c(OH-)=10-6mol·L-1,由c(Cu2+)·c2(OH-)=Ksp[Cu(OH)2]可得,c(Cu2+)==2.2×10-8 mol·L-1,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则溶液中溶质为硫酸,由硫酸根守恒可知,c()不变,为0.1mol·L-1 ,则c(H+)为0.2mol·L-1;
(4)①由题干铜的一种化合物的晶胞图所示可知,一个晶胞中含有Cu为4个,含有Cl个数为:=4个,故其化学式为CuCl,故答案为:CuCl;
②设晶体的密度为ρg/cm3,由晶胞的质量公式可得:=(10-7b)3ρ,解得ρ=×1021=。
17.(1) 5 sp2
(2) 2p 中N原子为sp2杂化,未杂化2p轨道与Si的空3d轨道重叠,使得N原子上电子云密度降低,碱性减弱,N(CH3)3中的甲基是推电子基团,增加了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碱性增强
(3) +2 6
(4) (,,0)
【详解】(1)基态N原子电子排布为1s22s22p3,其中1s轨道有1种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2s轨道1种,2p轨道有3种,共 5种空间运动状态。中心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杂化方式为sp2。
(2)除H原子外,为平面结构,N原子为sp2杂化,杂化轨道形成σ键,N原子价层孤电子对占据2p轨道;中N原子的未杂化2p轨道与Si的空3d轨道重叠,使得N原子上电子云密度降低,碱性减弱,N(CH3)3中的甲基是推电子基团,增加了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碱性增强,故N(CH3)3碱性更强。
(3)X中的铜为铜离子,和配体L、氧气形成X,X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所以铜的化合价为+2价;在Y中,一个铜离子和两个氮原子加上两个碳原子形成3个环,铜离子和氮原子通过螯合作用以配位键结合,一个铜离子通过螯合作用形成的配位键是3个,则1molY 离子中通过螯合作用形成的配位键有6mol。
(4)已知晶胞参数为2a nm,键长为d nm,图中A、B两个Zn2+间的最短距离为晶胞组成单元的体对角线长度-( Zn-O键长)的2倍,即 ,图中A原子的分数坐标为,则C原子的分数坐标(,,0)。
18.(1) 4s24p1 哑铃形(或纺锤形)
(2) sp2 17mol 6
(3) (,,)
【详解】(1)Ga为31号元素,则基态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1;最高能级为4p能级,其电子云形状为哑铃形(或纺锤形);
(2)
①化合物I中环的结构与苯环相似,故C原子采用sp2杂化;单键均为σ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1个π键,化合物Ⅰ除了环上6个键,其它键如图所示:,1 mol化合物Ⅰ中总共有17 mol键;
②由图结构,化合物Ⅱ中Ga的配位数为6;
(3)①由位于顶点A点和体心B点原子的分数坐标分别为:(0,0,0)、(,,),可知C点的z轴坐标为,x、y轴的坐标都是,则C点的分数坐标为:(,,);
②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面上和体内的铜原子个数为,位于棱上、面心和面上的铟原子个数为,位于体内的碲原子个数为8,则铜、铟、碲的原子个数为4∶4∶8=1∶1∶2,晶体的化学式为CuInTe2,该晶体的密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