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主干知识重点填空:两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工业革命__________________。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以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____为开端,______生产开始代替________劳动;工业革命始于___________(行业)。近代工厂的开端:______年,____________开办第一家____________。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它具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科学关系),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其中_________(国家)最为突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____________,人类进入____________时代,主要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____________,人类进入____________时代,主要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诵默写:简述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社会阶级结构、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世界面貌)随堂练习选择题:1.18世纪前期,在“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中,出现了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他们可能选择的谋生手段是( )A.在新贵族农场中剪羊毛 B.进入棉纺织工厂织布工作C.参军镇压北美独立运动 D.成为火车上的锅炉填煤工2.1829年《利物浦水星报》刊登雨山桥实验的比赛广告,该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决定新建的铁路采用哪种动力。比赛吸引了10000~15000人参加,从哲学教授到机修工都参与其中,有人发明了“手动车”,有人发明了“轮足机”(如下图所示)。这反映了当时( )A.畜力仍是动力的主要来源 B.民众对技术创新充满热情C.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兴起 D.机械力与畜力难以兼容3.瓦特的妻子米勒指出,瓦特最开始投入到蒸汽机的研究和改良工作是出于赚取更大利润的考虑。瓦特本人在与好友的通信中也明确表示,他对纽科门蒸汽机的改良“不是为了机械(本身),而是为了节省蒸汽和燃料”。这说明( )A.蒸汽机在工业中得到普遍应用 B.机械制造促进标准化生产实现C.技术革命加速垄断组织的形成 D.经济效益刺激了技术研发创新4.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了( )A.研究成果取决于研究者出身 B.科技创新已不需要生产经验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5.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发明创造,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下列关于各项发明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成果 意义A 18世纪30年代飞梭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B 1771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 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C 瓦特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 旧产业部门焕发出新的活力D 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轮船、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应运而生A.A B.B C.C D.D6.18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的工业革命不断深入。1800年,英国城市人口已达全国人口的20%,1851年,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到19世纪70年代,伦敦的人口接近300万。这反映出工业革命( )A.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B.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C.助推了城市化进程 D.扩大了城乡发展差距7.综合如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 1755 1797 1835指数 42.74 42.48 78.69A.生产力巨大飞跃并成为世界工厂 B.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C.国民总收入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D.工人工资持续大幅度提高8.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纽约、波士顿、匹兹堡和华盛顿等城市一万多个单位的35万工人举行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罢工,当时在罢工工人中流行一首《八小时之歌》,歌中唱道:“八小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A.美国社会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B.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到美国C.工人阶级积极争取合法权益 D.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9.下图为1250至1980年间英国人口和实际工资变化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19世纪以后变化趋势形成的直接因素是( )A.海外殖民的扩展 B.圈地运动的发展C.工业革命的推动 D.民主制度的确立10.如表是“1837年曼彻斯特和拉特兰郡人口平均寿命”表。反映出当时英国突出的社会问题是( )A.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差距拉大 B.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C.城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D.城镇化冲击了农业经济发展11.下面为《1500—1900年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图》,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A.“光荣革命”使英国经济增长达到了最高峰B.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C.殖民扩张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D.新航路的开辟是英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12.对下面两幅图中所含信息,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英国垄断了全球运输业. B.欧美工业化已基本完成C.全球市场联系得到加强 D.列强对殖民地加紧争夺非选择题13.向“距离”挑战,古往今来,重大的科技发明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拉近了世界的距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根据图示,写出字母A、B、C代表的内容;分别写出A、B两个时代“向距离”挑战的重要发明。(2)马克思认为“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在A、B时代,世界是怎样被“拉近距离”走向整体的?试卷第1页,共3页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随堂练习答案及解析(一)主干知识重点填空:1.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2.珍妮纺纱机;机器生;手工;棉纺织业3.1771;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蒸汽机、蒸汽时代,汽船、火车;电力技术、电气时代,汽车、飞机背诵默写:①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②生产组织形式上: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出现了垄断组织;③社会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与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同时,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形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断高涨;④社会生活:大批以工厂为中心的城市兴起,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开始并加快;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⑤社会问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⑥世界面貌:改变世界面貌,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随堂练习选择题:1.