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复习学案(含答案)-高一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复习学案(含答案)-高一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一)主干知识
重点填空:
1.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随着_____________的结束与消失,_________希望建立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欧盟于_________(时间)在_____________基础上成立,是___________一体化组织。
4. 经济全球化可以追溯到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世纪-20世纪初,______________使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二战后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________________ 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进入__________(时间),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5.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同时,________________也在发展。如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东南亚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
背诵默写:
6.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二)随堂练习
选择题:
1.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对“扩展战略”的宗旨作了阐述,他说:“在冷战期间我们试图遏制对自由制度生存的威胁。现在我们试图扩展生活在自由制度下的国家的圈子。”其根本目的是 (  )
A.推行多极化外交 B.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C.遏制苏联的扩展 D.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2.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持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越来越深地参与到全球生产价值链当中,在跨境贸易与投资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这反映出21世纪以来( )
A.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经济全球化得到空前发展
C.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变化 D.发展中国家掀起改革浪潮
3.“21世纪,不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一场产品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音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到全世界。”这主要说明互联网 (  )
A.没有带来科学技术的变革 B.促进了人们价值观的更新
C.消除了人类社会的隔阂 D.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
4.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巨量史料展现在所有学者面前,不但能轻易查阅,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往用100年也做不到的事,现在很短时间就能实现。“史料大爆炸”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B.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
C.文化多样性得到维护 D.史学理论取得了突破
5.在201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鼓吹“美国优先”,以重振美国国内产业和贸易保护主义为竞选纲领。取得大选胜利、特朗普就任后,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并要求修改与多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认为它们损害了美国国内产业。特朗普的当选及其政府政策( )
A.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B.推动了美国全球霸权的确立
C.合理反思了经济结构的缺陷 D.是当时逆全球化思潮的表现
6.在世界舞台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期望展示自己的文化个性魅力。但实际情形是处于强势文化一方对于弱势文化采取“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试图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对方,结果文化的冲突就在所难免。材料意在说明全球化( )
A.促进了各国间文化交流 B.使文化多样性受到挑战
C.决定各国文化发展方向 D.推动了政治格局多极化
7.某班同学举行历史辩论会,围绕同一历史主题,正反方展开激烈辩论,其辩论的主题应是( )
正方 反方
互联网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走天下”成为很多人出行时选择的方式。 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网络安全成为社会问题。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
A.社会信息化的利弊 B.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C.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D.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8.下图是中西方学者对文化多样性的不同认识。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文明冲突论” 世界上的许多冲突是由不同的文明所造成的,强势文化必然战胜弱势文化。 “文化自觉论”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A.前者符合文化多样性的规律 B.前者承认文明多元化下共同发展
C.后者是对文化趋同性的纠偏 D.后者关注文化的多样性和斗争性
9.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日本半导体行业崛起引发美日半导体贸易摩擦。美国以“产业间谍罪”制裁日本企业,逮捕日企员工,提高关税壁垒,强迫日本签订《美日半导体协议》,致使日本半导体行业走向衰落。该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B.美国霸权地位日益稳固
C.科技革命改变了国家实力对比 D.美日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10.关贸总协定在1948年生效时,23个缔约成员里只有8个发展中国家;1995年乌拉圭回合谈判时,成员中的发展中国家数量增加到了52个;1996年世界贸易组织新加坡首届部长级会议前夕,这一数字达到了96个,占了成员总数的3/4,这种变化是因为( )
A.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经贸格局的变迁趋势
C.两极格局和冷战时代终结 D.科技革命的影响与日俱增
11.美国长期以来都将经济制裁作为维护其利益和霸权的重要手段,下图是美国作为主要制裁方发起的经济制裁次数及其效果示意图。据此可以推断( )
A.美国一直致力于建立单极世界 B.美国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态度
C.多极化趋势下国际竞争的加剧 D.美国经济制裁的数量持续增加
12.漫画《经济全球化的领跑者》,描绘的是“山姆大叔”扛着“经济全球化”大旗,拖着吸满钞票的磁铁。这幅漫画的寓意是 (  )
A.西方大国占据优势 B.全球化正加快步伐
C.全球化需要领导者 D.经济全球化阻力大
非选择题
13.材料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国家主权面临限制的问题日益突出。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及一些地区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民族国家在申请加入或想得到援助时,就不得不接受其苛刻的条件。面对急于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动辄以阻碍资金和技术的流入为要挟,迫使东道国政府为其在当地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创造便利。当前新的有生命力的技术大多被主要的工业化国家掌握,技术侵略、技术殖民、技术霸权等政治欺压现象也会相应而生。
材料二 全球经济一体化把世界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必然使跨越国界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全球性问题不是某一国家所能单独应付、处置和解决的,而必须要依靠全球性的努力。各主权国家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协调政策立场,采取共同对策,才能取得共同繁荣和发展。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中,为了保障经济的良性运行和有效地调解国际经济冲突,各国的经济活动必须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和惯例行动,于是各国在自愿基础上自主地让渡和限制部分主权成为必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戴轶《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矛盾析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民族国家面临的问题及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主要观点及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给民族国家的启示。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随堂练习答案及解析
主干知识
重点填空:
1.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
2.冷战/两极格局;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发展中国家
