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3章 物质的特性 专题复习 举一反三(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下第3章 物质的特性 专题复习 举一反三(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专题复习
专题一、质量和密度的综合运用
1.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及状态等的改变而改变。
2.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都无关,与温度、状态有关。
3.密度计算公式为ρ=m/V,变形公式为m=ρV和V=m/ρ,可用于物质的密度、质量和体积的计算,并进一步鉴别物质的种类。在计算时,需注意单位统一。
典例1:(2025七下·婺城月考)小红用一只杯子盛某种液体直至倒满,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求:
(1)该杯子的质量   。
(2)计算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当该杯子装满酒精时,杯子和液体的总质量是多少
【答案】(1)解:根据图片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没有液体时质量m=40g,即量杯子的质量。
(2)解:根据图片可知,当体积为20cm3时,液体质量为60g-40g=20g,
则液体的密度:。
(3)解:由图象可知,杯子的容积为V1=60cm3时,杯子装满酒精时,酒精的体积为V1=60cm3,
则酒精的质量:m1=ρV1=0.8g/cm3×60cm3=48g;
杯子装满酒精时,整个杯子的质量为m总=m+m1=40g+48g=88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杯子的质量就是当液体体积为零时,纵轴上的示数;
(2)利用公式可求出液体的密度,注意要减去杯子的质量;
(3)根据酒精密度大小,已知体积,可利用公式求出酒精质量大小,然后求出杯子和酒精的总质量。
变式1:(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将一根铁丝剪断后,剩余部分的密度   ;将密封钢瓶中的气体抽出一半后,剩余气体的密度   ;液态蜡变为固态后,中间会凹陷下去,则蜡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它的体积将   ,密度   (后四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不变;变小;变小;变大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根据密度的性质分析;
(2)根据分析剩余气体的密度变化;
(3)分析蜡的体积变化,根据分析密度变化。
【解答】(1)将一根铁丝剪断后,铁丝的物质种类不变,则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
(2)将密封钢瓶中的气体抽出一半后,气体的质量减小而体积不变,根据可知,剩余气体的密度变小;
(3)液态蜡变为固态后,中间会凹陷下去,则蜡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它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将变小,根据可知,密度变大。
变式2:(2025七下·金华月考)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现常被用于制造模型。小科选用了ABS塑料(如图甲所示)来打印3D作品。
(1)已知体积为1cm3的ABS塑料质量为1.05g,这种材料密度是多少
(2)该同学用这种ABS材料打印了一个汽车模型,已知该作品的体积为50cm3,质量为47.25g,请你通过计算来判断该作品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若为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1)材料的密度:
(2)作品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 5cm3
解:材料的密度:
47.25g该材料的体积: 所以,作品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知道ABS塑料的体积和质量,根据求出这种材料的密度;
(2)根据求出47.25g该材料的体积,然后与作品的体积相比较判断是否空心,作品的体积减去材料的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
【解答】(1)材料的密度:;
变式3:(2025七下·金华月考)有一块质量为9kg的冰块,完成下列问题(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求冰块的体积。
(2)若冰块吸热后,全部熔化成水,求水的体积。
(3)求出减少的体积。
【答案】(1)由可得,冰块的体积:
(2)因为冰熔化成水,状态变化、质量不变,
所以熔化成水的质量:m水=m冰=9kg,
其体积:。
(3)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知道冰块的质量和密度,根据求出冰块的体积;
(2)利用m=ρV求出3dm3的冰的质量;而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状态无关,冰化水,状态变化、质量不变,可求熔化成水的质量,再利用求出冰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
【解答】(1)由可得,冰块的体积:;
(2)因为冰熔化成水,状态变化、质量不变,
所以熔化成水的质量:m水=m冰=9kg,
其体积:。
(3)
专题二、物质的特性
1.密度公式只表明密度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能说密度的大小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2.-般情况,不同物质的密度不相同,所以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典例1:(2025七下·婺城月考)密度公式因能被写成如图所示的样式而被称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关于密度、质量、体积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铁比铝“重”,“重”指的是铁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
C.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D.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为定值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当质量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时,其体积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而比值ρ不变,同种物质的质量m跟它的体积V成正比。
【解答】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一个定值,即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定值,即物质的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温度有关,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
B.铁比铝“重”,“重”指的是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故B错误;
C.将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因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物质不变,状态不变,故密度不变,故C错误;
D.同种物质的质量m跟它的体积V成正比,若其体积增加一倍,质量也增加一倍,即物质的质量m与物质的体积V的比值是定值,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1:(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冻矿泉水完全熔化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质量变大,密度不变
C.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对于同种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解答】A、冰熔化成水,是状态发生了变化,质量不会改变,但密度却变大了,故A错误;
B、物体被带到太空只是改变了位置,质量、密度都不会改变,故B错误;
C、牛奶被喝掉一半,含有的物质变少了,质量自然变小,而牛奶依然是牛奶,物质没变,所以密度不变,故C正确;
D、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不变,m=ρV,m与V成正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变式2:(2023七上·玉环期末)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滴水的密度一定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C.物体体积越小,密度一定越大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答案】D
【解析】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所含的质量。公式:
【解答】A.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体积多少无关,所以一滴水的密度和一桶水的密度相等,A错误
B. 液体的密度不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如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B错误
C.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体积多少无关,C错误
D.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多少无关,D正确
变式3:小明的妈妈到某工艺品商店买了一件金铜合金制成的实心工艺品,商店的售货员告诉她:这件工艺品是由质量相等的金、铜两种金属混合制成的,含金量为50%。小明的妈妈对商店售货员的话表示怀疑,让小明进行验证。小明通过实验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1 200克,体积为104厘米3 , 并从课本中查出了金、铜的密度分别是19.3克/厘米3和8.9克/厘米3。
(1)请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计算工艺品的密度;
(2)请根据售货员的说法,计算出工艺品的密度,并说明售货员的话是否可信;
(3)请计算这件工艺品的实际含金量。
【答案】(1)解:工艺品的密度ρ=11.54克/厘米3
(2)解:设标准工艺品中含金、铜质量均为m0若按售货员说法,则工艺品的密度为ρ′=12.18克/厘米3 所以售货员的话不可信
(3)解:设工艺品中实际含金质量为m1 将m=1 200克,V=104厘米3 ,ρ金=19.3克/厘米3 ,ρ铜=8.9克/厘米3代入上式得:m1=509.2克
所以这件工艺品的实际含金量为42.4%
专题三、物态变化的判断
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三个吸热过程 熔化、汽化、升华
三个放热过程 凝固、液化、凝华
三个互逆过程 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
