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1-2章)1.(2024八上·鹿城期中)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接触的纯水多,水溶液少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C.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D.“南水北调”工程说明我国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2.(2024八上·鹿城期中)高压、低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演变出不同的天气过程。读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处气流上升 B.B处气流下沉C.图中A天气系统控制下多晴朗 D.图中B天气系统控制下多晴朗3.(2024八上·鹿城期中)模型是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B.水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C.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4.(2024八上·鹿城期中)实验是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取放蒸发皿 B.点燃酒精灯C.量取40mL液体 D.滴加液体5.(2024八上·鹿城期中)气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百叶箱内的温度计读数与外界阳光直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大B.高处不胜寒,说明对流层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C.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正午12点D.世界各地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升高6.(2024八上·鹿城期中)科学项目化小组用矿泉水瓶做了以下科学实验,其中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图甲中,用力一捏瓶壁会变瘪B.图乙中,从两孔流出水的喷射距离不同C.图丙中,向两空瓶中间吹气,两瓶向中间靠拢D.图丁中,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瓶口,倒立后纸片不下落7.(2024八上·鹿城期中)如图,竖直放置的“口”字形管内装有酒精,下列操作能实现管中的酒精发生对流且沿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A.在A处放冰块 B.在B处加热 C.在C处加热 D.在D处放冰块8.(2024八上·鹿城期中)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B.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C.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D.自来水净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9.(2024八上·鹿城期中)如图,“天宫课堂”实验中,水中的乒乓球并没有像在地球上一样浮在水面,而是停留在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乒乓球没有受到浮力B.此时乒乓球的质量变为0C.乒乓球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D.如果把乒乓球稍稍向上提一下,它将向上做加速直线运动10.(2024八上·鹿城期中)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可以作溶质B.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溶液质量分数为40%的蔗糖溶液,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2:311.(2024八上·鹿城期中)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37.0 37.3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85.5 110A.在3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36.3gB.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在30℃~40℃温度范围内相交C.从含有少量硝酸钾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较多的氯化钠晶体,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D.在60℃时,210g硝酸钾饱和溶液加入1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2%12.(2024八上·鹿城期中)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海陆性质对气候的影响C.“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描述的气象灾害是寒潮D.“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描述的是冷锋过境13.(2024八上·鹿城期中)如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关于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A层:几乎集中了全部水汽 ②B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C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④D层:大气密度很大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14.(2024八上·鹿城期中)t3℃时,将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盛有50g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一所示,图二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甲烧杯中的溶质为氯化钾C.t2℃时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相同D.将温度降到t2℃时,甲烧杯中也不会有晶体析出15.(2024八上·鹿城期中)小科用一根轻质的塑料吸管(重力可忽略),将其下端用石蜡密封后,再塞入适量的小铅粒(如图),便制成了一根简易密度计。为了在吸管上标上合适的刻度值,他将此密度计放入不同已知密度的液体中,获得如表所示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次序 1 2 3 4 5液体的密度/(g/cm3) 0.8 0.9 1.0 1.1 1.2浸入的深度/cm 6.3 5.6 5.0 4.5 4.2A.由表格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知:标在密度计上的刻度值越往下越小B.由表格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知:标在密度计上的刻度线越往下越疏C.换用粗一点的吸管重复实验,则每次实验密度计浸入深度变大D.换用重一点的铅粒重复实验,则每次实验密度计浸入深度变大16.(2024八上·鹿城期中)下列为厨房中的常见物质:A.食盐;B.植物油;C.蔗糖;D.酒精;E。冰块;F。面粉。将这些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有 (填字母)。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溶剂,请再举一例溶剂的名称: 。17.(2024八上·鹿城期中)“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1)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蓄水”后,可通过跨流域调水缓解贫水区用水困难,此工程相当于图中的 (填序号)环节。(2)浙江省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之一,我们要珍惜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C.随手关闭水龙头 D.用洗漱过的水冲马桶18.(2024八上·鹿城期中)科学项目化小组用塑料瓶、透明胶带、螺母、塑料管、容器和水等材料,制作了一只潜水艇模型并进行了展示活动,如图所示。(1)如果潜水艇从a处到达b处,需通过“进排气管”为水仓 (填“注入”或“排出”)气体。(2)该潜水艇在同一水缸内分别处于a、b、c处(a漂浮,b悬浮,c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相同的是 。19.(2024八上·鹿城期中)如图是小科同学在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食盐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1)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用天平称量食盐时,如发现横梁略向右倾斜,接下去的操作是 。20.(2024八上·鹿城期中)将密度为0.6g/cm3的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降低溶液温度(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时,木块相对于液面的位置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请在乙图中画出从50℃开始降温至室温20℃过程中,浮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 。21.(2024八上·鹿城期中)如图为蔗糖溶液的思维导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是指 。(2)能证明蔗糖水具有“B”这一特点的证据是 。(3)用下列示意图来表示该溶液中蔗糖分子的分布(水分子没有画出),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填“甲”“乙”或“丙”)22.(2024八上·鹿城期中)如图是杭州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日天气状况为:晴转阴, (填风向)6级。(2)天气与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叙述属于描述天气的有 (填序号)。①阴转多云②冬暖夏凉③晴空万里④四季分明⑤和风细雨⑥冬雨夏干(3)冬季,海南省平均气温明显高于浙江省,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气候因素是 。23.(2024八上·鹿城期中)学习了有关溶液的知识后,某同学对氯化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下探究:(1)由实验可得,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2)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g。(3)根据实验现象,该位同学判定烧杯②中的氯化钾溶液是该温度下饱和溶液,请问支持他这样论断的证据是 。24.(2024八上·鹿城期中)小科同学进行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7%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一:如图是小科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1)操作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⑥ (用序号表示)③。(3)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7%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该溶液时选用的量筒规格为 (填“50”“100”或“500”)mL。(4)用提纯得到的氯化钠配制上述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提纯后得到的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25.(2024八上·鹿城期中)科学项目化小组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那影响同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研究小组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提出了一些猜想:A.与水的温度有关;B.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C.与是否搅拌有关。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研究小组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中的烧杯完全相同),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小组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是否搅拌 溶解快慢① 5g块状冰糖 100mL、10℃的水 是 缓慢② 5g块状冰糖 100mL、80℃的水 是 较快③ 5g粉末状冰糖 100mL、80℃的水 是 快速(1)本实验涉及多个自变量,研究时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为了验证猜想A,应选择 (填序号)进行比较。(3)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相同时 。(4)为了验证猜想C,小科设计如下实验: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都加入5g粉末状冰糖, ,观察两烧杯中冰糖溶解的速度。26.(2024八上·鹿城期中)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科学项目化小组设计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实验一:在电解水装置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氢氧化钠),再接通直流电源。