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答题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答题卡)

资源简介

2025 年宁德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8 分)
①海内存知己 ②天涯若比邻 ③必先苦其心志 ④九万里风鹏正举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⑥直挂云帆济沧海⑦受任于败军之际⑧奉命于危难之间
评分说明:每空 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给分。
2.(9 分)
(1)(3分)①符 ②昔 ③淀
评分说明:每字 1分。
(2)(3分)B
(3)(3分)错误关联词:即使……也……
示例:“即使……也……”改为“既……又……”
评分说明:写对关联词 1分,修改正确 2分。
3.(6 分)
一等(6-5 分)
6分示例:
《儒林外史》中范进和周进两个人物容易混淆,可以先用“选择性阅读”锁
定两人情节,接着运用“精读”的方法对比:范进中举后狂喜发疯,周进屡试不
第后在贡院撞号板痛哭,都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二等(4-3 分)
4分示例: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两个情节容易混淆,可以运用“选
择性阅读”和“跳读”的方法进行阅读,对比两人打虎的过程。
三等(2-1 分)
2分示例:
《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次借芭蕉扇的情节容易混淆,可以用“精读”的方法。
评分说明:要素与等级评价相结合。
“阅读方法”2分,“人物或情节”2分,语言表达 2分。
一等6-5分,能结合名著内容合理地阐释如何运用阅读方法厘清人物或情节,
表达流畅;二等4-3分,能结合名著内容较合理地阐释如何运用阅读方法厘清人
物或情节,表达基本通顺;三等 2-1分,有结合名著内容,但缺乏合理阐释如何
运用阅读方法厘清人物或情节,表达不通顺;四等 0分,完全答非所问,或观点
错误,或未作答。
二、阅读(67 分)
(一)(22 分)
4.(2 分)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万仞”突
出山的高耸。
评分说明:修辞手法 1分,妙处 1分。
5.(2 分) 幽美(宁静)、闲适(恬淡)。
评分说明:意对即可。
6.(3 分)D 7.(3 分)
1
(1)曾经 (2)成仙 (3)命令
评分说明:每小题 1分,意对即可。
8.(6 分)
(1)(3分)道士对这件事感到奇怪,就把九转丹砂的法术传授给她。
评分说明:句意正确 2分;“奇”翻译正确 1分。
(2)(3分)现在乌桕的叶子飘落到溪水中,(溪水)颜色都碧绿美丽。
评分说明:句意正确 2分;“碧”翻译正确 1分。
9.(6 分)
峻山碧水造就了美丽景色;名人活动增添了山的名气;神话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
评分说明:每点 2分,意对即可。
(二)(21分)
10.(3 分)A
11.(6 分)
将秋雨比作笔墨,描绘秋雨绵柔飘逸、酣畅淋漓的特点(2分);将昭陵古镇的
江天比作水墨画,形象表现昭陵古镇雨雾朦胧、浓淡相宜的画面感(2分);呼
应标题“水墨昭陵”,奠定全文诗意基调(2分)。
评分说明:每点 2分,意对即可。
12. (6 分)①临危受命、爱国护国的担当精神;②志在四方、豪气干云的男儿
气魄;③厚重温馨、壮气满溢的文化底蕴。
评分说明:每点 2分,意对即可。
13.(6 分)文章既有昭陵典型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描写,又穿插大量的历
史典故;读者在阅读中能感受到昭陵的豪气干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游记中,
作者在历史与现实中自由切换,语言优美典雅,增添了游记的深度与厚度。
评分说明:每点 2分,意对即可。
(四)(24 分)
14.(3 分)C
15.(3 分)C
16.(3 分)引用于谦的诗句强调了积累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这样更有说服力。
评分说明:“引用”1分,作用 2分。意对即可。
17.(6 分) ①“语文学习的黄昏”到来了。
②AI 时代,语文的学习要找到与 AI 互补共生的新路径。
③基础性、重复性的工作交给 AI,我们探索领悟更深层次的语文。
④格式化的写作交给 AI,我们在语文学习中汲取养分,润泽心灵。
评分说明:①②各 1分,③④各 2分,意对即可。
18. (3 分)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学习思路被破坏,注意力被分
散;核心知识难
以理解;独特的创意和想法难以产生。 评分说明:每点 1分,答对 3点即可满
分。
19. (6 分)
示例:
主题不够突出,应增大活动主题“AI 时代的语文学习论坛”的字号,让它醒目;
信息不完整,需补充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构图要素不合理,将图
中的尺子、圆规改为能体现 AI 与语文的元素。
2
评分说明:每点 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三、写作(60 分)
参考中考的评分细则
3口口口
2025年宁德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一一语文答题卡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指定的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考生严禁填涂,监考教师填涂,缺考标志[]
学校
班级
(二)(21分)10.(3分)[][B][C][D]■
姓名
考生号
考生条形码
11.(6分)
考室号
座位号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指定的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2.(6分)
1.(8分)①