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发生圈地运动后,大量农民的土地被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这导致大量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主要还是制呢业,并非是棉纺织业,且工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北美独立运动是在18世纪后期,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火车是1804年发明的,排除D项。故选A项。2.B【详解】关于铁路采用动力的实验比赛引发众多人的关注和参与,催生各类设想和发明,表明民众对技术创新充满热情,B项正确;当时蒸汽机已经发明和运用于生产,“畜力仍是动力的主要来源”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发明比赛,而非体育运动,排除C项;机械力与畜力可以结合,并非难以兼容,排除D项。故选B项。3.D【详解】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瓦特的妻子以及瓦特本人在与好友的通信的言论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初衷是追求利益和利润,说明经济效益刺激了技术研发创新,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瓦特要改良蒸汽机,说明蒸汽机还有不足,没有在工业中普遍应用,而且材料没有说蒸汽机的应用范围,排除A项;标准化生产是美国的成就,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组织形成,材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4.C【详解】依据材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可见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大都是专业工匠,体现经验的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大都是科学家,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项正确;“取决于”表述过于绝对,研究成果的取得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排除A项;科技创新同样需要生产经验,排除B项;科学理论与生产经验哪个更重要,不能直接进行对比,表述错误。5.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B项正确;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排除A项;“复动式蒸汽机”的出现,为工业革命提供动力装置,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排除C项;轮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属于蒸汽动力,排除D项。故选B项。6.C【详解】据材料,19世纪的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中,伦敦等一批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兴起,反映工业革命助推了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材料本意是城市人口比例升高,而非总人口增长,不能得出“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排除A项;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 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城乡经济总量、经济发展速度、居民收入的差异情况,不能得出城乡发展差距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7.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人收入增长的速度低于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说明资本家财富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工人收入增长,故而可以得出结论: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和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不能说明英国生产力巨大飞跃并成为世界工厂,排除A项;材料表明英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表明英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项理解片面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8.D【详解】据题干材料可知,1886年的美国工人数量多,工人工作时间较长,从侧面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D项正确;罢工直接反映的是阶级矛盾的激化,排除A项; 马克思主义主张用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排除B项;工人阶级积极争取合法权益是题干材料直接反映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9.C【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19世纪以后,英国的人口和实际工资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英国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人口和实际工资的增长,C项正确;海外殖民的扩展不利于人口的增长,排除A项;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农民破产,不利于实际工资的快速发展,排除B项;民主制度有利于人口和工资的增长,但不是直接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10.B【详解】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曼彻斯特作为工业城市,其人均寿命低于农业郡,这说明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降低了人均寿命,体现了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人均寿命而非贫富差距,排除A项;农业郡的人均寿命并未下降,因此是城市生态遭到破坏,农村并未遭到破坏,排除C项;题干主旨并非城乡矛盾,得不出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B项。11.B【详解】根据材料《1500—1900年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图》可知,18世纪中期之后,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工业革命的推动,而图中1900年增幅明显大于18世纪后半期,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大,B项正确;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此时期英国经济增长并未达到最高峰,排除A项;英国经济发展与殖民扩张有关,但“根本保障”的的说法错误,根本保障应是工业革命的推动,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根据图示,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经济并未迅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2.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图片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造船业的信息。这一时期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造船业的发展说明航运业迅速发展,全球市场联系增强,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项正确;题目中没有显示英国,无法得出英国垄断全球运输业的结论,排除A项;题目的信息是航运业发展迅速,无法得出欧美工业化完成,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列强对殖民地加紧争夺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非选择题:13.(1)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在蓝天飞翔;A时代:火车、汽船;B时代:汽车、飞机、电话等(2)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世界整体化发展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化浪潮开始从欧洲推向北美和亚洲。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德意志民族以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统一,俄国经历农奴制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同时,欧美列强抢占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更多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随着殖民地被瓜分殆尽,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