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模拟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模拟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模拟试卷
1.(2025九上·余杭期末)近日,有报道称,市场上不少不锈钢电水壶系“高锰钢”材料制成,加热过程中会使“锰”析出,长期使用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高锰钢”是指含锰量在10%以上的合金钢。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
B.合金一般比纯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
C.合金一定是金属和金属熔合而成
D.合金中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2.(2025九上·余杭期末)家用电能表抄表时记录的数值单位是(  )
A.焦耳 B.千瓦 C.千焦 D.千瓦时
3.(2025九上·余杭期末)自养型生物与异养型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  )
A.能否进行有氧呼吸
B.能否进行新陈代谢
C.能否利用CO2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D.能否合成和分解有机物
4.(2025九上·余杭期末)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4种饮料及其主要成分。下列关于这些饮料的组成、性质和用途表述错误的是(  )
名称 主要成分
雪碧 碳水化合物、水
苏打水(弱碱性) 碳酸氢钠、水
盐汽水 氯化钠、水
柠檬汁 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维生素等
A.雪碧是一种混合物
B.4种饮料中,苏打水的pH最小
C.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适宜补充盐汽水
D.喝适量柠檬汁有助于补充人体的维生素
5.(2025九上·余杭期末)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便捷途径。小科同学在家中建立了科学实验室,他收集了许多物质,其中有:①纯碱②生石灰③醋酸④熟石灰⑤酒精⑥铜,对上述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 B.属于单质的有⑥
C.属于碱的有①④ 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
6.(2025九上·余杭期末)某同学从一楼匀速走上二楼,第一次花了30秒,第二次花了20秒。对于两次上楼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做功较多,且功率也大
B.第二次做功较多,且功率也大
C.两次做功一样多,第一次做功的功率大
D.两次做功一样多,第二次做功的功率大
7.(2025九上·余杭期末)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完全反应后,再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Fe2+、Mg2+
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Fe2+、Mg2+
D.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Fe2+、Mg2+
8.(2025九上·余杭期末)2019年5月1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如图所示是北斗卫星随火箭加速上升与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时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运载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增大
B.运载火箭加速升空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北斗卫星绕轨道运行时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D.北斗卫星绕轨道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变大,机械能守恒
9.(2025九上·余杭期末)人体通过自身调节来实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其中水盐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图是人体内水分平衡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取米饭无法增加人体内水分
B.细胞的呼吸作用会造成水分流失
C.排尿与排粪均需肾脏参与
D.调节水分平衡需神经系统参与
10.(2025九上·余杭期末)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项目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 操作方法
A FeSO4溶液 CuSO4 过量的Fe粉 过滤
B H2 H2O 适量的NaOH溶液 洗气
C KNO3 NaCl 足量的H2O 蒸发
D CO CO2 足量Fe2O3 加热
A.A B.B C.C D.D
11.(2025九上·余杭期末)焦耳24岁时,首先把电阻丝放入玻璃管内,做成一个电热器,然后把电热器放入一个玻璃瓶中,瓶中装有已知质量的水。给电热器通电并开始计时,从插在水中的温度计可随时观察到水温的变化,同时,他用电流表测出电流的大小,焦耳把实验做了一次又一次,获取大量数据,归纳得出焦耳定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焦耳定律只适用于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
B.焦耳通过实验得到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二次方、导体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
C.焦耳实验时用温度计示数变化来比较电阻丝放出热量的多少,属于转换法
D.科学教材上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与焦耳所做实验很大的不同是没有获取大量的数据得到关系式
12.(2025九上·余杭期末)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则物体的内能就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13.(2025九上·余杭期末)通过两定值电阻甲、乙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所示,当将甲、乙两电阻并联在2V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电阻的电流之比为2:1 B.干路上的电流是0.6A
C.甲消耗的电功率为0.4W D.乙在1分钟内消耗的电能为24J
14.(2025九上·余杭期末)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或者物质变化。下列流程中错误的是(  )
A.血液→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B.氧气→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肺动脉→心脏→主动脉→细胞周围毛细血管→…
C.食物中的淀粉→口腔中的麦芽糖→小肠中的葡萄糖→血糖→…
D.血液中的尿素→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盂→输尿管→…
15.(2025九上·余杭期末)重为30牛的A物体,用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方法被提升和水平移动。若A物体在水平面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20N,F1=18N,F2=8N,A物体在5s内匀速移动的距离均为0.3m,则在该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F1移动的速度比F2移动的速度大
B.F1做功比F2做功少
C.两种方法中所做的有用功一样多
D.两种方法中机械效率相同
16.(2025九上·余杭期末)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装置,过滤血液中的尿素和尿酸,主要用于治疗尿毒症。其主体结构如图所示。
(1)人工肾的主要功能相当于人体肾脏中的   。
(2)健康人的原尿中有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没有,这是因为   。
17.(2025九上·余杭期末)如图所示是稀硫酸与4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的质量m的变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借助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反应进程,则当观察到得实验现象为    时,反应获得的溶液pH恰好为7。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P点处溶液中的溶质为    (用化学式表示)。
18.(2025九上·余杭期末)华为“Mate60Pro”搭载5000毫安时不可拆卸式电池,并且采用“超级快充”技术,不到半小时可把电池充达一半以土,极大方便了人们的使用。已知该电池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
电池名称 锂离子电池
电压 3.7V
容量 5000mAh
(1)根据表格中的电池“容量”,该款手机充满电后储存的电能是    焦;
(2)如图所示的两个充电器,一个标注“输出5V 600mA”,另一个标注“输出5V 4A”,其中有一个是快速充电器。选用快速充电器将电池从零充满至少需要    分钟;(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有人发现,超级快充的充电线比普通手机充电线要粗一些,从线路安全的角度来分析是因为    。
19.(2025九上·余杭期末)如图轻质弹簧原长为2L,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与物块P接触但不连接。光滑水平轨道与光滑半圆轨道相切。AB是长度为5L的水平轨道,B端与半径为L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切,用外力推动物块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释放,P开始沿轨道运动,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1)从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弹簧顶端,静止释放物块P,至弹簧被压缩后静止,物块P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    (填能量形式);
(2)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放开,P开始沿轨道运动,能到达的最高位置    (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    。
20.(2025九上·余杭期末)如图①所示,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木条AB两端分别悬挂在两个竖直弹簧秤甲乙下方,O、C是木条上的两个点,AO=BO,AC=OC,弹簧测力计甲、乙的示数分别是3N、9N。则木条AB的重力为    。如图②,将甲弹簧秤下端系住A端,手提甲上端,在保证乙弹簧测力计始终竖直悬挂的前提下,竖直并缓慢地将A点向上提了6厘米,这个过程中,甲弹簧秤的读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A点上的拉力克服木条的重力做功    J。
21.(2025九上·余杭期末)端午节吃粽子是湖州的地方习俗。粽子古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或再添加以辅料煮制而成。粽叶品种繁多,一般以芦苇叶、箬叶等制成,是制作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南方一般以箬叶为主,北方以芦苇叶为主。
(1)箬叶拥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气味芳香,闻之如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用箬叶包粽子可提高粽子中的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是人体合成   (填营养素名称)的重要原料。
(2)肉粽的主要配料有糯米、猪肉、蛋黄、酱油,其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   。
(3)个别商贩利用硫酸铜(CuSO4)溶液浸泡陈旧的粽叶使之变为青绿色,来冒充新鲜粽叶。硫酸铜对人体具有毒性的原因是   。
22.(2025九上·余杭期末)酶是一种十分神奇的物质,生物体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小科同学设计实验对影响酶的催化因素进行了研究,请根据表格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资料1:淀粉遇到碘液会形成络合物呈现蓝色,淀粉如果被消化,蓝色会褪去。
资料2:pH=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酸性过强或碱性过强都会抑制其活性。
【实验记录】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步骤 实验过程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1 注入的淀粉溶液
2 在设定温度下保温5分钟
3 注入新鲜稀释的唾液,搅拌均匀后继续保温
4 加入盐酸调节pH值 7 2 7
5 滴加碘液 1滴 1滴 1滴
6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未出现蓝色 未出现蓝色 出现蓝色
(1)本实验研究的是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2)实验中,2号试管并未出现蓝色,原因可能是   ,对此我们可以调整实验步骤进行改进,具体调整方法是   。
(3)若要分析低温度抑制酶的活性是否能恢复,需要对3号试管进行的下一步操作是   。
23.(2025九上·余杭期末)小明同学做“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不同数量的钩码,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 次数 钩码的 重力G/N 钩码提升高度 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 距离s/m 机械效率 η
1 2 0.1 0.9 0.3 74%
2 4 0.1 1.6 0.3 83%
3 6 0.1 ① 0.3 ②
(1)观察如图中测力计的示数,表格中编号①的数值是    ,②的数值是    ;
(2)小明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到了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汽车作为一种“机械”,提高效率对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请你指出以下三种提高效率的方法中,方法    是与本实验同理的;
方法一:鼓励人们“拼车”出行,使汽车尽量装满人员;
方法二:汽车制造厂用新材料减轻汽车重量;
方法三:经常给汽车做保养,保持良好的润滑;
(3)小明发现绳端移动的距离与钩码提升高度有固定的倍数关系,于是他认为钩码数量一定时,无论将钩码提升多高。都不影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芳则认为:钩码提升的高度不同,有用功就不同,机械效率就变化了,你认为    的看法是正确的。
24.(2025九上·余杭期末)如图,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电阻约为10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小勇同学在连接电路时,对电流表进行试触,发现电流表指针迅速向零刻度线的左边偏转了,原因可能是   ;
(3)正确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滑片P应向    (选填“A”或“B”)端移动,直至电压表的示数为2.5V,即小灯泡正常发光;
(4)小勇同学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25.(2025九上·余杭期末)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
26.(2025九上·余杭期末)氢气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水外,是否有过氧化氢生成呢?带着疑问,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一定条件下,氢气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水,还有过氧化氢生成。
该小组做出这种猜想的理由是:   。
【查阅资料】①过氧化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
【实验探究】研究小组根据查阅的资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首先在A、B、C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1毫升酸性KMnO4溶液。接着点燃氢气并收集燃烧产物,观察现象并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 实验现象
实验A 不褪色
实验B 褪色
实验C 不褪色
根据以上实验分析:
(1)氢气燃烧时,烧杯外冰毛巾的主要作用是   (填序号)。
①有利于降低烧杯的温度,防止烧杯破裂
②有利于降低燃烧产生的气体的温度,有助于气体的液化
③创设低温环境,使部分氢气燃烧产生一定量的过氧化氢
(2)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氢所需要的条件是   。
(3)除了氢气之外,还有很多物质也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请再举出一个例子(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   。
27.(2025九上·余杭期末)输血是对失血过多患者的最有效的急救措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会有1174亿单位的捐献血液,但却远不能满足需求。血液资源的应用时,以输同型血为主。小明想要模拟血液以及模拟血清凝集反应,选择以下化学试剂(反应产生沉淀模拟血液凝集反应)进行探究:
血 型 凝集原 凝集素
A型血 CuCl2 Na2SO4
B型血 Ba(NO)2 NaOH
AB型血   /
O型血 /  
(1)根据小组的实验设置,O型血可用上述   来模拟。
(2)近些年,科学家致力于研发“人造血液”,科学家用全氟碳奈烷和全氟碳三丙胺的混合物做原料,经乳化制得一种氟化碳化合物,在兔子身上实验成功,且不用考虑配型问题,请推测“人造血液”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3)科学家在使用“氟碳人造血液”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体在创伤失血、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下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创口不易止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通过上述信息分析,“氟碳人造血液”与真血比较,缺少了哪些血细胞具有的功能?   