(1)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其中b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2)请给如图2所示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排序: (用序号表示)。(3)实验二:为了提高电解水的速度,研究小组采用了如下方法:方法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方法二,提高电压。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10mL氧气所需时间如图3。本实验通过观测 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4)电解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 。27.(2024八上·鹿城期中)测量一颗黄豆的质量(大约在0.1g~1g之间),实验室天平的最小刻度是0.2g。科学项目化小组想到利用浮力相关知识制作一个浮力秤。经过讨论确定了以下设计要求:①测量量程:1g②最小刻度:0.1g③能稳定竖直放置在水中使用④材料简单,使用方便【设计方案】选择材料:烧杯、水、小托盘、剪刀、橡皮泥、铁钉、刻度尺、记号笔、双面胶、质量为1g的小铁块、吸管(规格A:较细的普通饮料吸管;规格B:较粗的奶茶吸管)。【制作步骤】①选择轻质的塑料吸管,剪取笔直的20cm一段,上端贴上纸质小托盘;②在吸管下端插入铁钉,用橡皮泥塞紧吸管与铁钉缝隙进行固定和密封;③烧杯中倒入水,将制作完成的吸管下端放入水中,让吸管漂浮在水面上,水面与吸管相交处标记0刻度;④对吸管标定刻度,划分刻度。【实施计划】制作浮力秤实物装置。【检验作品】用自制的浮力秤测量一粒黄豆的质量,并将测量结果与黄豆真实质量进行比较,分析误差。【改进完善】改进方案,提高测量精确度。【发布成果】根据原型测试和改进的结果,进行批量制造。请回答以下问题:(1)制作步骤②中吸管中插入铁钉的好处是 。(2)该浮力秤从下到上刻度变化是 (填“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3)浮力秤的刻度 (填“均匀”或“不均匀”)。(4)为提高浮力秤的精确度,小组提出的以下改进措施中可行的是____(填字母,可多选)。A.用直径更小的吸管 B.增大吸管中铁钉的质量C.烧杯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D.换用更大的烧杯28.(2024八上·鹿城期中)科学项目化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开展了一次登山活动,他们利用随身携带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相关用品测量山顶的大气压。测量步骤如下: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②如图甲,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使线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缓慢拉动针筒,当针筒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③读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④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请根据他们设计的方案回答以下问题:(1)步骤①的目的是 。(2)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表示大气压的值,则p= 。(3)若同学们用图乙中②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10N,活塞仍没有滑动。可改用图乙中的 (填“①”或“③”)注射器。(4)下述原因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的是____(填字母,可多选)。A.注射器里有残余气体B.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C.测量前弹簧测力计没有调零,指针在0.2N的位置D.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29.(2024八上·鹿城期中)天气是气候的具体表现,气候是天气的综合状况。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甲,A地处在②阶段时,接下来的天气状况是____(填字母,可多选)。A.天气晴朗温暖 B.天气阴雨C.气温升高 D.气温降低(2)在图乙中,A、B、C三处降水量最多的是 。(3)当台风来临时,为了保证安全,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可多选)。A.在大树下躲雨B.蹲在广告牌旁避风C.非必要不外出D.收回高空阳台上的盆栽E.去海边欣赏狂涛巨浪30.(2024八上·鹿城期中)如图甲所示,小石块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如图乙所示是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求:(1)小石块重力为 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 N。(2)小石块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写出计算过程)31.(2024八上·鹿城期中)有效预防登革热的方法之一就是用杀虫剂对室外水沟、垃圾池周围以及有杂草的地方进行喷洒灭蚊。某社区决定采用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进行喷杀,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求:氯氰菊酯杀虫剂500mL溶质质量分数 80%密度 1.2g/cm3具有强毒性,阴冷、密封储藏(1)500mL氯氰菊酯杀虫剂中含溶质氯氰菊酯 g,若将这500mL氯氰菊酯消毒液与2500g水均匀混合,所得稀氯氰菊酯消毒液中氯氰菊酯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保留1位小数)。(2)欲配制16kg质量分数为20%的稀氯氰菊酯杀虫剂用来消毒,需要多少千克这种氯氰菊酯杀虫剂和多少千克水?(写出计算过程)32.(2024八上·鹿城期中)如图1是高压锅的结构示意图,锅盖紧扣在锅体上,盖上装有一金属管作排气孔,金属管上方倒扣一个像砝码一样的起限压作用的限压阀。小科家的高压锅出气孔横截面积为10mm2。小科不慎丢失了锅的限压阀,售货员告诉他,生产这个锅的厂家提供的限压阀有两种,孔径相同,质量分别为100g和60g。请回答:(1)高压锅的工作原理: 。(2)当外界气压为1×105Pa时,该锅内最高温度达到115℃,根据图2中锅内水的沸点与锅内气压的关系图像,分析锅内气体压强最高可达 Pa。限压阀限定了锅内外的压强差,该差值有多大?通过计算说明小科应该买哪一种限压阀。33.(2024八上·鹿城期中)科学项目化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他们先往气球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后,用细线扎紧气球口。然后在容器底部固定一滑轮,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向上拉动绕过滑轮的细线使气球浸没在水中。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在原有拉力大小F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请判断此时气球的运动方向,并说明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到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解答】A、生活中接触的水溶液多,纯净水少,故A叙述错误;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淡水量少,故B叙述正确;C、地球上总的水量多,淡水少,故C叙述正确;D、“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故D叙述正确。故答案为:A。2.【答案】C【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气旋是指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大气涡旋称为“高气压”“,简称“高压”。其中空气自中心向外围流散,因受地球转动的影响,在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流动。【解答】读图可知,A处中央气压高,为高压系统,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故A错误,C正确;B处中心为低压,为气旋系统,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以阴雨天气,故BD都错误。故答案为:C。3.【答案】B【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解答】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该选项不正确。B、水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该选项正确。C、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该选项不正确。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不正确。故答案为:B。4.【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取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故答案为:D。5.【答案】B【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解析】【分析】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解答】A、百叶箱内的温度计读数与外界阳光直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小,故A错误;B、高处不胜寒,说明对流层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B正确;C、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下午14点左右,故C错误;D、世界各地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故D错误。故答案为:B。6.【答案】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3)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4)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生活中有很多,如覆杯实验、瓶吞鸡蛋等。【解答】A、图甲中,用力一捏瓶壁会变瘪,这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错误。B、图乙中,从孔中流出水的喷射距离不同,说明液体压强和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故B错误。C、图丙中,向两空瓶中间吹气,两瓶向中间靠拢,说明空气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故C错误。D、图丁中,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瓶口,倒立后纸片不下落,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D正确。故答案为:D。7.【答案】A【知识点】热胀冷缩【解析】【分析】A、将冰块放在A处,A处酒精温度降低,密度增大而下降,BA间的酒精过来补充,酒精会沿逆时针方向流动;B、在B处加热,B处酒精密度变小,在高处不动,酒精不会发生流动;C、在C处加热,因为酒精加热之后会膨胀,密度变小,上升,右边的酒精过来补充,会使管中的酒精顺时针流动;D、在D处放冰块,D处酒精密度增大但不会流动。【解答】A、将冰块放在A处,这样A处酒精遇冷时温度降低,密度增大而下降,BA间的酒精过来补充,酒精会沿逆时针方向流动,故A符合题意;B、在B处加热,B处酒精密度变小但在高处不动,酒精不会发生对流,故B不符合题意;C、在C处加热,因为酒精加热之后会膨胀,密度变小,上升,右边温度低,密度大的酒精过来补充,会使管中的酒精顺时针流动,故C不符合题意;D、在D处放冰块,酒精不会发生对流,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8.【答案】B【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根据生产自来水的过程、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解答。【解答】A、加入絮凝剂后,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故A说法正确;B、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故B说法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故C说法正确;D、过滤和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因此自来水净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9.【答案】A【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1)乒乓球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不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2)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会随位置的变化和变化;(3)如果把乒乓球稍稍向上提,乒乓球将获得向上的初速度,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它的运动状态。【解答】AC、乒乓球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不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故A正确,C错误;B、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会随位置的变化和变化,故B错误;D、如果把乒乓球稍稍向上提,乒乓球将获得向上的初速度,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它将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A。