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大联考2024—2025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三江源草地是藏族聚居区,对藏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具有重要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管理以国家公园主要功能、辅助功能和区域发展等多功能为管理目标,以生态、生产、生活功能的可持续为主要目标。如图示意三江源草地的多功能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三江源草地的生产功能主要体现了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中的( )A. 调节服务 B. 供给服务 C. 支撑服务 D. 文化服务2. 三江源草地的生活功能包括( )①休闲旅游 ②气候调节 ③废弃物处理 ④科普教育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3. 三江源草地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是( )A. 由舍饲养殖向天然放牧转变B. 在牧草返青期大规模放牧C. 每年10—11月转移部分牲畜到农牧交错区D. 建设粗放型小规模放牧场所产业协同发展是指不同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各环节之间,通过合作、协调和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从而推动整体产业链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多个都市圈积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竞争力。下表为我国部分都市圈的产业发展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都市圈 产业协同政策支持力度(1~5,5为最大) 产业结构相似度/% 高新技术产业占比/% 交通一体化指数(1~5,5为最大)京津冀 4 40 25 3长三角 5 30 35 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3 35 20 34. 三个都市圈中,产业协同发展条件最优的是( )A. 京津冀 B. 长三角 C.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D. 无法确定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对其产业协同发展的影响是( )A. 有利于资源共享,促进协同创新 B. 便于开展产业分工,实现优势互补C 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D. 可能导致无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稀土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原材料。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稀土需求量持续上升,其供应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如图示意2025年和2040年全球稀土供应格局(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全球稀土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A. 集中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B. 非洲稀土储量最多C. 各大洲稀土分布较为均匀 D. 亚洲稀土类型最丰富7. 格陵兰岛在未来稀土供应中潜力较大,可能是因为( )A. 位置优越,便于稀土出口 B. 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C. 经济发达,开采技术先进 D. 当地市场需求量大8. 全球稀土供应呈现多元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是( )A. 在国际稀土市场上的地位提升 B. 稀土出口量大幅增加C. 促进稀土产业技术升级 D. 对稀土资源的需求减少生态流量是指为了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水电站必须向下游释放的最低水量。广西严格落实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采用“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指线上实时监控,线下将区域划分为网格,由专人负责巡查)的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对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的高效监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部分水电站未按规定下泄生态流量,会使下游( )A. 水土流失状况加剧 B. 水溶解氧含量升高 C. 河流流速显著加快 D. 地下水补给减少10. “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突出特点是( )A. 数据更新及时 B. 监管时间集中 C. 人工成本高昂 D. 设备依赖程度低11. 广西河流在确定生态流量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A. 河流凌汛现象 B. 畜牧用水高峰 C. 冬季调沙冲淤 D. 雨季降水强度2025年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火肆虐,过火面积迅速蔓延,大量植被被焚毁,众多建筑在大火中化为灰烬。山火过后,紧接着的暴风雨天气带来了新的危机,原本美丽的海滩变得满目疮痍,垃圾堆积如山(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加利福尼亚州海滩分布大量山火垃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赤道低压 ②地表径流 ③海浪 ④飓风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13. 山火垃圾对海滩和海洋的影响是( )A. 重金属溶入海水,引发赤潮 B. 阻挡海浪,保护海滩地貌C. 海滩植物被覆盖,光合作用受阻 D. 携带病菌入海,提高生物免疫力14. 加利福尼亚州为应对山火垃圾,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 将垃圾倾倒至深海区域 B. 分类回收垃圾,焚烧发电C. 在海滩挖坑,填埋垃圾 D. 不做人为干预,自然降解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早期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凭借区位优势成为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域。自2024年起,二、三线及中西部城市积极承接人工智能产业转移。如图示意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历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早期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成为人工智能产业聚集核心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 ②金融市场风险投资充足③5G技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④海量数据助力算法优化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16. 二、三线及中西部城市积极承接人工智能产业转移,在短期内可以( )A. 改变劳动力性别比例 B. 快速缓解老龄化 C.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D. 提高居民平均收入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铜矿品位较高,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长期以来,铜陵市以铜采选、冶炼及加工等资源型产业为主导,近年来,随着资源枯竭等问题的出现,铜陵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图1示意铜陵市的位置,图2示意2000—2020年铜陵市工业各部门产值占比变化。(1)指出铜陵市发展铜矿产业的交通优势。(2)描述2000—2020年铜陵市工业各部门产值占比的变化,并说明原因。(3)分析工业结构的转变对铜陵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中东部位于南岭北侧,可溶性岩石分布广泛,年降水量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七成,但蒸发量却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左右。该地区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夏秋季节常出现伏旱。2024年4月,梅山灌区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位于娄底市西部(新化境内),主要目的是将西部丰富的水资源调配到缺水严重的中东部。梅山灌区工程以土坪水库和车田江水库为主水源,新建渠系是主藤,渠线跨越资江、油溪,与车田江水库灌溉系统相连补水,形成“长藤结瓜”水利灌溉模式。如图为梅山灌区水利工程示意图。(1)分析新化县中东部旱灾严重的自然原因。(2)说明梅山灌区工程采用“长藤结瓜”模式优势。(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梅山灌区工程对新化县中东部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萨赫勒地区是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与中部苏丹草原之间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该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自南向北由700毫米减至200毫米左右。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该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研究发现,撒哈拉沙漠地区原始条件下地表反射率极高,光伏设备的建设可降低地表反射率,太阳能发电场通过触发机制建立“反射率-降水-植被”正反馈,可改善萨赫勒地区的生态环境。如图示意萨赫勒地区的位置。(1)简述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2)请为萨赫勒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出合理建议。(3)简析萨赫勒地区建设太阳能发电场可以触发“反射率-降水-植被”正反馈的原因。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大联考2024—2025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题答案】【答案】1. B 2. A 3. C【4~5题答案】【答案】4 B 5. D【6~8题答案】【答案】6. A 7. B 8. C【9~11题答案】【答案】9. D 10. A 11. D【12~14题答案】【答案】12. B 13. C 14. B【15~16题答案】【答案】15. C 16. 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有多条铁路、高速公路经过,陆路运输便利;有长江流经,水运便利。(2)变化:有色金属产业占比下降;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占比上升。原因:铜矿资源枯竭,生态环境压力大,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铜矿产业萎缩,有色金属产业占比下降;当地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电子信息等产业占比上升。(3)传统有色金属产业占比下降,电子信息等产业占比上升,产业结构多元化,可减轻城市经济对单一产业依赖;电子信息等产业产品附加值高,可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产业结构优化,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18题答案】【答案】(1)地处南岭北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水分散失多;可溶性岩石分布广泛,地表水渗漏严重,难以留存。(2)以土坪水库和车田江水库为主水源,水源充足且稳定;新建渠系与车田江水库灌溉系统相连补水,扩大了灌溉范围;渠线跨越资江、油溪,实现多水源调配,增强了灌溉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3)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为河流、湿地补充水源,可用水量增加;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改善局部小气候。【19题答案】【答案】(1)地处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干旱;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大且季节变化明显;人口剧增,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2)控制人口数量;恢复植被,减轻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调整农林牧结构,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3)太阳能发电场的建设会降低地表反射率,提高地表温度,气流辐合上升,降水增加;降水增加会使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增大;植被增加进一步降低地表反射率,“反射率-降水-植被”正反馈建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