(4)科学家表示“人造血液”离临床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血液的来源还是以献血为主。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小明觉得献血后,血液量减少,一定会影响身体健康,你认为这样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28.(2025九上·余杭期末)考场上的你,信心满满,大脑如陀螺般飞速运转,笔尖轻快地写下答案。这些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1)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
(2)食物中不能直接被吸收的物质有三种,进入消化系统后,要逐步被消化。请参照图中两种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消化程度的示意曲线,绘出另外一种物质的消化曲线。   
(3)最终,脑细胞中的葡萄糖在氧气的作用下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属于   作用。(选填“同化”或“异化”)
29.(2025九上·余杭期末)如图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为紫红色固体单质,A、D均为无色气体,且D可参与光合作用,E为一种常见的钠盐,F为一种碱,H为蓝色沉淀。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箭头所指为生成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发生的条件是    。
(2)C的化学式是    。
(3)图中的转化至少能发生    个复分解反应。
30.(2025九上·余杭期末)为了测定某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小林同学称取该铁的氧化物16g,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保证玻璃管中铁的氧化物被充分还原,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反应前 反应后
A组 玻璃管和铁的氧化物的质量40.9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36.1g
B组 烧杯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180g 烧杯和烧杯中物质的质量186.2g
试回答:
(1)请你选择合适的数据来计算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2)这位同学所用实验装置有什么不足之处?   。
31.(2025九上·余杭期末)推土机在祖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有一履带式推土机,其额定功率为120kW,质量为1.5×104kg。
(1)若推土机的牵引力用F表示,速度用v表示,发动机的功率用P表示,请你推导出F、v与P之间的关系式。
(2)若推土机在120kW的额定功率下工作,在平直场地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了20m,则推土机产生的牵引力和推土机所做的功分别是多少?
32.(2025九上·余杭期末)空气加湿器的工作原理是:加湿器水箱中部分水通过进水阀门进入电热槽中受热至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过蒸汽扩散装置喷入空气中,从而提高空气湿度。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电热加湿器部分参数,其发热电路如图所示,、为阻值相同的发热电阻,l、2、3、4为触点,S为旋转型开关,实现关、低、高档的转换。
额定电压 220伏
额定最大发热功率 400瓦
水箱容积 4升
适用面积 40~60米2
(1)水箱内装有一定量的水,水温从20℃加热至沸腾,需要吸收1.344×105J的热量,不计热损失,以最大发热功率加热,需要的时间为   ;
(2)的阻值为   ;
(3)水沸腾后改用低档加热,请计算低档时的发热功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概念有三个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③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材料以及合金,故A不正确;
B、合金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材料硬度大,抗腐蚀性强,故B正确;
C、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故C不正确;
D、合金用一定方法合成的,其元素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根据电能表测量的物理量分析解答。
【解答】家用电能表测量的是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因此抄表时记录的单位是千瓦时。
故选D。
3.【答案】C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按同化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各种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直接制造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自养。人和动物等需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
【解答】由定义“将无机物直接制造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自养;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分析可得自养型生物与异养型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利用CO2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故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
C、根据人体排泄的物质来分析;
D、根据维生素的来源来分析.
【解答】A、雪碧中含有水、碳水化合物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苏打水成弱碱性,其pH>7,是最大,故B不正确;
C、高温工作人员由于大量出汗,体内无机盐流失,可补充盐汽水调节人体内无机盐的平衡,故C正确;
D、柠檬汁含有维生素,喝适量的柠檬水可补充维生素,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碱为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A、酒精和醋酸都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各物质中只有铜为单质,不符合题意;
C、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符合题意;
D、生石灰为氧化钙,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这个学生的体重一定,楼的高度前后不变,根据公式W=Gh即可比较两次上楼过程中所做功的关系。
(2)根据公式比较出两次的功率大小。
【解答】两次上楼过程中:学生的体重不变,楼的高度不变,根据公式可知两次上楼过程所做功大小相等;根据公式可知,两次做的功一样多,第一次的时间大于第二次的时间,所以第一次的功率小于第二次的功率,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里的氢置换出来。
【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铜>银,铁不能与硝酸镁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有Mg2+;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故滤液只一定含有Fe2+;铜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滤纸上一定含有银。
A、若加入的铁粉量少,只能与部分硝酸银反应生成银,故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Mg2+,故A可能存在,不符合题意。
B、当滤纸上含有Ag和Cu,则滤液中不能含有Ag+,因为铜能将银离子置换为银,故B不可能存在,符合题意。
C、当加入的铁恰好与硝酸银、硝酸铜置反应,此时铁粉无剩余,则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Mg2+、Fe2+,故C可能存在,不符合题意。
D、铁加入过量时,能将全部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置换出来,铁粉有剩余,则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Mg2+、Fe2+,故D可能存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D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1)(4)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解答】A、火箭加速上升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大、高度增加,所以,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变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火箭升空时向后喷出高温气体给空气一个向后的力,空气给火箭以反作用力,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火箭入轨后做圆周运动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受的力不是平衡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过程时,势能增大,动能减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水盐平衡
【解析】【分析】通过题干中的图画可知:人体水分增加和水分流失必须保持平衡,其中水分增加的生理过程包括饮水、进食和细胞的呼吸作用,水分流失的生理过程包括呼吸、流汗、排尿和排粪。
【解答】A、每天我们摄取的米饭中含有少量水分,A正确。
B、据图可知,呼吸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产生了水,调节和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可见呼吸作用增加了人体内的水分,B错误。
C、粪便是有消化系统形成的,与肾脏无关,C错误。
D、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调节都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D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A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掌握各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解答】A、加入过量铁粉,铁可与杂质硫酸铜反应,然后过滤,得到纯净的硫酸亚铁溶液,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吸水性,不能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和硝酸钾都能溶于水,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D
D、加入足量氧化铁加热,原物质一氧化碳反应,而杂质二氧化碳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A
【知识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1)焦耳定律适用于所有的电阻产热量;
(2)焦耳定律的内容是: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与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3)实验中用用水吸收的热量来替代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用到了转换法;
(4)教材上的实验是通过转换法判定吸收热量的多少的,然后得出关系式。
【解答】A、焦耳定律适用于所有电路,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焦耳定律的内容是: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与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焦耳在实验时用水吸收的热量来替代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是用了转换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教材上的实验中,没有获取大量的实验数据,是通过转换法得出产生热量与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答案】C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2)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
(3)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内能,是一个过程量。
【解答】AB、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故A、B不符合题意;
C、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是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所以,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是温度高的物体,即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C符合题意;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某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由图象可知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然后可知其电流之比;
(2)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求出干路电流;
(3)根据P甲=U甲I甲求出甲消耗的电功率;
(4)根据W乙=U乙I乙t求出乙在1分钟内消耗的电能。
【解答】A、由图象可知,当它们两端电压为2V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甲=0.4A,I乙=0.2A,则甲、乙电阻的电流之比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当它们两端电压为2V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甲=0.4A,I乙=0.2A,因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甲消耗的电功率为:,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乙在1分钟内消耗的电能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血液循环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两部分。其中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的过程叫做肺循环;由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的过程叫做体循环。
(2)食物在口腔内经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并与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混合形成食团,可进行对淀粉的初步分解。食团经咽、食管的蠕动进入胃,在胃里进行暂时贮藏。胃壁可进行有节律地收缩,并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食糜进入小肠后进行更充分的消化和吸收。小肠的长度长,用于消化和吸收的内表面积大,流入小肠的消化液种类多,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可在小肠内得到充分的消化,分别形成葡萄糖、氨基酸及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营养物质。人体可吸收的大多数营养物质也是通过小肠
壁被吸收的。未被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最后进入大肠,人类的大肠没有重要的消化功能,主要是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最后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的其他物质均可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重新回到血液中,而原尿中的其余成分如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最终形成尿液。
【解答】A、肺循环的路径为: 血液→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此流程正确。
B、肺泡中的氧气在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进入血液 ,经过肺静脉到达心脏,再由体循环组织细胞处,故流程错误。
C、 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内经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在唾液腺酶的作用下,初步分解为麦芽糖,然后经由食道、胃进入小肠并被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被小肠壁吸收后进入血液,消除血糖,故流程正确。
D、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尿素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不会吸收尿素,所以尿素与水、无机盐、尿酸等最终形成尿液,尿液先进入肾盂汇集,再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故流程正确。
