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复习学案(含答案)-高一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复习学案(含答案)-高一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一)主干知识
重点填空:
1. 、 、 、 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发展方面,世界面临的挑战 、 。
3.安全方面,世界面临的挑战 、 、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是发展的 ,发展是和平的 。
5.中国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方案:一方面,
;另一方面,

背诵默写:
6.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及意义
(二)随堂练习
选择题:
1.1989年,欧共体国家宣布禁止对华销售武器,并推迟新的官方出口信贷和经济开发项目。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欧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以及“全面伙伴关系”,经贸合作也开始快速增长。这一转变( )
A.反映中欧间国家利益趋向一致 B.有利于扩大欧洲对中国的影响
C.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D.说明中欧的矛盾已经消失殆尽
2.坦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援外铁路,1975年 10月全面建成并试运营,它代表当时铁路技术的最高水平,时至今日,中国仍设有机构承担该铁路的日常维护工作。这条铁路对促进非洲中部的和平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誉为“自由之路”。由此可知,坦赞铁路的修建和维护( )
A.见证了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 B.表明了和平共处成为各国共识
C.体现了“南北合作”务实精神 D.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与责任
3.目前,世界地区性组织数量已达4100个。其中,无论是国际政府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职能均呈现强化的势头,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深入到反恐、环保、人权、扶贫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这反映出( )
A.国际治理成为国际关系演进潮流 B.国家纷纷让渡其部分主权
C.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盛行 D.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然成型
4.2021年,高盛、瑞银、渣打和法国兴业银行在内的22家大型国际银行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数字人民币。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专门分析此事,并报告“美国正在面临国际经济中的斯普特尼克(俄语:人造卫星)”。这反映出( )
A.人民币优势地位 B.政治多极化格局 C.区域集团化趋势 D.冷战思维仍存在
5.新华社日本广岛2023年5月50日电通讯:“战争会议!即刻解散”“G7滚出亚太”“反对日美军事同盟”——多国人士集会抗议19-21日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由此可见(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美国霸权下新自由主义的失败
C.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经济全球化 D.旧的世界政治秩序正面临挑战
6.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1992年在巴西开放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次年4月在纽约签署。这些国际条约的签署( )
A.标志着国际体系法制化的开端 B.推动了联合国职能的重大转变
C.实现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 D.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7.美国拜登政府执政以来, 一方面大力打造开放的高技术移民政策体系,吸引全球留学生和高 技术人赴美工作。但另一方面,限制与“军民融合战略”相关实体有关联的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入境。材料说明美国( )
A.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 B.人才政策受国际局势影响
C.打通国际高级人才市场 D.移民的主体是高科技人才
8.当今世界,出现了全球经济政治化与主权国家政治经济化双重发展趋势。各式各样的国际制度、规范、法律和组织层出不穷,恰似一张遍及全球各个角落的“大网”,约束各国和各种非国家行为体的行为。可见,当今世界( )
A.强权政治受到了有效制约 B.全球治理机制亟待改革
C.全球化与多极化成为潮流 D.合作共赢成为世界共识
9.如表为战后大国国际组织外交创新实践的典型路径,据此表能够说明( )
中国新时期外交
国家(地区) 美国 西欧、日本 中国
时期 二战后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代表性国际组织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关贸总协定 欧共体、亚开行 国际竹藤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
组织目标及行动 战后世界秩序 地区发展 发展中国家集中地区的发展
组织结构 大国贡献与大国优先 大国贡献与大国优先 大国贡献与平等对话
A.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自主外交 B.积极创新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C.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构建协调合作、均衡发展大国关系
10.2017年1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税改法案。根据此法案,美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下调至21%,不但低于同时期欧盟国家22.1%的标准税率,而且也低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24.8%的平均税率;海外企业利润汇回税率也从35%下降到15.5%。这一法案( )
A.不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 B.刺激了企业扩大投资的欲望
C.是美国支持自由贸易的体现 D.是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反映
11.由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中国已经先后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多个领域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述多次被写入联大决议,以及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中。这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A.已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 B.可以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C.成为现代中国外交政策出发点 D.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捍卫自由贸易
12.2023年9月,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的伟大贡献是“打破了历史局限性,真正洞悉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由此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利于( )
A.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B.促进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C.彻底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D.消除国家间意识形态的分歧
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结束后,伴随着美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急速膨胀、新科技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美国境内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态学知识的普及使人们越发意识到濒危物种的生态价值,认识到物种灭绝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进而引发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 生态学的新有机论者们将生态学与伦理学进一步结合,着重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人类与其他生物“共享地球这个星球”的生态道德观 美国司法界也提出了“自然物诉讼”的概念,主张“那些啄木鸟,那些山狗和熊,那些旅鼠和河流中的鲑鱼都可以站在法庭上”。保护环境成为1960年美国选民关注的第三大重要话题 环保组织纷纷成立公民游说国。积极推动国会通过更具保护效力的议案。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颁布了保护珍稀物种的法律法规,虽然其立法目的、保护范围与严格程度不尽相同,但在立法理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美国1973年《濒危物种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全球性环保组织也积极在各国开展拯救濒危物种的行动。据不完全统计,被该法案列入保护名录的物种有90%在美国(种群数量)得到恢复。
——摘编自藤海键、张雪娥《美国1973年(濒危物种法)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1973年《濒危物种法》制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如何进一步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随堂练习答案及解析
(一)主干知识
重点填空:
1.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2.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3.地区热点问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非传统安全威胁;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
4.前提;保障
5.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背诵默写:
6. 实践:①2013年“一带一路”合作倡议;②2014年丝路基金;③2015年亚投行;④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意义:①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②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③中国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
(二)随堂练习
选择题:
1.C【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从1989年到21世纪初,欧盟(欧共体)对华政策从制裁转向合作,这一变化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C项正确;“中欧间国家利益趋向一致”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有利于扩大欧洲对中国的影响”的表述片面,中欧合作对双方都有影响,排除B项;“欧的矛盾已经消失殆尽”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C项。
2.D【详解】由材料可知,中国从70年代中期到至今对坦赞铁路的建设和维护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促进非洲中部和西部的和平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与责任,D项正确;材料可知,坦赞铁路的修建和维护体现中国与非洲的坦、赞两国的友好关系,中国与非洲中、西部的良性互动,故A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各国”表述绝对,排除B项;坦赞铁路的修建和维护体现的是“南南合作”,故C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3.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世界地区性组织中,无论是国际政府组织还是国际非政府组织,它们都是在从事国际各方面的治理,材料“数量已达4100个”“均呈现强化的势头”“作用日益凸显,而且深人到国际安全、环保、人权、扶贫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体现出国际治理成为国际关系演进潮流,A项正确;参与国际组织不等于让渡主权,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联合国的作用,排除C项;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成型,排除D项。故选A项。
4.D【详解】据材料“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专门分析此事,并报告‘美国正在面临国际经济中的斯普特尼克(俄语:人造卫星)’”和所学可知,美国认为这种现象是经济对抗,也就是冷战思维的体现,D项正确。“人民币优势地位”说法夸大了,美元在当今世界还是优势地位的国际货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多个国家或者集团力量,无法反映政治多极化格局,而且政治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区域集团组织,排除C项。故选D项。
5.D【详解】据本题材料“战争会议!即刻解散”、“G7滚出亚太”、“反对日美军事同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议人士认为七国集团拒绝和无视联合国做出的决定,肆意干涉和影响世界大事,引发气候变化、粮食短缺、能源价格飙升、战乱和贫困等各种危机,美国以回归亚太地区为借口,拉拢亚太地区其他国家搞“小圈子”,这说明20世纪以来随着亚洲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美国为中心的旧的世界政治秩序正面临挑战,D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的结论,排除A项;仅凭多国人士集会抗议的孤证无法断定美国霸权下新自由主义已经失败,排除B项;经济区域集团化并不是经济全球化的阻碍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
6.D【详解】题干中一系列条约的签署,主要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有利于人类共同体命运,D项正确;1995年世贸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国际体系法制化的开端,排除A项;联合国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没有发生改变,排除B项;当今世界还没有实现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排除C项。故选D项。
7.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拜登政府一方面大力吸引全球留学生和高技术人赴美工作,另一方面却“限制与‘军民融合战略’相关实体有关联的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入境”,这体现了美国人才政策受国际局势影响,既要维护自己的技术优势,又要遏制中国技术发展,B项正确;材料说明美国人才政策受国际局势影响,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美国对移民优先考虑高级人才,但是不能据此认为美国打通了国际高级人才市场,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美国拜登政府大力吸引全球留学生和高技术人赴美工作,但不能说明移民的主体是高科技人才,排除D项。故选B项。
8.B【详解】根据材料“全球经济政治化与主权国家政治经济化双重发展趋势出现,各式各样的国际制度、规范,法律和组织约束各国和各种非国家行为体的行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各式各样的国际制度,规范,法律和组织冗杂、繁多,因此改革旧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B项正确;“有效制约”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多极化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合作共赢成为世界共识,与现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B【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二战后以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倡导构建大国贡献和大国优先的国际组织,而中国则倡导构建积极构建大国贡献与平等对话的国际组织,如国际竹藤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等,这体现中国积极创新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B项正确;中国的确倡导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自主外交,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不仅仅体现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如亚投行参与国已有一百多个国家,排除C项;构建均衡发展说法错误,中国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0.D【详解】特朗普税制改革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有利于降低企业税负,强化美国在投资回报率方面的优势,促使实业资本流向美国。降低海外企业利润汇回税率,将加速美跨国企业海外利润回流。可见特朗普税制改革的目的是重振美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反映,D项正确;特朗普税制改革目的是吸引国际资本回流,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美国希望吸引国际投资,体现利用全球化促进美国发展,而非反对全球化,排除A项;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低有利于刺激投资,但材料还提及海外企业利润汇回税率降低,“扩大投资”未能点明特朗普税制改革“吸引国际资本”和“促进资本回流”的最主要目的,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企业税,而非关税,主要意在促进美国国内经济发展,与自由贸易直接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11.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13年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多国参与——由美好愿景转化为实践成果;“多次被写入联大决议,以及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得到世界的认可。由此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仍然是国家利益,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应对风险挑战与捍卫自由贸易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2.A【详解】据材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的伟大贡献是“打破了历史局限性,真正洞悉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及所学知识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打破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进而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A项正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涉及是全球范围,并非“区域经济集团化”,排除B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解决世界经济发展的问题,但没有“彻底解决”,排除C项;当今世界仍然存在意识形态的分歧,排除D项。故选A项。
非选择题:
13.(1)历史背景:二战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矛盾激化;滥用科技成果的负面效应显现;生态知识的普及;生态道德观(伦理观)的发展;环境公益诉讼观念(司法理论)的进步;环保组织和热心公民的推动。(答出四点即可)
(2)说明:推动国际法发展;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