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2025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专题复习(二)赏析类题型文学类作品阅读高频考点突破:目录壹设问方式贰技法点拨叁方法演练肆真题强化设问方式第一章(1)请赏析文中加点词语“……”的妙处(作用、好处)。(2)文中某句话里的“……”一词能否换成“……”,为什么?(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从……角度(修辞、描写方法等)赏析句子“……”。(5)说说下列句子好在哪里。词语赏析句子赏析设问方式技法点拨第二章第一步:角度(确定赏析角度)(1)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对比、夸张、排比、引用......(2)描写角度:人物描写(外、语、动、心、神)、环境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3)词语角度:1.词性: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2.词义:理解词本义→揣摩语境义→表达情感3.感彩:特别注意褒贬词反用的情况生动形象突出强调突出强调有韵律美突出强调丰富内容有文学色彩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准确生动生动逼真身临其境音韵和谐渲染气氛技法点拨第一步:角度(确定赏析角度)(4)句式角度(5)表现手法角度:对比、衬托、照应、铺垫、伏笔、悬念、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象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虚实结合......1.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2.整散句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抑扬顿挫3.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反复句等的使用技法点拨第二步:内容(1)选定赏析角度后,要对赏析角度进行具体分析(2)接着概括赏析的词语或句子写出了什么内容第三步:特点(1)如果描写对象是人,则分析人物形象(2)如果描写对象是景物,则分析景物特征技法点拨第四步:情感(1)结合词语或句子前后语境,判断表达的情感(2)结合全文中心主旨,判断表达的情感(3)从文中人物和作者两个方面去思考情感第五步:结构考虑是否为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看是否具有总领下文、承上启下、为后文做铺垫、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等作用。技法点拨“五步鉴赏法”方法小结:(1)角度:选定赏析角度,结合语句具体分析。(2)内容:概括赏析的词句写出了什么内容。(3)特点:分析词句写出了人物什么形象或景物什么特征。(4)情感:结合前后文语境和全文中心主旨分析表达的情感。(5)结构:思考词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注意:以上五步并非面面俱到,根据原文,有哪一点就分析哪一点,没有则不分析。技法点拨方法演练第三章真题典例1:(2024·江苏淮安)《考卷》叶惠娟 后来,他到镇政府上班。镇里发展经济,引进甜竹笋种植,成立了公司,他被任命为负责人。他到外地取经,回来再教农户,没日没夜。一年之后,镇里许多地方都种上了绿油油的甜竹笋,密密匝匝,春天的甜竹笋争先恐后地冒着尖,甜竹笋深加工产品多种多样。因为甜竹笋出了名,一拨又一拨的人从各地来找他学习。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考卷,他给自己打了及格分,说是换作别人可能会做得更好。赏析第 段中加划线词“争先恐后”的妙处。第一步:角度可选择“词义”+“修辞”两个角度。①“争先恐后”意思是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将竹笋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态。第二步:内容读原文,明确写的内容。②写出了春天的竹笋长势很好。方法演练真题典例1:(2024·江苏淮安)《考卷》叶惠娟 后来,他到镇政府上班。镇里发展经济,引进甜竹笋种植,成立了公司,他被任命为负责人。他到外地取经,回来再教农户,没日没夜。一年之后,镇里许多地方都种上了绿油油的甜竹笋,密密匝匝,春天的甜竹笋争先恐后地冒着尖,甜竹笋深加工产品多种多样。因为甜竹笋出了名,一拨又一拨的人从各地来找他学习。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考卷,他给自己打了及格分,说是换作别人可能会做得更好。赏析第 段中加划线词“争先恐后”的妙处。第三步:特点描写的是景物(竹笋),则概括竹笋的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甜竹笋长势喜人、生机盎然的样子。第四步:情感结合原文,从文中人物+作者两个角度思考。③“他”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欣喜④作者对“他”的敬佩和赞美之情。方法演练真题典例1:(2024·江苏淮安)《考卷》叶惠娟 后来,他到镇政府上班。镇里发展经济,引进甜竹笋种植,成立了公司,他被任命为负责人。他到外地取经,回来再教农户,没日没夜。一年之后,镇里许多地方都种上了绿油油的甜竹笋,密密匝匝,春天的甜竹笋争先恐后地冒着尖,甜竹笋深加工产品多种多样。因为甜竹笋出了名,一拨又一拨的人从各地来找他学习。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考卷,他给自己打了及格分,说是换作别人可能会做得更好。