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复习学案(含答案)-高一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复习学案(含答案)-高一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一)主干知识
重点填空:
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 ;西欧各国的 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2.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是: 鼓励冒险精神;西欧人希望通过海上扩张来传播 。
3.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有:他们相信大地是 ;有关 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日益丰富,懂得选择风向最有利的季节出海远航; 技术不断提高;有能够指引方向的 。
4.开辟通往东方航路的航海家是 (时间 )和 (时间 );开辟通往美洲的航海家是 (时间 );开辟环球航路的航海家是 。
5.1497年英国人卡伯特父子发现了 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 半岛;
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荷兰人塔斯曼环航 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背诵默写:
6.简要列举(可以写关键词)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客观条件。
(二)随堂练习
选择题:
1.哥伦布《航海日记》写道: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史料
①为口述史料,有重要研究价值 ②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③可用于研究非洲大陆的殖民史 ④可用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505年,葡萄牙远征军指挥官阿尔马达率队开赴印度之前,国王亲自授旗并指示:“同穆斯林作战,同其他异教徒做生意。”对此材料理解全面的是
A.葡萄牙仇恨穆斯林,不同他们做生意 B.葡萄牙只是为了发展贸易而对外远征
C.葡萄牙远征更多的是为了改造异教徒 D.葡萄牙远征兼有经济和宗教双重目的
3.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通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大帆船贸易(见如图2)由于该贸易的货物主要以中国的生丝和丝绸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马尼拉大帆船叫做“中国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A.是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发展和扩大
B.是早期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C.体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促使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
4.在整理教材时,某学生做了如下笔记(下表),由此得出的主旨是( )
单元标题 单元概要
一、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不同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
二、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存在不同程度发展与联系。
三、走向整体的世界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开始建立广泛的直接联系, 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A.人类文明联系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B.战争是人类文明联系的必要手段
C.地理环境限制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D.经济因素决定了整体世界的发展
5.下图描绘了欧洲航海家到达美洲大陆时,宣称将“福音”带到美洲,并通过新旧世界对比的方式,描绘了文明欧洲与原始美洲相遇的场景。作品旨在
A.掩盖自由资本主义的罪恶
B.推动新教在美洲大陆传播
C.宣扬欧洲殖民扩张正当性
D.说明工业文明传播到美洲
6.美国学者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一书中给出了不同时间段人类认知中的世界地图,其中一幅如下图。据此推断,这幅世界地图出现的时间最早应该在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后
B.达·伽马到达印度前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后
7.18世纪时,北美马萨诸塞的小农场主没有用硬通货进行交易,而是保持着一种互相赊账的账户系统,称为“薄记易货”。即便如此,他们的农产品价格,仍然与伦敦和巴黎市场的波动亦步亦趋。类似的动态也出现在法属加拿大。材料表明
A.北美农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欧洲 B.大西洋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强
C.北美的农业生产已达到欧洲水平 D.伦敦和巴黎控制了北美货币流通
1 1640年,弗吉尼亚三名契约劳工移民一起逃离种植园被捕,其中的两名欧洲白人被判延长劳役,黑人约翰·庞奇被判终身为奴。
2 1653年,弗吉尼亚黑人契约劳工移民约翰·卡索起诉黑人雇主,以契约到期为由拒绝继续服务。但因未能出示契约原件,历经多轮诉讼,最终于1655年被判终身为奴。
8.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两个关于北美奴隶制的法律实践的记录如下表。据表可知
A.当地司法背离普通法传统 B.北美劳动奴役的起始时间
C.黑人的人权意识逐渐觉醒 D.劳力需求刺激奴隶制发展
9.1498年,哥伦布在伊斯帕尼奥拉岛的日记中写道:“这片土地上什么都有,尤其是面包和肉。除了葡萄酒和衣服外,什么都不缺。我们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两三个印第安人服务,还有狗帮忙打猎。”这段日记可以用于研究