三个不变温度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三个必要条件 晶体熔化: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液体沸腾: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三个致冷作用 蒸发吸热可致冷:如酒精涂在皮肤上,凉凉的
升华吸热可致冷:如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熔化吸热可致冷:冰熔化吸热,用于超市海鲜保鲜
典例1:(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实验室里,同学们进行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P和Q,应先调整    (选填“P”或“Q”)的位置;
(2)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3)根据实验数据,小科画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后可知:①冰熔化过程中   ;
②不考虑热量损失,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
【答案】Q;使冰受热均;不变;等于
【解析】(1)酒精灯需要用外焰加热,因此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好铁圈的高度,故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器材;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受热均匀,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冰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间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
【解答】(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所以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Q的位置。
(2)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这种加热方法叫水浴法,能使冰受热均匀。
(3)分析图像后知道,①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4)不考虑热量损失,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第2-4min和第10-12min加热时间相等,所以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
变式1:(2022·浙江· 七年级期末)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a)。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b)。
(1)由图像可知,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___℃。
(2)在5~8分钟之间,海波要从热水中___________热量,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海波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第10分钟后,试管内仍有少量海波不能熔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48 吸收 固液共存状态 海波与水的温度相同,海波不能继续吸热
【解析】(1)[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由图象可知,海波的熔点是48℃。
(2)[2][3]在5~8分钟之间,海波正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从热水中继续吸收热量。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阶段。
(3)[4]由图可知到第10min,试管外热水的温度为48℃,试管内的海波不能继续吸热,海波的熔化将停止,因为晶体熔化要达到熔点,还要能继续吸热。
变式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_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甲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熔化的特点是是吸热,温度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图甲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或“固液共存”)
【答案】较小 不变 固
【解析】(1)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应选用颗粒较小的冰块做实验,较小的冰块受热均匀。
(2)[2]由图甲可知,BC段是熔化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3]由图甲可知,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时熔化结束,第3min时,冰还没有开始熔化,处于固态。
变式3:(2022·浙江缙云县七年级期末)有卫星数据显示,在火星南极冰层之下隐藏着一大片充满液态水的湖泊。厚厚的冰层下面水温低至-74℃,但水仍保持着液态。对此科学家解释是:可能是火星岩石中的镁盐、钙盐和钠盐等盐类物质溶解到了水中降低了水的凝固点。盐类物质可以降低液态水的凝固点吗?某研究小组以常见的调料品食盐为溶质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
a.利用食盐、蒸馏水分别配制纯水、淡盐水、浓盐水;
b.取三个相同烧杯,加入等量的上述溶液,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c.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液体状态的变化,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
d.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如图甲(①纯水;②淡盐水;③浓盐水)。
(1)由图甲可知,浓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
(2)图甲的曲线①中,第25分钟时,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
(3)分析图中实验曲线可得的结论是_______。
(4)如果将一个装有盐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盐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答案】-15℃ 固液共存 盐类物质可以降低液态水的凝固点 变少
【解析】(1)由图可知,当温度为-15℃时,浓盐水开始凝固,则浓盐水的凝固点是-15℃,故填-15℃。
(2)曲线①代表纯水,由图可知,纯水的凝固点为0℃,第25分钟时,纯水的温度仍为0℃,说明纯水继续凝固,即纯水没有完全凝固,所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填固液共存。
(3)由图可知,纯水的凝固点为0℃,淡盐水的凝固点为-5℃,浓盐水的凝固点为-15℃,说明随着食盐浓度的增加,水的凝固点逐渐降低,即盐类物质可以降低液态水的凝固点,故填盐类物质可以降低液态水的凝固点。
(4)由图可知,冰水混合物的凝固点为0℃,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即冰水混合物的凝固点高于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则将一个装有盐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的盐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熔化而变少,故填变少。
专题四、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特点 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有新的物质产生
举例 “固、液、气”三态的转化、溶解、扩散、吸附、金属导电和导热等 物质燃烧、金属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等
联系 化学变化中总是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特点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只能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举例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联系与区别
(1)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变化是一个“变”的过程,往往用动词表示。
(2)性质和变化是密切联系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性质的具体表现。
(3)在区分某一叙述是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要注意抓住关键点,叙述中有“能”“会”“可以”等字词的,指的就是物质的某种性质。
典例1:(2024七上·滨江期末)如图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开化石雕 B.龙泉青瓷烧制 C.温州剪纸 D.嵊州竹编
【答案】B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开化石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龙泉青瓷烧制,陶瓷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温州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嵊州竹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变式1:(2024七上·杭州月考)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合理的是(  )
A.用钨制作灯泡的灯丝(熔点高)
B.用水银作为体温计的测温物质(比热小)
C.用氯乙烷治疗运动损伤的疼痛(沸点高)
D.用泡沫做表演场景中的“滚石”(密度小)
【答案】C
【解析】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如导热性、密度、比热容、导电性、硬度等等,结合选项,确定所描述的应用实例是利用了物质的哪一特性,便可做出判断。
【解答】A.用钨制作灯泡的灯丝是利用了钨的熔点高的性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体温计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是因为水银的比热容小,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较快,能够快捷地测出体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利用沸点较低的性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用泡沫做表演场景中的“滚石“,是利用了塑料泡沫的密度小,相同体积时质量轻的特点,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