10.【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B、根据溶液的特点进行分析;C、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进行分析;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A、溶质可以为固体,还可以为液体和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溶液不一定为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于没有指明温度,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于,则溶液质量分数为40%的蔗糖溶液,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40%:(1-40%)=2:3,该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11.【答案】C【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A、根据在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来分析解答;B、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有相同的时候来分析解答;C、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来分析解答;D、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和题中数据来分析解答。【解答】 A、在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则3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45.8g,故A错误;B、由表格的数据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有相同的时候,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此范围内相交,故B错误;C、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所以从含有少量硝酸钾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较多的氯化钠晶体,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故C正确;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21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00g,硝酸钾的质量为110g,加入10g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D错误;故答案为:C。12.【答案】B【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解答】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反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C、“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描述的气象灾害是寒潮;D、“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描述的是冷锋过境。故答案为:B。13.【答案】A【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大气层的五个层次: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最下层,厚度(8~17公里)随季节和纬度而变化,随高度的增加平均温度递减率为6.5℃/公里,有对流和湍流,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这一层。平流层:平流层是从对流层顶到约50公里高度的大气层,层内温度通常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底部温度随高度变化不大,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中间层:中间层是自平流层顶到85公里之间的大气层,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电离层:电离层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60公里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散逸层:散逸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没有什么明显的边界,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处,这里的温度很高,可达数千度,大气已极其稀薄,其密度为海平面处的一亿亿分之一。【解答】读图可知,A层是贴近地面的对流层,对流层几乎集中了全部水汽和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①正确;B层是平流层,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故②错误;丙层是暖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故③正确;丁层是散逸层,大气密度很小,接近于真空,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14.【答案】C【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解答】 A、甲烧杯中没有不溶物,有两种可能,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可能刚好饱和,故A错;B、由图二可知,在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烧杯中溶解的质量大,甲烧杯中盛有物质的溶解度大,所以甲烧杯中的溶质为硝酸钾,故B错;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相同,故C正确;D、t3℃时,乙物质已经达到饱和,t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将温度降到t2℃时,甲烧杯中会有晶体析出,故D错。故答案为:C。15.【答案】D【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设计实验测密度【解析】【分析】密度计是一种测量物体密度的仪器,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当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时, 如果物体能够漂浮, 那么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密度计的设计利用了这一原理, 使其能够在不同的液体中保持漂浮状态。 密度计的重量小于相同体积水的重力, 因此当它浸入液体中时, 会根据液体的密度调整其浮力以达到平衡。 密度计的读数设计为下大上小, 这是因为当密度计浸入液体中时, 浸入的深度不同, 排开的液体体积也不同。 【解答】 A、由表格数据可知,液体密度越大时密度计浸入的深度越小,则标在密度计上的刻度值越往下越大,故A错误;B、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液体的密度由0.8g/cm3增加到0.9g/cm3和1.1g/cm3增加到1.2g/cm3,增加量相同,为Δρ=0.1g/cm3,由表格数据可知,密度计浸入的深度的变化量为Δh1=6.3cm-5.6cm=0.7cm,Δh2=4.5cm-4.2cm=0.3cm,则Δh1>Δh2,标在密度计上的刻度线越往下越密,故B错误;C、换用粗一点的吸管重复实验,测量同一种液体密度时,由于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同,则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由于换用粗一点的吸管横截面积大一些,则每次实验密度计浸入的深度变小,故C错误;D、换用重一点的铅粒重复实验,则密度计的重力变大,因为密度计放在液体中都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所以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变大,测量同一种液体密度时,则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根据V=Sh,密度计浸入的深度变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D。16.【答案】ACD;酒精【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解答】 A.食盐(NaCl)加入水中,会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B.植物油不溶于水,加入水中会形成乳浊液,不是溶液;C.蔗糖加入水中,蔗糖分子会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D.酒精加入水中,酒精分子会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E.冰块加入水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是纯净物,不是溶液;F.面粉不溶于水,加入水中会形成悬浊液,不是溶液;所以可得到溶液的有 ACD;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除了水之外,常见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17.【答案】(1)⑤(2)B;C;D【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 我国的水资源环境污染已经十分严重,根据我国环保局的有关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有机污染严重,并呈不断扩大才趋势,水源污染日益突出。大型淡水湖泊中大多数湖泊处在富营养状态,水质较差.另外,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局部地区的部分指标超标,污染问题每况愈下。由于一些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面的坍塌和沉陷,地裂缝和海水入侵等地质问题,并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海洋的污染情况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中东海污染量最重,唯有南海的水质还较好,但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图中:①:水汽输送;②:降水;③:蒸发;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⑦:下渗;⑧:蒸腾。【解答】 (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⑤地表径流环节。(2)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污染,不符合题意;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水资源,符合题意;用洗漱过的水冲马桶,符合题意。故选BCD18.【答案】(1)排出(2)bc【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下沉和悬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解答】(1)如果潜水艇从a处到达b处,需通过“进排气管”为水仓排出气体,减小自身的重力,潜水艇下沉至b处。(2)该潜水艇在同一水缸内分别处于a、b、c处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b和c全部浸没在水中,浮力相同。19.【答案】(1)搅拌、加速溶解(2)继续添加食盐,直到天平平衡【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E操作是溶解操作,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E操作是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2)用天平称量食盐时,如发现横梁略向右倾斜,说明试剂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进行的操作是继续向左盘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20.【答案】等于;下降;【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 (1)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则溶液的密度越小,由此可知硝酸钾溶液的密度变化,从而可知温度的变化;(2)对硝酸钾饱和溶液来说,温度降低时会析出溶质,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的变化;(3)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浮力的变化。【解答】 (1)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2)当温度降低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会析出溶质,溶液的密度就减小,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木块相对于液面的位置下降;(3)木块总是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大小不变,如下图所示:21.【答案】(1)溶质(2)溶液中,不同位置密度均相同(3)甲【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需要对溶液组成、溶液均一性的特点有一定理解,以及对溶液中溶质分子分布情况的认识,据此进行分析作答。【解答】(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所以图中A是溶质;(2)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能证明蔗糖水具有“均一性”这一特点的证据可以是:放置一段时间后蔗糖水甜度一样;(3)蔗糖溶液中蔗糖分子是均匀分布在溶剂水分子之间的,所以符合事实的是甲;22.【答案】(1)东北风(2)①③⑤(3)纬度位置【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与风吹去的方向相反。