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二年级阳光调研试卷道德与法治 2025.04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3大题25小题,满分50分。开卷考试考试,时间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2.答客观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3.考生答题必须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第 I 卷(客观题,共22分)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出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22分)1.2024年4月出版的《求是》杂志上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之所以要坚持人民至上,是因为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日益扩大C.我国人民可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D.公民作为国家主人行使当家作主权利2.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有如下规定:第一条 为了健全国务院的组织和工作制度,保障和规范国务院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六条 国务院行使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职权。上述规定A.体现宪法精神,宪法是公民一切权利的有效保障B.体现宪法原则,宪法设置国家机构并规范权力运行C.体现加强宪法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D.坚持了良法善治,体现科学立法、立法为民的本质要求3.近年,刷单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已成为当前危害最突出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尤其緬北电信诈骗让受害者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与心理创伤。为此,有人建议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写进宪法。对此,你的看法是A.不赞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已详细规定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问题B.赞成,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可以严惩跨境电信网络欺诈犯罪行为C.不赞成,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D.赞成,宪法作为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要求政府公正司法4.2025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推进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工作。坚持依宪立法、依法立法,对每一件提请审议的法律案进行合宪性审查,每一个立法环节都把好宪法关。此举① 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行使职权的表现 ② 利于维护宪法权威,杜绝一切违宪现象③ 有利于纠正不符合宪法精神的法律法规 ④ 意在减少地方性法律法规和文件的数量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 ④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利于国家机关高效运行。下列选项与图示中的① 和② 所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A.① 人民代表大会 ② 监督 B.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 监督C.① 人民代表大会 ② 组成 D.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 组成6.2024年12月4日的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的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某市30万中小学生7000余个班级通过网络连接同步参加全国“宪法晨读”活动。此项活动旨在① 加强宪法监督 ② 普及宪法知识 ③ 创立宪法价值 ④ 增强宪法意识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 ④7. 宪法中明确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这一规定体现了宪法A.规范权力运行 B.制定程序严格 C.尊重保障人权 D.规定国家性质8.右面漫画《照“单”办事》中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A.法无授权不可为,有权不可任性B.法定职责必须为,权力就是利益C.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民就是江山D.有权必有责,徇私枉法贻害无穷9.在学习相关宪法主题的内容后,同学们用自编顺口溜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心得。下列内容中不恰当的是A.咱们国家根本法,治国安邦总章程 B.宪法铭刻我心田,人民意志在其间C.序言另外加四章,国家制度在总纲 D.内容规定真具体,社会生活大百科10.某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们在举行围绕宪法普及教育的主题活动上踊跃发言,表达观点,其中正确的是A.宪法是“限法”,通过限制公民权利以保障国家权力运行B.宪法是“闲法”,它在现实生活场景中很少发挥实际作用C.宪法是“竖法”,也是良法,是全体公民意志愿望的集中体现D.宪法是“纤法”,篇幅虽不长,但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11.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表明中国共产党① 牢记初心使命,坚守根本立场 ② 履行国家职能,提高执政能力③ 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 ④ 坚持依法行政,巩固群众基础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 ④12.右侧漫画中的相关部门被授予了“蜗牛奖”,其主要原因是违反A.法定程序禁作为B.法无授权不可为C.法定职责必须为D.法无禁止皆可为13.某班开展了一次模拟法庭活动。对应下列案由,“小法官”做出的判定正确的是14.下列选项中的推导不能正确反映事物内在逻辑和顺序的是A.民主选举人大代表→组成各级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B.个人的信息被网民肆意泄露→行使监督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C.醉酒驾驶机动车致人伤亡→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受到刑事处罚D.我国适龄儿童免费接种疫苗→尊重和保障人权→让人民幸福生活15.“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这启示我们在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时,应做到A.在履行义务后行使权利 B.让别人履行自己的义务C.只管行使权利不管义务 D.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16.