变式2:(2024九上·杭州月考)下列物质的变化或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食盐是白色晶体 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③酒精挥发 ④浓硫酸有腐蚀性
⑤碱石灰能吸收CO2 ⑥铁丝生锈 ⑦铜能导电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
【答案】③⑧;④⑤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解答】①食盐是白色晶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③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浓硫酸有腐蚀性,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⑤碱石灰能吸收CO2,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⑥铁丝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⑦铜能导电,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③⑧属于物理变化,④⑤属于化学性质。
变式3:臭氧通常是一种淡蓝色的、有鱼腥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受热极易转化为氧气;二氧化硫遇臭氧微热就会迅速被氧化为三氧化硫,这是除去废气中二氧化硫的理想方法。用于冰箱的致冷剂(就是蒸发时吸热而致冷的物质)如R12会破坏臭氧层,而新型致冷剂R600a不会破坏臭氧层,它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可燃性气体,熔点-159.4℃,沸点-11.73℃。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   ;臭氧的化学性质有:   (各举一种即可)
(2)在相同压强下,将致冷剂R600a的温度降到-159.4℃时,它的物质状态是   当温度在-11.73℃时继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当温度在-11℃时,它的状态为,   。
【答案】(1)淡蓝色、有鱼腥味、常温下为气体;不稳定、受热易转化为氧气、微热下能氧化二氧二化硫为三氧化硫
(2)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不变;气态
【解析】(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性质是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①当晶体的温度在熔点时,可能没有熔化,可能正在熔化,也可能已经熔化完;
②当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吸入,那么温度不变,但是会沸腾起来;
③温度高于沸点为气态,低于沸点为液态。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臭氧的物理性质有颜色为 淡蓝色、有鱼腥味、常温下为气体 ;化学性质有: 不稳定、受热易转化为氧气、微热下能氧化二氧二化硫为三氧化硫 ;
(2)①R600a的熔点为-159.4℃,则当 致冷剂R600a的温度降到-159.4℃时, 它可能为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②它的沸点为-11.73℃,则 当温度在-11.73℃时继续吸热,它的温度不变,不断变成气态;
③当温度在-11℃时,高于它的沸点,那么此时它为气态。
1.(2024九上·浙江月考)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葡萄 B.把葡萄捣碎
C.葡萄发酵成酒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在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清洗葡萄使它变得干净,把葡萄捣碎使它的形状改变,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除去渣子,这些过程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而葡萄经过发酵后,生成了新物质乙醇,因此是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故选C。
2.(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下列现象能作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  )
A.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
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
C.蜡烛燃烧时状态发生了改变
D.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蜡烛燃烧时状态发生了改变,都不能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因此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B、C不合题意;
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2·浙江缙云县七年级期末)在冬季,某校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关于“冰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一定为0℃
D.“冰花”熔化的过程中要放热
【答案】B
【解析】AB.“冰花”是喷射出来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不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B正确;
C.水的凝固点为0℃,气温低于或等于0℃,如果继续放热,就会凝固,“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不一定为0℃,可以低于0℃,故C错误;
D.“冰花”熔化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故D错误。
4.(2024七下·宁波月考)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态水.其中正确的(  )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⑤
【答案】A
【解析】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解答】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这是因为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沾在玻璃上,汗出在室内一面,故正确的是①④⑤,故A正确。
故选:A。
5.下列现象中由于凝华造成的是( )
A.放在厕所里去异味用的芳香球逐渐变小了 B.冻鱼出冷库后比进冷库前重
C.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比新的细 D.碘受热后冒出紫色的蒸气
【答案】B
【解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A.放在厕所里去异味用的芳香球逐渐变小了,其实是芳香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A不合题意;
B.冻鱼出冷库后比进冷库前重,其实是外面的水蒸气在冻鱼表面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了冰,故B符合题意;
C.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比新的细,其实是灯丝受热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C不合题意;
D.碘受热后冒出紫色的蒸气,其实是碘吸热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D不合题意。
6.(2022·浙江温州·七年级期末)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C图象与事实相符合。故ABD错误。故选C。
7.(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盘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的“白气” ,拿起碗, 看到下面盘中的水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白气”是盛水盘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盘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
【答案】D
【解析】A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B错误;
C.水的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干冰升华吸热,水放热,不能沸腾,故C错误;
D.盘里的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腾,看起来像是在“沸腾”,故D正确。
故选D。
8.(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中)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的将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答案】D
【解析】A.水沸腾后,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所以小火不能提高水的沸点,但可以节约燃料,故A错误;
B.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用“大火”不能使水的沸点升高,当水沸腾后应使用小火,可以节约燃料,故B错误;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可以节约燃料,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故C错误;
D.水沸腾后,无论是用“大火”煮,还是用“小火”煮,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用“小火”煮可以节约燃料,故D正确。
9.飞船在进入预定轨道并关闭发动机后在太空运行,甲航天员在飞船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另一乙航天员站在月球表面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结果是(  )
A.甲乙测量结果和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一样
B.甲乙都无法测出物体的质量
C.甲测量结果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大,乙的结果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小
D.甲测不出物体的质量,乙测得的质量和地球上一样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重力的大小