(2)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解答】 (1)读图可知,该日天气状况为:晴转阴,东北风6级。(2)天气是表示某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多变的,①阴转多云、③晴空万里、⑤和风细雨等描述天气状况;②冬暖夏凉、④四季分明、⑥冬雨夏干等都是描述气候。(3)冬季,海南省平均气温明显高于浙江省,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气候因素纬度位置。23.【答案】(1)增大(2)40(3)实验步骤中往②杯溶液继续加20g氯化钾,最终溶液质量还是140g【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据丙→丁,温度升高,丙中不能继续溶解的20gA物质能全部溶解进行分析;(2)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进行分析;(3)根据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1)溶液③升温后,固体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增大,所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3)根据实验现象,该位同学判定烧杯②中的氯化钾溶液是该温度下饱和溶液,支持他这样论断的证据是:实验步骤中往②杯溶液继续加20g氯化钾,最终溶液质量还是140g。24.【答案】(1)引流(2)①④⑤(3)100(4)①②【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 (1)根据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进行分析;(2)根据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进行分析;(3)根据量筒量取液体应该采用就近原则进行分析;(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剂多了或者溶质少了进行分析。【解答】 (1)操作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2)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所以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⑥①④⑤③;(3)需要水的质量100g-100g×17%=83g,合83mL,配制该溶液时选用的量筒规格为100mL;(4)①提纯后得到的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溶质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正确;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溶剂多了,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正确;③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错误。故选:①②。25.【答案】(1)控制变量法(2)①②(3)冰糖颗粒越小,溶解越快(4)一只烧杯进行搅拌,另一只不搅拌【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分析】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1)本实验涉及多个自变量,研究时采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验证与水的温度有关,应控制其它条件相同,由此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知温度高的溶解快,故选:①②;(3)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粉末状冰糖溶解快,所以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3)为了验证猜想 C,小科设计如下实验: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0mL相同温度的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5g块状冰糖(颗粒大小相同);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内的水,观察两个烧杯中冰糖溶解的速度。26.【答案】(1)氧气(2)④③①②(3)产生10mL氧气所需时间(4)电压越大,电解水速率越快【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向水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硫酸钠溶液等物质。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解答】(1)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其中b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排序是④③①②。(3)本实验通过观测产生10mL氧气所需时间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4)电解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电压越大,电解水速率越快。27.【答案】(1)降低浮力秤的重心,使浮力秤可以竖直漂浮在水中(2)由小变大(3)均匀(4)A;C【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1)吸管中插入铁钉并密封可以使吸管的重心降低,使吸管可以竖直漂浮在水中;(2)(3)浮力秤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据此分析浮力秤刻度的特点;(4)要提高浮力秤的精确度,需要在吸管上标注更多的刻度线,分度值更小;浮力秤竖直漂浮于水中,称量同一物体时其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进行分析。【解答】 (1)步骤中吸管中插入铁钉并密封可以使吸管的重心降低,使吸管可以竖直漂浮在水中;(2)(3)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浮力秤总是漂浮,它所受的浮力总是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F浮=ρ液gV排=ρ液gSh浸=G=mg,则浮力秤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因液体的密度不变,吸管的横截面积不变,所以h浸与m成正比,故密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刻度越往上,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即该浮力秤的刻度特点是上大下小且均匀变化,即从下到上刻度变化是由小变大;(4)浮力秤竖直漂浮于水中,称量同一物体时其受到的浮力一定,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V排一定,根据V=Sh可知横截面积越小,浸入的深度越大,可以标注的刻度线越多,分度值越小,所以用直径更小的吸管可以提高浮力秤的精确度,故A正确;称量同一物体时其受到的浮力一定,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ρ液越小,V排越大,吸管浸入的深度越大,可以标注的刻度线越多,分度值越小,所以烧杯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也可以提高浮力秤的精确度,故C正确;故选:AC。28.【答案】(1)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2)L(3)③(4)B;C【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实验中步骤①的目的是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这样活塞受到拉力和大气压对活塞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2)根据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大气压对活塞的作用力,所以大气压强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除以活塞的横截面积。(3)根据F=p大气S,分析截面积大小;(4)根据实验原理结合各项分析。【解答】 (1)实验中步骤①的目的是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使活塞受到拉力和大气压对活塞的作用力二力平衡;(2)由二力平衡可知F=p大气S,所以;(3)弹簧测力计对活塞的拉力F和大气压对活塞截面的作用力使一对平衡力即F=p大气S,p大气一定,要减小F,就要减小活塞的截面积S,故选③;(4)A、注射器里有残余气体,使得拉力偏小,所测大气压偏小,故A错误;B、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使得拉力偏大,测量值偏大,故B正确;C、测量前弹簧测力计没有调零,指针在0.2N的位置,所测拉力偏大,测量值偏大,故C正确;D、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会漏气,使得拉起来偏小,所测大气压偏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BC。29.【答案】(1)B;D(2)B(3)C;D【知识点】天气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1)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近的锋,过境时伴随着大风、阴天、雨雪、降温、沙尘等天气现象;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靠近的锋,过境时出现阴天、阴雨连绵的天气现象。(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解答】 (1)读图甲分析可知,②位于冷锋锋前,冷锋即将过境,会有阴雨天气,气温即将降低,选项BD符合题意。(2)读图乙分析可知,B位于来自海洋的盛行风的迎风坡,水汽受地形抬升,所以B处降水最多,此图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选项B符合题意。(3)当台风来临时,为了保证安全,正确的做法是:不在大树下躲雨,不能蹲在广告牌旁避风,非必要不外出,收回高空阳台上的盆栽,不去海边欣赏狂涛巨浪,选项CD符合题意。30.【答案】(1)2.5;1(2)解:【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1)当物体没有浸入水中时,所受拉力最大等于重力大小,当物体开始入水,随着排开水体积的增大浮力变大,拉力减小,全部入水后,浮力不变,拉力也不再改变,则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G-F;(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小石块的体积,由得,小石块的密度。【解答】 (1)当物体没有浸入水中时,所受拉力最大等于重力大小,当物体开始入水,随着排开水体积的增大浮力变大,拉力减小,全部入水后,浮力不变,拉力也不再改变,由图乙可知重力G=2.5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G-F=2.5N-1.5N=1N;(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31.【答案】(1)480;15.5%(2)解:m浓=16 kg×20%/80%=4kgm加水=m稀-m浓=16kg-4kg=12kg【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 (1)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2)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解答】 (1)500mL=500cm3,则500mL氯氰菊酯杀虫剂中含溶质氯氰菊酯的质量为500cm3×1.2g/cm3×80%=480g;若将这500mL氯氰菊酯消毒液与2500g水均匀混合,所得稀氯氰菊酯消毒液中氯氰菊酯的质量分数是;(2)设需要这种氯氰菊酯杀虫剂的质量为x,则:16kg×20%=x×80%x=4kg需要水的质量为16kg-4kg=12kg答:需要4kg这种氯氰菊酯杀虫剂和12kg水。32.【答案】(1)液体的沸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2)解:1.6×105因为当锅内温度为115℃时,锅内压强p=1.6×105Pa设限压阀的质量为m,则有:mg=F=p阀S应选择的限压阀质量为:答:压强差是0.6×105Pa,小科应该买60g的限压阀。【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高压锅是根据增加锅内气压,从而提高水的沸点的原理制造的。(2)根据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和大气压可计算出作用在限压阀上的压强,然后根据限压阀出气口横截面积可求出限压阀的压力,此时压力即为其重力,然后即可求出限压阀的质量。【解答】 (1)高压锅的原理:液体的沸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33.【答案】气球会上浮。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水温升高,气球体积变大,同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形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密度比水大;根据阿基米德公式F浮=G排液=液gV排,液体密度和排开水的体积都变大,所以浮力也变大。根据受力分析,浮力大于重力和拉力之和,气球将上浮。【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水温升高,气球体积变大,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大小变化,分析合力的方法,得出运动方向。【解答】气球会上浮。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水温升高,气球体积变大,同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形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密度比水大;根据阿基米德公式F浮=G排液=液gV排,液体密度和排开水的体积都变大,所以浮力也变大。根据受力分析,浮力大于重力和拉力之和,气球将上浮。1 / 1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1-2章)1.