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阶段性学习质量抽测七 年 级 历 史注意事项:1.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卷上作答无效。2. 本卷共8页。两道大题, 19道小题。满分70分。时间60分钟。开卷答题。一、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说明: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郧县人”遗址位于湖北郧阳区。经1990年以来的多次发掘,在其文化层上共出土各类石器241件, 以及大量打击碎片和带有打击痕的砾石,据此可知“郧县人”A. 处于旧石器时代 B.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C. 处于新石器时代 D. 开始从事农业耕种2. 赤铁矿是一种可供装饰品染色的天然原料,在北京山顶洞遗址、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出土的饰品中均有出现。据此可知旧石器时代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已经A. 能人工栽培农作物 B. 具备了审美观念C. 懂得制作彩色陶器 D. 能制作磨制石器3.“中国的农业起源分为两条独立的源流:一是以黄河中游地区为核心的、 以种植粟和黍为代表的北方早作农业系统: 二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的、以种植水稻为代表的稻作农业系统。”以下遗址能印证“早作农业系统”的是A. 河姆渡遗址 B. 半坡遗址C. 北京人遗址 D. 良渚遗址4. 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在上述文化遗址中,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文明A. 只分布在北方地区 B. 呈现多元一体特征C. 体现出了阶级分化 D. 领先世界其他地区历史试卷 第1 页 (共8 页)5.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下图中“ ”处应该填写的战役名称是A. 桂陵之战 B. 阪泉之战C. 涿鹿之战 D. 巨鹿之战6. 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七年级某同学在复习某一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下面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A. ① 夏朝 B. ② 东周 C. ③商朝 D. ④西周7.《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驃彭彭 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最能佐证以上记载真实性的是A. 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铜牌 B. 西周青铜器利簋腹内的铭文C. 小说《封神演义》的描述 D. 史书《资治通鉴》中的记载8.歌谣反映历史。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 等级制度确立C.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 暴政导致亡国9. 下面历史笔记少记了一项内容,请依据表中的史实判断这位历史人物是历史人物:生活年代:秦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重要事件:领导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A. 刘邦、 项羽 B. 盘庚C. 陈胜、 吴广 D. 李悝历史试卷 第2 页 (共8 页)10.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处的内容是A. 民族交融 B. 平王东迁C. 诸侯争霸 D. 战国七雄11.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国林立, 《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到战国后期仅剩秦、赵等七大强国。这种变化反映出A. 分封制的逐渐强化 B.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C. 郡县制的逐步推广 D. 东周疆域逐步扩大12.从如下图文资料中可以证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酒器青铜牺尊,整体为牛形,上面刻有精美纹饰。值得注意的是,牛鼻上穿有一环,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用穿鼻的方法来驯服牛了。A. 兼并战争的发展 B. 儒家思想的盛行C. 牛耕技术的应用 D. 铁器的广泛使用13.在修建都江堰时,李冰采用了工人的建议,先用火焰烧石,再用冷水刺激使岩石爆裂,成功开凿了宝瓶口。这体现了都江堰A. 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B. 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C. 促进了水陆交通的发展 D. 增强了战国时期秦国国力14. 秦始皇统一后,为了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修建了一个水利工程,沟通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这个“水利工程”是A. 赵州桥 B. 郑国渠C. 大运河 D. 灵渠15.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 名医扁鹊发明了切脉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B.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C. 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D. 秦始皇下令烧毁各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历史试卷 第3 页 (共8 页)二、非选择题 (本题4 小题,共40分)16. (9分)2024年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二十周年。某班同学以“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为主题进行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任务一【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请将图 1 中A、B两处古人类遗址填写到相应横线处。 (填写字母, 2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是任务二【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余处。(2)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请你从上面三个考古发现中任选其一,介绍其蕴含的历史信息。 (要求:只选一个,多选多答只评第一个,3分)历史试卷 第4 页(共8 页)任务三【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古城遗址位干浙江杭州, 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 20 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发现于山西襄汾, 距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陶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3) 上述材料中,两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相同点 (答出两点)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什么 (4分)17.(9分)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历史的演进在全体中华儿女心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认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族本源】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1)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 (3分)历史试卷 第5 页 (共8 页)【民族融合】材料二 尽管春秋时代争霸战争带来灾难和痛苦,但也产生了有利干历史前进的客观效果 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各族相互通婚,相互影响。