3.1993;欧共体;政治经济
4.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工业革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发展;21世纪
5.域经济集团化;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
背诵默写:
6.影响:积极:加快世界经济发展;
消极:①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②利润大多流向发达国家,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③全球化问题突出
(二)随堂练习
选择题:
1.B【详解】据材料“现在我们试图扩展生活在自由制度下的国家的圈子”并结合所学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故选B项。
2. C【详解】据材料可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深地参与到全球生产价值链当中,据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可见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格局中越来越活跃,C项正确;A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信息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不相关,排除;B项表述不符题意,题干主要反映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格局中越来越活跃,并非强调经济全球化得到空前发展,排除;材料主要涉及发展中国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中越来越活跃,未体现发展中国家掀起改革浪潮,排除D项。
3. D【详解】根据材料“用电脑延伸人脑……瞬间传到全世界”可知,互联网技术是对人们传统的交往和交流方式进行革命性的革新,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故D项正确。互联网的发展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变革,排除A项;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4.B【详解】 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巨量史料展现”“不但能轻易查阅,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结合所学可知是源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B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文化多样性与轻而易举的查阅到巨量史料以及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无必然因果关系,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史料的丰富和深度,不能体现史学理论的成就如何,排除D项。
5.D【详解】 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目的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据材料“鼓吹‘美国优先’,以重振美国国内产业和贸易保护主义”“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认为它们损害了“美国国内产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这种重新赋权于地方和国家层面的思想,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的做法,就是逆全球化思潮的表现,D项正确;逆全球化的做法也不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排除A项;在特朗普当选前美国已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排除B项;美国没有反思本国问题,而是归咎于全球化,排除C项。
6. B【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出在全球化之下,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形成了文化入侵之势,试图消灭其他文化,给全球的多元文化带来挑战,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全球化对文化的消极影响,而不是促进交流的积极作用,排除A项;全球化并不能决定各国的文化发展方向,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化遇到挑战,无关政治多极化,排除D项。
7. A【详解】题干所述辩论会围绕手机和互联网的利弊开展,属于社会信息化的范畴,A项正确;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所述属于经济社会领域,世界多极化属于国际政治范畴,排除D项。
8. 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文化自觉论”强调“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可得出其强调对文化的趋同性的纠偏,C项正确;“文明冲突论”在否定文化的多样性,排除A项;根据题干中“文明冲突论”可知其强调强势文化最终战胜弱势文化,而非共同发展,排除B项;“文化自觉论”关注文化的多样性,未关注斗争性,排除D项。
9. 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美国的恐慌,采取多种措施阻碍日本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可见美国在两极格局下采取措施限制其他政治力量的崛起,阻止其他政治力量打破两极格局,因此多极化的趋势存在曲折性的表述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美国霸权地位日益巩固,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冲击,排除B项;科技革命使得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但实力对比并未明显变化,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美日同盟关系走向破裂,材料主要体现出日美在经济领域有竞争、摩擦,排除D项。
10. 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结合所学,二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和发展中国家的涌现,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在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中,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多,世贸组织成员结构的变化正是国际经贸格局重大变化的反映,B项正确;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后为了适应国际经贸发展、世界多边贸易的需要,1995年世贸组织终于成立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了其成员国,两极格局和冷战时代终结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科技革命影响与日俱增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无关,排除D项。
11. C【详解】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14—2002年(美国)。根据美国作为主要制裁方发起的经济制裁次数及其效果示意图,可知20世纪美国发起的经济制裁次数总体上增多,但成功率总体上下降,与美国国际地位相对衰落,欧洲、日本、中国等崛起为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关,反映多极化趋势的发展,C项正确;冷战结束后,美国妄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排除A项;二战后的全球化浪潮中,美国一度是最大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和主导者,近来美国出现了逆全球化思潮,但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起经济制裁的数量较70年代减少了,排除D项。
12.A【详解】 “山姆大叔”象征着美国,“吸满钞票的磁铁”意味着其获利丰厚,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是实际获利者,占据优势,故A项正确。
非选择题:
13【答案】
(1)问题:国家主权面临限制,甚至受损。表现:国际组织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冲击。
(2)观点:应对全球性问题,要依靠全球性的努力。举措:各主权国家相互合作;各国应遵循国际约定;适度让渡和限制部分主权。
(3)经济全球化利弊共存;民族国家应树立新型的主权观,致力于建设新型全球化。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家主权面临限制的问题日益突出”得出国家主权面临限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及一些地区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得出国际组织的影响;根据材料一“跨国公司动辄以阻碍资金和技术的流入为要挟,迫使东道国政府为其在当地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创造便利”得出跨国公司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当前新的有生命力的技术大多被主要的工业化国家掌握,技术侵略、技术殖民、技术霸权等政治欺压现象也会相应而生”得出信息技术的冲击。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全球性问题不是某一国家所能单独应付、处置和解决的,而必须要依靠全球性的努力”得出应对全球问题要依靠全球性的努力。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各主权国家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协调政策立场,采取共同对策,才能取得共同繁荣和发展”得出各主权国家相互合作;根据材料二“为了保障经济的良性运行和有效地调解国际经济冲突,各国的经济活动必须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和惯例行动,于是各国在自愿基础上自主地让渡和限制部分主权成为必要”得出各国要遵循国际约定,适度让渡和限制部分主权。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回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