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复习学案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复习学案(含答案)-高一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一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复习学案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复习学案(含答案)-高一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一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

资源简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主干知识
重点填空:
1.一战的起止时间: ;一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2.一战的实质: ;
3.交战的两大军事集团及主要国家: ;
4.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秩序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国联形成决议的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诵默写: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的影响
随堂练习
选择题:
1.巴尔干部分地区曾先后落入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在反对这两个帝国的斗争中,巴尔干的民族主义日益高涨。另外,沙皇俄国以“泛斯拉夫主义”支持塞尔维亚人的统一主张,而奥匈帝国则坚决反对塞尔维亚独立,俄国与奥匈帝国的争斗不断。这表明( )
A.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逐渐加剧 B.俄奥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C.巴尔干地区紧张局势日益升级 D.俄国在国际问题上更注重伸张正义
2.学者罗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土耳其后,还渴望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而对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而言,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却并不希望如此。罗素强调的是( )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演化成战争
B.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是引发一战的重要因素
C.巴尔干地区成为一战前欧洲的“火药桶”
D.德俄两国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孕育了战争
3.1908年,一篇颇受欢迎的俄国评论写道,"俄罗斯民族的命运维系于塞尔维亚等斯拉夫兄弟民族的命运,如果塞尔维亚被征服了,被肢解了,那么俄罗斯的未来将会化为灰烬"。在此前后,德国权威报刊声称"斯拉夫的海浪无时无刻不在冲击德意志人的堤坝,如果我们后退一点,那么我们就会失去一切"。材料反映出一战前( )
A.俄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B.报刊舆论左右国际局势
C.塞尔维亚地区冲突日益升温 D.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泛滥
4.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逐渐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后,一战爆发。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源于( )
A.巴尔干地区矛盾尖锐 B.欧洲列强形成了不同利益集团
C.萨拉热窝事件的刺激 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1916年7月,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由此可知,美国参战的主要动因是( )
A.加强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B.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C.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 D.帮助协约国赢得战争
6.在参加一战的三个月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写道:“当战争结束的时候,我们就会迫使它们(英法)同意我们的意见,因为,顺便说说,那时它们在财政方面将由我们支配。”“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它。“这表明,美国参战的主要意图是( )
A.摧毁德国的专制政权 B.主导建立并操纵国联
C.将民主理想推向全球 D.角逐欧洲和世界霸权
7.1918年初爆发的大流感在三年时间造成全球约1/3的人口感染,数千万民众死亡。这场大流感被冠以许多名称,如“法国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德国瘟疫”“布尔什维克病”等等。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较少顾忌,在报纸上报道病情实况,国际媒体由此把大流感称为“西班牙大流感”。这反映出当时( )
A.报刊媒体刻意掩盖事件真相 B.战时敌对情绪阻碍了科学认识
C.协约国集团敌视社会主义苏俄 D.国际联盟未能有效应对疫病蔓延
8.信息对战争与外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战初期,主要是通过电报、电缆将情报信息传送到世界各地。1914年8月5日,英国就利用其便利的地理位置和海上优势,切断了德国通向北美大陆的两条海底电缆,这样也就切断了德国和美国之间信息交流的通道,因此美国对于前线的战争信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英国。”英国这一做法( )
A.破坏了美德的同盟关系 B.在外交上彻底孤立了德国
C.有利于英国的战争宣传 D.决定了美国对一战的态度
9.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指出,由于德国对凡尔赛体系没有道义上的义务,又没有一个防止它提出挑战的明确均势,一旦它开始挑战凡尔赛战后安排,唯有靠法国使用武力或美国永久卷入欧洲大陆事务,方能保障和约条款的执行。上述观点说明( )
A.美国企图谋取世界权 B.凡尔赛体系自身的脆弱性
C.英国丧失欧洲的主导权 D.国际法原则确认的必要性
10.有研究者认为,在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民众对无尽杀戮的厌倦、憎恶和愤慨,推动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快速发展。在东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予备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东方民族重获独立的巨大希望。由此,东方比西方有更多的人倾听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体系的批判。据此可知( )
A.民族意识觉醒引发了社会革命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差异性
C.无产阶级成为东方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力量
D.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在1917年参战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了欧洲政治时代向全球政治时代转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工业遭到严重破环……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 ………土耳其的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7%的土地上进行试验。
11.以下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 )
A.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B.民族解放运动斗争高涨
C.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确立 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
12.下图为一战期间美国海军的征兵海报《哇!我真希望我是一个男人!》,据此可推知( )
A.一战提升了女性社会地位 B.世界局势即将发生重大转变
C.美国女权运动达到新高潮 D.国防动员方式出现根本变化
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原有的世界格局,世界需要按照新的力量对比建造新秩序。巴黎和会重建了欧洲的秩序——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暂时建立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秩序——华盛顿体系。在巴黎和会上还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尽管这个组织在产生的时候就具有先天的缺陷,在建立后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但作为第一次组织国际机构的尝试,它为以后建立类似的组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公正性酝酿着它的不稳定性,在仅仅存在了二十几年后,就被德国再次发动的世界大战所打破。
——唐贤兴《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二战期间,美苏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通过许多宣言、公告和协议,最终确立了国际新秩序——( )。它们根据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处理战败国时,他们吸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教训,既要确保德国和日本不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威胁,又要避免强加在其身上过多的重担。它们非常重视战败国的民主建设,战后50年间,( )下的国际秩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的“天生的缺陷”是什么 “以后建立类似的组织”指的是什么 它怎样完善了国际联盟的缺陷