赏析第 段中加划线词“争先恐后”的妙处。第五步:结构没有结构上的作用,可忽略。参考示例:①“争先恐后”意思是争着向前,唯恐落后;②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天的甜竹笋长势喜人、生机盎然的样子;③突出“他”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欣喜;④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赞美之情。方法演练真题典例2:(2024·黑龙江绥化)《母亲是人生所有问题的答案》③陶母真不愧是一位贤德的母亲。她终日以粗糙的饭菜果腹,面对从天而降的美味佳肴,却没有喜出望外,大快朵颐。相反,她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她清醒地认识到人的贪欲一旦打开缺口,必将如洪水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所以她流露出对儿子深深的忧虑。她的信如当头棒喝,给陶侃敲响了警钟,从此时刻保持警惕,严于律己。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第一步:角度可选择“修辞”角度。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贪欲一旦打开缺口比喻成洪水泛滥。第二步:内容读原文,明确写的内容。这句话写的是“贪欲”的危害。第三步:特点人的贪欲一旦形成危害程度之大。方法演练真题典例2:(2024·黑龙江绥化)《母亲是人生所有问题的答案》③陶母真不愧是一位贤德的母亲。她终日以粗糙的饭菜果腹,面对从天而降的美味佳肴,却没有喜出望外,大快朵颐。相反,她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她清醒地认识到人的贪欲一旦打开缺口,必将如洪水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所以她流露出对儿子深深的忧虑。她的信如当头棒喝,给陶侃敲响了警钟,从此时刻保持警惕,严于律己。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第四步:情感结合原文,从文中人物+作者两个角度思考表达陶母对儿子深深的忧虑。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陶母的赞美。第五步:结构没有结构上的作用,可忽略。方法演练真题典例2:(2024·黑龙江绥化)《母亲是人生所有问题的答案》③陶母真不愧是一位贤德的母亲。她终日以粗糙的饭菜果腹,面对从天而降的美味佳肴,却没有喜出望外,大快朵颐。相反,她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她清醒地认识到人的贪欲一旦打开缺口,必将如洪水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所以她流露出对儿子深深的忧虑。她的信如当头棒喝,给陶侃敲响了警钟,从此时刻保持警惕,严于律己。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参考示例: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贪欲一旦打开缺口比喻成洪水泛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的贪欲一旦形成危害程度之大,表达了陶母对儿子深深的忧虑。②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贪欲一旦打开缺口夸大为洪水泛滥,形象地写出了人的贪欲一旦形成危害程度之大。表达了陶母对儿子深深的忧虑。方法演练真题典例3:(2024·黑龙江绥化)《母亲是人生所有问题的答案》⑦作家梁晓声的母亲亦是如此。梁晓声在长篇小说《母亲》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小时候,家里缺粮,饥饿困扰着他们。一天,他拿着布袋到母亲工作的厂子里摘了满满一袋榆钱儿。心想,终于可以填饱肚子了。回家的路上,遇到几个同样饥肠辘辘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央求说:“给我一点儿吧。”梁晓声紧紧捂着袋子,坚决地说:“不给。”另一个孩子也苦巴巴地请求道:“给我一点儿。”他还是说不给。后来,一个孩子喊道:“抢!”瞬间,五六个小孩围了过来,梁晓声拔足狂奔。他跑得快,后边的人追得更快。最后,榆钱儿被抢光了,连袋子也被抢走了。回到家里,他哭着告诉了母亲。母亲说:“孩子,这事怪你,好东西哪里能独自享用呢?你只要分给每个人一点儿,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第一步:角度可选择“人物描写”角度。①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母亲的话,第二步:内容读原文,明确写的内容。②写出了母亲对待儿子榆钱被抢的态度方法演练真题典例3:(2024·黑龙江绥化)《母亲是人生所有问题的答案》⑦作家梁晓声的母亲亦是如此。梁晓声在长篇小说《母亲》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小时候,家里缺粮,饥饿困扰着他们。一天,他拿着布袋到母亲工作的厂子里摘了满满一袋榆钱儿。心想,终于可以填饱肚子了。回家的路上,遇到几个同样饥肠辘辘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央求说:“给我一点儿吧。”梁晓声紧紧捂着袋子,坚决地说:“不给。”另一个孩子也苦巴巴地请求道:“给我一点儿。”他还是说不给。后来,一个孩子喊道:“抢!”瞬间,五六个小孩围了过来,梁晓声拔足狂奔。他跑得快,后边的人追得更快。最后,榆钱儿被抢光了,连袋子也被抢走了。回到家里,他哭着告诉了母亲。母亲说:“孩子,这事怪你,好东西哪里能独自享用呢?