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 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观点与下图漫画最吻合的是( )A.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2.下列图示说明法律( )A.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B.伴随我们一生C.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比道德更重要3.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学前教育法。该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这表明我国法律的特征之一是(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法律赋予了未成年人特权C.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D.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4.新修订的《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周边不得设置如酒吧、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一旦发现违规设立相关场所,将面临警告、罚款等处罚。这一规定体现的法律特征是(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5.2025年3月,一批新规正式施行。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加强文物追索返还领域的国际合作;取消门诊预交金、规范住院预交金;启用国内渔船电子证书……这体现了(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赋予公民更多的自由和权利②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法治是国家最重要的工作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逐步发展完善④法律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生活的制度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4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此法的出台填补了学前教育法律的空白,实现了学前教育法律从“0”到“1”的突破,是我国教育法治建设和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②我国政府坚持科学立法,规范权力行使③我国坚持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④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④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我们要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遵守法律。下列行为没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有( )①期末考试时,小刚抄袭同桌的答案②张某开车时,不礼让行人,乱闯红灯③开始上课时,小强左顾右盼不听课④网上交友时,小红传播好友的隐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实施将为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具有无障碍需求的其他人获得社会服务或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等提供法律支撑。这说明( )A.此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B.法律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利益C.有了法律保障,生活就没有障碍了D.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10.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了网络安全法、国歌法、图书馆法、英雄烈士保护法、外商投资法、民法典等法律,不断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这表明( )①我国的法律是最完善的法律②我国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③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④法律体系的完善没有止境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11.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下列对法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B.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C.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D.在生活中,法律是调节我们行为的唯一规则12.下图说明了( )A.我们处处受到法律的保护,可以随心所欲B.只要我们不做违法之事,法律就与我们无关C.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D.未成年人年龄小、能力弱,只受法律的保护二、填空题13.法律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①法律促进社会发展。法律为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事业发展,建立 、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提供 和有力保障。②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新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社会生活的 。14.法律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作用①社会公共利益是 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蕴含每个人的 。②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 ,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个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15.法律对社会秩序的作用①法律通过 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②通过建立和实行各种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③通过 和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16.法律体系完善的意义①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②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 。三、辨析题17.《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11月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生活中不需要法律。结合材料,联系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对此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四、分析说明题18.【感悟立法成就】十多年来,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规740余件次,现行有效法律303件、行政法规598件,地方性法规1.4万余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编纂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民法典;国家安全、卫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重要领域法律相继制定出台;生态环境、教育科技等重要领域的法律进行了系统全面修订;网络信息、生物安全等新兴领域立法取得突破;涉外领域立法不断加强。发挥立、改、废、释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渠道,确保立法项目的确定,法律草案的起草、审议、通过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听到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搭建基层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立法的“直通车”——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结合材料,说明新时代我国立法工作呈现出哪些新变化。19.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加快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和图片,谈谈你对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和核心的认识。材料二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是为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而制定的。(2)从无到有,反映了我们法律的哪些特点?20.【学习法律,维护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十四条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第八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产生社会生活噪声,经劝阻、调解和处理未能制止,持续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或者有其他扰乱公共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对此,有人认为,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地放音乐跳舞是公民个人的权利,不应受到法律的约束。对此,你怎么看?请写出理由。(2)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D B D C B C D B题号 11 12答案 D C1.A【详解】本题考查生活离不开法律。A:我国通过学前教育法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说明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故A说法正确;BCD:说法正确但题干体现的是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故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B【详解】本题考查法律与生活的关系。B:从出生到老年,有不同的法律保护着我们,说明法律相伴我们一生,故B说法正确;AC:说法与图中内容无关,故AC不符合题意;D:法律和道德都很重要,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3.D【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AD:这都是法律的特征。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法律,说明了法律的产生,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故D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B: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故B说法错误;C:这不属于法律的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B【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B:《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发现违规设立相关场所,将面临警告、罚款等处罚,体现出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B说法正确;AD:说法是法律的特征,在题干中没有体现,AD与题意不符;C:说法是法律的本质,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5.D【详解】本题考查完善法律体系、法律的作用。