故答案为:B
15.【答案】D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确定两个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然后根据v绳=nv物计算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进行比较;
(2)利用s绳=ns物求出两图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然后根据W=Fs计算F1和F2做功,进行比较;
(3)利用W=Gh和W=fs分别求出两种方法做的有用功,然后进行比较;
(4)利用分别求出两种方法的机械效率相同,然后进行比较。
【解答】A、根据题意知道,A物体移动的速度是:
甲图中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n=2,则乙图中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n=3,所以,绳子自由端F1 移动的速度是:
v绳1 =2v物=2×0.06m/s=0.12m/s,
绳子自由端F2 移动的速度是:
v绳2 =3v物 =3×0.06m/s=0.18m/s,
所以,绳子自由端F1移动的速度比F2移动的速度小,故A错误;
B、甲图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s1 =2s=2×0.3m=0.6m,
乙图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s2 =3s=3×0.3m=0.9m,
所以,F1做功是:
W总1 =F1 s1=18N×0.6m=10.8J,
F2做功是:
W总2= F2 s2 =8N×0.9m=7.2J,
所以,F1 做功比F2 做功多,故B错误;
C、甲图中的有用功是:
W有1 =Gs=30N×0.3m=9J,
乙图中的有用功是:
W有2 =fs=20N×0.3m=6J,
所以,甲方法中做的有用功大,故C错误;
D、由知道,甲图中的机械效率是:

乙图中的机械效率为:

即两种方法中机械效率相同,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1)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功能的装置,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目的是过滤血液中的尿素,所以人工肾的原理是代替人体肾脏内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2)原尿的成分主要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其中的葡萄糖、水、无机盐是人需要的营养物质,形成尿的过程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要被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
17.【答案】(1)溶液由红色刚刚变为无色;
(2)2NaOH+H2SO4═Na2SO4+2H2O;Na2SO4、NaOH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结合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P点处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刚刚变为无色,反应获得的溶液pH恰好为7;
(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P点处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P点处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NaOH。
(1)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刚刚变为无色,反应获得的溶液pH恰好为7;
(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P点处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P点处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NaOH。
18.【答案】(1)66600
(2)55.5
(3)充电线尽可能做得粗一些,目的是减小电阻,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少一些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电池的容量和工作电压,根据W=UIt即可求出电池充满电储存的电能;
(2)已知充电器输出电压和电流,可以得到输出功率,输出功率越大表示充电越快;已知电池容量、电压和充电效率,可以得到充电器消耗的电能;知道充电器消耗的电能和充电功率,由W=Pt可得充电时间;
(3)在材料和长度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由焦耳定律知,在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小产生热量越少。
【解答】(1)电池充满电储存的电能为:。
(2)两个充电器的充电功率分别为:,,所以第二个的充电速度快,即第二个为快速充电器;选用快速充电器将电池从零充满至少需的时间:。
(3)充电器的充电线有电阻,由焦耳定律知,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充电线尽可能做得粗一些,目的是减小电阻,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少一些。
(1)电池充满电储存的电能为:。
(2)两个充电器的充电功率分别为:,,所以第二个的充电速度快,即第二个为快速充电器;选用快速充电器将电池从零充满至少需的时间:。
(3)充电器的充电线有电阻,由焦耳定律知,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充电线尽可能做得粗一些,目的是减小电阻,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少一些。
19.【答案】(1)弹性势能
(2)C;mgL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1)弹簧被压缩时,重物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2)当弹簧竖直放置且被压缩至长度为L时,对弹簧和物体组成的系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弹簧长度为L时的弹性势能;
根据光滑水平轨道与光滑半圆轨道,不受摩擦力,机械能守恒,根据弹簧的弹性势能最终转化为重力势能分析。
【解答】(1)当弹簧竖直放置且被压缩至长度为L时,重物的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所以重物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2)根据左图可知,弹簧和物体组成的系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物体减小的重力势能,即Ep=mgL
由于光滑水平轨道与光滑半圆轨道,不受摩擦力,机械能守恒,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在上升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因而最终的重力势能还是mgL,即物体达到的高度等于轨道半径L,即图中的C点,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mgL。
(1)当弹簧竖直放置且被压缩至长度为L时,重物的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所以重物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2)[1][2]根据左图可知,弹簧和物体组成的系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物体减小的重力势能,即Ep=mgL
由于光滑水平轨道与光滑半圆轨道,不受摩擦力,机械能守恒,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在上升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因而最终的重力势能还是mgL,即物体达到的高度等于轨道半径L,即图中的C点,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mgL。
20.【答案】12N;不变;0.18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对木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求出木条的重力;
(2)以B点为支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结合力臂之比是否改变来判断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变化,根据数学知识求出木条重心上升的高度,根据W=Gh求出A点上的拉力克服木条的重力做的功。
【解答】由图①可知,木条受到两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木条的重力为:。
以B点为支点,当竖直并缓慢地将A点向上提了6厘米,这个过程中,动力臂与阻力臂始终在水平方向,比值等于杠杆对应长度的比,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动力与阻力之比不变,故拉力不变;
假设重心在D点,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则,弹簧测力计拉动时,以B点为支点,A点上升6cm时,设木条的重心上升的高度为h,A点上升的高度为hA,
由数学知识可知,,则木条重心上升的高度:,A点上的拉力克服木条的重力做的功:。
21.【答案】蛋白质;糯米;铜离子可使蛋白质变性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1)根据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可知;
(2)根据含有糖类的食品辨别;
(3)根据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化学性质可知。
【解答】(1)氨基酸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
(2)糯米富含糖了、猪肉富含油脂与蛋白质、蛋黄富含蛋白质、酱油富含无机盐。
(3)硫酸铜是一种重金属盐,能使人体内的活性蛋白质失去生命活性而造成人体中毒。
22.【答案】温度、pH值;由于酶具有高效性,使得淀粉已全部分解;将步骤3与步骤4对调;升高温度到37℃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在科学实验中,当研究多个因素对某一对象的影响时,通过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来观察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本题中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和 pH 值条件,探究这两个因素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
(2)酶的高效性:酶具有高效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许多。在本题中,2 号试管在酸性条件下按理论唾液淀粉酶活性应受抑制,但未出现蓝色,可能是酶在加入盐酸调节 pH 前就快速催化分解了淀粉。
(3)酶活性的温度影响及恢复性探究。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低温会抑制酶活性,高温可能使酶失活。本题中探究低温抑制酶活性能否恢复,需将处于低温抑制状态的酶体系恢复到适宜温度,继续观察其催化反应情况,即看在适宜温度下能否继续催化淀粉水解 。
【解答】(1)对照实验要求变量唯一,在本实验中可以形成两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3号试管,唯一的变量是温度;1号试管和2号试管,唯一的变量是pH值。本实验研究的是温度、pH值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2)已知酸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是实验中2号试管溶液未出现蓝色,原因可能是酶有专一性、高效性和多样性,这里体现的是酶的高效性,在加入酸之前淀粉已被分解。
为了研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对此我们可以调整实验步骤进行改进,具体调整方法是:需要将步骤4调节pH值提前,即步骤3与步骤4对调。
(3)温度过低,酶的活性丧失,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若要验证低温度抑制酶的活性能否恢复,需要升高温度到37℃,观察蓝色是否消失。
23.【答案】(1)2.3;87%
(2)一
(3)小明
【知识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解析】【分析】(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该先看分度值再读数;
根据W有用=Gh算出有用功,根据W总=Fs算出总功,根据
算出机械效率;
(2)对于改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两种情况:一是减轻动滑轮质量、加润滑油减小摩擦,这些方法可以减少额外功,提高机械效率;二是增加提升物体的重,在额外功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有用功,从而提高机械效率。据此分析。
(3)根据来分析。
【解答】(1)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3N。
第三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小明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方法一:鼓励人们“拼车”出行,使汽车尽量装满人员,是在额外功相同时,人越多,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故方法一符合题意;
方法二:汽车制造厂用新材料减轻汽车重量,是通过减小额外功来增加机械效率的,故方法二不符合题意;
方法三:经常给汽车做保养,保持良好的润滑.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是通过减小摩擦来增加机械效率的,故方法三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方法一与本实验同理。
(3)根据可知,机械效率与高度无关,故小明的看法是正确的。
(1)[1]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3N。
[2]第三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小明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方法一:鼓励人们“拼车”出行,使汽车尽量装满人员,是在额外功相同时,人越多,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故方法一符合题意;
方法二:汽车制造厂用新材料减轻汽车重量,是通过减小额外功来增加机械效率的,故方法二不符合题意;
方法三:经常给汽车做保养,保持良好的润滑.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是通过减小摩擦来增加机械效率的,故方法三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方法一与本实验同理。
(3)根据
可知,机械效率与高度无关,故小明的看法是正确的。
24.【答案】(1)
(2)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B
(4)0.5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电流表与灯泡串联,由欧姆定律计算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从而选择合适的量程;
(2)电流表使用时,电流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将反转;
(3)由图示电表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读出电表示数;根据电压表示数与灯泡额定电压的关系确定滑片的移动方向;
(4)由图象找出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由P=UI求出灯泡额定功率。
【解答】(1)图甲中应将电流表与灯泡串联,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所以灯泡正常发光电流约为:,则电流表应选择0~0.6A的量程,如图所示:
(2)当把电流表接在电路中进行试触时,发现指针偏向零刻度线的左侧,说明是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由图乙所示电压表可知,其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读数为2.2V,灯泡两端电压小于额定电压,要测灯泡额定功率,应向B端移动滑片,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变阻器两端电压会变小,使灯泡两端电压增大,直到其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2.5V为止。
(4)由图丙可知,灯泡电压等于额定电压2.5V时,对应的电流为0.2A,所以灯泡额定功率:。
(1)图甲中应将电流表与灯泡串联,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所以灯泡正常发光电流约为:,则电流表应选择0~0.6A的量程,如图所示:
(2)当把电流表接在电路中进行试触时,发现指针偏向零刻度线的左侧,说明是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由图乙所示电压表可知,其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读数为2.2V,灯泡两端电压小于额定电压,要测灯泡额定功率,应向B端移动滑片,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变阻器两端电压会变小,使灯泡两端电压增大,直到其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2.5V为止。
(4)由图丙可知,灯泡电压等于额定电压2.5V时,对应的电流为0.2A,所以灯泡额定功率:。