你只要分给每个人一点儿,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第三步:特点这句话的描写对象是人物,要分析人物形象。表现了母亲的宽容大度。第四步:情感结合原文,从文中人物+作者两个角度思考。②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以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方法演练真题典例3:(2024·黑龙江绥化)《母亲是人生所有问题的答案》⑦作家梁晓声的母亲亦是如此。梁晓声在长篇小说《母亲》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小时候,家里缺粮,饥饿困扰着他们。一天,他拿着布袋到母亲工作的厂子里摘了满满一袋榆钱儿。心想,终于可以填饱肚子了。回家的路上,遇到几个同样饥肠辘辘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央求说:“给我一点儿吧。”梁晓声紧紧捂着袋子,坚决地说:“不给。”另一个孩子也苦巴巴地请求道:“给我一点儿。”他还是说不给。后来,一个孩子喊道:“抢!”瞬间,五六个小孩围了过来,梁晓声拔足狂奔。他跑得快,后边的人追得更快。最后,榆钱儿被抢光了,连袋子也被抢走了。回到家里,他哭着告诉了母亲。母亲说:“孩子,这事怪你,好东西哪里能独自享用呢?你只要分给每个人一点儿,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第五步:结构没有结构上的作用,可忽略。参考示例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母亲的话,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的宽容大度(人情的练达)、以及梁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方法演练真题强化第四章请完成《文学类作品阅读: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汇编》以下练习:(一)(2024·海南)2题 (四)《巴颜顺的作战靴》2题(五)《又见榆钱飘》2题 (六)《沙粒给云雀的信》3题(九)《种下阳春》2题 (十二)(2024·四川雅安)2题(十三)《月亮》3题 (十四)(2024·辽宁·中考真题)3题(十八)《春到零丁洋》2题 (二十)《秤砣消》3题(二十一)《故乡的冰凌花》2题(二十三)《小巷有花守流年》2题(二十五)《山里的春天》2题 (二十六)《山中的小草》3题真题强化(一)(2024·海南·中考真题)2题(1)看着手术室门关上的那一刻,我的泪水决堤而出,整个人瘫在角落里。运用比喻修辞和动作描写,表达“我”在妈妈做手术时的悲伤与无助。(2)阳光透进来,洒在七巧板似的屋子里,洒在妈妈身上。运用比喻修辞和环境描写,营造温馨氛围,暗示着妈妈和“我”的生活将会充满阳光。真题强化(四)《巴颜顺的作战靴》2题(1)第⑦段画线处,句式短小,富于表现力,请分析其表达效果。句式短小,简洁有力,突出了巴颜顺行动的迅速和果断,表现了他在关键时刻的勇敢和担当。(2)请品味第 段中加点字“又”的精妙之处。“又”字表明巴颜顺多次向新兵吹嘘自己的经历,体现了他对过去荣誉的自豪和对新兵的激励,也表现了他性格中的直爽和本真。真题强化(五)《又见榆钱飘》2题(1)水嫩嫩的、油绿绿的、壮朴朴的,小榆树冒高了一些,也变胖了许多。(词语运用或修辞手法角度)。示例一:作者连用“水嫩嫩”“油绿绿”“壮朴朴”三个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钱的质地、颜色和形态,生机与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榆钱的喜爱之情。示例二:作者运用“冒”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榆树生长的姿态及速度之快,写出了榆树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榆树生长给作者带来的惊喜、愉悦。示例三: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榆钱人格化,赋予榆钱人的姿态,写出了榆钱的繁茂,表达了作者对榆钱的喜爱之情。(2)母亲似乎有点不情愿了,榆钱在水里泡着,水在盆里晃荡着,她擦干了手,摸了一下我的头:“你好好念书就是了。”(人物描写角度)。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及语言描写,写出了母亲在听到我说出不读书时不情愿的神情变化及动作,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期望。真题强化(六)《沙粒给云雀的信》3题(1)你喉咙里像流淌着泉水,像月光敲打冰湖的窗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云雀的歌声比作流淌的泉水和月光敲打冰湖的窗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雀歌声的清脆悦耳,表达了沙粒对云雀歌声的赞美和喜爱之情。(2)当时我心里想,这里多么庄严,金色的沙漠有柔美的曲线,这里没有其他东西,全都是洁净的沙子。(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通过云雀的心理活动,描写了它眼中金色沙漠的庄严和柔美曲线以及沙漠的洁净,表现了云雀对沙漠的独特感受,从侧面反映出云雀善于发现美的特点。真题强化(九)《种下阳春》2题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极具表现力,请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赏析。一栋栋木屋农舍,一声声鸡鸣犬吠,一坝坝田园田野,和一山山青翠秀色,都擦着姐姐姐夫身边而来,又从姐姐姐夫身后倒去。①环境(景物)描写。