(2024八上·鹿城期中)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接触的纯水多,水溶液少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C.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D.“南水北调”工程说明我国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答案】A【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到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解答】A、生活中接触的水溶液多,纯净水少,故A叙述错误;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淡水量少,故B叙述正确;C、地球上总的水量多,淡水少,故C叙述正确;D、“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故D叙述正确。故答案为:A。2.(2024八上·鹿城期中)高压、低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演变出不同的天气过程。读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处气流上升 B.B处气流下沉C.图中A天气系统控制下多晴朗 D.图中B天气系统控制下多晴朗【答案】C【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气旋是指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大气涡旋称为“高气压”“,简称“高压”。其中空气自中心向外围流散,因受地球转动的影响,在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流动。【解答】读图可知,A处中央气压高,为高压系统,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故A错误,C正确;B处中心为低压,为气旋系统,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以阴雨天气,故BD都错误。故答案为:C。3.(2024八上·鹿城期中)模型是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B.水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C.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答案】B【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解答】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该选项不正确。B、水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该选项正确。C、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该选项不正确。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不正确。故答案为:B。4.(2024八上·鹿城期中)实验是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取放蒸发皿 B.点燃酒精灯C.量取40mL液体 D.滴加液体【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取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故答案为:D。5.(2024八上·鹿城期中)气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百叶箱内的温度计读数与外界阳光直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大B.高处不胜寒,说明对流层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C.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正午12点D.世界各地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升高【答案】B【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解析】【分析】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解答】A、百叶箱内的温度计读数与外界阳光直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小,故A错误;B、高处不胜寒,说明对流层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B正确;C、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下午14点左右,故C错误;D、世界各地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故D错误。故答案为:B。6.(2024八上·鹿城期中)科学项目化小组用矿泉水瓶做了以下科学实验,其中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图甲中,用力一捏瓶壁会变瘪B.图乙中,从两孔流出水的喷射距离不同C.图丙中,向两空瓶中间吹气,两瓶向中间靠拢D.图丁中,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瓶口,倒立后纸片不下落【答案】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3)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4)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生活中有很多,如覆杯实验、瓶吞鸡蛋等。【解答】A、图甲中,用力一捏瓶壁会变瘪,这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错误。B、图乙中,从孔中流出水的喷射距离不同,说明液体压强和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故B错误。C、图丙中,向两空瓶中间吹气,两瓶向中间靠拢,说明空气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故C错误。D、图丁中,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瓶口,倒立后纸片不下落,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D正确。故答案为:D。7.(2024八上·鹿城期中)如图,竖直放置的“口”字形管内装有酒精,下列操作能实现管中的酒精发生对流且沿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A.在A处放冰块 B.在B处加热 C.在C处加热 D.在D处放冰块【答案】A【知识点】热胀冷缩【解析】【分析】A、将冰块放在A处,A处酒精温度降低,密度增大而下降,BA间的酒精过来补充,酒精会沿逆时针方向流动;B、在B处加热,B处酒精密度变小,在高处不动,酒精不会发生流动;C、在C处加热,因为酒精加热之后会膨胀,密度变小,上升,右边的酒精过来补充,会使管中的酒精顺时针流动;D、在D处放冰块,D处酒精密度增大但不会流动。【解答】A、将冰块放在A处,这样A处酒精遇冷时温度降低,密度增大而下降,BA间的酒精过来补充,酒精会沿逆时针方向流动,故A符合题意;B、在B处加热,B处酒精密度变小但在高处不动,酒精不会发生对流,故B不符合题意;C、在C处加热,因为酒精加热之后会膨胀,密度变小,上升,右边温度低,密度大的酒精过来补充,会使管中的酒精顺时针流动,故C不符合题意;D、在D处放冰块,酒精不会发生对流,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8.(2024八上·鹿城期中)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B.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C.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D.自来水净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答案】B【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根据生产自来水的过程、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解答。【解答】A、加入絮凝剂后,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故A说法正确;B、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故B说法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故C说法正确;D、过滤和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因此自来水净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9.(2024八上·鹿城期中)如图,“天宫课堂”实验中,水中的乒乓球并没有像在地球上一样浮在水面,而是停留在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乒乓球没有受到浮力B.此时乒乓球的质量变为0C.乒乓球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D.如果把乒乓球稍稍向上提一下,它将向上做加速直线运动【答案】A【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1)乒乓球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不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2)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会随位置的变化和变化;(3)如果把乒乓球稍稍向上提,乒乓球将获得向上的初速度,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它的运动状态。【解答】AC、乒乓球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不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故A正确,C错误;B、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会随位置的变化和变化,故B错误;D、如果把乒乓球稍稍向上提,乒乓球将获得向上的初速度,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它将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A。10.(2024八上·鹿城期中)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可以作溶质B.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溶液质量分数为40%的蔗糖溶液,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2:3【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B、根据溶液的特点进行分析;C、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进行分析;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A、溶质可以为固体,还可以为液体和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溶液不一定为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于没有指明温度,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于,则溶液质量分数为40%的蔗糖溶液,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40%:(1-40%)=2:3,该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11.(2024八上·鹿城期中)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37.0 37.3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85.5 110A.在3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36.3gB.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在30℃~40℃温度范围内相交C.从含有少量硝酸钾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较多的氯化钠晶体,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D.在60℃时,210g硝酸钾饱和溶液加入1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2%【答案】C【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A、根据在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来分析解答;B、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有相同的时候来分析解答;C、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来分析解答;D、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和题中数据来分析解答。【解答】 A、在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则3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45.8g,故A错误;B、由表格的数据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有相同的时候,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此范围内相交,故B错误;C、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所以从含有少量硝酸钾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较多的氯化钠晶体,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故C正确;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21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00g,硝酸钾的质量为110g,加入10g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D错误;故答案为:C。