(2)材料二中,( )处国际新秩序指的是什么 它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进步性有哪些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随堂练习答案及解析
(一)主干知识
重点填空:
1.1914—1918;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3.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同盟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按实力重新划分世界;5.全体一致;
背诵默写:
6.评价:积极:暂时稳定了国际秩序;局限: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基础上,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隐患。
7.影响: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觉醒;开始改变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二)随堂练习
选择题:
1.C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一战前的世界。根据材料“巴尔干的民族主义日益高涨”“沙皇俄国以‘泛斯拉夫主义’支持塞尔维亚人的统一主张,而奥匈帝国则坚决反对塞尔维亚独立,俄国与奥匈帝国的争斗不断。”及所学可知,巴尔干地区民族矛盾和大国之间的争夺矛盾不断加剧,表明巴尔干地区紧张局势日益升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英德矛盾是此时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排除B项;“俄国在国际问题上更注重伸张正义”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B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渴望占有”“控制土耳其后,还渴望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俄国却并不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B项正确;A、C、D项都是一战爆发的原因,但不是材料所强调的角度,排除A、C、D项。
3.D据材料“俄罗斯民族的命运维系于塞尔维亚等斯拉夫兄弟民族的命运”“斯拉夫的海浪无时无刻不在冲击德意志人的堤坝”等信息可以看到,奉行本民族利益至上,排除歧视其他民族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泛滥,民族主义成为对外扩张的借口,D项正确。
4.D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20世纪初的世界。根据材料“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逐渐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及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引发了一战,D项正确;“巴尔干地区矛盾尖锐”不属于根源,排除A项;“欧洲列强形成了不同利益集团”属于欧洲列强矛盾加剧的产物,不属于根源,排除B项;“萨拉热窝事件的刺激”属于一战爆发的导火索,不属于根源,排除C项。故选D项。
5.B。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17年的美国。根据材料“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可知,美国参加一战是为了“管理这个世界”,意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B项正确;“加强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并不是主观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题干信息显示了美国”管理这个世界”的企图,而不仅仅是维护海外利益的动机,排除C项;“帮助协约国赢得战争”并不是美国参战的主要动因,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D根据材料“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它”可知,美国在参战的三个月后,其总统威尔逊提及战后要在欧洲和世界范围内支配并管理财政经济霸权。由此可见,美国参战的意图是角逐欧洲和世界霸权,D项正确;“摧毁德国专制政体”并非美国的主要意图,排除A项;国联是由美国倡议并成立的,但美国并未加入国联,排除B项;“将民主理想推向全球”并非美国的主要意图,排除C项。故选D项。
7.B从对大流感的命名来看,疫病被一战中交战各方用于抹黑对手、转移矛盾以及控制民意等。这种“污名化”成为战时宣传的需要,但这种战时敌对情绪也阻碍了科学认识,B项正确;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较少顾忌,在报纸上报道病情实况,所以“报刊媒体刻意掩盖事件真相”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协约国集团敌视社会主义苏俄”只是体现了材料部分主旨,排除C项;当时国联尚未成立,且国联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排除D项。故选B项。
8.C根据材料“。1914年8月5日,英国就利用其便利的地理位置和海上优势,切断了德国通向北美大陆的两条海底电缆,这样也就切断了德国和美国之间信息交流的通道,因此美国对于前线的战争信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英国。”可知英国在一战初期就切断了德国通向北美的电缆,切断了德国同美国的联系,从而掌握了美国关于战争信息的主要来源,有利于英国的战争宣传,C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与德国没有结盟,排除A项;英国这种行为只是涉及与德美关系,不能说在外交上孤立了德国,排除B项;英国这一做法也无法决定美国对一战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
9.B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根据材料“一旦它开始挑战凡尔赛战后安排,唯有靠法国使用武力或美国永久卷入欧洲大陆事务,方能保障和约条款的执行”可知,凡尔赛体系缺乏维护的力量,具有脆弱性,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企图谋取世界霸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英国,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国际法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
10.B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期间(世界)。根据材料“在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民众对无尽杀戮的厌倦、憎恶和愤慨,推动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快速发展。在东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予备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东方民族重获独立的巨大希望。由此,东方比西方有更多的人倾听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体系的批判”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爆发推动了西方共产主义运动的快速发展,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东方民族致力于反殖民主义革命。因此,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地缘政治和经济社会条件激发了马克思主义内部的差异化进程,B项正确;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民族意识觉醒引发了社会革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差异性,没有体现无产阶级在东方民族独立运动的地位和作用,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差异性,未涉及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11.A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时期(世界)。据材料“美国在1917年参战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了欧洲政治时代向全球政治时代转变”“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2%”“土耳其的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可得出欧洲遭到削弱、美国崛起,苏俄诞生,表明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解放运动,排除B项;材料反映欧洲地位削弱,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确立说法错误,排除C项;二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
12.B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期间(美国)。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2月,德国宣布施行无限制潜艇战政策,一向倾向于协约国的中立国的美国被德国这一政策激怒,最终美国向德国宣战,海报反映了这一历史史实,美国参战加速了协约国的胜利,B项正确;一战之后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但是这幅海报的时间是一战期间,A项排除;此时女权运动并没有达到新高潮,C项排除;征兵海报只是一种征兵的形式,根本变化论述过于绝对,D项排除。故选B项。
非选择题:
13.(1)缺陷:缺乏普遍性;“全体一致”原则,无法制止战争的发生。
组织:联合国。
完善:奉行“大国一致”原则,维护和平有了更强的操作性。
(2)新秩序:雅尔塔体系。
进步性:吸取凡尔赛体系的教训,避免强加给战败国过多的负担;重视对战败国的民主建设;雅尔塔体系使国际秩序更加稳定。(答出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