③④:题文中,我国一系列法律法规正式施行,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逐步发展完善,体现了法律促进社会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生活的制度化,故③④说法正确;①:赋予公民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在题文中未涉及,故①不符合题意;②:最重要,说法绝对化,法治是国家重要的工作,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6.C 7.B【解析】6.本题考查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健全法律体系的措施的认识和理解。①④: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学前教育法的出台填补了法律空白体现了我国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学前教育法出台有助于规范和保护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故①④说法正确;②:政府不是立法机关,没有立法权,故②说法错误;③:题文未能体现我国坚持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故③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7.本题考查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法律的特征的认识和理解。①③: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学前教育法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同时体现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故①③说法正确;②:题干未能体现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故②说法不符合题意;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8.C【详解】本题考查对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认识和理解。②④:张某开车时,不礼让行人,乱闯红灯,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网上交友时,小红传播好友的隐私,侵犯他人合法权利,没有遵守宪法和法律,故②④说法符合题意;①③:期末考试时,小刚抄袭同桌的答案,违背诚信原则,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小强左顾右盼不听课是没有自觉的学习态度的表现,故①③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9.D【详解】本题考查法律与生活的关系。A:《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一部分,但并非核心,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宪法,故A说法错误; B: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而非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利益,故B说法错误; C:法律保障可以为生活提供便利,但并不能完全消除生活中的障碍,故C说法错误; D:《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制定和颁布是为了满足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生活需求,体现了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10.B【详解】本题考查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②④:题文中,我国陆续出台了网络安全法、国歌法、图书馆法、英雄烈士保护法、外商投资法、民法典等法律,不断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这表明我国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体现了法律体系的完善没有止境,故②④符合题意;①:我国没有最完善的法律,法律需要与时俱进,故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题文中未涉及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1.D【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AB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生活中,我门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故ABC正确;D:法律是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之一;故D说法错误;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D。12.C【详解】本题考查生活与法律的关系的相关知识。A: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但法律同时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能随心所欲,故A说法错误;B:法律不仅规范我们不做违法之事,还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时刻保障着我们的生活秩序,故B说法错误;C:从出生到上学、工作、养老,不同阶段都有相应法律保障我们的权益,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故C说法正确;D:未成年人年龄小、能力弱,确实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但同时未成年人也需要遵守法律,并非只受保护,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3. 方向指引 制度化、 法治化【详解】本题考查法律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14. 全体 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界限【详解】本题考查法律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作用,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15. 规范全体社会 调解纠纷 制裁违法犯罪【详解】本题考查法律对社会秩序的作用,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16. 社会主义制度 法治环境【详解】本题考查法律体系完善的意义,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17.观点错误。①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②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批评、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随着法制建设的推进,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分析】考点考查: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的作用。能力考查:辨别分析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观点:只要不违法犯罪,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生活中不需要法律。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错误。论据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论据②: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论据③: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论据④: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8.①立法数量大幅增加。②多个领域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备。③立法形式更加丰富多样。④立法过程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分析】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我国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规740余件次,现行有效法律303件、行政法规598件,地方性法规1.4万余件→可链接立法数量大幅增加。关键词②:编纂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民法典……涉外领域立法不断加强→可链接多个领域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备。关键词③:发挥立、改、废、释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可链接立法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关键词④: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渠道,确保立法项目的确定,法律草案的起草、审议、通过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听到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可链接立法过程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9.(1)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2)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努力做到有法可依,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分析】考点考查: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和核心、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阐述问题。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和核心的有关知识,从认识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我国法律体系图以宪法为核心,其他法律围绕周围→可联系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可联系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努力做到有法可依,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0.(1)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个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2)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法律促进社会发展。【分析】考点考查:法律保障生活。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法律保障生活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地放音乐跳舞是公民个人的权利,不应受到法律的约束→可链接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个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本题考查法律保障生活的表现,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