A.世界贸易重心以及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 B.大地是球形的理论
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之间的逻辑关系 D.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10.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B.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C.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D.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11.16世纪,英国、荷兰等国相继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如荷兰的巴伦支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东西方的传统航路已被隔断 B.欧洲商业危机急需得到解决
C.英荷欲开辟最短的欧亚航线 D.葡萄牙贸易垄断面临着挑战
12.在菲律宾马克坦岛有这样一块双面纪念碑,碑文的一面来歌颂菲律宾最早的反殖民统治的民族英雄——于1521年杀死麦哲伦的酋长拉普拉普,另一面来纪念当时的入侵者——世界上最早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麦哲伦。这说明
A.历史是非清晰可辨 B.角度不同结论迥异
C.人物评价看其主流 D.观念冲突可以弥合
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香料是中世纪的地中海贸易炙手可热的商品。君士坦丁堡的“香料集市”生意几乎全部由威尼斯人操控,又被称为“威尼斯人的集市”。威尼斯的“要塞”帆船拥有500吨级的排水量,是后来哥伦布所乘坐机船的几倍。1204年,威尼斯占领了拜占庭帝国广阔的沿海地带,并建立起众多的贸易据点。1284年,威尼斯开始发行纯度达到99.7%的“杜卡特”金币,“杜卡特”长时间维持了相同的纯度,远超当时欧洲的其他货币。这一时期,威尼斯确立了在地中海绝无对手的局面,迎来了繁荣时代。
——据[日]盐野七生《海都物语·威尼斯一千年》
材料二 1501年7月,威尼斯商人普留利在他的日记中写下:“最聪明的人都认为,这是他们听过的最坏的消息……威尼斯取得如今的名声与财富,靠的就是海上贸易,买进大量的香料,再倒卖给来自各地的外国人。而现在,印度的香料可以直接输送到里斯本。而发往威尼斯的香料却需要经过叙利亚和苏丹的领土,到达威尼斯时,原来只值1杜卡特的货物价格因为高昂的税收涨到了1.7甚至2杜卡特。”所有自古兴盛的古老商路和蓬勃发展的沿线城市突然成了一潭死水,全都面临着被葡萄牙帆船逐出世界贸易圈的威胁。威尼斯无法从传统贸易路线轻易脱身,而从地中海东岸派自己的船前往印度又不现实。威尼斯的整个商业模式一下子显得过时了。
——据[美]罗杰·克劳利《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3世纪威尼斯迎来“繁荣时代”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导致了威尼斯商业模式“显得过时”。
试卷第1页,共3页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随堂练习答案及解析
(一)主干知识
重点填空:
1.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2.人文主义;基督教;3.球状的;季风和洋流;造船;指南针;4.迪亚士1487;达伽马1497;哥伦布1492;麦哲伦;5.纽芬兰岛;拉布拉多;俄罗斯;澳大利亚
背诵默写:
根本原因: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阻隔了东西方商路;客观条件:地理知识的进步;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发展
(二)随堂练习
选择题:
1.B【详解】《航海日记》属于文字史料,而非口述史料,①错误;根据“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可知反映了哥伦布进行航海探险的动机和背景,②④正确;哥伦布抵达的是美洲,因此不能用于研究非洲的殖民史,③错误。故选B,排除ACD。
2.D【详解】 葡萄牙是从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下独立的,与伊斯兰教矛盾尖锐,这是葡萄牙国王要求与“穆斯林作战” 的历史积怨, “同其他异教徒做生意” 说明其殖民活动具有经济目的,故D正确;A项不符合“同其他异教徒做生意”,排除;B项不能体现“同穆斯林作战”,排除;C项不能体现“同其他异教徒做生意”,排除。
3.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属于早期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亚洲和美洲之间的经济往来,B项正确;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大帆船贸易,不属于中国朝贡贸易范畴,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而非亚洲,排除D项。故选B项。
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世界。根据材料“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存在不同程度发展与联系”“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及所学可知,人类文明从早期到中古时期,各区域基本上呈现出多元、独立发展的态势,区域间的交流则很少;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各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联系不断加强,世界逐步由分散走向整体,由此可见,人类文明联系经历了漫长的过程,A项正确;战争是人类文明联系的一种手段,并不是必要手段,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经济因素与整体世界发展的关系,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5.C【详解】这幅画作宣称欧洲航海家抵达美洲大陆是为了传播“福音”和传播文明,由此可知该作品是为了宣扬欧洲殖民扩张的正当性,故选C;这幅画作是为了宣扬欧洲殖民扩张的正当性,此时尚未兴起自由资本主义,排除A;欧洲航海家抵达美洲大陆时新教和工业文明尚未兴起,排除BD。