25.【答案】不正确,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部分变质;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碳酸钠属于盐,但水溶液也呈碱性,所以无论变质程度如何,酚酞都会变红。
(2)氯化钡已将碳酸钠除尽,但溶液仍为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
(3)酸碱盐混合体系中,酸和碱优先反应,所以刚开始不会有气泡产生。【解答】(1)氢氧化钠变质是由于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属于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因此小柯的观点不正确。
(2)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因此可以确定样品部分变质。
(3)根据(2)可知样品部分变质,即样品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盐酸先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待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直至碳酸钠完全反应,因此图像大致趋势为开始没有变化,一段时间后曲线上升,上升至一定程度后二氧化碳质量保持不变,如图所示:。
26.【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与过氧化氢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③;低温环境、氧气不足;、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1)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2)根据实验装置来分析;
(3)根据碳燃烧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探究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
提出猜想:一定条件下,氢气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水,还有过氧化氢生成。
做出这种猜想的理由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与过氧化氢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
根据题中的资料和实验探究过程可知:
实验A中没有过氧化氢生成,实验B中有过氧化氢生成,实验C没有过氧化氢生成。说明在低温及氧气不足的条件下,氢气燃烧可以生成过氧化氢。则有:
(1)氢气燃烧时,烧杯外冰毛巾的主要作用是:③创设低温环境,使部分氢气燃烧产生一定量的过氧化氢
(2)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氢所需要的条件是低温环境、氧气不足。
(3)除了氢气之外,还有很多物质也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例如单质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27.【答案】氢氧化钠 硫酸钠;不含凝集素;白细胞杀菌作用和血小板凝血作用;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因此,健康成年人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知识点】血液;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1、ABO血型:
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O、A、B及AB血型.A型血红细胞上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红细胞上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上则没有A、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及抗B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上含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则不含抗A及抗B凝集素.A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B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互相反应,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利用标准的抗A、抗B凝集素或标准的A、B凝集原可进行血型鉴定。
2、ABO血型的对比:
【解答】(1)根据小组的实验设置,O型血可用上述氢氧化钠 、硫酸钠来模拟。
(2)A型血的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全有。推测“人造血液”不用考虑配型问题,因为人造血液不含凝集素。
(3)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作用;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实验体在创伤失血、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下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创口不易止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通过上述信息分析,“氟碳人造血液”与真血比较,缺少了白细胞杀菌作用和血小板凝血作用。
(4)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正常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我国实行义务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因此,小明的想法不正确,因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28.【答案】肝脏;;异化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人体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等 ,其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能分泌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2)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食物中不能直接被吸收的三大营养物质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淀粉在口腔开始初步消化,在小肠被彻底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初步消化,在小肠被彻底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
(3)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概念区分。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过程;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脑细胞中葡萄糖在氧气作用下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属于异化作用 。
(4)图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
【解答】(1)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它能分泌胆汁,促进脂肪被消化。
(2)淀粉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口腔,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胃,脂肪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小肠;A、B、C、D、E为消化道的各器官,依次为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可见脂肪的消化曲线如图:

(3)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最终,在脑细胞的线粒体 中,葡萄糖在氧气的作用下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这个过程是由异化作用。
29.【答案】(1)高温
(2)CuO
(3)3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特征先确定 B 是铜、D 是二氧化碳,再结合 A 为无色气体且能发生反应生成铜,判断 A 与 D 反应生成 B 的反应,从而明确反应①条件。
(2)依据 B(铜)的转化关系以及能与稀硫酸反应这一性质,推断 C 的化学式。
(3)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在已知物质转化关系中,找出化合物间相互交换成分的反应,确定复分解反应个数。
【解答】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则B是铜;D为无色气体,且D可参与光合作用,则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转化成无色气体A,A能转化成铜,则A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转化成E,E为一种常见的钠盐,则E是碳酸钠;碳酸钠能转化成F,F为一种碱,则F是氢氧化钠;H为蓝色沉淀,则H是氢氧化铜;C能转化成铜、二氧化碳,C和硫酸反应生成G,G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则C是氧化铜,G是硫酸铜;据此分析解答。
(1)反应①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发生的条件是高温;
(2)由分析可知,C是氧化铜,化学式是CuO;
(3)由分析可知,A是一氧化碳,B是铜,C是氧化铜,D是二氧化碳,E是碳酸钠,F是氢氧化钠,G是硫酸铜,H是氢氧化铜,则C→G的反应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E→F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F+G→H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属于复分解反应,则图中的转化至少能发生3个复分解反应。
(1)反应①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发生的条件是高温;
(2)由分析可知,C是氧化铜,化学式是CuO;
(3)由分析可知,A是一氧化碳,B是铜,C是氧化铜,D是二氧化碳,E是碳酸钠,F是氢氧化钠,G是硫酸铜,H是氢氧化铜,则C→G的反应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E→F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F+G→H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属于复分解反应,则图中的转化至少能发生3个复分解反应。
30.【答案】Fe2O3;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依据铁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以及实验装置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反应后玻璃管内氧化铁中的氧被一氧化碳夺走,质量减小,烧杯中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质量增加,由于还原剂一氧化碳未经净化处理,其中可能混有二氧化碳,所以得到的结果不准确,只能用A组数据作为计算依据。反应前后,玻璃管及里面物质总质量减少的部分即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1)反应后玻璃管内氧化铁中的氧被一氧化碳夺走,质量减小,
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碳元素的质量为,
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和铁原子的质量比为,
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和铁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2O3。
(2)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要除去,故这位同学所用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为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31.【答案】(1)推土机的牵引力做的功:W=Fs ,又∵,
∴功率;
(2)当推土机以额定功率进行推土作业时,由

得推土机的牵引力为:

推土机所做的功:

答:(1)推导过程如上;
(2)推土机产生的牵引力为8×104N;推土机所做的功是。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由功、速度和功率公式推导F、v与P之间的关系式。
(2)由P=Fv计算推土机产生的牵引力;由W=Fs计算推土机所做的功。
32.【答案】5.6min;121Ω;200W
【知识点】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解析】【分析】(1)不计热损失,得出消耗电能,以最大发热功率加热,根据W=Pt可知需要的时间;
(2)S旋至1、2时,电路断开;S旋至2、3时,两电阻串联,总电阻较大,根据
可知总功率较小,处于低挡;S旋至3、4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总电阻较小,根据
可知总功率较大,处于高挡;根据可知R1的阻值;
(3)根据可知低挡时的发热功率。
【解答】(1)电热槽的发热功率为400W且不考虑热量的损失,由可得,需要的时间为:
(2)电热加湿器在高档时,被短路,电路中只有,由可得,的阻值:
(3)当加湿器在低档时,与串联,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低档时的发热功率:
1 /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模拟试卷
1.(2025九上·余杭期末)近日,有报道称,市场上不少不锈钢电水壶系“高锰钢”材料制成,加热过程中会使“锰”析出,长期使用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高锰钢”是指含锰量在10%以上的合金钢。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
B.合金一般比纯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
C.合金一定是金属和金属熔合而成
D.合金中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答案】B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概念有三个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③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材料以及合金,故A不正确;
B、合金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材料硬度大,抗腐蚀性强,故B正确;
C、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故C不正确;
D、合金用一定方法合成的,其元素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B。
2.(2025九上·余杭期末)家用电能表抄表时记录的数值单位是(  )
A.焦耳 B.千瓦 C.千焦 D.千瓦时
【答案】D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根据电能表测量的物理量分析解答。
【解答】家用电能表测量的是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因此抄表时记录的单位是千瓦时。
故选D。
3.(2025九上·余杭期末)自养型生物与异养型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  )
A.能否进行有氧呼吸
B.能否进行新陈代谢
C.能否利用CO2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D.能否合成和分解有机物
【答案】C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按同化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各种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直接制造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自养。人和动物等需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
【解答】由定义“将无机物直接制造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自养;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分析可得自养型生物与异养型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利用CO2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故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4.(2025九上·余杭期末)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4种饮料及其主要成分。下列关于这些饮料的组成、性质和用途表述错误的是(  )
名称 主要成分
雪碧 碳水化合物、水
苏打水(弱碱性) 碳酸氢钠、水
盐汽水 氯化钠、水
柠檬汁 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维生素等
A.雪碧是一种混合物
B.4种饮料中,苏打水的pH最小
C.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适宜补充盐汽水
D.喝适量柠檬汁有助于补充人体的维生素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
C、根据人体排泄的物质来分析;
D、根据维生素的来源来分析.