——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2)依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2分)【民族发展】(3)观察左图所示王朝疆域的范围,写出它的疆域四至。 (2分)(4)请你结合所学,概述该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2分)历史试卷 第6 页 (共8 页)18. (9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的历史人物可以推动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治水有方———大禹】材料一 舜子商均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史记·五帝本纪》(1)材料一中禹成为部落首领反映出当时实行什么制度 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他具有怎样的精神 (2分)【变法图强———商鞅】材料二 商鞅变法重视“耕战”……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2)材料二中的“耕战”分别对应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哪条内容 (4分)【开创霸业————秦始皇】(3)图1人物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什么制度 图2所示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分)历史试卷 第7 页 (共8 页)19.(13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体现了古人智慧的结晶。某班同学以“探寻中国古代文明之美”为主题进行探究式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内容。【书写文字之美】(1)图1所示的文字是什么 它的发现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 (2分)(2)图2措施制定的通用文字是什么 在文化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铸造工艺之精】(3)图3与图4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非常高超,制作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图4 青铜器出土于哪个遗址 该遗址的发现向人们展现了什么 (3分)【优秀文化之光】(4)请你从下列史实中任选两项,论证“丰富而优秀的中华文化泽被后世”。(要求: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6分)老子、孔子、百家争鸣《诗经》、楚辞历史试卷 第8 页 (共8 页)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阶段性学习质量抽测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B B B c A B D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c B c A D c二、非选择题 (本题4 小题,共40分)16. (9分)(1) A (1 分) ; B (1 分)(2)写出选择的考古发现,并从历史价值角度作答,语言规范,条理清晰;多选多答只评第一个。 (3分)【示例一】图2: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和黍粒说明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示例二】图3: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说明当时的河姆渡人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还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示例三】图4:人面鱼纹陶盆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遗址,陶器表面会有鱼的图案,是仰韶文化的重要代表。陶器的制作和使用,有利于人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对人类的生活有重要意义。(3)两处造址都发现了宫城威宫殿、都有大规模的墓葬、两处遗址的建筑规模庞大、幕葬中都出土了随葬品、两处遗址都反映了社会阶级分化明显(答出两点即可,2分);证实当时已经出现早期国家(意思相近即可,2分)17. (9分)(1)华夏民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交融而成。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2分);炎帝和黄帝(1分)(2)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1分);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1分)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1页 (共3页)(3)秦朝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2分)(4)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分)18. (9分)(1)禅让制(1分);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1分)(2)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分);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分)(3)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1分);货币的统一,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2分)19. (13分)(1) 甲骨文 (1分) ; 商朝 (1分)(2)小篆 (1分);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1分)(3)铜、锡、铅(1分);三星堆遗址 (1分);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 (1分)(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围绕 “丰富而优秀的中华文化泽被后世”这一观点,从下列三个史实中,任选两项,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6分)水平等级 要求 分数4 紧扣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史实,运用史实,论证观点,逻辑清晰 6-53 能够围绕观点加以论述,运用了材料中两个史实,论证观点,条理基本清楚 5-42 基本能够围绕观点加以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史实,但数量不够,或论证观点不充分 4-31 论述与提供的观点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 2-0【示例】论点:丰富而优秀的中华文化泽被后世。选择的史实:老子、孔子(百家争鸣、 《诗经》、楚辞)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道”。他还提出了关于哲学、处世、政治上的一系列主张。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家的经典《老子》一书中。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等主张。他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和教学的方法,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2页(共2页)(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提出各种主张,互相取长补短。