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2024年,广西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完成植树造林434万亩,新增国家储备林185万亩,修复和新造红树林1.7万亩。这些举措体现广西( )①只注重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 ②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③坚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④已彻底解决区内的环境问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遵循客观实际。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小明喜欢画画且有天赋,父母便为他报了美术班B.小刚直接套用同学的学习方法,结果却收效甚微C.突然天降大雨且有雷鸣闪电,小芳便在树下躲雨D.小敏喝牛奶过敏,但她仍坚持要喝牛奶补充营养3.2024年,广西政府坚持把八成左右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为民办实事。如: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0.2万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376个,1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部启动。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18.7亿元,惠及310万人……广西政府致力于为民办实事( )①解决了所有的民生问题 ②有利于满足群众的一切利益需求③践行了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 ④践行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A.①② B.①③ C.② D.③④4.下侧漫画启示我们应该( )A.听从内心,忽视规则 B.为了成绩,不怕犯错C.践行诚信,公平竞争 D.乐于助人,传承美德5.“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下列做法能体现“止于至善”的是( )A.小亮为了取得好成绩,考试作弊B.小敏和同学发生矛盾后,总是指责对方C.小刚只关注学习成绩,认为其他事情都不重要D.小宁每天都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争取每天都有所进步6.中国画的独特表现手法,从意象造型到笔墨语言,从留白经营到诗书画印结合,都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这些手法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这说明( )①中国人在文化生活中追求立象尽意②中国人在文化生活中只追求意境,不追求形态的优美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让中国画比西洋画更具有艺术价值④“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为了进一步提升校园文明程度,营造友爱互助、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氛围,学校准备精心策划并开展“和谐校园行动”主题系列活动。以下行为契合“和谐校园行动”主题要求的是( )①小李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讲解难题——互助彰显和谐②在运动会上小王为受伤的同学送去创可贴——关爱传递和谐③小张在学校食堂就餐时,找朋友插队打饭——便捷体现和谐④周末小吴和朋友一起去郊外野餐——快乐分享和谐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8.“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行走在这条路上,需要我们(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②学会自我省察,端正行为③与朋友坦诚相待,毫无保留④舍弃物质追求,养护精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一封书信,成就一条名巷。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市著名的六尺巷,重温张吴两家礼让典故。六尺巷承载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A.律己宽人的处世准则 B.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操C.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D.勤劳勇敢的奋进品格10.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要做到( )①见到老师和长辈时,主动问好 ②遇到困难时要自强不息,不轻言放弃③按时上学,即使骑车逆行也没关系 ④要有羞耻之心,不接受任何人的批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5年2月16日,村民周建明看到在冰面上滑冰的三名儿童相继掉进冰河中,随时有被水流冲到冰层下方的危险。周建明便脱掉外套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克服四肢已冻麻木的困难,先后将三名落水儿童成功救出。这启示我们( )①要弘扬周建明见义勇为的精神②要运用自己的力量维护国家利益③向周建明学习,帮助他人就要不顾一切④当他人遇到危难时,要做到挺身而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5年2月25日,“我们河南人”——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在郑州举行。本次活动共发布第九届河南省道德模范22人、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8人,2024年度“河南好人榜”上榜人物106人(组)、“新时代好少年”27人。举办此活动( )A.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进步B.旨在推动形成向善向好的社会新风尚C.说明传承美德必然有物质和精神回报D.证明社会美德只有通过榜样才能传承二、填空题13.正确认识核心思想理念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凝结为具有 意义的核心思想理念。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 、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14.如何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① ,兼善天下。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②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15.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内容和意义内容: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 ,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意义: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 、消费主义、 ,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1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要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 ,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 ,为天下人谋幸福。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三、辨析题17.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对此有同学认为,我们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四、简答题18.下面是同学们学习“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知识点后开展的微行动,请你参与完成。(1)下面是一名同学写的关于“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的笔记,结果有一则被水浸湿了,请你帮他补写出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____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2)七年级(2)班准备开展一些活动来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请你推荐两种活动方式。(3)请你写出体现中华人文精神的一首诗词或一幅画或一首歌曲的名字。19.阅读材料,完成表格内容。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1)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 同学们把传统美德的内容贴在了板报上。 A.____的荣辱观念 B.____的社会风尚 C.____的爱国情怀 D.____的担当意识 (2)请你把左侧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补充完整。行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生活中你可能是孝亲敬长的好少年,也可能是见义勇为的好榜样。 (3)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传承哪些美德?五、分析说明题20.【致敬中国好人,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的重大部署。(1)运用中华传统美德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党提出“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的原因。为了响应党的部署,近日,某中学开展“致敬中国好人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主题活动,号召大家向新时代好少年李王喆和中国好人张耘学习。