【解析】根据质量的测量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原理就是:天平为等臂杠杆,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个托盘上物体的重力相等。根据G=mg可知,托盘上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在飞船中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则不能测出物体质量。在月球表面,物体有重力,可以测量物体质量。由于物体质量不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测量结果与地球上一致,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它的容积是,里面装有密度为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g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利用密度公式先计算氧气瓶里的总质量,然后再求剩余氧气的密度。
【解答】由密度公式得m=pV=10×10-3m3×2.5kg/m3=25g; 所以,剩余氧气质量m2=25g-5g=20g
所以剩余氧气的密度=m2/V=2kg/m3。
故答案为:B。
11.(2024七上·南浔期末)有一铁块,它的质量为0.25kg,它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后,质量将   (选填“变小”、“不变”、“变大”)。关于铁的信息如下:①在常温下是固体;②在常温下呈银白色;③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④会导电。以上信息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
【答案】不变;①②④
【解析】根据物质的状态的改变,质量不变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0.25kg的铁块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后,虽然状态改变了,但质量不变;
①在常温下是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②在常温下呈银白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③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④会导电,利用铁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①②④。
12.把(1)中符合题意的字母填入(2)的空格中。
(1)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B: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热
D:石蜡熔化
E: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气体
(2)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实验现象的是    。
【答案】(1)E;B;D;A;C
【解析】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通常含有“可以”“能”“是”等字词,变化通常是指物质的状态和种类发生了改变,其中判断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标准是看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
【解答】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B: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热,属于实验现象;
D: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
E: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气体,属于物理性质。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E;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B;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而属于实验现象的是C。
13.(2022·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七年级阶段练习)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汽会_________。
【答案】升华 熔化 凝华
【解析】[1]甲图,在水中加热,水的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7℃,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
[2]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高于碘的熔点,碘吸热可能熔化。
[3]当停止加热后,碘蒸汽放热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则物态变化为凝华。
14.(2024七下·海曙期末)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像如图丙所示。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时a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属于一种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已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标准大气压下,烧杯与试管中均加入水,通过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   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答案】(1)不变;固液共存
(2)非晶体
(3)不会
【解析】(1)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后为液态,熔化中为固液共存态;
(2)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3)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此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2)固态b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因此为非晶体;
(3)根据题意可知,试管中的水可以从烧杯中的水吸热,从而达到水的沸点100℃,但是此时内外水温一致,因此不能再从外面吸热,因此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15.(2024七下·海曙期末)如图所示为“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表所示为小应每隔1min测量并记录的海波的温度值。回答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这样做的优点在于   ;
(2)由实验数据可判断海波是晶体,理由是   ;
(3)小应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
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B.烧杯中的水少
C.对试管内的海波不断搅拌
D.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导致温度升高
【答案】(1)受热均匀,温度上升缓慢,便于记录实验数据(2)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3)A
【解析】(1)水浴加热法可以使被加热物质受热更加均匀,加热过程更加缓慢;
(2)由图象可知海波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3)分析各选项是否可造成温度计示数缓慢变化。
【解答】(1)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水浴加热法可以使被加热物质受热更加均匀,加热过程更加缓慢,便于记录实验数据;
(2)由图象可知海波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保持48℃不变,即存在熔点,那么为晶体;
(3)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相当于直接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温度计示数应会上升缓慢,故A正确;
B.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烧杯中的水过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会碰到了试管壁,不会影响温度计示数,故B错误;
C.熔化过程中,对试管内物质不断搅拌,可使物质受热均匀,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故C错误;
D.海波为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A。
16.(2024七下·宁波月考)科学课上,为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组同学设想:当吸了水的无纺布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因水分蒸发而质量变小,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无纺布在相同时间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来判断其中水分蒸发的快慢。于是他们用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无纺布,在等质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选择装置甲和装置丁作对照,可以研究   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若要探究“空气流速”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的数据记录。
实验组别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电子天平读数(克) 开始时 7.5 7.5 7.6 7.6 7.4 7.4
5分钟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   (“快”或“慢”);
②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可以得出结论:   。
【答案】(1)液体表面积
(2)甲、丙
(3)慢;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上空气流速越大,液体蒸发越快。蒸发时吸收热量。
【解答】(1)比较甲、丁可知,丁中的无纺布折叠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可以研究液体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若要探究“空气流通”对蒸发快慢的影响,需控制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相同,改变液面附近空气流速,故应该选择的装置是甲和丙;
(3)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说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慢;
②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17.(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甲图中正确测量操作中,温度计放置有何要求?___________;