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关注现实,所收诗歌中反映了民俗民情、劳动者勤劳勇敢等内容。《诗经》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是我国古典诗歌两大源头之一,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之一,对后退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丰富而优秀的中华文化泽被后世。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阶段性学习质量抽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本试卷共 19 小题 满分 70 分 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长60 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 分)本部分共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钱学森曾说,“6年的中学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的作用,有17 个人对我的一生影响深远,其中 12 个人是求学期间的老师,而中学老师占了7个。”据此回答1-3题:1.认识中学时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人生发展的收获期②正处于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③带给我们机遇与挑战,机遇大于挑战④给了每个人自我发展的无限可能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2.把握中学时代,钱学森的话启示我们应该A.不再依靠父母,凡事由自己做主B.珍惜中学时光,努力塑造完美的自己C.把准人生方向,积极追求进步D.怀揣梦想,止于心动3.钱学森感念老师,对此认识正确的有①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③教师是人类文明的唯一传承者④教师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 1页(共8页)4.观察下面漫画《雨中情》,请你为该漫画配上合适的解说词,你会采用的是①亲人之间的爱是细致入微的照顾和牵挂②每个家庭中的亲情表现形式都是一样的③亲情就是溺爱④爱在家人间传递A.②③ B. ②④ C.③④ D.①④下面是某校七年级学生小敏日记的摘录,据此回答5-8题:日记一: 今天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以“梦想”为主题的手抄报大赛, 一幅幅作品传递出的梦想的力量鼓舞人心,最终我获得了优秀奖, 同桌说我有绘画天赋可以担任宣传委员,负责班级板报。日记二:初中生活已经过去两月有余,我从最开始对于学业的手忙脚乱到现在渐渐步入正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做好了规划。在此过程中家人也给予我充分的支持,我想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5.日记一中小敏对于同桌的评价,看法正确的是①要客观冷静的分析,既不盲从也不轻视②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③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应完全遵从④只是他人的主观判断,不必理会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6. “梦想的力量鼓舞人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梦想不断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B.梦想提升我们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C.梦想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D.梦想能更好地让我们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2 页 (共8页)7.日记二中小敏提到了规划,要做好初中生活规划应当①劳逸结合,科学用脑②确定个人发展目标③依靠他人的督促和指导④制定行动方案A.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 ②④8.“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晓敏这种爱的表达有助于建设美好家庭,下列言语与建设美好家庭不符的是A 女儿:妈妈,您休息一下,我来洗碗吧B 儿子:妈妈,你别唠叨了,我已经够烦了C 妈妈:周末我们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跟他们聊聊天吧D 爸爸:这次考试你考得不太理想,我们一起来分析原因9.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十一黄金周,各校学生纷纷前往红色景点“打卡”。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学习就是接受和掌握,参观红色景点不是学习B.参观红色景点浪费时间,不利于学习C.参加类似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D.学习并不局限在学校,参观红色景点也是学习10.2024 年 10 月 9 日,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向全国的老年朋友致以诚挚的佳节问候。对此,从法律层面而言,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孝亲敬老是公民的法定义务B.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C.孝亲敬老是道德的要求D.孝亲敬老是良好家风的体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3页(共8页)11.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幽默风趣、数学老师严肃认真、英语老师平易近人……面对风格不 同的老师。我们应该A.只接受自己喜欢的风格的老师B.无需理解和接纳老师C.尊重并适应不同风格的老师D.希望老师改变自己的风格12. “一生之成败, 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这句话启示我们A.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B.交友要慎重选择, 多交益友C.不要与有缺点的人交往D.交友需要真诚和热情13.“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 利尽则散;以势相交, 势败则倾: 以权相 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让友谊“成其久远”需要①与所有人交朋友②关心和尊重对方③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冲突矛盾④被动接受A.①③ B. ②③ C.①④ D. ②④14.“人者固非可孤立生存于世界也,必有群然后人格始能立。”在集体中,我们感受温暖和力量.集体的温暖取决于A.集体的联结度B.集体成员的数量C.集体的共同愿景D.集体环境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4页 (共8页)15.某校七年级一班在运动会开幕式前,班主任老师征集了班级同学意见,大家各抒己见,确定了班级入场检阅表演方案.有的同学负责排练,有的同学负责音效剪辑,有的同学负责道具制 作……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建设美好集体要A.关注个人利益,坚持个人主义B.我们要坚持集体主义,不要考虑个人利益C.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作为,各尽所能D.要善于合作,杜绝竞争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40 分)本部分共包括4 小题。16. (11 分)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围绕“你好!初中生活”开展主题班会,活动需要策划、主持、板报设计、绘制等工作,请你全程参与其中, 回答下列问题【阶段一 自荐工作 我能行】(1)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进而选定在此次班会中的工作。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自我全 面分析 (3分)【阶段二 设计任务 我知道】(2)任务卡:开学以来,我感到初中生活和以前有很大不同。