以下是他们的事迹:榜样人物事迹一 荣获2024年度“新时代好少年”的李王喆,是上海市蒙山中学初一年级学生。2023年8月,他的妈妈被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这种恶性血液疾病只有进行骨髓移植才有治愈可能。面对“该用谁的骨髓”这一问题,他坚定不移地说:“用我的,我要救妈妈!”尽管捐髓过程痛苦,但他坚定信念,最终成功为妈妈捐献了400毫升造血干细胞。(2)李王喆为母捐髓的事迹体现他践行了哪一中华传统美德?榜样人物事迹二 荣登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的张耘,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非遗项目《六尺巷传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六尺巷故事蕴含的谦让精神是调解基层群众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宝。过去20余年里,张耘始终扎根基层,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坚持运用“六尺巷调解法”化解基层群众的矛盾纠纷,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让邻里更加和睦。为给游客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讲好六尺巷故事,张耘在做好社区工作的同时,平均每日在景区时间长达6小时,义务给游客当导游、作讲解。为了让六尺巷故事能在新时代易于大家接受,张耘将六尺巷故事创新改编成戏曲、快板等文艺作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六尺巷精神深入人心。(3)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张耘的事迹给你哪些启示?21.《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文学作品,虽然体裁各异,但都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教化意义,如中医、孝道、智慧和道德选择等主题。这些作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向读者传达了作者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理想,体现了文学的教化功能,古代文学中的教化思想,是通过文学作品传递道德观念、社会规范和哲学思想,以达到教育和感化读者的目的,体现了文学与社会、道德的紧密联系。(1)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文精神具有怎样的作用?(2)今天,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什么样的思想文化?(3)请你再写出两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人文精神的作品。22.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时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体现了哪一思想理念?(2)我们坚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哪一核心思想理念?(3)我们感激自然、亲近自然,建设美丽的中国。为保护自然,青少年能做些什么?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D C D B A A A A题号 11 12答案 B B1.C【详解】本题考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②③:广西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加强黑臭水体治理,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说明广西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坚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故②③说法正确;①:广西注重保护环境,也注重发展经济,故①说法错误;④:“彻底解决”说法太绝对,夸大了题干中措施的作用,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A【详解】本题考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A: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小明喜欢画画且有天赋,父母便为他报了美术班,符合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要求,故A说法正确;B: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直接套用同学的学习方法,故B说法错误;C:在树下躲雨是缺乏安全意识的表现,故C说法错误;D:小敏喝牛奶过敏,但她仍坚持要喝牛奶补充营养,不符合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要求,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3.D【详解】本题考查思想理念、核心思想理念。③④:根据题干描述可知,广西政府坚持把八成左右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为民办实事,践行了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践行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故③④说法正确;①:“所有”说法太绝对,夸大了题干中措施的作用,故①说法错误;②:有利于满足群众的合理利益需求,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4.C【详解】本题考查践行诚信的要求。C:漫画中考试时偷看他人试卷的行为是不诚信的,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这启示我们要践行诚信,公平竞争,故C说法正确;A:我们应遵守规则,而不是忽视规则,听从内心也要在道德和法律的框架内,考试偷看他人试卷是违反考试规则的行为,故A说法错误;B:不能为了成绩而犯错,考试作弊是不诚信的行为,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也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故B说法错误;D:漫画中行为不是乐于助人,而是作弊行为,与传承美德无关,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5.D【详解】本题考查止于至善的内涵及要求。D:小宁每天反思自己的言行,争取每天都有所进步,这是养成自我省察习惯的表现,通过自省来端正自己的行为,体现了“止于至善”,故D说法正确;A:小亮考试作弊,这是不诚信的行为,违背了道德准则,不符合“止于至善”的要求,故A说法错误;B:小敏和同学发生矛盾后总是指责对方,不能反思自己的问题,没有做到与人为善,不符合“止于至善”的要求,故B说法错误;C:小刚只关注学习成绩,忽视其他事情,是片面发展的表现,没有做到全面提升自己,不符合“止于至善”的要求,故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6.B【详解】本题考查“形神兼备,情景交融”。①④:中国画的独特表现手法,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这些手法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说明中国人在文化生活中追求立象尽意,“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故①④说法正确;②:中国人在文化生活中既追求意境,也追求形态的优美,故②说法错误;③:中国画和西洋画都具有艺术价值,不能说中国画比西洋画更具有艺术价值,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7.A【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①: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体现了友爱互助的精神,有助于营造和谐校园氛围,符合“和谐校园行动”主题要求,故①符合题意;②:对受伤同学给予关爱,展现了同学间的温暖与关怀,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符合主题要求,故②符合题意;③:插队行为破坏了校园秩序,违反了规则,不利于和谐校园建设,不符合主题要求,故③说法错误;④:郊外野餐是校外的休闲活动,和营造和谐校园氛围没有直接关联,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8.A【详解】本题考查止于至善的要求。①②:依据教材知识,止于至善要求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在生活中寻找 “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故①②符合题意;③:坦诚相待是交友原则,但“毫无保留”过于绝对,可能忽视隐私与分寸,故③说法错误;④:养护精神不等于舍弃物质追求,道德修养强调不沉迷物质而非绝对舍弃,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9.A【详解】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A: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根据题干描述可知,六尺巷承载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律己宽人的处事准则,承载的是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故A说法正确;BCD: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0.A【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传统美德。①②:践行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要做到见到老师和长辈时,主动问好,遇到困难时要自强不息,不轻言放弃,故①②说法正确;③:骑车不能逆行,故③说法错误;④:“不接受任何人的批评”说法太绝对,我们要接受他人合理的批评,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1.B【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传统美德。