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主干知识重点填空:年,英国议会通过《 》,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在此制度下,权力受到限制, 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2. 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8月,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 》,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制等原则。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 》,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3.与英国的政体形式不同,美国是实行 制国家的代表。1787年宪法确立了原则:国会掌握 权, 掌握行政权, 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掌握司法权,彼此制衡。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宪法还规定美国实行 制。4.从1864年开始,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用 方式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政体实行 制。5. 年,日本推翻了幕府统治,进行改革,史称 。背诵默写:6.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二)随堂练习选择题:1.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典范,它们对世界历史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资本主义发展受阻C.启蒙思想的鼓舞 D.资产阶级队伍壮大2.在许多史家看来,这无疑是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在这一刻,“国王与人民自由地达成了一个彼此都同意的契约”,这成为“新国王登基的条件”。文中“契约”指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国《1871年宪法》C.美国《独立宣言》 D.法国《拿破仑法典》3.“英国历史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简单地说,相当于一个人走路,他的眼睛看着历史,倒着往前走”“英国发展能走半步,绝不走一步”。意在说明英国( )A.注重传统,渐进发展 B.因循守旧,缺乏创新C.强调务实,崇尚公平 D.沉湎历史,无为而治4.《人权宣言》认为:一切主权的本原主要寄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过代表参与制定法律。由此可知,《人权宣言》( )A.忽视法国社会状况 B.限制了人身自由C.受到启蒙思想影响 D.规范了法律制度5.在美国国会选举中,作为美国面积最小的一个州,罗得岛州可以和加利福尼亚州一样拥有2个参议院席位;但是在众议院中,罗得岛州只有2个席位,而加利福尼亚州则因人口数量拥有52个席位,占比达12%之多。美国国会选举的这一设计( )A.违背了自由平等的建国理念 B.蕴含着权力的分权制衡理念C.缓和美国南、北各州的矛盾 D.破坏了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6.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有人触动奴隶制,人们知道如果废除奴隶制,很多州就不会承认联邦政府。所以,美国是一个自由和奴隶并存的联邦,美国不仅保护了自由,也保护了奴隶制。据此可知,美国制宪会议( )A.致力于实现国家统一 B.背弃了启蒙思想内核C.肯定了奴隶制的价值 D.带有明显的妥协色彩7.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黑奴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这一规定是为了( )A.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赋予黑奴公民权利C.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 D.维护美国国家统一8.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首相就要面临辞职。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是否连任不会直接受到国会选举胜败的影响。两国政府首脑当选后境遇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两国( )A.议会的职能不同 B.政府组成不同C.国家的首脑不同 D.政治体制不同9.如图漫画想象了19世纪中期两位国家元首的会面场景,他们当时都被冠以“奴隶的解放者”称号,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A.英国和美国 B.美国和俄国 C.法国和德国 D.意大利和日本10.关键词搜索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小陈同学搜索的关键词是“铁血宰相”“王朝战争”“威廉一世”。由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A.日本明治维新 B.美国独立战争C.俄国农奴制改革 D.德意志统一战争11.某学者认为,19世纪,通过封建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的德意志,尽管改变了传统的政治秩序,但欧洲的古老政体在德意志比在法兰西更多地保留着原始特征。该学者意在强调( )A.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专制色彩浓厚 B.法国大革命的反封建性最彻底C.德意志经统一战争完成政体变革 D.法国政体比德意志政体更优越12.近代欧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各不相同。俄国是通过农奴制改革,德国和意大利采取统一战争,日本是通过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明治维新完成变革。这主要是由于( )A.政治变革的时间各异 B.君主的实际权力大相径庭C.革命风暴的程度不同 D.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不同非选择题:13.材料: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英国、美国和法国走在前面。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德意志等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也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的两种政体。(2分)以美国为例,说明启蒙思想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治制度的体现。(8分)第9课 中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随堂练习答案及解析(一)主干知识重点填空:1.1689;权利法案;君主;议会;内阁 2.1789;人权宣言;法国民法典 3.共和;三权分立;立法;总统;最高法院;联邦 4.武力;1871;君主立宪 5.1868;明治维新默写背诵:特点:体现出一定的民主性,但皇帝拥有很大权力,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是不彻底、不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随堂练习选择题: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次革命的根本动力来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当旧的生产关系障碍资本主义发展时,资产阶级必然要求改变现状,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以促进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故选B项;封建制度的阻碍之所以成为问题,根本在于它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启蒙思想的鼓舞是思想条件,排除C项;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是阶级基础,是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据材料“国王与人民自由地达成了一个彼此都同意的契约”以此作为国王登基的条件,结合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史实可知,该契约为《权利法案》,故选A项;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王的权力不受限制,排除B项;美国《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并无国王,排除C项;法国《拿破仑法典》是民法典,与国王无关,排除D项。