(2)试管内物质在将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A”、“B”或“C”);
(3)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说明理由___________;
(4)根据描绘的图像,该物质在第7min时处于___________态,温度为___________℃;仔细观察图像发现,AB段物质升温比在CD段物质升温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答案】见解析 B 晶体 见解析 液 70 慢
【解析】(1)[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被测物质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
(2)[2]由图乙知,A俯视,读数会偏大,C仰视,读数会偏小,B读数方法正确。
(3)[3][4]由图丙可知,由于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
(4)[5][6]由图丙可知,该物质3~6min是熔化过程,物质在第7min时熔化结束,物质处于液态,温度为70℃。
[7]物质在AB段,吸热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30℃,物质在CD段,吸热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40℃,所以该物质在AB段升温比CD段升温慢。
18.(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小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可是他无论怎样调节,天平都无法平衡。老师将游码调节至3g 处,天平平衡;并建议他继续使用这架天平进行称量。小柯测得的物体质量如图乙所示,请问该物体的真实质量为   。
(3)使用时,他发现砝码是生锈的,则他的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4)这架天平配套的砝码盒中的砝码如图丙所示,其中有两个20g的砝码,小妍认为可以去掉一个,你认为小妍的观点是否正确?   。
【答案】(1)右
(2)24g
(3)偏小
(4)不正确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天平使用前调节平衡时,要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即指针向右偏就向左调平衡螺母,指针向左偏就向右调平衡螺母,调左侧的还是右侧的平衡螺母都一样。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的,使用之前要调平,调平是根据指针偏转的位置调节,指针左偏,向右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右偏,则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解答】(1)图中显示指针向右偏,根据“右偏左调,左偏右调”的规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2)当游码质量为3g,天平平衡,那么m左=m右+3g,当放上一个物体时,根据乙图可知,测量结果为:20g+5g+2g=27g,即:27g=m右+3g,m右=24g,即物体的质量为24g。
(3)当砝码生锈时,砝码的质量比所标的值偏大,假设称量1Kg的物体,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右盘放标示为1Kg的砝码,这样的话天平肯定偏向右盘,因为砝码生锈,生锈的砝码质量要大于标准值,那么要使天平平衡就要换小的砝码,而测量值就是砝码标示值的总和,那么这个总和就肯定小于1Kg,所以测量结果偏小,
(4)这架天平配套的砝码盒中的砝码如图丙所示,其中有两个20g的砝码,小妍认为可以去掉一个,这观点并不正确。
故答案为:(1)右(2)24g(3)偏小(4)不正确
19.(2025七下·金华月考)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调节天平平衡时,某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向   。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图丙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   。
(4)若砝码生锈了,则测量结果将    (选填“增大”:“偏小” “不变”)。
【答案】(1)将平衡螺母向右调,直至天平平衡(2)67.4
(3)用手拿砝码(4)偏小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1)使用天平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或左右偏转的格数相同。
(2)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在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3)砝码和游码要用镊子夹取和拨动,用手拿砝码会使砝码生锈。
(4)生锈的砝码质量变大,但砝码上所标的质量不变。
(5)此题是利用累积法测物体的长度,当一个物体的长度太小无法测量时,可以测量n个相同物体的长度后除以n得一个物体的长度;但要注意课本的页码数不是课本的张数,一张纸是两页。
【解答】(1)用天平之前首先调节天平,将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后,指针左偏说明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右移动,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位置。
(2)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2.4g,
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50g+10g+5g+2.4g=67.4g。
(3)砝码应用镊子夹取,所以图中的错误是用手拿砝码;
(4)正常情况下砝码上标的质量是砝码的实际质量,砝码生锈后,自身质量变大。当测量同一物体时,需要减少砝码或移动游码,才能使天平重新平衡,此时所读数值小于物体实际质量。
20.(2025七下·婺城月考)小陈通过实验探究“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器材】200毫升烧杯、100毫升量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称量其总质量;②将烧杯中的部分水转移至量筒中,称量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③重复步骤②,获得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
称量次数 1 2 3 4 5  
向量筒转移水的总体积(毫升) 0 20 40 60 80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克) 202 182 162 142 122  
(1)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水的质量为   克。
(3)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兴趣小组还应如何继续实验:   (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4)实验改进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天平
(2)20
(3)换用不同种类的液体进行实验
(4)同种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根据实验目的“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和体积,据此解答;
(2)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水的质量等于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
(3)在科学探究中,往往需要换用不同材料多次进行实验,收集多组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加客观具有普遍意义;
(4)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数量关系。
【解答】(1)根据实验目的“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和体积,其中体积可由量筒直接读出,而质量则需要用天平测量;
(2)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水的质量等于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即 m=202g-182g=20g;
(3)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应换用不同种类的液体进行实验;
(4)实验改进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1.(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一个空心铜球质量为445g,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545g。求这个空心铜球的总体积。(铜的密度为)
【答案】解:空心部分水的质量为
这个空心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铜的体积为
这个空心铜球的总体积为
答:这个空心铜球的总体积为150cm3。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求出铜球中铜的体积,根据题意求出铜球内注入水的质量,然后求出水的体积,即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空心铜球的体积等于二者之和。
22.(2025七下·金华月考)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经调查我国有4亿人需要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的技术指标如表所示。求:
材料技术指标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镜架 钛合金镜架
400度以下 400度以上 400度以下 400度以上    
透光量 92% 90%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103 4.5×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腐蚀 耐腐蚀
参考价格(元/副) 300 600 100 200 120 480
(1)如果仅考虑使用轻便,眼镜的镜片应选用   。
(2)一副钛合金镜架的体积约为 则该镜架的质量约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小胡要配一副眼镜,经验光,需要佩戴350度的眼镜,同时要求透光量好,耐腐蚀。则在配制眼镜时应选择   。估计价格为   元。
A.树脂镜片和铜合金镜架
B.树脂镜片和钛合金镜架
C.玻璃镜片和铜合金镜架
D玻璃镜片和钛合金镜架
【答案】(1)树脂镜片
(2)钛合金镜架的质量:m=p钛合金V=4.5x103kg/m3x3x10-6m3=1.35x10-2kg
(3)B;780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体积一定,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小的质量小;
(2)知道体积和密度,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其质量;