【解答】A、雪碧中含有水、碳水化合物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苏打水成弱碱性,其pH>7,是最大,故B不正确;
C、高温工作人员由于大量出汗,体内无机盐流失,可补充盐汽水调节人体内无机盐的平衡,故C正确;
D、柠檬汁含有维生素,喝适量的柠檬水可补充维生素,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5.(2025九上·余杭期末)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便捷途径。小科同学在家中建立了科学实验室,他收集了许多物质,其中有:①纯碱②生石灰③醋酸④熟石灰⑤酒精⑥铜,对上述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 B.属于单质的有⑥
C.属于碱的有①④ 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
【答案】C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碱为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A、酒精和醋酸都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各物质中只有铜为单质,不符合题意;
C、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符合题意;
D、生石灰为氧化钙,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2025九上·余杭期末)某同学从一楼匀速走上二楼,第一次花了30秒,第二次花了20秒。对于两次上楼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做功较多,且功率也大
B.第二次做功较多,且功率也大
C.两次做功一样多,第一次做功的功率大
D.两次做功一样多,第二次做功的功率大
【答案】D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这个学生的体重一定,楼的高度前后不变,根据公式W=Gh即可比较两次上楼过程中所做功的关系。
(2)根据公式比较出两次的功率大小。
【解答】两次上楼过程中:学生的体重不变,楼的高度不变,根据公式可知两次上楼过程所做功大小相等;根据公式可知,两次做的功一样多,第一次的时间大于第二次的时间,所以第一次的功率小于第二次的功率,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7.(2025九上·余杭期末)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完全反应后,再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Fe2+、Mg2+
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Fe2+、Mg2+
D.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Fe2+、Mg2+
【答案】B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里的氢置换出来。
【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铜>银,铁不能与硝酸镁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有Mg2+;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故滤液只一定含有Fe2+;铜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滤纸上一定含有银。
A、若加入的铁粉量少,只能与部分硝酸银反应生成银,故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Mg2+,故A可能存在,不符合题意。
B、当滤纸上含有Ag和Cu,则滤液中不能含有Ag+,因为铜能将银离子置换为银,故B不可能存在,符合题意。
C、当加入的铁恰好与硝酸银、硝酸铜置反应,此时铁粉无剩余,则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Mg2+、Fe2+,故C可能存在,不符合题意。
D、铁加入过量时,能将全部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置换出来,铁粉有剩余,则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Mg2+、Fe2+,故D可能存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25九上·余杭期末)2019年5月1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如图所示是北斗卫星随火箭加速上升与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时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运载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增大
B.运载火箭加速升空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北斗卫星绕轨道运行时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D.北斗卫星绕轨道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变大,机械能守恒
【答案】D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1)(4)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解答】A、火箭加速上升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大、高度增加,所以,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变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火箭升空时向后喷出高温气体给空气一个向后的力,空气给火箭以反作用力,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火箭入轨后做圆周运动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受的力不是平衡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过程时,势能增大,动能减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2025九上·余杭期末)人体通过自身调节来实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其中水盐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图是人体内水分平衡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取米饭无法增加人体内水分
B.细胞的呼吸作用会造成水分流失
C.排尿与排粪均需肾脏参与
D.调节水分平衡需神经系统参与
【答案】D
【知识点】水盐平衡
【解析】【分析】通过题干中的图画可知:人体水分增加和水分流失必须保持平衡,其中水分增加的生理过程包括饮水、进食和细胞的呼吸作用,水分流失的生理过程包括呼吸、流汗、排尿和排粪。
【解答】A、每天我们摄取的米饭中含有少量水分,A正确。
B、据图可知,呼吸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产生了水,调节和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可见呼吸作用增加了人体内的水分,B错误。
C、粪便是有消化系统形成的,与肾脏无关,C错误。
D、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调节都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D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25九上·余杭期末)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项目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 操作方法
A FeSO4溶液 CuSO4 过量的Fe粉 过滤
B H2 H2O 适量的NaOH溶液 洗气
C KNO3 NaCl 足量的H2O 蒸发
D CO CO2 足量Fe2O3 加热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掌握各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解答】A、加入过量铁粉,铁可与杂质硫酸铜反应,然后过滤,得到纯净的硫酸亚铁溶液,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吸水性,不能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和硝酸钾都能溶于水,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D
D、加入足量氧化铁加热,原物质一氧化碳反应,而杂质二氧化碳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2025九上·余杭期末)焦耳24岁时,首先把电阻丝放入玻璃管内,做成一个电热器,然后把电热器放入一个玻璃瓶中,瓶中装有已知质量的水。给电热器通电并开始计时,从插在水中的温度计可随时观察到水温的变化,同时,他用电流表测出电流的大小,焦耳把实验做了一次又一次,获取大量数据,归纳得出焦耳定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焦耳定律只适用于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
B.焦耳通过实验得到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二次方、导体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
C.焦耳实验时用温度计示数变化来比较电阻丝放出热量的多少,属于转换法
D.科学教材上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与焦耳所做实验很大的不同是没有获取大量的数据得到关系式
【答案】A
【知识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1)焦耳定律适用于所有的电阻产热量;
(2)焦耳定律的内容是: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与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3)实验中用用水吸收的热量来替代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用到了转换法;
(4)教材上的实验是通过转换法判定吸收热量的多少的,然后得出关系式。
【解答】A、焦耳定律适用于所有电路,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焦耳定律的内容是: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与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焦耳在实验时用水吸收的热量来替代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是用了转换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教材上的实验中,没有获取大量的实验数据,是通过转换法得出产生热量与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2025九上·余杭期末)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则物体的内能就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答案】C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2)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
(3)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内能,是一个过程量。
【解答】AB、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故A、B不符合题意;
C、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是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所以,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是温度高的物体,即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C符合题意;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某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2025九上·余杭期末)通过两定值电阻甲、乙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所示,当将甲、乙两电阻并联在2V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电阻的电流之比为2:1 B.干路上的电流是0.6A
C.甲消耗的电功率为0.4W D.乙在1分钟内消耗的电能为24J
【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由图象可知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然后可知其电流之比;
(2)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求出干路电流;
(3)根据P甲=U甲I甲求出甲消耗的电功率;
(4)根据W乙=U乙I乙t求出乙在1分钟内消耗的电能。
【解答】A、由图象可知,当它们两端电压为2V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甲=0.4A,I乙=0.2A,则甲、乙电阻的电流之比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当它们两端电压为2V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甲=0.4A,I乙=0.2A,因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甲消耗的电功率为:,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乙在1分钟内消耗的电能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2025九上·余杭期末)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或者物质变化。下列流程中错误的是(  )
A.血液→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B.氧气→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肺动脉→心脏→主动脉→细胞周围毛细血管→…
C.食物中的淀粉→口腔中的麦芽糖→小肠中的葡萄糖→血糖→…
D.血液中的尿素→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盂→输尿管→…
【答案】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血液循环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两部分。其中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的过程叫做肺循环;由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的过程叫做体循环。
(2)食物在口腔内经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并与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混合形成食团,可进行对淀粉的初步分解。食团经咽、食管的蠕动进入胃,在胃里进行暂时贮藏。胃壁可进行有节律地收缩,并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食糜进入小肠后进行更充分的消化和吸收。小肠的长度长,用于消化和吸收的内表面积大,流入小肠的消化液种类多,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可在小肠内得到充分的消化,分别形成葡萄糖、氨基酸及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营养物质。人体可吸收的大多数营养物质也是通过小肠
壁被吸收的。未被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最后进入大肠,人类的大肠没有重要的消化功能,主要是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最后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的其他物质均可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重新回到血液中,而原尿中的其余成分如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最终形成尿液。
【解答】A、肺循环的路径为: 血液→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此流程正确。
