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复习学案(含答案)-高一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复习学案(含答案)-高一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一)主干知识
重点填空:
1.古代非洲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 和棉花等农作物。
2.古代非洲文明区域
东北非: 王国;西非: 、 、 。
3.古代玛雅文明:发展了以种植 为主的农业;城内有用于 的金字塔庙宇。
4.古代阿兹特克文明:发明了 ,扩大耕地面积。
5.古代印加文明:最高统治者是
背诵默写:
古代非洲文明的特点有哪些?
随堂练习
选择题:
1.班图人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当许多非洲土著居民还在以狩猎、采集为主时,他们已经农业和畜牧业并进。班图人最早培育的农业作物是( )
A.大麦、小麦 B.甜高粱、西瓜
C.水稻、芋头 D.玉米、马铃薯
2.据考古发现,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使用铁器的地区是西非,典型代表是今尼日利亚中部高原,该地区正好接近班图人的起源地,而铁器的传播路线大致与班图人的迁徙路线相吻合。由此可知( )
A.非洲文明地域差异性明显 B.铁器起源于非洲西部地区
C.班图人迁徙推动铁器传播 D.铁器在非洲自西向北传播
3.历史文献记载,西非古国加纳王国(约公元400—1200年)的首都有两个城区,一为国王贵族居住的王城,周边围有城墙,禁止外人擅入;一为穆斯林商人聚居的城区,拥有颇具规模的市场。由此可知( )
A.加纳王城兼具政治经济职能 B.古代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C.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D.帝国扩张推动区域文明交流
4.桑海帝国皇帝穆罕默德·杜尔在位时期,确立伊斯兰教为国教,厚待伊斯兰学者和商人。1497—1498年,在1000名步兵和500名骑兵的护卫下,他穿越浩瀚的撒哈拉沙漠,到圣城麦加朝拜,并施舍了30万金币的经历,在伊斯兰教世界成为美谈。杜尔的行为有利于( )
A.垄断地中海的商业贸易 B.建立中央集权政治统治
C.拓展帝国疆域跨欧亚非 D.促进西非文化事业发展
5.古代非洲有一座沙漠城市,“这里储备了大量的医生、法官、教士以及其他有知识的人。国王用自己的钱给予他们款待。在这里,潜水员捞上来的北非伊斯兰教地区的手稿和书籍,能卖到比任何商品都高的价钱。”这座城市是( )
A.摩加迪沙 B.廷巴克图 C.巴格达 D.大津巴布韦
6.古代某文明的农业以玉米为主食,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然而一千多年之后,这个由僧侣、星相家、工匠和农夫所组成的先进文明社会却忽然神秘地消失了。材料中描述的文明在如图中的地理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在印加帝国,皇帝被认为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通过皇家委员会管理帝国的土地,把土地分配给家庭或社区使用,但土地不可被私人所有,且土地所有者需要向国家缴纳一定比例的农产品作为税收。这种土地管理方式有助于( )
A.遏止土地兼并现象 B.保障国家财源稳定
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集权统治长治久安
8.它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国家之一”;它修建的道路系统被誉为“新世界的罗马”;它最终倒在了殖民者的“枪炮”、“病菌”和“钢铁”下。“它”的标签还包括( )
A.马丘比丘城 B.培育出甜高粱
C.创造了20进制 D.发明“浮动园地”
9.公元前后,玛雅人居住的地区出现了城市。在以后的七、八百年间,玛雅人建造了一百多个城市。城市里有规模很大的市场,并有客栈,供带货商人住宿。“此地城镇人口繁盛,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每一座市镇都是一个花果园”。这可以佐证,玛雅人( )
A.以发展商业为主业 B.创造了灿烂文明
C.建立了集权制国家 D.完善了城市功能
10.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印加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其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帝国各地区经济交流 B.镇压境内被统治民族的反抗
C.更为有效地控制帝国全境 D.掠夺境内被统治民族的财富
11.印第安时期的美洲人生产方式的最大特点是“粗放”,如阿兹特克人的“浮动园地”。而印第安人并不需要努力改进工具和施肥手段,即使采用简单的手工劳动形式也能凭借水利、地广人稀等因素满足数万人口的土著帝国的生存需要。据此可知,印第安时期美洲( )
A.渔猎采集业与定居农业并存 B.生产耕作方式以集体劳作为主
C.原始农业依赖于优越的资源 D.农业发展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
12.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已发现上千座古代玛雅城市遗址,大量的精美彩陶、拱顶式的石料建筑物、刻有文字的碣石以及雕塑和绘画艺术珍品得以出土。1946年发现的波南帕克神庙壁画,精美程度和与印度阿旃陀石窟、中国莫高窟、克里特岛的克诺萨斯宫媲美。据此可知,古代玛雅人( )
A.以神庙为活动中心 B.建立了城邦民主制国家
C.广泛吸纳异域文化 D.创造出高度繁荣的文明
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估计,在15世纪与16世纪之交,美洲印第安人约有1500万到4000万,语言有1700多种,印第安文明可以追溯到4万至2万年前,当时源自亚洲东北地区的蒙古利亚人群为追寻猎物而陆续越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在公元前6000年前后,他们分别在河畔、湖边、沿海、高原、山谷过起了定居或半定居的生活。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美洲出现了两大文明发达地区,即中部美洲地区和安第斯山中部地区。至哥伦布到来时,这里存在的是人们熟知的三大文明,即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其中后两个文明正处在繁盛时期。
哥伦布的到来使美洲印第安文明嵌入了欧洲文明和非洲文明。印第安人口在整个16世纪减少了90%,印第安人的神庙被摧毁,金字塔被夷平,文化遗产被付之一炬。直到1820年,官方一直禁止任何作品描述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的美洲印第安人文明。
——摘编自韩琦《论拉丁美洲现代文明的形成及其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到来之前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的到来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影响。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随堂练习答案及解析
(一)主干知识
重点填空:
西瓜;2.阿克苏姆;加纳、马里、桑海;3.玉米;祭祀;4.浮动园地;5.国王
背诵默写:
特点:①历史悠久,独立起源;②受地理环境影响大,区域性特点明显;③发展相对孤立缓慢;④对人类文化的丰富多样和交流传播有着深远影响。
(二)随堂练习
选择题:
1.B。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代班图人最早培育的农作物是甜高粱和西瓜,B项正确;小麦是西亚人最早培育的,水稻是中国人最早培育的,玉米和马铃薯是美洲的印第安人最早培育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
2.C。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据材料“铁器的传播路线大致与班图人的迁徙路线相吻合”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使用铁器的地区是西非,铁器的传播路线与班图人的迁徙路线一致,说明班图人的迁徙推动铁器的传播,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非洲其他地区文明,看不出不同地区的差异,排除A项;材料“最早使用铁器的地区是西非”表明撒哈拉以南非洲这一片区域内西非人最早使用铁器,但不代表铁器起源于此,铁器也可能从其他区域传入这一地区,排除B项;材料仅提到了铁器的传播路线,但并未具体说明传播方向,“从西向北”无从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
3.A。约公元400—1200年(西非)。据材料可知,加纳王国的首都有两个城区,一个是政治中心,一个是经济贸易区,体现了王城兼具政治经济职能,A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加纳王国,没有其他文明,并非是多元一体,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信息与自然地理环境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帝国扩张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4.D时空是桑海帝国。根据材料中“确立伊斯兰教为国教,厚待伊斯兰学者和商人”“穿越浩瀚的撒哈拉沙漠,到圣城麦加朝拜”可知,杜尔对伊斯兰教的提倡,使桑海帝国能更好地接受北方的先进文化,这对其所处的西非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前垄断地中海贸易的是意大利,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建立中央集权政治统治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桑海帝国是西非国家,并未地跨亚非欧,排除C项。故选D项。
5.B时空是:古代非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廷巴克图是古代西非国家马里、桑海的重要城市,在14-16世纪是西非重要的伊斯兰文化中心,不少学者来此讲学和访问,B项正确;摩加迪沙是古代东非沿海地区的国家,对外贸易发达,排除A项;巴格达是西亚城市,排除C项;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它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B项。
6.C时空是:中古时期的美洲。根据材料“农业以玉米为主食”“由僧侣、星相家、工匠和农夫所组成的先进文明社会却忽然神秘地消失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玛雅人以玉米为主食,玛雅文明的区域也就是现在的墨西哥的东南部,③所处的位置是玛雅文明,C项正确;①位置在智利和秘鲁—带,应为印加文明,排除A项;②位于美洲的墨西哥应为阿茲特克文明,排除B项;④处于墨西哥湾,与玛雅文明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B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加帝国)。根据材料“皇帝……通过皇家委员会管理帝国的土地,把土地分配给家庭或社区使用,但土地不可被私人所有,且土地所有者需要向国家缴纳一定比例的农产品作为税收”可知,土地归国家所有,且土地所有者需要向国家缴纳一定比例的农产品作为税收,可见这种土地管理方式有助于保障国家的财源稳定,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在印加帝国,土地归国家所有,所以不涉及遏止土地兼并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问题,排除C项;集权统治长治久安的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8.A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印加帝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主义国家之一,A项正确;培育甜高粱是古印度文明的成就,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20进位制是玛雅文明的成就,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发明“浮动园地”的是阿兹特克人,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A项。
9.B,时空是古代玛雅文明时期的美洲。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体现了玛雅城市的发展,城市有市场、客栈,人口繁盛,绿化良好,这表明玛雅文明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即创造了灿烂的文明,B项正确;玛雅文明仍然是农耕为主的文明,排除A项;玛雅人并未建立集权制国家,并且材料内容也并未涉及玛雅文明的政治体制,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玛雅城市建设,未涉及城市功能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
10.C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可知,古代世界大国修建大通道的最终目的是维护统治,更为有效地控制帝国全境,C项正确;促进帝国各地区经济交流并非统治者修筑道路的最主要目的,排除A项;镇压境内被统治民族的反抗只是修建道路的部分意图,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掠夺境内被统治民族的财富也并非主要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1.C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印第安时期的美洲。根据材料可知,印第安时期的美洲人的生产方式体现出“粗放”的特点,而在“不需要努力改进工具和施肥手段”的前提下,便能以简单的手工劳作,凭借水利、土地等资源优势,满足生存需求,这表明当时美洲原始农业依靠自然资源优势,C项正确。
12.D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本题材料可知,古代玛雅考古发掘出大量精美建筑物和艺术珍品,说明其创造了高度繁荣的文明,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古代玛雅出土的文明成就,并未提到神庙的作用,排除A项;古代雅典建立了城邦民主制国家,排除B项;玛雅文明位于山地高原,受地理因素影响,比较封闭,排除C项。故选D项。
非选择题
13.(1)历史悠久;相对独立发展;多样性;差异性(或复杂性)。
(2)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其文明遭受毁灭性打击;中断了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使欧洲文明、非洲文明与印第安文明碰撞、交融,拉美混合文明初步形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