(3)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1)根据m=ρV可知仅考虑使用轻便,眼镜的镜片体积一定时,应选用密度较小的材料,所以选择树脂镜片;
(2)钛合金镜架的质量:m=ρ钛合金V=4.5×103kg/m3×3×10-6m3=1.35×10-2kg;
(3)小胡要配一副眼镜,经验光,需要佩戴350度的眼镜,同时要求透光量好,耐腐蚀,故镜片选择树脂镜片(300元),镜架选择钛合金镜架480元,估计价格为300元+480元=780元。
23.(2025七下·婺城月考)有一只玻璃瓶、水和若干金属圆珠,小科利用电子天平进行以下测量:
①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②将空玻璃瓶装满水,测量总质量;③将空玻璃瓶装入一些金属圆珠,测量总质量;④将测量c中的瓶子灌水至瓶口,测量总质量。
各测量数据见电子天平显示的示数,请根据测量数据计算。
(1)玻璃瓶的容积。
(2)瓶中金属圆珠的质量
(3)金属圆珠的密度
【答案】(1)解:将空玻璃瓶装满水,测量总质量m1=400g,
瓶中水的质量m水=m1-m瓶=400g-100g=300g,
那么瓶中水的体积,
因瓶中装满水,则水的体积即为瓶子容积,
即玻璃瓶的容积V=V水=300cm3。
(2)解:空玻璃瓶装入一些金属圆珠,测量总质量m2=700g,
则瓶中金属圆珠的质量m圆珠=m2-m瓶=700g-100g=600g。
(3)解:此时瓶中水的体积:,
金属圆珠的体积:V圆珠=V水-V水'=300cm3-200cm3=100cm3,
金属圆珠的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空玻璃瓶装满水,测量总质量减去空瓶的质量,即为瓶中水的质量,由密度公式变形求得水的体积即为玻璃瓶的容积;
(2)空玻璃瓶装入一些金属圆珠,测量总质量减去空瓶的质量即为瓶中金属圆珠的质量;
(3)根据此时瓶、金属圆珠和水的总质量和水的密度求出此时水的体积,再由金属圆珠和水的总体积减去此时水的体积即为金属圆珠的体积,再由密度公式便可求出金属圆珠的密度。
24.(2024七下·浦江期中)一个容积V0=500cm3、质量m0=0.5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衔了很多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水=0.4kg的水(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石块的密度ρ石=2.6×103kg/m3),求:
(1)瓶中水的体积V1;
(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
(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
【答案】(1)由公式
可知,瓶内水的体积为
(2)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为
(3)石块的质量为
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为
答:(1)瓶中水的体积为400cm3;
(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为100cm3;
(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为1160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根据瓶中水的质量,利用公式求出瓶中水的体积;
(2)当水面上升到瓶口时,石块的总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减去水的体积,利用求这些石块的质量,进一步计算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
(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2kg水的体积,据此表示桶中冰熔化为水的体积,冰熔化为水后,质量不变,根据m=ρV列方程可得桶的容积。
25.(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50cm2、高为10cm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和一个质量为100g的小球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计)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
求:
(1)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液体的质量是多少?
(3)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再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沉入容器底,待液体溢尽,擦干容器壁,测得总质量为660g;则小球的密度为多少?
【答案】(1)解:由乙图可知,液体体积为0时的总质量为100g,
则容器的质量为m容器=100g,
当液体体积为V液=200cm3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300g,
则液体的质量m液=m总-m容器=300g-100g=200g,
液体的密度:;
(2)解: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时,液体的体积:V液'=V=Sh=50cm2×10cm=500cm3,
则液体的质量:m液'=ρV液'=1g/cm3×500cm3=500g,
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m容器+m液'=100g+500g=600g;
(3)解:根据题意可知,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
溢出液体的质量:m溢=m容器+m球+m液'-m总=100g+100g+500g-660g=40g,
则小球的体积,
则小球的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从图象可知,液体体积为0时的总质量就是容器质量,读出一定总质量对应的液体体积,根据m液=m总-m容器求出液体的质量,利用计算液体的密度;
(2)根据V=Sh计算装满液体的体积(容器容积),利用密度公式m液'=ρV液'计算装满液体后液体的质量,最后根据m总'=m容器+m液'求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
(3)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再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浸没溶液中,根据m溢=m容器+m球+m液'-m总计算出溢出水的质量,根据计算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小球的体积,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小球的密度。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专题复习
专题一、质量和密度的综合运用
1.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及状态等的改变而改变。
2.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都无关,与温度、状态有关。
3.密度计算公式为ρ=m/V,变形公式为m=ρV和V=m/ρ,可用于物质的密度、质量和体积的计算,并进一步鉴别物质的种类。在计算时,需注意单位统一。
典例1:(2025七下·婺城月考)小红用一只杯子盛某种液体直至倒满,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求:
(1)该杯子的质量   。
(2)计算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当该杯子装满酒精时,杯子和液体的总质量是多少
变式1:(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将一根铁丝剪断后,剩余部分的密度   ;将密封钢瓶中的气体抽出一半后,剩余气体的密度   ;液态蜡变为固态后,中间会凹陷下去,则蜡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它的体积将   ,密度   (后四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式2:(2025七下·金华月考)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现常被用于制造模型。小科选用了ABS塑料(如图甲所示)来打印3D作品。
(1)已知体积为1cm3的ABS塑料质量为1.05g,这种材料密度是多少
(2)该同学用这种ABS材料打印了一个汽车模型,已知该作品的体积为50cm3,质量为47.25g,请你通过计算来判断该作品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若为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变式3:(2025七下·金华月考)有一块质量为9kg的冰块,完成下列问题(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求冰块的体积。
(2)若冰块吸热后,全部熔化成水,求水的体积。
(3)求出减少的体积。
专题二、物质的特性
1.密度公式只表明密度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能说密度的大小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2.-般情况,不同物质的密度不相同,所以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典例1:(2025七下·婺城月考)密度公式因能被写成如图所示的样式而被称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关于密度、质量、体积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铁比铝“重”,“重”指的是铁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
C.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D.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为定值
变式1:(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冻矿泉水完全熔化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质量变大,密度不变
C.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对于同种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变式2:(2023七上·玉环期末)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滴水的密度一定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C.物体体积越小,密度一定越大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变式3:小明的妈妈到某工艺品商店买了一件金铜合金制成的实心工艺品,商店的售货员告诉她:这件工艺品是由质量相等的金、铜两种金属混合制成的,含金量为50%。小明的妈妈对商店售货员的话表示怀疑,让小明进行验证。小明通过实验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1 200克,体积为104厘米3 , 并从课本中查出了金、铜的密度分别是19.3克/厘米3和8.9克/厘米3。
(1)请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计算工艺品的密度;
(2)请根据售货员的说法,计算出工艺品的密度,并说明售货员的话是否可信;
(3)请计算这件工艺品的实际含金量。
专题三、物态变化的判断
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三个吸热过程 熔化、汽化、升华