6.D【详解】根据地图显示左图应该是美洲,右图是亚非欧,这应该是实现了环球航线以后才能绘制出来的。根据所学可知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穿过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经印度洋、大西洋,回到西班牙,故选D;迪亚士、达伽马和哥伦布都没有到达太平洋,不能绘制这样的地图,排除ABC。
7.B【详解】北美马萨诸塞的农产品价格与伦敦和巴黎市场的波动相似,说明美洲市场与欧洲市场经济联系紧密,B项正确;北美马萨诸塞的农产品价格与伦敦和巴黎市场的波动相似,不能说明北美农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欧洲,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美洲市场的农产品价格,无法体现北美的农业生产水平,排除C项;材料反映北美马萨诸塞的农产品价格与伦敦和巴黎市场的波动相似,无法体现伦敦和巴黎控制了北美货币流通,排除D项。故选B项。
8.D【详解】根据材料“北美奴隶制的法律实践的记录......1640年,......黑人约翰·庞奇被判终身为奴。......1653年,弗吉尼亚黑人契约劳工移民约翰·卡索起诉黑人雇主,......历经多轮诉讼,最终于1655年被判终身为奴。”可知,北美早期的法律实践记录显示,17世纪的北美,黑人奴隶被最后宣判后,基本都被判为终身为奴,终身为种植园奴隶主劳作,说明17世纪的北美对劳力需求,刺激奴隶制的发展,D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法律实践的记录,无法判定当地司法是否背离普通法传统,甚至是否是普通法传统也无法判定,排除A项;材料提供的是两个法律实践,但根据实践无法判定是否是北美劳动奴役的起始时间,还需更多史料进行佐证,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信息讲的是黑人奴隶被判终身为奴,与是否人权意识觉醒无关,另外,在北美奴隶制下,黑人奴隶根本没有人权可言,排除C项。故选D项。
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98年。15、16世纪,西欧国家通过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夺,进入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的时代,材料反映的是哥伦布在西印度群岛等地建立殖民统治。根据所学知识,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向西航行,首先到达西印度群岛。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基本同时进行,甚至殖民扩张早于新航路开辟,如西班牙先占领加那利群岛然后进行地理大发现,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贸易中心的变化,排除A项;证明“大地是球形的”这一结论的是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涉及经济动因和社会因素,材料是新航路开辟的一个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
10.C【详解】材料内容表明世界各地之间联系的加强,从而促进了各洲之间物种的交流,这对当时人们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世界贸易的发展,A错误;商业革命促进各洲之间物种的交流,从而导致饮食结构变化,B错误;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物种交流,D错误。
11.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根据题干中“英国、荷兰等国相继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可知在西班牙、葡萄牙的新航路的基础上,英国、荷兰等国又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葡萄牙贸易垄断面临着挑战,D项正确;“已被隔断”不合史实,应为受到冲击,排除A项;欧洲商业危机即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是在1453年,排除B项;“最短”不合史实,欧亚间最短的航路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路,排除C项。故选D项
12.B【详解】碑文正面肯定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意义,是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反面肯定了菲律宾人反抗西班牙入侵的民族抗争精神,是站在反殖民角度,所以角度不同,结论迥异,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站在不同立场,对历史人物进行评论,分别偏向各自的历史贡献,没有否定和批判的意味,排除A、C项;材料反映的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迥异,但是两者并存,没有弥合的倾向,排除D项。
非选择题:
13.(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控制了欧洲的香料贸易,在地中海沿岸建立起众多贸易据点;货币价值长期高昂。
(2)因素:西欧国家找到了直接到达东方的新航路;奥斯曼帝国威胁到传统贸易路线;地中海相比大西洋不具备海洋地理优势。
【详解】(1)背景: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3世纪(威尼斯)。根据材料一“君士坦丁堡的‘香料集市’生意几乎全部由威尼斯人操控,又被称为‘威尼斯人的集市’。威尼斯的‘要塞’帆船拥有500吨级的排水量,是后来哥伦布所乘坐机船的几倍”,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控制了欧洲的香料贸易;根据材料一“威尼斯占领了拜占庭帝国广阔的沿海地带,并建立起众多的贸易据点”得出是在地中海沿岸建立起众多贸易据点;根据材料一“威尼斯开始发行纯度达到99.7%的‘杜卡特’金币,‘杜卡特’长时间维持了相同的纯度,远超当时欧洲的其他货币”得出货币价值长期高昂。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3世纪(威尼斯)。根据材料二“印度的香料可以直接输送到里斯本。而发往威尼斯的香料却需要经过叙利亚和苏丹的领土,到达威尼斯时,原来只值1杜卡特的货物价格因为高昂的税收涨到了1.7甚至2杜卡特”得出是西欧国家找到了直接到达东方的新航路;奥斯曼帝国威胁到传统贸易路线;根据材料二“威尼斯无法从传统贸易路线轻易脱身,而从地中海东岸派自己的船前往印度又不现实”得出地中海相比大西洋不具备海洋地理优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