12.(2024八上·鹿城期中)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海陆性质对气候的影响C.“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描述的气象灾害是寒潮D.“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描述的是冷锋过境【答案】B【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解答】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反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C、“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描述的气象灾害是寒潮;D、“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描述的是冷锋过境。故答案为:B。13.(2024八上·鹿城期中)如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关于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A层:几乎集中了全部水汽 ②B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C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④D层:大气密度很大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答案】A【知识点】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大气层的五个层次: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最下层,厚度(8~17公里)随季节和纬度而变化,随高度的增加平均温度递减率为6.5℃/公里,有对流和湍流,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这一层。平流层:平流层是从对流层顶到约50公里高度的大气层,层内温度通常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底部温度随高度变化不大,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中间层:中间层是自平流层顶到85公里之间的大气层,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电离层:电离层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60公里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散逸层:散逸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没有什么明显的边界,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处,这里的温度很高,可达数千度,大气已极其稀薄,其密度为海平面处的一亿亿分之一。【解答】读图可知,A层是贴近地面的对流层,对流层几乎集中了全部水汽和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①正确;B层是平流层,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故②错误;丙层是暖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故③正确;丁层是散逸层,大气密度很小,接近于真空,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14.(2024八上·鹿城期中)t3℃时,将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盛有50g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一所示,图二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甲烧杯中的溶质为氯化钾C.t2℃时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相同D.将温度降到t2℃时,甲烧杯中也不会有晶体析出【答案】C【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解答】 A、甲烧杯中没有不溶物,有两种可能,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可能刚好饱和,故A错;B、由图二可知,在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烧杯中溶解的质量大,甲烧杯中盛有物质的溶解度大,所以甲烧杯中的溶质为硝酸钾,故B错;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相同,故C正确;D、t3℃时,乙物质已经达到饱和,t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将温度降到t2℃时,甲烧杯中会有晶体析出,故D错。故答案为:C。15.(2024八上·鹿城期中)小科用一根轻质的塑料吸管(重力可忽略),将其下端用石蜡密封后,再塞入适量的小铅粒(如图),便制成了一根简易密度计。为了在吸管上标上合适的刻度值,他将此密度计放入不同已知密度的液体中,获得如表所示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次序 1 2 3 4 5液体的密度/(g/cm3) 0.8 0.9 1.0 1.1 1.2浸入的深度/cm 6.3 5.6 5.0 4.5 4.2A.由表格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知:标在密度计上的刻度值越往下越小B.由表格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知:标在密度计上的刻度线越往下越疏C.换用粗一点的吸管重复实验,则每次实验密度计浸入深度变大D.换用重一点的铅粒重复实验,则每次实验密度计浸入深度变大【答案】D【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设计实验测密度【解析】【分析】密度计是一种测量物体密度的仪器,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当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时, 如果物体能够漂浮, 那么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密度计的设计利用了这一原理, 使其能够在不同的液体中保持漂浮状态。 密度计的重量小于相同体积水的重力, 因此当它浸入液体中时, 会根据液体的密度调整其浮力以达到平衡。 密度计的读数设计为下大上小, 这是因为当密度计浸入液体中时, 浸入的深度不同, 排开的液体体积也不同。 【解答】 A、由表格数据可知,液体密度越大时密度计浸入的深度越小,则标在密度计上的刻度值越往下越大,故A错误;B、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液体的密度由0.8g/cm3增加到0.9g/cm3和1.1g/cm3增加到1.2g/cm3,增加量相同,为Δρ=0.1g/cm3,由表格数据可知,密度计浸入的深度的变化量为Δh1=6.3cm-5.6cm=0.7cm,Δh2=4.5cm-4.2cm=0.3cm,则Δh1>Δh2,标在密度计上的刻度线越往下越密,故B错误;C、换用粗一点的吸管重复实验,测量同一种液体密度时,由于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同,则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由于换用粗一点的吸管横截面积大一些,则每次实验密度计浸入的深度变小,故C错误;D、换用重一点的铅粒重复实验,则密度计的重力变大,因为密度计放在液体中都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所以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变大,测量同一种液体密度时,则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根据V=Sh,密度计浸入的深度变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D。16.(2024八上·鹿城期中)下列为厨房中的常见物质:A.食盐;B.植物油;C.蔗糖;D.酒精;E。冰块;F。面粉。将这些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有 (填字母)。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溶剂,请再举一例溶剂的名称: 。【答案】ACD;酒精【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解答】 A.食盐(NaCl)加入水中,会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B.植物油不溶于水,加入水中会形成乳浊液,不是溶液;C.蔗糖加入水中,蔗糖分子会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D.酒精加入水中,酒精分子会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E.冰块加入水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是纯净物,不是溶液;F.面粉不溶于水,加入水中会形成悬浊液,不是溶液;所以可得到溶液的有 ACD;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除了水之外,常见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17.(2024八上·鹿城期中)“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1)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蓄水”后,可通过跨流域调水缓解贫水区用水困难,此工程相当于图中的 (填序号)环节。(2)浙江省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之一,我们要珍惜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C.随手关闭水龙头 D.用洗漱过的水冲马桶【答案】(1)⑤(2)B;C;D【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 我国的水资源环境污染已经十分严重,根据我国环保局的有关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有机污染严重,并呈不断扩大才趋势,水源污染日益突出。大型淡水湖泊中大多数湖泊处在富营养状态,水质较差.另外,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局部地区的部分指标超标,污染问题每况愈下。由于一些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面的坍塌和沉陷,地裂缝和海水入侵等地质问题,并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海洋的污染情况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中东海污染量最重,唯有南海的水质还较好,但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图中:①:水汽输送;②:降水;③:蒸发;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⑦:下渗;⑧:蒸腾。【解答】 (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⑤地表径流环节。(2)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污染,不符合题意;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水资源,符合题意;用洗漱过的水冲马桶,符合题意。故选BCD18.(2024八上·鹿城期中)科学项目化小组用塑料瓶、透明胶带、螺母、塑料管、容器和水等材料,制作了一只潜水艇模型并进行了展示活动,如图所示。(1)如果潜水艇从a处到达b处,需通过“进排气管”为水仓 (填“注入”或“排出”)气体。(2)该潜水艇在同一水缸内分别处于a、b、c处(a漂浮,b悬浮,c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相同的是 。【答案】(1)排出(2)bc【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下沉和悬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解答】(1)如果潜水艇从a处到达b处,需通过“进排气管”为水仓排出气体,减小自身的重力,潜水艇下沉至b处。(2)该潜水艇在同一水缸内分别处于a、b、c处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b和c全部浸没在水中,浮力相同。19.(2024八上·鹿城期中)如图是小科同学在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食盐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1)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用天平称量食盐时,如发现横梁略向右倾斜,接下去的操作是 。【答案】(1)搅拌、加速溶解(2)继续添加食盐,直到天平平衡【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E操作是溶解操作,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E操作是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2)用天平称量食盐时,如发现横梁略向右倾斜,说明试剂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进行的操作是继续向左盘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20.