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强基联盟2025年4月高一联考地理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习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综合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中2025年3月9日,热带气旋“阿尔弗雷德”在溴大利亚登陆,受其影响,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出现破坏性大风和强降雨。下图为澳大利亚某沿海城市街道被洪水淹没的场景。完成1、2题。第1,2题图1.此次淹没街道的洪水主要参与A.海陆间循环B.海上内循环C.陆地内循环D.海上大循环2.为缓解城市内涝问题,该城市可以①铺设陶瓷透水砖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完善城市高架网路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我闽浙木拱廊桥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广泛分布于我国阁浙山区,木拱廊桥采用“编木拱”技术,无需桥墩即可跨越40米以上的峡谷深涧。一直以来,由于火灾、洪灾、腐蚀、坍塌等原因,给闽浙木拱廊桥的保护带来了巨大威胁。下图为阁浙木拱廊桥的景观照片。完成3、4题。第3、4题图【地理第1页(共8页)】3.闽浙木拱廊桥多木质构造,主要是当地A.林木资源丰富,就地取材B.河流流量较大,防治洪涝C.降水总量较大,便于排水D.地表崎岖陡峭,适应地形4.面对闽浙木拱廊桥受到的威胁,当地可以A.利用现代钢材替代木质结构B.人工增设桥墩提高稳固性C.在下游建水库调蓄河流水位D.表面涂覆透明的防火涂料在地球上某些特殊的区城,地幔物质直接出露并与海水接触。2024年8月,国际科研团队在海底成功钻取了一段长达1268米的地幔岩芯样本。下图为本次钻探的示意图。完成5、6题。海芈面洋底甲第5、6题图5.图中甲、乙分别对应A.甲一硅铝层乙一硅镁层B.甲一硅铝层乙一软流层C.甲一硅镁层乙一上地慢D.甲一硅镁层乙一下地幔6.该地幔岩芯样本A,主要由硅酸盐类矿物组成B.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C.可推测地球内核生成机制D.存在大量海洋生物化石某研究团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四川盆地大气污染物进行研究,结果发现PM2.5浓度随时间变化显著。下图为成都平原地区不同季节的PM2.5浓度日变化曲线图。完成7、8题。80-PM,浓60-40秋季夏季20-0004:0080012:0016.0020:0024:00时刻第7、8题图7.监测成都平原地区不同季节的PM2.5浓度变化,可以利用A.RS获取浓度实时数据B.BDS绘制浓度的变化曲线C.RS模拟污染变化过程D.GIS监测污染的影响范围8.影响成都平原PM2,s一天中两次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逆温B.人类活动C.城市热岛D.温室效应【地理第2页(共8页)】浙江强基联盟2025年4月高一联考地理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AB ADCAA B DDDBBCBCB1.A此次淹没街道的洪水指的是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该城市位于澳大利亚沿海地区,因此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故选A。2.B①强调透水砖,可以增加下渗,①正确;②是对污水的治理,对内涝治理没有影响,②错误:③是对交通的完善,改善的是交通问题,对内涝没有影响,③错误:④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内涝的发生,④正确。故选B。3.A题目问的关键是多木质结构的原因,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当地主要为亚热带山区,木材资源丰富,就地取材,A正确;木质结构对洪涝起不到防治作用,反而可能容易被洪水冲垮,B错误:闽渐地区降水量大,针对降水问题,一般是在屋顶结构上进行排水而不是因为木质结构,C错误;根据图片虽然当地看着比较崎岖,但是木质结构对崎岖的地形没有适应作用,D错误。故选A。4.D闽浙木拱廊桥采用“编木拱”技术,并且没有桥墩,采用现代钢材会完全破坏了“编木拱”技术,A错误;闽淅木拱廊桥本身是没有桥墩,人工增设桥墩会破坏了原先的美观以及无桥墩的巧妙设计,B错误:在下游建设水库可能会导致该地水位上涨,反而可能会淹没木拱廊桥,无法防洪,C错误;涂覆透明防火材料,既可以保持原有的形态颜色,又可以针对火灾的原因进行预防,D正确。故选D5.C根据图中并结合所学知识,海洋当中存在硅镁层,不存在硅铝层,因此甲是硅镁层,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乙层的部分区域与海水直接接触,结合文字材料可知,乙属于地幔,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硅镁层下方是上地幔顶部,而软流层是在上地幔顶部下方,因此乙是上地幔的一部分,C正确。故选C。6.A该地幔岩芯样本主要是来自于上地幔顶部,根据书本可知,其主要由硅酸盐类矿物组成,A正确:该地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横波可以通过,不可能是呈液态或熔融状态,B错误:这是地慢的物质,并不是地核,无法推测地核的形成机制,C错误:海洋生物化石主要是存在于沉积岩当中,这是地慢中的岩石,并不是沉积岩,D错误。故选A。7.A利用RS技术可以对PMs的浓度进行实时的监测,A正确:绘制浓度变化的曲线需要通过GIS进行,B错误;模拟污染变化过程也需要用GS进行,C错误;污染影响范围的监测需要用RS进行,D错误。故选A。8.B题目问的是一天中两次PMs浓度升高的原因,结合图片信息,可以发现第一次升高的时间大概是在早【地理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强基4月联考卷--地理.pdf 高一强基4月联考卷--地理DA.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