B、肺泡中的氧气在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进入血液 ,经过肺静脉到达心脏,再由体循环组织细胞处,故流程错误。
C、 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内经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在唾液腺酶的作用下,初步分解为麦芽糖,然后经由食道、胃进入小肠并被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被小肠壁吸收后进入血液,消除血糖,故流程正确。
D、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尿素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不会吸收尿素,所以尿素与水、无机盐、尿酸等最终形成尿液,尿液先进入肾盂汇集,再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故流程正确。
故答案为:B
15.(2025九上·余杭期末)重为30牛的A物体,用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方法被提升和水平移动。若A物体在水平面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20N,F1=18N,F2=8N,A物体在5s内匀速移动的距离均为0.3m,则在该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F1移动的速度比F2移动的速度大
B.F1做功比F2做功少
C.两种方法中所做的有用功一样多
D.两种方法中机械效率相同
【答案】D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确定两个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然后根据v绳=nv物计算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进行比较;
(2)利用s绳=ns物求出两图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然后根据W=Fs计算F1和F2做功,进行比较;
(3)利用W=Gh和W=fs分别求出两种方法做的有用功,然后进行比较;
(4)利用分别求出两种方法的机械效率相同,然后进行比较。
【解答】A、根据题意知道,A物体移动的速度是:
甲图中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n=2,则乙图中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n=3,所以,绳子自由端F1 移动的速度是:
v绳1 =2v物=2×0.06m/s=0.12m/s,
绳子自由端F2 移动的速度是:
v绳2 =3v物 =3×0.06m/s=0.18m/s,
所以,绳子自由端F1移动的速度比F2移动的速度小,故A错误;
B、甲图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s1 =2s=2×0.3m=0.6m,
乙图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s2 =3s=3×0.3m=0.9m,
所以,F1做功是:
W总1 =F1 s1=18N×0.6m=10.8J,
F2做功是:
W总2= F2 s2 =8N×0.9m=7.2J,
所以,F1 做功比F2 做功多,故B错误;
C、甲图中的有用功是:
W有1 =Gs=30N×0.3m=9J,
乙图中的有用功是:
W有2 =fs=20N×0.3m=6J,
所以,甲方法中做的有用功大,故C错误;
D、由知道,甲图中的机械效率是:

乙图中的机械效率为:

即两种方法中机械效率相同,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2025九上·余杭期末)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装置,过滤血液中的尿素和尿酸,主要用于治疗尿毒症。其主体结构如图所示。
(1)人工肾的主要功能相当于人体肾脏中的   。
(2)健康人的原尿中有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没有,这是因为   。
【答案】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1)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功能的装置,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目的是过滤血液中的尿素,所以人工肾的原理是代替人体肾脏内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2)原尿的成分主要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其中的葡萄糖、水、无机盐是人需要的营养物质,形成尿的过程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要被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
17.(2025九上·余杭期末)如图所示是稀硫酸与4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的质量m的变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借助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反应进程,则当观察到得实验现象为    时,反应获得的溶液pH恰好为7。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P点处溶液中的溶质为    (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1)溶液由红色刚刚变为无色;
(2)2NaOH+H2SO4═Na2SO4+2H2O;Na2SO4、NaOH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结合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P点处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刚刚变为无色,反应获得的溶液pH恰好为7;
(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P点处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P点处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NaOH。
(1)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刚刚变为无色,反应获得的溶液pH恰好为7;
(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P点处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P点处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NaOH。
18.(2025九上·余杭期末)华为“Mate60Pro”搭载5000毫安时不可拆卸式电池,并且采用“超级快充”技术,不到半小时可把电池充达一半以土,极大方便了人们的使用。已知该电池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
电池名称 锂离子电池
电压 3.7V
容量 5000mAh
(1)根据表格中的电池“容量”,该款手机充满电后储存的电能是    焦;
(2)如图所示的两个充电器,一个标注“输出5V 600mA”,另一个标注“输出5V 4A”,其中有一个是快速充电器。选用快速充电器将电池从零充满至少需要    分钟;(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有人发现,超级快充的充电线比普通手机充电线要粗一些,从线路安全的角度来分析是因为    。
【答案】(1)66600
(2)55.5
(3)充电线尽可能做得粗一些,目的是减小电阻,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少一些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电池的容量和工作电压,根据W=UIt即可求出电池充满电储存的电能;
(2)已知充电器输出电压和电流,可以得到输出功率,输出功率越大表示充电越快;已知电池容量、电压和充电效率,可以得到充电器消耗的电能;知道充电器消耗的电能和充电功率,由W=Pt可得充电时间;
(3)在材料和长度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由焦耳定律知,在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小产生热量越少。
【解答】(1)电池充满电储存的电能为:。
(2)两个充电器的充电功率分别为:,,所以第二个的充电速度快,即第二个为快速充电器;选用快速充电器将电池从零充满至少需的时间:。
(3)充电器的充电线有电阻,由焦耳定律知,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充电线尽可能做得粗一些,目的是减小电阻,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少一些。
(1)电池充满电储存的电能为:。
(2)两个充电器的充电功率分别为:,,所以第二个的充电速度快,即第二个为快速充电器;选用快速充电器将电池从零充满至少需的时间:。
(3)充电器的充电线有电阻,由焦耳定律知,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充电线尽可能做得粗一些,目的是减小电阻,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少一些。
19.(2025九上·余杭期末)如图轻质弹簧原长为2L,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与物块P接触但不连接。光滑水平轨道与光滑半圆轨道相切。AB是长度为5L的水平轨道,B端与半径为L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切,用外力推动物块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释放,P开始沿轨道运动,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1)从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弹簧顶端,静止释放物块P,至弹簧被压缩后静止,物块P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    (填能量形式);
(2)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放开,P开始沿轨道运动,能到达的最高位置    (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    。
【答案】(1)弹性势能
(2)C;mgL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1)弹簧被压缩时,重物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2)当弹簧竖直放置且被压缩至长度为L时,对弹簧和物体组成的系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弹簧长度为L时的弹性势能;
根据光滑水平轨道与光滑半圆轨道,不受摩擦力,机械能守恒,根据弹簧的弹性势能最终转化为重力势能分析。
【解答】(1)当弹簧竖直放置且被压缩至长度为L时,重物的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所以重物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2)根据左图可知,弹簧和物体组成的系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物体减小的重力势能,即Ep=mgL
由于光滑水平轨道与光滑半圆轨道,不受摩擦力,机械能守恒,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在上升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因而最终的重力势能还是mgL,即物体达到的高度等于轨道半径L,即图中的C点,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mgL。
(1)当弹簧竖直放置且被压缩至长度为L时,重物的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所以重物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2)[1][2]根据左图可知,弹簧和物体组成的系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物体减小的重力势能,即Ep=mgL
由于光滑水平轨道与光滑半圆轨道,不受摩擦力,机械能守恒,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在上升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因而最终的重力势能还是mgL,即物体达到的高度等于轨道半径L,即图中的C点,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mgL。
20.(2025九上·余杭期末)如图①所示,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木条AB两端分别悬挂在两个竖直弹簧秤甲乙下方,O、C是木条上的两个点,AO=BO,AC=OC,弹簧测力计甲、乙的示数分别是3N、9N。则木条AB的重力为    。如图②,将甲弹簧秤下端系住A端,手提甲上端,在保证乙弹簧测力计始终竖直悬挂的前提下,竖直并缓慢地将A点向上提了6厘米,这个过程中,甲弹簧秤的读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A点上的拉力克服木条的重力做功    J。
【答案】12N;不变;0.18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对木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求出木条的重力;
(2)以B点为支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结合力臂之比是否改变来判断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变化,根据数学知识求出木条重心上升的高度,根据W=Gh求出A点上的拉力克服木条的重力做的功。
【解答】由图①可知,木条受到两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木条的重力为:。
以B点为支点,当竖直并缓慢地将A点向上提了6厘米,这个过程中,动力臂与阻力臂始终在水平方向,比值等于杠杆对应长度的比,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动力与阻力之比不变,故拉力不变;
假设重心在D点,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则,弹簧测力计拉动时,以B点为支点,A点上升6cm时,设木条的重心上升的高度为h,A点上升的高度为hA,
由数学知识可知,,则木条重心上升的高度:,A点上的拉力克服木条的重力做的功:。
21.(2025九上·余杭期末)端午节吃粽子是湖州的地方习俗。粽子古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或再添加以辅料煮制而成。粽叶品种繁多,一般以芦苇叶、箬叶等制成,是制作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南方一般以箬叶为主,北方以芦苇叶为主。
(1)箬叶拥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气味芳香,闻之如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用箬叶包粽子可提高粽子中的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是人体合成   (填营养素名称)的重要原料。
(2)肉粽的主要配料有糯米、猪肉、蛋黄、酱油,其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   。
(3)个别商贩利用硫酸铜(CuSO4)溶液浸泡陈旧的粽叶使之变为青绿色,来冒充新鲜粽叶。硫酸铜对人体具有毒性的原因是   。
【答案】蛋白质;糯米;铜离子可使蛋白质变性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1)根据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可知;
(2)根据含有糖类的食品辨别;
(3)根据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化学性质可知。
【解答】(1)氨基酸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
(2)糯米富含糖了、猪肉富含油脂与蛋白质、蛋黄富含蛋白质、酱油富含无机盐。
(3)硫酸铜是一种重金属盐,能使人体内的活性蛋白质失去生命活性而造成人体中毒。
22.(2025九上·余杭期末)酶是一种十分神奇的物质,生物体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小科同学设计实验对影响酶的催化因素进行了研究,请根据表格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资料1:淀粉遇到碘液会形成络合物呈现蓝色,淀粉如果被消化,蓝色会褪去。
资料2:pH=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酸性过强或碱性过强都会抑制其活性。