(2024八上·鹿城期中)将密度为0.6g/cm3的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降低溶液温度(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时,木块相对于液面的位置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请在乙图中画出从50℃开始降温至室温20℃过程中,浮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 。【答案】等于;下降;【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 (1)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则溶液的密度越小,由此可知硝酸钾溶液的密度变化,从而可知温度的变化;(2)对硝酸钾饱和溶液来说,温度降低时会析出溶质,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的变化;(3)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浮力的变化。【解答】 (1)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2)当温度降低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会析出溶质,溶液的密度就减小,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木块相对于液面的位置下降;(3)木块总是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大小不变,如下图所示:21.(2024八上·鹿城期中)如图为蔗糖溶液的思维导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是指 。(2)能证明蔗糖水具有“B”这一特点的证据是 。(3)用下列示意图来表示该溶液中蔗糖分子的分布(水分子没有画出),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填“甲”“乙”或“丙”)【答案】(1)溶质(2)溶液中,不同位置密度均相同(3)甲【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分析】需要对溶液组成、溶液均一性的特点有一定理解,以及对溶液中溶质分子分布情况的认识,据此进行分析作答。【解答】(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所以图中A是溶质;(2)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能证明蔗糖水具有“均一性”这一特点的证据可以是:放置一段时间后蔗糖水甜度一样;(3)蔗糖溶液中蔗糖分子是均匀分布在溶剂水分子之间的,所以符合事实的是甲;22.(2024八上·鹿城期中)如图是杭州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日天气状况为:晴转阴, (填风向)6级。(2)天气与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叙述属于描述天气的有 (填序号)。①阴转多云②冬暖夏凉③晴空万里④四季分明⑤和风细雨⑥冬雨夏干(3)冬季,海南省平均气温明显高于浙江省,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气候因素是 。【答案】(1)东北风(2)①③⑤(3)纬度位置【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与风吹去的方向相反。(2)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解答】 (1)读图可知,该日天气状况为:晴转阴,东北风6级。(2)天气是表示某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多变的,①阴转多云、③晴空万里、⑤和风细雨等描述天气状况;②冬暖夏凉、④四季分明、⑥冬雨夏干等都是描述气候。(3)冬季,海南省平均气温明显高于浙江省,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气候因素纬度位置。23.(2024八上·鹿城期中)学习了有关溶液的知识后,某同学对氯化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下探究:(1)由实验可得,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2)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g。(3)根据实验现象,该位同学判定烧杯②中的氯化钾溶液是该温度下饱和溶液,请问支持他这样论断的证据是 。【答案】(1)增大(2)40(3)实验步骤中往②杯溶液继续加20g氯化钾,最终溶液质量还是140g【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据丙→丁,温度升高,丙中不能继续溶解的20gA物质能全部溶解进行分析;(2)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进行分析;(3)根据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1)溶液③升温后,固体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增大,所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3)根据实验现象,该位同学判定烧杯②中的氯化钾溶液是该温度下饱和溶液,支持他这样论断的证据是:实验步骤中往②杯溶液继续加20g氯化钾,最终溶液质量还是140g。24.(2024八上·鹿城期中)小科同学进行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7%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一:如图是小科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1)操作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⑥ (用序号表示)③。(3)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7%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该溶液时选用的量筒规格为 (填“50”“100”或“500”)mL。(4)用提纯得到的氯化钠配制上述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提纯后得到的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答案】(1)引流(2)①④⑤(3)100(4)①②【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 (1)根据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进行分析;(2)根据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进行分析;(3)根据量筒量取液体应该采用就近原则进行分析;(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剂多了或者溶质少了进行分析。【解答】 (1)操作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2)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所以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⑥①④⑤③;(3)需要水的质量100g-100g×17%=83g,合83mL,配制该溶液时选用的量筒规格为100mL;(4)①提纯后得到的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溶质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正确;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溶剂多了,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正确;③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错误。故选:①②。25.(2024八上·鹿城期中)科学项目化小组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那影响同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研究小组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提出了一些猜想:A.与水的温度有关;B.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C.与是否搅拌有关。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研究小组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中的烧杯完全相同),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小组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是否搅拌 溶解快慢① 5g块状冰糖 100mL、10℃的水 是 缓慢② 5g块状冰糖 100mL、80℃的水 是 较快③ 5g粉末状冰糖 100mL、80℃的水 是 快速(1)本实验涉及多个自变量,研究时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为了验证猜想A,应选择 (填序号)进行比较。(3)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相同时 。(4)为了验证猜想C,小科设计如下实验: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都加入5g粉末状冰糖, ,观察两烧杯中冰糖溶解的速度。【答案】(1)控制变量法(2)①②(3)冰糖颗粒越小,溶解越快(4)一只烧杯进行搅拌,另一只不搅拌【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分析】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1)本实验涉及多个自变量,研究时采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验证与水的温度有关,应控制其它条件相同,由此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知温度高的溶解快,故选:①②;(3)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粉末状冰糖溶解快,所以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3)为了验证猜想 C,小科设计如下实验: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0mL相同温度的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5g块状冰糖(颗粒大小相同);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内的水,观察两个烧杯中冰糖溶解的速度。26.(2024八上·鹿城期中)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科学项目化小组设计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实验一:在电解水装置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氢氧化钠),再接通直流电源。(1)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其中b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2)请给如图2所示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排序: (用序号表示)。(3)实验二:为了提高电解水的速度,研究小组采用了如下方法:方法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方法二,提高电压。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10mL氧气所需时间如图3。本实验通过观测 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4)电解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 。【答案】(1)氧气(2)④③①②(3)产生10mL氧气所需时间(4)电压越大,电解水速率越快【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向水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硫酸钠溶液等物质。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解答】(1)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其中b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排序是④③①②。(3)本实验通过观测产生10mL氧气所需时间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4)电解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电压越大,电解水速率越快。27.(2024八上·鹿城期中)测量一颗黄豆的质量(大约在0.1g~1g之间),实验室天平的最小刻度是0.2g。科学项目化小组想到利用浮力相关知识制作一个浮力秤。经过讨论确定了以下设计要求:①测量量程:1g②最小刻度:0.1g③能稳定竖直放置在水中使用④材料简单,使用方便【设计方案】选择材料:烧杯、水、小托盘、剪刀、橡皮泥、铁钉、刻度尺、记号笔、双面胶、质量为1g的小铁块、吸管(规格A:较细的普通饮料吸管;规格B:较粗的奶茶吸管)。【制作步骤】①选择轻质的塑料吸管,剪取笔直的20cm一段,上端贴上纸质小托盘;②在吸管下端插入铁钉,用橡皮泥塞紧吸管与铁钉缝隙进行固定和密封;③烧杯中倒入水,将制作完成的吸管下端放入水中,让吸管漂浮在水面上,水面与吸管相交处标记0刻度;④对吸管标定刻度,划分刻度。【实施计划】制作浮力秤实物装置。【检验作品】用自制的浮力秤测量一粒黄豆的质量,并将测量结果与黄豆真实质量进行比较,分析误差。【改进完善】改进方案,提高测量精确度。【发布成果】根据原型测试和改进的结果,进行批量制造。请回答以下问题:(1)制作步骤②中吸管中插入铁钉的好处是 。(2)该浮力秤从下到上刻度变化是 (填“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3)浮力秤的刻度 (填“均匀”或“不均匀”)。(4)为提高浮力秤的精确度,小组提出的以下改进措施中可行的是____(填字母,可多选)。A.用直径更小的吸管 B.增大吸管中铁钉的质量C.