13.(6分)

@


2.(9分)(1)(3分)①


(2)(3分)[A][B][C][D]
(三)(24分)14.(3分)[A][B][C][D]
15.(3分)[A][B][C][D]
(3)(3分)
16.(3分)
3.(6分)
17.(6分)①
二、阅读(67分)

(一)(22分)4.(2分)

5.(2分)

6.(3分)[A][B][C][D]
18.(3分)
7.(3分)(1)
(2)
(3)
8.(1)(3分)译文:
19.(6分)
(2)(3分)译文:
9.(6分)


三、写作(60分)20.
题目
请勿在此处作任何标记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指定的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00
00
200
00
00准考证号:
姓名: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2025年宁德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语境,补写古诗文名句。(8分)
毕业李,班级开展“诗意话别离”主题活动。小闽借用“①,②”(王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真挚友谊不惧距离的豁达;班长引用“故天将降
大任于是人也,③”鼓励大家以坚韧之心迎接未来的挑战;语文老师题写“④。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寄语学子追寻理想;班主任以“⑤,⑥”(李白
《行路难》)激励大家坚定信念;校长以“⑦,⑧”(诸葛亮《出师表》)勉
励同学们在时代风起云涌时学习诸葛亮危急关头勇挑重担。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春节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①(fú)号,承载着民族精神基因与情感
记忆。其申遗成功为传统文化保护带来新契机。专家指出,节日习俗的保护不
能(),需要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生活()融合。唯有(),春节文化的精
神内涵才能在守正创新中焕发生机。
我们在保持核心文化基因的同时,要创新表现形式。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
推出“紫禁城里过大年”“紫禁城上元之夜”等活动,呈现②(x)日宫廷节
日景象,让沉③(diàn)于历史的传统节日文化“活”起来。这种创造性转
化即使守护了文化根脉,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人的价值观念。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固执己见有效与时俱进B.固步自封有机与时俱进
C.固步自封有效与日俱增
D.固执己见有机与日俱增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关联词使用不当,请写出这组关联词并修改,但不得改
变句子原意。(3分)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3.名著阅读交流。(6分)
针对班级同学反映名著人物、情节易混淆的问题,阳光中学九年级(1)班
召开“整本书阅读方法分享会”。请你任选一部名著,结合名著内容,写一段
运用阅读方法厘清人物或情节的文字。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一9题。(22分)
阳光中学开展“山水闽东”研学活动,请你协助同学完成任务。
材料一:
蓝溪①八景
薛文嘉
万仞嶙峋翠色微,乳鸦啼散夕阳西。
短衰黄犊溪头路,欵乃②声中绿树低。
注:①蓝溪:源于太姥山。②款乃:拟声词,摇橹声。
材料二:
太姥山,旧名才山。《力牧录》云:容成①先生尝栖之。今中峰下有石井、
石鼎、石臼存。王烈《蟠桃记》:尧时有老母以蓝练为业家于路旁往来者不吝
给之有道士尝就求浆,母饮以醪。道士奇之,乃授以九转丹砂之法,服之,
七月七日乘九色龙而仙,因相传呼为太母。山下有龙墩,今乌柏叶落溪中,色
皆秀碧。俗云:仙母归即取水以染其色。汉武帝命东方朔授天下名山文,乃改
母为姥。
(节选自梁克家《三山志》)
注:①容成:一说黄帝史官,又说黄帝之师。②蓝练:把白布染成蓝色。
③醪:汁渣混合的酒。
【第一站】悠游蓝溪八景
4.材料一中“万仞嶙峋翠色微”一句有何妙处?从修辞角度分析。(2分)
5.材料一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概括。(2分)
【第二站】寻踪海上仙都
6.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尧时有老母/以蓝练为业家/于路旁往来者/不吝给之/
B.尧时有老母/以蓝练为业家/于路旁/往来者不吝给之/
C.尧时有老母/以蓝练为业/家于路旁往来者/不吝给之/
D.尧时有老母/以蓝练为业/家于路旁/往来者不吝给之/
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