①④:周建明克服四肢已冻麻木的困难,先后将三名落水儿童成功救出,启示我们要弘扬周建明见义勇为的精神,当他人遇到危难时,要做到挺身而出,故①④说法正确;②:题干没有涉及维护国家利益,故②不符合题意;③:帮助他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能不顾一切,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2.B【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传统美德。B:河南省举行道德模范、河南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有利于推动形成向善向好的社会新风尚,故B符合题意;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进步,故A不符合题意;C:传承美德并不一定必然有物质和精神回报,故C说法错误;D:社会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传承,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3. 主导性、根本性 崇正义、尚和合【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核心思想理念,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14.立己达人【详解】本题考查如何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15. 不为物役 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详解】本题考查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内容和意义,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16. 担当意识 人伦职责 兼济天下【详解】本题考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要求,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17.该同学认为“我们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弘扬核心思想理念就要讲仁爱,爱自己的亲人,爱全社会的人,爱天地万物。要重民本,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守诚信,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我们应当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要崇正义,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符合道义的事。在面对个人利益选择时,我们应当将道义置于优先位置,让我们的言行合乎道义。要尚和合,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大同,胸怀天下,将天下视作天下人的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我们应当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综上,我们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分析】考点考查: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健全人格【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观点:我们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正误判断:正确。论据①: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的要求;论据②:我们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8.(1)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2)古诗词诵读、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等。(写出两种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3)《高山流水》《千里江山图》《论语》等。(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详解】(1)本题要求回答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2)本题要求推荐两种活动方式,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3)本题要求写出体现中华人文精神的一首诗词或一幅画或一首歌曲的名字,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9.(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2)A.孝悌忠信、礼义廉耻B.崇德向善、见贤思齐C.精忠报国、振兴中华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详解】小问1: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小问2: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内容,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小问3:本题考查我们可以传承的美德,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0.(1)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③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④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2)孝老爱亲。(3)①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实现由爱亲、爱他人、爱人类到爱万物的扩展。②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③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分析】考点考查: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中华核心思想理念。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传统美德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的重大部署→可链接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传统美德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成功为妈妈捐献了400毫升造血干细胞→可链接孝老爱亲。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中华核心思想理念的有关知识,从启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张耘始终扎根基层,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坚持运用“六尺巷调解法”化解基层群众的矛盾纠纷,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让邻里更加和睦→可链接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关键词②:张耘在做好社区工作的同时,平均每日在景区时间长达6小时,义务给游客当导游、作讲解→可链接实现由爱亲、爱他人、爱人类到爱万物的扩展。关键词③:张耘将六尺巷故事创新改编成戏曲、快板等文艺作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六尺巷精神深入人心→可链接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1.(1)熏陶教化、凝聚示范的作用。(2)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3)诸葛亮的《诫子书》、刘禹锡的《陋室铭》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分析】考点考查:中华人文精神。能力考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中华人文精神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古代文学中的教化思想,是通过文学作品传递道德观念、社会规范和哲学思想,以达到教育和感化读者的目的→可链接熏陶教化、凝聚示范的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要弘扬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3)本题要求再写出两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人文精神的作品,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2.(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2)尚和合。(3)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落到实处: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攀折花木、节约纸张、一水多用、随水关灯;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等。【分析】考点考查:思想理念、核心思想理念。能力考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责任意识。【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思想理念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可链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核心思想理念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可链接尚和合。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本题要求回答青少年能为保护自然做什么,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