烧杯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D.换用更大的烧杯【答案】(1)降低浮力秤的重心,使浮力秤可以竖直漂浮在水中(2)由小变大(3)均匀(4)A;C【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1)吸管中插入铁钉并密封可以使吸管的重心降低,使吸管可以竖直漂浮在水中;(2)(3)浮力秤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据此分析浮力秤刻度的特点;(4)要提高浮力秤的精确度,需要在吸管上标注更多的刻度线,分度值更小;浮力秤竖直漂浮于水中,称量同一物体时其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进行分析。【解答】 (1)步骤中吸管中插入铁钉并密封可以使吸管的重心降低,使吸管可以竖直漂浮在水中;(2)(3)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浮力秤总是漂浮,它所受的浮力总是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F浮=ρ液gV排=ρ液gSh浸=G=mg,则浮力秤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因液体的密度不变,吸管的横截面积不变,所以h浸与m成正比,故密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刻度越往上,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即该浮力秤的刻度特点是上大下小且均匀变化,即从下到上刻度变化是由小变大;(4)浮力秤竖直漂浮于水中,称量同一物体时其受到的浮力一定,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V排一定,根据V=Sh可知横截面积越小,浸入的深度越大,可以标注的刻度线越多,分度值越小,所以用直径更小的吸管可以提高浮力秤的精确度,故A正确;称量同一物体时其受到的浮力一定,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ρ液越小,V排越大,吸管浸入的深度越大,可以标注的刻度线越多,分度值越小,所以烧杯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也可以提高浮力秤的精确度,故C正确;故选:AC。28.(2024八上·鹿城期中)科学项目化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开展了一次登山活动,他们利用随身携带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相关用品测量山顶的大气压。测量步骤如下: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②如图甲,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使线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缓慢拉动针筒,当针筒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③读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④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请根据他们设计的方案回答以下问题:(1)步骤①的目的是 。(2)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表示大气压的值,则p= 。(3)若同学们用图乙中②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10N,活塞仍没有滑动。可改用图乙中的 (填“①”或“③”)注射器。(4)下述原因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的是____(填字母,可多选)。A.注射器里有残余气体B.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C.测量前弹簧测力计没有调零,指针在0.2N的位置D.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答案】(1)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2)L(3)③(4)B;C【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实验中步骤①的目的是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这样活塞受到拉力和大气压对活塞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2)根据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大气压对活塞的作用力,所以大气压强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除以活塞的横截面积。(3)根据F=p大气S,分析截面积大小;(4)根据实验原理结合各项分析。【解答】 (1)实验中步骤①的目的是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使活塞受到拉力和大气压对活塞的作用力二力平衡;(2)由二力平衡可知F=p大气S,所以;(3)弹簧测力计对活塞的拉力F和大气压对活塞截面的作用力使一对平衡力即F=p大气S,p大气一定,要减小F,就要减小活塞的截面积S,故选③;(4)A、注射器里有残余气体,使得拉力偏小,所测大气压偏小,故A错误;B、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使得拉力偏大,测量值偏大,故B正确;C、测量前弹簧测力计没有调零,指针在0.2N的位置,所测拉力偏大,测量值偏大,故C正确;D、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会漏气,使得拉起来偏小,所测大气压偏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BC。29.(2024八上·鹿城期中)天气是气候的具体表现,气候是天气的综合状况。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甲,A地处在②阶段时,接下来的天气状况是____(填字母,可多选)。A.天气晴朗温暖 B.天气阴雨C.气温升高 D.气温降低(2)在图乙中,A、B、C三处降水量最多的是 。(3)当台风来临时,为了保证安全,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可多选)。A.在大树下躲雨B.蹲在广告牌旁避风C.非必要不外出D.收回高空阳台上的盆栽E.去海边欣赏狂涛巨浪【答案】(1)B;D(2)B(3)C;D【知识点】天气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1)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近的锋,过境时伴随着大风、阴天、雨雪、降温、沙尘等天气现象;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靠近的锋,过境时出现阴天、阴雨连绵的天气现象。(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解答】 (1)读图甲分析可知,②位于冷锋锋前,冷锋即将过境,会有阴雨天气,气温即将降低,选项BD符合题意。(2)读图乙分析可知,B位于来自海洋的盛行风的迎风坡,水汽受地形抬升,所以B处降水最多,此图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选项B符合题意。(3)当台风来临时,为了保证安全,正确的做法是:不在大树下躲雨,不能蹲在广告牌旁避风,非必要不外出,收回高空阳台上的盆栽,不去海边欣赏狂涛巨浪,选项CD符合题意。30.(2024八上·鹿城期中)如图甲所示,小石块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如图乙所示是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求:(1)小石块重力为 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 N。(2)小石块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2.5;1(2)解:【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1)当物体没有浸入水中时,所受拉力最大等于重力大小,当物体开始入水,随着排开水体积的增大浮力变大,拉力减小,全部入水后,浮力不变,拉力也不再改变,则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G-F;(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小石块的体积,由得,小石块的密度。【解答】 (1)当物体没有浸入水中时,所受拉力最大等于重力大小,当物体开始入水,随着排开水体积的增大浮力变大,拉力减小,全部入水后,浮力不变,拉力也不再改变,由图乙可知重力G=2.5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G-F=2.5N-1.5N=1N;(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31.(2024八上·鹿城期中)有效预防登革热的方法之一就是用杀虫剂对室外水沟、垃圾池周围以及有杂草的地方进行喷洒灭蚊。某社区决定采用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进行喷杀,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求:氯氰菊酯杀虫剂500mL溶质质量分数 80%密度 1.2g/cm3具有强毒性,阴冷、密封储藏(1)500mL氯氰菊酯杀虫剂中含溶质氯氰菊酯 g,若将这500mL氯氰菊酯消毒液与2500g水均匀混合,所得稀氯氰菊酯消毒液中氯氰菊酯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保留1位小数)。(2)欲配制16kg质量分数为20%的稀氯氰菊酯杀虫剂用来消毒,需要多少千克这种氯氰菊酯杀虫剂和多少千克水?(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480;15.5%(2)解:m浓=16 kg×20%/80%=4kgm加水=m稀-m浓=16kg-4kg=12kg【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 (1)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2)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解答】 (1)500mL=500cm3,则500mL氯氰菊酯杀虫剂中含溶质氯氰菊酯的质量为500cm3×1.2g/cm3×80%=480g;若将这500mL氯氰菊酯消毒液与2500g水均匀混合,所得稀氯氰菊酯消毒液中氯氰菊酯的质量分数是;(2)设需要这种氯氰菊酯杀虫剂的质量为x,则:16kg×20%=x×80%x=4kg需要水的质量为16kg-4kg=12kg答:需要4kg这种氯氰菊酯杀虫剂和12kg水。32.(2024八上·鹿城期中)如图1是高压锅的结构示意图,锅盖紧扣在锅体上,盖上装有一金属管作排气孔,金属管上方倒扣一个像砝码一样的起限压作用的限压阀。小科家的高压锅出气孔横截面积为10mm2。小科不慎丢失了锅的限压阀,售货员告诉他,生产这个锅的厂家提供的限压阀有两种,孔径相同,质量分别为100g和60g。请回答:(1)高压锅的工作原理: 。(2)当外界气压为1×105Pa时,该锅内最高温度达到115℃,根据图2中锅内水的沸点与锅内气压的关系图像,分析锅内气体压强最高可达 Pa。限压阀限定了锅内外的压强差,该差值有多大?通过计算说明小科应该买哪一种限压阀。【答案】(1)液体的沸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2)解:1.6×105因为当锅内温度为115℃时,锅内压强p=1.6×105Pa设限压阀的质量为m,则有:mg=F=p阀S应选择的限压阀质量为:答:压强差是0.6×105Pa,小科应该买60g的限压阀。【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高压锅是根据增加锅内气压,从而提高水的沸点的原理制造的。(2)根据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和大气压可计算出作用在限压阀上的压强,然后根据限压阀出气口横截面积可求出限压阀的压力,此时压力即为其重力,然后即可求出限压阀的质量。【解答】 (1)高压锅的原理:液体的沸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33.(2024八上·鹿城期中)科学项目化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他们先往气球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后,用细线扎紧气球口。然后在容器底部固定一滑轮,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向上拉动绕过滑轮的细线使气球浸没在水中。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在原有拉力大小F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请判断此时气球的运动方向,并说明原因。【答案】气球会上浮。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水温升高,气球体积变大,同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形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密度比水大;根据阿基米德公式F浮=G排液=液gV排,液体密度和排开水的体积都变大,所以浮力也变大。根据受力分析,浮力大于重力和拉力之和,气球将上浮。【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水温升高,气球体积变大,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大小变化,分析合力的方法,得出运动方向。【解答】气球会上浮。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水温升高,气球体积变大,同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形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密度比水大;根据阿基米德公式F浮=G排液=液gV排,液体密度和排开水的体积都变大,所以浮力也变大。根据受力分析,浮力大于重力和拉力之和,气球将上浮。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1-2章)(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1-2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