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一)主干知识重点填空:1.农耕文明区 ,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2.古希腊人以 扩大影响。他们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 地区殖民。3.公元前 世纪,波斯兴起于 ,建立起地跨 的帝国。它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 制度。国王是最高主宰,权力被认为来自 。地方实行 。4.公元前 世纪晚期, 灭亡波斯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宣布 ,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 ,推广 。5.古代罗马把整个 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迅速发展起来。 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到 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 灭亡。背诵默写:6.三大帝国的共同特点及影响(二)随堂练习选择题:1.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王国直接把征服地区变成本国统治地,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也都把被征服地区变成行省,而古希腊人却在海外建立了独立于母国的城邦,并未形成统一的帝国。产生这两种不同殖民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形态的影响 B.社会性质的不同C.风俗习惯的迥异 D.管理水平的高低2.“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希波战争、罗马征服东地中海、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文明的冲突与融合3.希腊人通过对腓尼基文字的借鉴和修改,创造出了希腊字母,并增添了元音字母,使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包含元音的字母表。这反映了( )A.文字一体化推动了文化发展 B.人类文明在继承交流中不断发展C.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D.腓尼基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4.下列与下图所示帝国相关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A.其兴起与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相关 B.率先实行行省制并推广希腊文化C.有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D.出现奴隶集中劳作的奴隶制庄园5.在征服亚细亚民族的过程中,亚历山大不想“让马其顿人和希腊人过于居功,自认为是亚细亚的征服者。与此同时,他有意提高亚细亚的民族精神,决定时不时穿上波斯服装在公共场合露面”。亚历山大的这一做法( )A.扩大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力 B.践行了各民族平等的政策C.利于缓和民族之间的矛盾 D.意在推行因地制宜的举措6.在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出土了许多来自公元前3~4世纪,具有希腊元素的文物。如来源于古希腊神话小爱神形象的带翼天使壁画(如图),古希腊海豚型货币等。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7.古罗马城中公共建筑的比例十分惊人,大量斗兽场、浴场、剧场、图书馆和广场、市场等公共设施在大多数情况下供市民免费使用,城市里的各种享乐都是由“国家”供给的。这主要反映出古罗马( )A.民主政治相当发达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奴隶制度达到顶峰8.公元前27年前的罗马社会中,“奴隶在田间、作坊中劳作,也在主人家里忙碌”,他们绝大多数是在恶劣的条件下干活,如在大农场和种植园、矿山、作坊,甚至把他们送至角斗场,让其充任角斗士。这一现象( )A.推动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 B.容易催生阶级斗争C.说明罗马帝国已陷入危机 D.致使罗马帝国分裂9.有英国学者指出:当国家不断扩大,并开始统治大量人口之后,它们可以被称为帝国。在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帝国(图),这些帝国都( )A.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C.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 D.建立了完善官僚和法律体系10.公元313年《米兰敕令》后,基督教界逐步在罗马帝国中形成国中之国,罗马逐步变成上帝之城的对立面和被抛弃的对象,古典传统文化的信仰者被视为“异教徒”。从长时段看,这种历史趋势( )A.导致罗马帝国走向分裂灭亡 B.形成基督教权一家独大局面C.使宗教世俗力量斗争复杂化 D.不利于古典文化的长期保存11.它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大流士一世统治期间,该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它是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世界性帝国;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税收体系(如下图)。根据以上材料和以下图片,推断该国是( )12.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③处应填写的是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材料三 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先后建立起儿十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文明城市,分布在从地中海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最远的到达吉尔吉斯斯坦和印度。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量的希腊手工工匠、商人、学者、医生、冒险家纷纷涌入这些东方城市,不仅扩大了希腊与东方的经济联系,而且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直接介绍给了当地人,极大地扩大了希腊文明对东方的影响,而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请回答:概括材料一中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进行简要评价。(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并谈谈你认为在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什么态度。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随堂练习答案及解析(一)主干知识重点填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 组织和管理系统 2.移民方式;地中海和黑海周边 3.6;伊朗高原;亚非欧三大洲;君主专制;神;行省制 4.4;亚历山大;君权神授;行省制;希腊文化 5.地中海;奴隶制;1;4;4;西罗马帝国背诵默写:6.共同特点:本质上是奴隶制帝国;君主专制;地方行省制度;建立在军事征伐扩张之上;地跨亚欧非;民族众多、成份复杂影响:①扩张给被征服者带来了深重灾难,掠夺了大数财富.②进一步扩张了农耕文明区。③促进各区域思想、文化、技术的交融和相互影响;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贸往来。(二)随堂练习选择题:1.【答案】A【详解】由于经济形态的影响,农耕文明发达的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等采取直接把征服地区变成本国统治地的殖民方式,海洋文明的希腊人以移民、建立独立于母国的城邦的方式扩大影响,A项正确;材料中的国家都属于奴隶制帝国,排除B项;C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项。故选A项。2.