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会、如……请你补充省略号处的内容。 (答出两点即可,4分)【阶段三 同伴合作 我收获】班会筹备工作圆满结束,同学们回想自己在此过程中点点滴滴的收获:小红:我在合作中学会了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小明: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改正了它,不断完善自己。小军:我感受到集体的团结和力量同时个人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小丽:我体验到了责任感,实现了一定的自我价值。(3)根据上述同学的发言,你认为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有何意义 (答出两点即可,4分)17. (8 分)【全国道德模范——张桂梅】现任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 11 年,遍访贫困家庭 1300 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用实际行动铺就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圆梦之路。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节俭,却把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 100 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教育中。她坚守初心、对党忠诚,响应党的号召,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办学体系,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张桂梅校长辅就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圆梦之路,表明成就梦想的重要路径是什么 (2分)(2)“她将坚定的理念融入办学体系,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体现出教师承担的使命是什么 (2分)(3)为何说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出两点即可,4分)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6页(共8页)18. (11 分)2024年5月30 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学生们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祝他们和全国的少年儿童节日快乐。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把家乡建设好,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你们这一代人接力奋斗。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珍惜美好时光,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1)材料中提到“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青少年为何要树立远大志向 (2分)(2)回信内容对我们做有梦想的少年有何启示 (4分)(3)“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接班人,你的梦想是什么 为实现这一梦想,面对初中生活出现的可能与挑战,我们应如何做 (5分)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7页(共8页)19. (10分)材料一:小敏喜欢和爸爸妈妈分享学校的趣事,并且经常讨论在学校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周末一家人会去长辈家看望,或者会去逛图书馆: 家里的大事都是商量之后做出的决定,同学们都很羡慕小敏的家庭氛围,认为小敏的家庭很幸福美好。(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2分)材料二: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建设美好家庭的讨论:(2)你赞同谁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5分)材料三:小明是我的好朋友。最近他和别的班同学闹矛盾,约我放学在校门口一起去教训那人.(3)作为小明的好朋友“我”应该怎样做并说明理由。 (3分)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8页(共8页)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抽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A c D D c A D B D A c B B A 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6. (11分)(1)①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 (1分):②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 (1分):③社会关系来认识自己 (1分)。(2)①富有挑战的课程和学习任务,带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更多培养兴趣的平台:③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的大门:④在新的集体生活中,我们涵养品格,提升自我。 (写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3)①集体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②集体生活能带给我们温暖:③集体生活有助于我们学会与人交往:④集体生活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责任感: ⑤集体生活有助于我们发展个性:⑥集体是我们共同成长的园地。 (写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17. (8分)(1) 学习(2分)(2) 教书育人(2分)(3)①老师是我们锤炼品格的引路人:②老师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引路人:③老师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引路人:④老师我们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写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18. (11分)(1)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原动力。 (我们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 (2分)(2)做有梦想的少年,应当树立远大志向(2分):做有梦想的少年,应当紧扣时代脉搏(2分)。(3)①积极正向的梦想,都可以(2分)。②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把准人生方向(1分),积极追求进步,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1分),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中学生(1分)。19. (10分)(1)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2分)(2) 乙同学(2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角色(1分),家庭成员共同分担、相互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1分)。我们要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家庭建设作出贡献(1分)。(3) 拒绝、告诉老师或者家长等(1分。其他有拒绝、劝阻效果的行为,都可以得1分)理由:交友需要讲原则(2分)。 (学生若具体谈,只要能表达出讲原则的意思,言之有理即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