3.【答案】A【解析】“他的眼睛看着历史,倒着往前走”说明注重历史传统,“英国发展能走半步,绝不走一步”说明英国渐进式发展,故选A项;内阁制、政党制等现代政治是在英国最先得到发展的,“缺乏创新”说法错误,排除B项;公平指不偏不倚,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4.【答案】C【解析】据材料“一切主权的本原主要寄于国民”可知,《人权宣言》主张主权在民,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公民权利和政治参与等思想,故选C项;声明是在当时法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下产生的,并没有忽视法国社会状况,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人权宣言”并没有限制人身自由,相反,宣言中还表明人的自由是不可侵犯的,排除B项;虽然“人权宣言”确实对于法律制度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但题干中的表述并没有体现这一点,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参议院中,每个州无论大小都拥有两个席位,这确保了所有州在立法过程中都拥有平等的代表权;而在众议院中,席位则根据各州的人口数量分配,这反映了多数原则,即人口较多的州在立法过程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总的来说,美国国会选举的设计既体现了平等原则,也反映了多数原则,两者相结合,形成了分权制衡的制度。这种设计旨在确保国家立法过程既能考虑到所有州的政治平等,又能反映多数民众的意愿,从而实现权力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制衡,故选B项;美国国会选举的设计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理念,这种设计旨在平衡不同州之间的人口差异,同时也考虑到各州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美国南北方的矛盾问题,C项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C项;美国三权分立针对的是美国联邦中央的权力分配——行政权属于总统,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D项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据材料“如果废除奴隶制,很多州就不会承认联邦政府”可知,美国制宪会议为了兼顾各州的利益,选择维持奴隶制以确保部分州对联邦政府的接受,这里带有一定的妥协性,故选D项;据材料“如果废除奴隶制,很多州就不会承认联邦政府”可知,美国制宪会议的妥协并非是为了统一,而是出于必须,排除A项;据材料“美国不仅保护了自由”可知,制宪会议并没有明显背离启蒙思想的核心,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保留奴隶制的必然性,没有肯定奴隶制的价值,排除C项。7.【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通过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个宣言极大地增强了黑奴参军参战的政治热情,为北方的胜利奠定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故选D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主要目的是通过解放黑奴,维护国家统一,并不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且是事实上黑奴也并未获得土地,排除A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并没有赋予黑奴公民权,排除B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无直接关系,也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8.【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近代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首相受到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而美国建立了总统共和制,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即两国政体不同导致两国政府首脑当选后境遇的不同,故选D项;两国议会主要职能都是立法权,排除A项;材料反映两国政府产生方式不同,而不是政府组成不同,排除B项;英国国家首脑是世袭国王,“统而不治”;美国国家首脑是总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9.【答案】B【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中期”“他们都被冠以‘奴隶的解放者’称号”结合所学知识,1861年沙皇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美国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废除了奴隶制度,所以亚历山大二世和林肯都被冠以“奴隶的解放者”称号,故选B项;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意大利和德意志都处于分裂状态,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都没有和废除奴隶相关的变化,排除ACD项。10.【答案】D【解析】据材料“铁血宰相”“王朝战争”“威廉一世”并结合纲要下册第9课所学德意志统一可知,“铁血宰相”指的是俾斯麦,他是德意志统一战争的主要推动者之一,“王朝战争”是德意志统一的主要方式,“威廉一世”是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因此,这是德意志的统一战争,故选D项;1871年日本的国家元首是明治天皇,排除A项;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格兰特总统,排除B项;俄国的国家元首是亚历山大二世,排除C项。11.【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德意志是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所以保留较多传统,即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专制色彩浓厚,故选A项;“最”字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德意志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所以保留较多传统,“德意志经统一战争完成政体变革”并不能准确概括题干,排除C项;政体无优劣之别,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由材料“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各不相同”可知俄国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德国和意大利通过统一战争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主要是由各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的,故选D项;时间先后不是决定变革方式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君主权力的大小不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决定作用,排除B项;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革命风暴并非决定因素,排除C项。非选择题:13.(1)政体: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2分)(2)革命体现:《独立宣言》体现了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社会契约论、反对专制等思想,坚定了北美人民独立的信念,促进美利坚民族的觉醒,推动北美独立(或答:《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政治制度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等思想,为美国建国提供理论指导;美国确立起民主共和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8分,两个角度各4分,需写出具体成果和体现的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