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是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下面属于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路径的是① 公民小李将收集的证据递交给了有关部门② 公民小李将某工作人员的所有信息在网上进行发布,引起社会的关注③ 公民小李发现某国家工作人员存在贪污受贿现象④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对此展开调查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③ →① →④ D.③ →② →①17.居民赵某在家里安装了8个摄像头,其中有2个正对着邻居李某家的阳台窗户。李某多次与赵某交涉未果,将赵某诉至区人民法院,法院判决赵某立即拆除侵权摄像头,并向李某致歉。对此案例理解不恰当的是A.诉讼是最权威、最正规、最有效的维权手段B.赵某越过了自由的边界,侵犯了李某的权利C.法院的判决表明赵某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D.李某可通过网络曝光赵某的行为,予以惩戒18.“造谣被判赔6万元”“网民造谣,被拘10日”“惩治开盒挂人”。近年来,公安部专项整治网络环境,依法查处造谣、传谣人员,这启示我们青少年A.依法行使权利,积极参与评论转发,畅所欲言B.要依法制裁造谣传谣等严重违法行为C.不仅要依法享有权利,更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D.远离网络,拒绝发表、传播任何言论19.民生实事项目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实现。下表中某省所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与其所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相一致的是20.2025年全国两会上的最高人民法院的报告中提出,司法守护网络清朗,持续从严惩治网络暴力犯罪。这告诉我们A.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监察职能 B.自由是相对的,自由是法治的保障C.人大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D.行使权利有界限,违反法律要担责21.在一次围绕“公民对待权利与义务的态度”校级问卷调查中,得到下列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上述结果表明A.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B.大多数学生将权利和义务两者关系割裂了C.大多数学生缺乏法治素养不履行法定义务D.少部分学生没有依照法定程序行使其权利22.“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这句话告诉我们A.要积极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异,促进共同发展B.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C.我国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D.处理民族关系要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方针第 II 卷(主观题,共28分)二、简要回答: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23题4分,24题7分,25题7分,共18分)23.[治国安邦 崇尚法律]2024年3月,某县便民摊点附近的公园需要扩建,施工围挡占据了原本的摊点位置,影响了摊主们的正常经营。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积极与相关管理部门协调,为摊主们划定临时摊点区域,既方便市民购买小吃,又确保了摊主的合法经营权益,用双手托起摊贩们的尊严与劳动价值,用温情执法赢得了执法对象的认可与赞许。2024年4月,50余名摊主一起把两面锦旗送到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感谢他们的暖心执法.该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暖心执法体现了我国宪法的哪一项基本原则?说说为落实这一原则,行政机关应该怎么做。(4分)24.[依法治国 规范权力]围绕国家权力应如何行使,图中甲、乙两位同学表达了如下看法。请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综合评析。(7分)25.[享有权利 担当义务]材料一 苏苏进入中学后品学兼优,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认可,获得了“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上高中后,苏苏曾致信市长信箱,对夜市烧烤摊扰民问题提出治理的建议,恰逢县、区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刚满18周岁的苏苏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了庄严的一票。材料二 有一天,苏苏妈妈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新手机坏了.妈妈说手机按键失灵,还发现其内部残留着一些别人的信息,有可能买到的是二手机。爸爸听到后,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出门,准备去砸了那家手机店。苏苏连忙劝住爸爸,说她在书中学习过依法维权的相关知识。她说……请根据材料一指出,在苏苏成长的经历中有哪些基本权利与她相伴随,并将材料二中苏苏想要说的话补充完整。(7分)三、分析说明: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知识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6.[感悟真理力量 践行法治责任]为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与拒绝校园欺凌,防范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某校八年级3班开展“防范校园欺凌,共建平安校园“的主题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学校近期在校内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汇总如下:(1)上述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3分)(2)为深刻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请结合表格中的相关表现,指出其行为的性质。(3分)(3)围绕主题活动,请以“坚决对校园欺凌说‘不’”为题发出倡议。(4分,写出要点即可)选项 案由 小法官判定A 某超市保安人员怀疑李某有偷窃行为,强行对其进行搜身检查 超市保安侵犯了李某的姓名权B 公安机关为抓捕在逃的嫌疑人王某,将其照片公布在网上 公安机关的行为侵犯了王某的人格尊严权C 张某将拖欠工资的公司告上了法庭 张某依法维护了自己的物质帮助权D 饭店经营者吴某采取隐瞒手段拒绝申报纳税 吴某没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选项 民生实事项目 公民基本权利A “扶残助学”,省财政厅下达助学圆梦工程专项资金416.1万元 物质帮助权B “弱有众扶”,为8225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 受教育权C “稳岗乐业”,扩大就业岗位,实现“零工”就业市场县县覆盖 劳动权D “银龄关爱”, 面向脱贫地区在全国范围招募银龄讲学教师 知识产权自己遭遇校园欺凌时能够依法维权 校园欺凌发生在自己身上时,选择忍气吞声 遇到他人遭遇校园欺凌,能够做到见义勇为、匡扶正义82% 11% 20%校园欺凌的行为表现 所侵犯的权利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示例: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行为 侵犯了①________________殴打、脚踢、掌捆、抓咬、推导行为 侵犯了②________________孤立他人致其情绪低落,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 侵犯了③________________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