【实验记录】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步骤 实验过程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1 注入的淀粉溶液
2 在设定温度下保温5分钟
3 注入新鲜稀释的唾液,搅拌均匀后继续保温
4 加入盐酸调节pH值 7 2 7
5 滴加碘液 1滴 1滴 1滴
6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未出现蓝色 未出现蓝色 出现蓝色
(1)本实验研究的是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2)实验中,2号试管并未出现蓝色,原因可能是   ,对此我们可以调整实验步骤进行改进,具体调整方法是   。
(3)若要分析低温度抑制酶的活性是否能恢复,需要对3号试管进行的下一步操作是   。
【答案】温度、pH值;由于酶具有高效性,使得淀粉已全部分解;将步骤3与步骤4对调;升高温度到37℃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在科学实验中,当研究多个因素对某一对象的影响时,通过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来观察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本题中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和 pH 值条件,探究这两个因素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
(2)酶的高效性:酶具有高效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许多。在本题中,2 号试管在酸性条件下按理论唾液淀粉酶活性应受抑制,但未出现蓝色,可能是酶在加入盐酸调节 pH 前就快速催化分解了淀粉。
(3)酶活性的温度影响及恢复性探究。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低温会抑制酶活性,高温可能使酶失活。本题中探究低温抑制酶活性能否恢复,需将处于低温抑制状态的酶体系恢复到适宜温度,继续观察其催化反应情况,即看在适宜温度下能否继续催化淀粉水解 。
【解答】(1)对照实验要求变量唯一,在本实验中可以形成两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3号试管,唯一的变量是温度;1号试管和2号试管,唯一的变量是pH值。本实验研究的是温度、pH值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2)已知酸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是实验中2号试管溶液未出现蓝色,原因可能是酶有专一性、高效性和多样性,这里体现的是酶的高效性,在加入酸之前淀粉已被分解。
为了研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对此我们可以调整实验步骤进行改进,具体调整方法是:需要将步骤4调节pH值提前,即步骤3与步骤4对调。
(3)温度过低,酶的活性丧失,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若要验证低温度抑制酶的活性能否恢复,需要升高温度到37℃,观察蓝色是否消失。
23.(2025九上·余杭期末)小明同学做“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不同数量的钩码,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 次数 钩码的 重力G/N 钩码提升高度 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 距离s/m 机械效率 η
1 2 0.1 0.9 0.3 74%
2 4 0.1 1.6 0.3 83%
3 6 0.1 ① 0.3 ②
(1)观察如图中测力计的示数,表格中编号①的数值是    ,②的数值是    ;
(2)小明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到了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汽车作为一种“机械”,提高效率对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请你指出以下三种提高效率的方法中,方法    是与本实验同理的;
方法一:鼓励人们“拼车”出行,使汽车尽量装满人员;
方法二:汽车制造厂用新材料减轻汽车重量;
方法三:经常给汽车做保养,保持良好的润滑;
(3)小明发现绳端移动的距离与钩码提升高度有固定的倍数关系,于是他认为钩码数量一定时,无论将钩码提升多高。都不影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芳则认为:钩码提升的高度不同,有用功就不同,机械效率就变化了,你认为    的看法是正确的。
【答案】(1)2.3;87%
(2)一
(3)小明
【知识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解析】【分析】(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该先看分度值再读数;
根据W有用=Gh算出有用功,根据W总=Fs算出总功,根据
算出机械效率;
(2)对于改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两种情况:一是减轻动滑轮质量、加润滑油减小摩擦,这些方法可以减少额外功,提高机械效率;二是增加提升物体的重,在额外功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有用功,从而提高机械效率。据此分析。
(3)根据来分析。
【解答】(1)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3N。
第三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小明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方法一:鼓励人们“拼车”出行,使汽车尽量装满人员,是在额外功相同时,人越多,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故方法一符合题意;
方法二:汽车制造厂用新材料减轻汽车重量,是通过减小额外功来增加机械效率的,故方法二不符合题意;
方法三:经常给汽车做保养,保持良好的润滑.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是通过减小摩擦来增加机械效率的,故方法三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方法一与本实验同理。
(3)根据可知,机械效率与高度无关,故小明的看法是正确的。
(1)[1]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3N。
[2]第三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小明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方法一:鼓励人们“拼车”出行,使汽车尽量装满人员,是在额外功相同时,人越多,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故方法一符合题意;
方法二:汽车制造厂用新材料减轻汽车重量,是通过减小额外功来增加机械效率的,故方法二不符合题意;
方法三:经常给汽车做保养,保持良好的润滑.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是通过减小摩擦来增加机械效率的,故方法三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方法一与本实验同理。
(3)根据
可知,机械效率与高度无关,故小明的看法是正确的。
24.(2025九上·余杭期末)如图,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电阻约为10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小勇同学在连接电路时,对电流表进行试触,发现电流表指针迅速向零刻度线的左边偏转了,原因可能是   ;
(3)正确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滑片P应向    (选填“A”或“B”)端移动,直至电压表的示数为2.5V,即小灯泡正常发光;
(4)小勇同学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答案】(1)
(2)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B
(4)0.5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电流表与灯泡串联,由欧姆定律计算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从而选择合适的量程;
(2)电流表使用时,电流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将反转;
(3)由图示电表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读出电表示数;根据电压表示数与灯泡额定电压的关系确定滑片的移动方向;
(4)由图象找出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由P=UI求出灯泡额定功率。
【解答】(1)图甲中应将电流表与灯泡串联,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所以灯泡正常发光电流约为:,则电流表应选择0~0.6A的量程,如图所示:
(2)当把电流表接在电路中进行试触时,发现指针偏向零刻度线的左侧,说明是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由图乙所示电压表可知,其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读数为2.2V,灯泡两端电压小于额定电压,要测灯泡额定功率,应向B端移动滑片,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变阻器两端电压会变小,使灯泡两端电压增大,直到其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2.5V为止。
(4)由图丙可知,灯泡电压等于额定电压2.5V时,对应的电流为0.2A,所以灯泡额定功率:。
(1)图甲中应将电流表与灯泡串联,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所以灯泡正常发光电流约为:,则电流表应选择0~0.6A的量程,如图所示:
(2)当把电流表接在电路中进行试触时,发现指针偏向零刻度线的左侧,说明是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由图乙所示电压表可知,其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读数为2.2V,灯泡两端电压小于额定电压,要测灯泡额定功率,应向B端移动滑片,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变阻器两端电压会变小,使灯泡两端电压增大,直到其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2.5V为止。
(4)由图丙可知,灯泡电压等于额定电压2.5V时,对应的电流为0.2A,所以灯泡额定功率:。
25.(2025九上·余杭期末)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
【答案】不正确,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部分变质;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碳酸钠属于盐,但水溶液也呈碱性,所以无论变质程度如何,酚酞都会变红。
(2)氯化钡已将碳酸钠除尽,但溶液仍为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
(3)酸碱盐混合体系中,酸和碱优先反应,所以刚开始不会有气泡产生。【解答】(1)氢氧化钠变质是由于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属于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因此小柯的观点不正确。
(2)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因此可以确定样品部分变质。
(3)根据(2)可知样品部分变质,即样品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盐酸先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待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直至碳酸钠完全反应,因此图像大致趋势为开始没有变化,一段时间后曲线上升,上升至一定程度后二氧化碳质量保持不变,如图所示:。
26.(2025九上·余杭期末)氢气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水外,是否有过氧化氢生成呢?带着疑问,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一定条件下,氢气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水,还有过氧化氢生成。
该小组做出这种猜想的理由是:   。
【查阅资料】①过氧化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
【实验探究】研究小组根据查阅的资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首先在A、B、C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1毫升酸性KMnO4溶液。接着点燃氢气并收集燃烧产物,观察现象并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 实验现象
实验A 不褪色
实验B 褪色
实验C 不褪色
根据以上实验分析:
(1)氢气燃烧时,烧杯外冰毛巾的主要作用是   (填序号)。
①有利于降低烧杯的温度,防止烧杯破裂
②有利于降低燃烧产生的气体的温度,有助于气体的液化
③创设低温环境,使部分氢气燃烧产生一定量的过氧化氢
(2)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氢所需要的条件是   。
(3)除了氢气之外,还有很多物质也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请再举出一个例子(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   。
【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与过氧化氢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③;低温环境、氧气不足;、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1)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2)根据实验装置来分析;
(3)根据碳燃烧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探究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
提出猜想:一定条件下,氢气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水,还有过氧化氢生成。
做出这种猜想的理由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与过氧化氢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
根据题中的资料和实验探究过程可知:
实验A中没有过氧化氢生成,实验B中有过氧化氢生成,实验C没有过氧化氢生成。说明在低温及氧气不足的条件下,氢气燃烧可以生成过氧化氢。则有:
(1)氢气燃烧时,烧杯外冰毛巾的主要作用是:③创设低温环境,使部分氢气燃烧产生一定量的过氧化氢
(2)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氢所需要的条件是低温环境、氧气不足。
(3)除了氢气之外,还有很多物质也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例如单质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27.(2025九上·余杭期末)输血是对失血过多患者的最有效的急救措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会有1174亿单位的捐献血液,但却远不能满足需求。血液资源的应用时,以输同型血为主。小明想要模拟血液以及模拟血清凝集反应,选择以下化学试剂(反应产生沉淀模拟血液凝集反应)进行探究:
血 型 凝集原 凝集素
A型血 CuCl2 Na2SO4
B型血 Ba(NO)2 NaOH
AB型血   /
O型血 /  
(1)根据小组的实验设置,O型血可用上述   来模拟。
(2)近些年,科学家致力于研发“人造血液”,科学家用全氟碳奈烷和全氟碳三丙胺的混合物做原料,经乳化制得一种氟化碳化合物,在兔子身上实验成功,且不用考虑配型问题,请推测“人造血液”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3)科学家在使用“氟碳人造血液”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体在创伤失血、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下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创口不易止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通过上述信息分析,“氟碳人造血液”与真血比较,缺少了哪些血细胞具有的功能?   