三个放热过程 凝固、液化、凝华
三个互逆过程 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
三个不变温度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三个必要条件 晶体熔化: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液体沸腾: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三个致冷作用 蒸发吸热可致冷:如酒精涂在皮肤上,凉凉的
升华吸热可致冷:如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熔化吸热可致冷:冰熔化吸热,用于超市海鲜保鲜
典例1:(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实验室里,同学们进行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P和Q,应先调整    (选填“P”或“Q”)的位置;
(2)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3)根据实验数据,小科画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后可知:①冰熔化过程中   ;
②不考虑热量损失,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
变式1:(2022·浙江· 七年级期末)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a)。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b)。
(1)由图像可知,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___℃。
(2)在5~8分钟之间,海波要从热水中___________热量,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海波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第10分钟后,试管内仍有少量海波不能熔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
变式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_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甲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熔化的特点是是吸热,温度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图甲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或“固液共存”)
变式3:(2022·浙江缙云县七年级期末)有卫星数据显示,在火星南极冰层之下隐藏着一大片充满液态水的湖泊。厚厚的冰层下面水温低至-74℃,但水仍保持着液态。对此科学家解释是:可能是火星岩石中的镁盐、钙盐和钠盐等盐类物质溶解到了水中降低了水的凝固点。盐类物质可以降低液态水的凝固点吗?某研究小组以常见的调料品食盐为溶质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
a.利用食盐、蒸馏水分别配制纯水、淡盐水、浓盐水;
b.取三个相同烧杯,加入等量的上述溶液,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c.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液体状态的变化,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
d.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如图甲(①纯水;②淡盐水;③浓盐水)。
(1)由图甲可知,浓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
(2)图甲的曲线①中,第25分钟时,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
(3)分析图中实验曲线可得的结论是_______。
(4)如果将一个装有盐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盐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专题四、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特点 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有新的物质产生
举例 “固、液、气”三态的转化、溶解、扩散、吸附、金属导电和导热等 物质燃烧、金属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等
联系 化学变化中总是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特点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只能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举例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联系与区别
(1)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变化是一个“变”的过程,往往用动词表示。
(2)性质和变化是密切联系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性质的具体表现。
(3)在区分某一叙述是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要注意抓住关键点,叙述中有“能”“会”“可以”等字词的,指的就是物质的某种性质。
典例1:(2024七上·滨江期末)如图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开化石雕 B.龙泉青瓷烧制 C.温州剪纸 D.嵊州竹编
变式1:(2024七上·杭州月考)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合理的是(  )
A.用钨制作灯泡的灯丝(熔点高)
B.用水银作为体温计的测温物质(比热小)
C.用氯乙烷治疗运动损伤的疼痛(沸点高)
D.用泡沫做表演场景中的“滚石”(密度小)
变式2:(2024九上·杭州月考)下列物质的变化或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食盐是白色晶体 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③酒精挥发 ④浓硫酸有腐蚀性
⑤碱石灰能吸收CO2 ⑥铁丝生锈 ⑦铜能导电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
变式3:臭氧通常是一种淡蓝色的、有鱼腥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受热极易转化为氧气;二氧化硫遇臭氧微热就会迅速被氧化为三氧化硫,这是除去废气中二氧化硫的理想方法。用于冰箱的致冷剂(就是蒸发时吸热而致冷的物质)如R12会破坏臭氧层,而新型致冷剂R600a不会破坏臭氧层,它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可燃性气体,熔点-159.4℃,沸点-11.73℃。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   ;臭氧的化学性质有:   (各举一种即可)
(2)在相同压强下,将致冷剂R600a的温度降到-159.4℃时,它的物质状态是   当温度在-11.73℃时继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当温度在-11℃时,它的状态为,   。
1.(2024九上·浙江月考)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葡萄 B.把葡萄捣碎
C.葡萄发酵成酒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2.(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下列现象能作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  )
A.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
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
C.蜡烛燃烧时状态发生了改变
D.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3.(2022·浙江缙云县七年级期末)在冬季,某校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关于“冰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一定为0℃
D.“冰花”熔化的过程中要放热
4.(2024七下·宁波月考)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态水.其中正确的(  )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⑤
5.下列现象中由于凝华造成的是( )
A.放在厕所里去异味用的芳香球逐渐变小了 B.冻鱼出冷库后比进冷库前重
C.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比新的细 D.碘受热后冒出紫色的蒸气
6.(2022·浙江温州·七年级期末)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是(  )
A. B.
C. D.
7.(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盘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的“白气” ,拿起碗, 看到下面盘中的水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白气”是盛水盘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盘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
8.(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中)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的将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9.飞船在进入预定轨道并关闭发动机后在太空运行,甲航天员在飞船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另一乙航天员站在月球表面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结果是(  )
A.甲乙测量结果和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一样
B.甲乙都无法测出物体的质量
C.甲测量结果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大,乙的结果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小
D.甲测不出物体的质量,乙测得的质量和地球上一样
10.(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它的容积是,里面装有密度为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g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 B. C. D.