描写了乡村的美好景象,暗含着对乡村的赞美之情。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乡村清晨的美丽景色,句式整齐,富有气势,抒发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真题强化(十二)(2024·四川雅安)2题请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简要赏析第 段画横线的句子。第 段画横线的句子通过描写村民们对小孩子们读书声的惊异和夸奖,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在王敬民老师的引导下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的,进一步突出了王敬民老师的教育成果和孩子们的成长。真题强化(十三)《月亮》3题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在站台上最后一个人的脚刚刚迈上车踏板的时候,她跑了过来,伸出双手,使劲儿一推那人的后背,紧跟着,她斜着肩膀一拱,泥鳅钻沙似的,挤上了车。表现月亮赶车时动作很敏捷,表现“我”对月亮的佩服之情。真题强化(十四)(2024·辽宁·中考真题)3题从修辞角度赏析第 段。第 段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三个“添了”句式,强调了女兵在无数次训练和值更中逐渐成长,变得更加坚毅、自信、粗糙。同时,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得描述更加生动有力。真题强化(十八)《春到零丁洋》2题请结合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大海正在涨潮,海水发出絮语,不太远的水面上,粼粼波光像无数金蛇在飞舞。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光下的水波比作金蛇飞舞,海水絮语,将海水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大海浮光跃金的美景,体现出作者对珠海的喜爱、赞美之情。真题强化(二十)《秤砣消》3题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她麻利地把秤砣消和着苦瓜叶等一起捣烂,再把我轻轻拢到她身前。(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使用动作描写,描写了母亲用秤砣消制药以及准备给我上药的过程,突出母亲的能干和对我的宠爱。真题强化(二十一)《故乡的冰凌花》2题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的划线语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骨朵”比作“新娘”,赋予冰凌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凌花的美丽和令人爱怜,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真题强化(二十三)《小巷有花守流年》2题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邻居家门口的紫茉莉,白天紧紧抿着小嘴,直到傍晚才张开,纤小娇弱,却吐着幽幽的香气。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茉莉俏皮可爱的情态和纤小娇弱、香气幽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真题强化(二十四)《松花江上》3题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当此初春,四望微见嫩黄的柳枝与淡碧的小草,在这“北国”中点缀出不少的生趣。(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点染出松花江畔初春的美丽和生机;暗示主题:沦陷区还有收复的希望。(2)由许多雄伟建筑物迤逦着下拢来的清江,像一段碧玉横卧在深灰淡红色的旧时的绮罗层中,古雅中不失其鲜艳。(句中喻体“深灰淡红色的旧时的绮罗层”,生动新颖。请写出其本体,并分析两者的相似性。)本体是江边老建筑物倒影,喻体是指有历史感的华贵的丝织物,两者都有古雅之美。真题强化(二十五)《山里的春天》2题(1)我开始把沙子翻起来,然后铲到筐里,挑到地边,堆成土埝,叫夏天的水冲不到地里来。(这句话四个动词连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翻、铲、挑、堆”四个动词的连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翻沙的整个过程,突出了“我”动作的熟练和工作的辛苦,表现了“我”对抗属的热心帮助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我”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2)这时候,这女人才真正眉开眼笑了。(为什么这时候女人“才真正”笑了?)。她了解到八路军对抗属非常关心和照顾,会帮助抗属耕种土地、照顾家人,让她感到安心和放心;她“才真正”笑了,表达了她对八路军的感激和信任。真题强化(二十六)《山中的小草》3题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小柴胡似乎有点调皮,喜欢往灌木丛里钻,仿佛在和农人捉迷藏。运用拟人手法,“有些调皮”“钻”“捉迷藏”赋予小柴胡以人的性格和动作,表现了小柴胡生长在灌木丛里的习性,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真题强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