(4)科学家表示“人造血液”离临床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血液的来源还是以献血为主。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小明觉得献血后,血液量减少,一定会影响身体健康,你认为这样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氢氧化钠 硫酸钠;不含凝集素;白细胞杀菌作用和血小板凝血作用;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因此,健康成年人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知识点】血液;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1、ABO血型:
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O、A、B及AB血型.A型血红细胞上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红细胞上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上则没有A、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及抗B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上含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则不含抗A及抗B凝集素.A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B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互相反应,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利用标准的抗A、抗B凝集素或标准的A、B凝集原可进行血型鉴定。
2、ABO血型的对比:
【解答】(1)根据小组的实验设置,O型血可用上述氢氧化钠 、硫酸钠来模拟。
(2)A型血的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全有。推测“人造血液”不用考虑配型问题,因为人造血液不含凝集素。
(3)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作用;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实验体在创伤失血、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下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创口不易止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通过上述信息分析,“氟碳人造血液”与真血比较,缺少了白细胞杀菌作用和血小板凝血作用。
(4)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正常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我国实行义务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因此,小明的想法不正确,因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28.(2025九上·余杭期末)考场上的你,信心满满,大脑如陀螺般飞速运转,笔尖轻快地写下答案。这些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1)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
(2)食物中不能直接被吸收的物质有三种,进入消化系统后,要逐步被消化。请参照图中两种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消化程度的示意曲线,绘出另外一种物质的消化曲线。   
(3)最终,脑细胞中的葡萄糖在氧气的作用下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属于   作用。(选填“同化”或“异化”)
【答案】肝脏;;异化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人体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等 ,其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能分泌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2)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食物中不能直接被吸收的三大营养物质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淀粉在口腔开始初步消化,在小肠被彻底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初步消化,在小肠被彻底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
(3)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概念区分。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过程;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脑细胞中葡萄糖在氧气作用下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属于异化作用 。
(4)图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
【解答】(1)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它能分泌胆汁,促进脂肪被消化。
(2)淀粉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口腔,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胃,脂肪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小肠;A、B、C、D、E为消化道的各器官,依次为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可见脂肪的消化曲线如图:

(3)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最终,在脑细胞的线粒体 中,葡萄糖在氧气的作用下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这个过程是由异化作用。
29.(2025九上·余杭期末)如图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为紫红色固体单质,A、D均为无色气体,且D可参与光合作用,E为一种常见的钠盐,F为一种碱,H为蓝色沉淀。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箭头所指为生成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发生的条件是    。
(2)C的化学式是    。
(3)图中的转化至少能发生    个复分解反应。
【答案】(1)高温
(2)CuO
(3)3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特征先确定 B 是铜、D 是二氧化碳,再结合 A 为无色气体且能发生反应生成铜,判断 A 与 D 反应生成 B 的反应,从而明确反应①条件。
(2)依据 B(铜)的转化关系以及能与稀硫酸反应这一性质,推断 C 的化学式。
(3)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在已知物质转化关系中,找出化合物间相互交换成分的反应,确定复分解反应个数。
【解答】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则B是铜;D为无色气体,且D可参与光合作用,则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转化成无色气体A,A能转化成铜,则A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转化成E,E为一种常见的钠盐,则E是碳酸钠;碳酸钠能转化成F,F为一种碱,则F是氢氧化钠;H为蓝色沉淀,则H是氢氧化铜;C能转化成铜、二氧化碳,C和硫酸反应生成G,G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则C是氧化铜,G是硫酸铜;据此分析解答。
(1)反应①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发生的条件是高温;
(2)由分析可知,C是氧化铜,化学式是CuO;
(3)由分析可知,A是一氧化碳,B是铜,C是氧化铜,D是二氧化碳,E是碳酸钠,F是氢氧化钠,G是硫酸铜,H是氢氧化铜,则C→G的反应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E→F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F+G→H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属于复分解反应,则图中的转化至少能发生3个复分解反应。
(1)反应①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发生的条件是高温;
(2)由分析可知,C是氧化铜,化学式是CuO;
(3)由分析可知,A是一氧化碳,B是铜,C是氧化铜,D是二氧化碳,E是碳酸钠,F是氢氧化钠,G是硫酸铜,H是氢氧化铜,则C→G的反应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E→F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F+G→H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属于复分解反应,则图中的转化至少能发生3个复分解反应。
30.(2025九上·余杭期末)为了测定某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小林同学称取该铁的氧化物16g,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保证玻璃管中铁的氧化物被充分还原,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反应前 反应后
A组 玻璃管和铁的氧化物的质量40.9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36.1g
B组 烧杯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180g 烧杯和烧杯中物质的质量186.2g
试回答:
(1)请你选择合适的数据来计算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2)这位同学所用实验装置有什么不足之处?   。
【答案】Fe2O3;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依据铁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以及实验装置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反应后玻璃管内氧化铁中的氧被一氧化碳夺走,质量减小,烧杯中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质量增加,由于还原剂一氧化碳未经净化处理,其中可能混有二氧化碳,所以得到的结果不准确,只能用A组数据作为计算依据。反应前后,玻璃管及里面物质总质量减少的部分即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1)反应后玻璃管内氧化铁中的氧被一氧化碳夺走,质量减小,
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碳元素的质量为,
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和铁原子的质量比为,
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和铁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2O3。
(2)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要除去,故这位同学所用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为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31.(2025九上·余杭期末)推土机在祖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有一履带式推土机,其额定功率为120kW,质量为1.5×104kg。
(1)若推土机的牵引力用F表示,速度用v表示,发动机的功率用P表示,请你推导出F、v与P之间的关系式。
(2)若推土机在120kW的额定功率下工作,在平直场地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了20m,则推土机产生的牵引力和推土机所做的功分别是多少?
【答案】(1)推土机的牵引力做的功:W=Fs ,又∵,
∴功率;
(2)当推土机以额定功率进行推土作业时,由

得推土机的牵引力为:

推土机所做的功:

答:(1)推导过程如上;
(2)推土机产生的牵引力为8×104N;推土机所做的功是。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由功、速度和功率公式推导F、v与P之间的关系式。
(2)由P=Fv计算推土机产生的牵引力;由W=Fs计算推土机所做的功。
32.(2025九上·余杭期末)空气加湿器的工作原理是:加湿器水箱中部分水通过进水阀门进入电热槽中受热至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过蒸汽扩散装置喷入空气中,从而提高空气湿度。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电热加湿器部分参数,其发热电路如图所示,、为阻值相同的发热电阻,l、2、3、4为触点,S为旋转型开关,实现关、低、高档的转换。
额定电压 220伏
额定最大发热功率 400瓦
水箱容积 4升
适用面积 40~60米2
(1)水箱内装有一定量的水,水温从20℃加热至沸腾,需要吸收1.344×105J的热量,不计热损失,以最大发热功率加热,需要的时间为   ;
(2)的阻值为   ;
(3)水沸腾后改用低档加热,请计算低档时的发热功率。   
【答案】5.6min;121Ω;200W
【知识点】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解析】【分析】(1)不计热损失,得出消耗电能,以最大发热功率加热,根据W=Pt可知需要的时间;
(2)S旋至1、2时,电路断开;S旋至2、3时,两电阻串联,总电阻较大,根据
可知总功率较小,处于低挡;S旋至3、4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总电阻较小,根据
可知总功率较大,处于高挡;根据可知R1的阻值;
(3)根据可知低挡时的发热功率。
【解答】(1)电热槽的发热功率为400W且不考虑热量的损失,由可得,需要的时间为:
(2)电热加湿器在高档时,被短路,电路中只有,由可得,的阻值:
(3)当加湿器在低档时,与串联,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低档时的发热功率: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