11.(2024七上·南浔期末)有一铁块,它的质量为0.25kg,它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后,质量将   (选填“变小”、“不变”、“变大”)。关于铁的信息如下:①在常温下是固体;②在常温下呈银白色;③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④会导电。以上信息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
12.把(1)中符合题意的字母填入(2)的空格中。
(1)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B: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热
D:石蜡熔化
E: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气体
(2)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实验现象的是    。
13.(2022·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七年级阶段练习)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汽会_________。
14.(2024七下·海曙期末)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像如图丙所示。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时a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属于一种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已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标准大气压下,烧杯与试管中均加入水,通过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   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15.(2024七下·海曙期末)如图所示为“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表所示为小应每隔1min测量并记录的海波的温度值。回答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这样做的优点在于   ;
(2)由实验数据可判断海波是晶体,理由是   ;
(3)小应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
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B.烧杯中的水少
C.对试管内的海波不断搅拌
D.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导致温度升高
16.(2024七下·宁波月考)科学课上,为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组同学设想:当吸了水的无纺布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因水分蒸发而质量变小,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无纺布在相同时间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来判断其中水分蒸发的快慢。于是他们用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无纺布,在等质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选择装置甲和装置丁作对照,可以研究   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若要探究“空气流速”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的数据记录。
实验组别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电子天平读数(克) 开始时 7.5 7.5 7.6 7.6 7.4 7.4
5分钟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   (“快”或“慢”);
②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可以得出结论:   。
17.(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甲图中正确测量操作中,温度计放置有何要求?___________;
(2)试管内物质在将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A”、“B”或“C”);
(3)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说明理由___________;
(4)根据描绘的图像,该物质在第7min时处于___________态,温度为___________℃;仔细观察图像发现,AB段物质升温比在CD段物质升温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18.(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小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可是他无论怎样调节,天平都无法平衡。老师将游码调节至3g 处,天平平衡;并建议他继续使用这架天平进行称量。小柯测得的物体质量如图乙所示,请问该物体的真实质量为   。
(3)使用时,他发现砝码是生锈的,则他的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4)这架天平配套的砝码盒中的砝码如图丙所示,其中有两个20g的砝码,小妍认为可以去掉一个,你认为小妍的观点是否正确?   。
19.(2025七下·金华月考)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调节天平平衡时,某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向   。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图丙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   。
(4)若砝码生锈了,则测量结果将    (选填“增大”:“偏小” “不变”)。
20.(2025七下·婺城月考)小陈通过实验探究“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器材】200毫升烧杯、100毫升量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称量其总质量;②将烧杯中的部分水转移至量筒中,称量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③重复步骤②,获得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
称量次数 1 2 3 4 5  
向量筒转移水的总体积(毫升) 0 20 40 60 80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克) 202 182 162 142 122  
(1)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水的质量为   克。
(3)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兴趣小组还应如何继续实验:   (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4)实验改进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1.(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一个空心铜球质量为445g,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545g。求这个空心铜球的总体积。(铜的密度为)
22.(2025七下·金华月考)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经调查我国有4亿人需要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的技术指标如表所示。求:
材料技术指标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镜架 钛合金镜架
400度以下 400度以上 400度以下 400度以上    
透光量 92% 90%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103 4.5×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腐蚀 耐腐蚀
参考价格(元/副) 300 600 100 200 120 480
(1)如果仅考虑使用轻便,眼镜的镜片应选用   。
(2)一副钛合金镜架的体积约为 则该镜架的质量约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小胡要配一副眼镜,经验光,需要佩戴350度的眼镜,同时要求透光量好,耐腐蚀。则在配制眼镜时应选择   。估计价格为   元。
A.树脂镜片和铜合金镜架
B.树脂镜片和钛合金镜架
C.玻璃镜片和铜合金镜架
D玻璃镜片和钛合金镜架
23.(2025七下·婺城月考)有一只玻璃瓶、水和若干金属圆珠,小科利用电子天平进行以下测量:
①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②将空玻璃瓶装满水,测量总质量;③将空玻璃瓶装入一些金属圆珠,测量总质量;④将测量c中的瓶子灌水至瓶口,测量总质量。
各测量数据见电子天平显示的示数,请根据测量数据计算。
(1)玻璃瓶的容积。
(2)瓶中金属圆珠的质量
(3)金属圆珠的密度
24.(2024七下·浦江期中)一个容积V0=500cm3、质量m0=0.5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衔了很多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水=0.4kg的水(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石块的密度ρ石=2.6×103kg/m3),求:
(1)瓶中水的体积V1;
(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
(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
25.(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50cm2、高为10cm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和一个质量为100g的小球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计)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
求:
(1)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液体的质量是多少?
(3)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再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沉入容器底,待液体溢尽,擦干容器壁,测得总质量为660g;则小球的密度为多少?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