【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波战争、罗马征服东地中海、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史实反映的是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也说明古代文明交往既有战争也有和平交往,D项正确;材料与中华文明的吸引力、帝国的扩张与崛起无关,排除AC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仅是材料的一方面,排除B项。故选D项。3.【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希腊。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希腊人借鉴西亚的腓尼基文字而创造出希腊字母,并增添了元音字母。这反映了人类文明在继承交流中不断发展,B项正确;材料提到的是腓尼基文字与希腊字母两种文字,而不是文字一体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希腊人借鉴西亚腓尼基人文明而有所创造,而没有提到希腊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关系,排除C项;腓尼基文字是字母文字的起源,苏美尔人楔形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由此可见,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亚历山大帝国兴起,A项正确;波斯帝国率先实行行省制,排除B项;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C项;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了奴隶集中劳作的奴隶制庄园,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古代欧洲和亚洲。由材料“不想让马其顿人和希腊人认为是亚细亚的征服者”“有意提高亚细亚的民族精神”“时不时穿上波斯服装在公共场合露面”等信息可知,亚历山大尊重和吸收被征服的东方地区的文化,不愿意希腊人过分轻视东方文化,此举有助于文化交融,缓和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矛盾,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吸收东方文化,而非传播西方文化,排除A项;希腊人在亚历山大帝国中享有特权地位,民族平等不能实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亚历山大对被征服地区文化的态度,未提及因地制宜确定治理举措,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公元前3~4世纪的古希腊。根据材料“在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出土了许多来自公元前3~4世纪,具有希腊元素的文物。”及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帝国在其征服的地区推行希腊化政策,并影响到周边地区,符合题意,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开通了丝绸之路,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公元395年后分为:西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476年;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1453答案第1页,共2页年),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穆斯林封建王朝。题干与阿拉伯商人的活跃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古罗马城中公共建筑的比例十分惊人,……公共设施在大多数情况下供市民免费使用,城市里的各种享乐都是由‘国家’供给的。”可知,古罗马城中存在大量公共建筑,其中斗兽场、浴场、剧场、图书馆和广场都是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体现了古罗马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特征,C项正确;民主政治是雅典城邦的政治特征,与古罗马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生活的丰富,无法得出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结论,排除B项;古罗马奴隶制是指在古罗马时期的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材料无法得出古罗马的奴隶制度达到顶峰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类、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洲)。根据材料“公元前27年前”“奴隶在田间、作坊中劳作,也在主人家里忙碌”“绝大多数是在恶劣的条件下干活”可知,在古代罗马社会中,奴隶需要承担大量的工作而且工作环境恶劣,受到奴隶主阶级的严重剥削,这一现象的出现容易催生出阶级斗争,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奴隶,并没有提及农民起义,排除A项;公元前27年前的罗马处于罗马帝国初期,社会矛盾还部严重,“罗马帝国已陷入危机”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罗马帝国分裂”在3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这些帝国均重视经济发展,促进了东西方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B项正确;只有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实行政教合一制度,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建立后控制了东西方商路,并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其他帝国均未控制商路,排除C项;这几个帝国都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但是只有拜占庭帝国的法律体系较为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通过《米兰敕令》成为国教,其与王权、古典传统文化的斗争和冲突,经过长期发展,使中世纪后期的宗教世俗力量斗争复杂化,C项正确;导致罗马帝国走向分裂灭亡并非该现象长期发展的产物,排除A项;基督教权一家独大局面不是基督教与世俗政治、古典文化斗争的历史发展趋势,排除B项;不利于古典文化的保存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世界性帝国、大流士一世统治期间,该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可知,公元前550年,波斯帝国建立,万王之王大流士一世建立了波斯帝国的最大版图,C项正确;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晚于波斯帝国,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于公元前336年,同样晚于波斯帝国,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建立于632年,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395年是罗马帝国时期,所以③是罗马帝国,故选B;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公元前27年被罗马帝国取代,与③时间不符合,故排除A;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二者与③时间不符,故排除CD。非选择题:13.【答案】(1)观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也促进了各地生产技术和文化的传播。评价:消极:亚历山大东征,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积极:推广了希腊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答出其中一点)(2)主要方式:暴力冲突、和平交往等。态度:①人类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②对自己民族、国家的文明应持自尊、欣赏的态度,对其他民族、国家的文明应持尊重、宽容,乃至欣赏的态度。③要做到文明互鉴,坚持对外开放意识。(答出其中二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