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校学业质量检测2025(初一下)科学试题卷(1.1-2.5.2)1.(2025七下·浙江期中)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下列有关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精卵开始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来自母体B.卵细胞是由卵巢产生的,但受精部位在子宫内C.睾丸一次只产生一枚精子,能分泌雄性激素D.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女性就怀孕了【答案】D【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青春期的变化【解析】【分析】卵细胞由卵巢产生,输卵管为受精提供场所,子宫为胚胎发育提供场所。【解答】A、受精卵开始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故A错误;B、卵细胞是由卵巢产生的,但受精部位在输卵管内,故B错误;C、睾丸一次能产生上亿枚精子,能分泌雄性激素,故C错误;D、胚胎成功在子宫内膜上着床,称为妊娠,即女性就怀孕了,故D正确。故答案为:D。2.(2025七下·浙江期中)青春期是我们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B.不与其他人交流C.觉得精力充沛,经常熬夜 D.放任自己,沉迷游戏【答案】A【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青春期注意身心和谐发展,既要促进生长发育,又要保持心理健康发展。【解答】A、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有助生长发育,A符合题意;B、不与他人交流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B不符合题意;C、经常熬夜对身体健康有害,C不符合题意;D、沉迷游戏不利于健康向上,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3.(2025七下·浙江期中)下列科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Cu—铜分子 B.3O—3个氧元素C.N2—2个氮原子 D.4H+-4个氢离子【答案】D【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Cu除了可表示一个铜原子外,还能表示铜元素以及铜这种物质。【解答】A、Cu可表示一个铜原子,故A错误;B、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说个,3O表示三个氧原子,故B错误;C、两个氮原子应表示为2N,N2中的2表示的是一个氮气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故C错误;D、4H+表示的是4个氢离子,+表示一个氢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故D正确。故答案为:D。4.(2025七下·浙江期中)如图表示细胞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a表示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B.过程b表示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C.过程c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D.①②的遗传物质相同,③④的生理功能相同【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解析】【分析】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体积变大;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变多,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解答】A、由图可知,经过a过程,细胞的数目和外形不变,但体积变大,可知属于细胞生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经过过程b,细胞外形不变,但数目变多,可知是细胞分裂,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经过过程c,细胞的外形发生改变,可知是细胞分化,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细胞在分裂前会将染色体进行复制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①②的遗传物质相同;③④是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可知细胞的生理功能不相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2025七下·浙江期中)《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其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 )A.+4 B.-4 C.+2 D.-2【答案】A【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进行计算。【解答】碳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有解得x=+4。故答案为:A。6.(2025七下·浙江期中)大熊猫以竹子为主要食物,不同季节采食竹子的不同部位。下列有关生物结构层次表述正确的是( )A.大熊猫和竹子的细胞结构相同B.大熊猫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C.竹笋是竹子的茎,属于营养器官D.大熊猫和竹子均有呼吸系统【答案】C【知识点】组织;器官和系统;结构与层次【解析】【分析】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解答】A、大熊猫的细胞是动物细胞,竹子的细胞是植物细胞,细胞结构不同,故A错误;B、大熊猫的表皮属于上皮组织,保护组织是植物的组织,故B错误;C、植物的根茎叶属于营养组织,故C正确;D、植物没有系统,故D错误。故答案为:C。7.(2025七下·浙江期中)病毒种类繁多,增殖速度快,给人类以及各种饲养动物和栽培作物带来了极大危害,下列病毒增殖过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⑤③② B.①④③⑤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④⑤③②【答案】B【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要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解答】病毒的增殖过程:先吸附在细菌表面、再将核酸注入细菌的细胞中;接着核酸和蛋白质外壳在细菌细胞内进行复制、合成;然后将蛋白质外壳和核酸进行组装;最后破坏细菌细胞,从细胞中释放。故答案为:B。8.(2025七下·浙江期中)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可以由分子构成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空隙,分子间空隙比原子间空隙大【答案】D【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分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解答】A、分子、原子和离子均能构成物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分子不变,其化学性质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分子和原子间都有空隙,分子或原子间的空隙大小与物体的状态、温度等有关,分子间的空隙不一定比原子间的空隙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9.(2025七下·浙江期中)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描述正确的是( )A.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B.原子结构C.X表示单质,Y表示化合物 D.地壳中元素含量【答案】A【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构成;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以上元素的纯净物。【解答】A、分子、原子和离子均能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转化为离子,故A正确;B、原子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B错误;C、单质和化合物并列关系,都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D、地壳中元素含量前4位由低到高的顺序为:氧、硅、铝、铁,故D错误。故答案为:A。10.(2025七下·浙江期中)“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蝉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蝉的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B.盛夏,雄蝉在枝叶间高声鸣叫,这不属于繁殖行为C.“金蝉脱壳”是指蝉在生长过程中的蜕皮现象D.蝉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答案】C【知识点】昆虫的生殖方式;昆虫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完全变态发育要经历蛹期。【解答】A、蝉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似,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可知蝉的发育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不经历蛹期,故A错误;B、雄蝉在枝叶间高声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蝉,属于繁殖行为,故B错误;C、“金蝉脱壳”是指蝉在生长过程中的蜕皮现象,蝉的外骨骼不会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为了生长,要褪去外壳,故C正确;D、蝉属于昆虫,昆虫采用的是体内受精的方式,故D错误。故答案为:C。11.(2025七下·浙江期中)如图为桃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4、5、6组成的雌蕊才是花的最重要部分B.图中结构1中的花粉落到4上的过程称为受精C.图中结构3将发育成果实,6将发育成种子D.图中结构1、2、4、5在受精后会渐渐枯萎【答案】D【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传粉及其途径【解析】【分析】1为花药,2为花丝,1和2组成雄蕊;4是柱头,5是花柱,6是子房,456组成雌蕊。【解答】A、雄蕊和雌蕊都是花的重要结构,雌蕊由4、5、6组成,雄蕊由1和2组成,故A错误;B、图中结构1中的花粉落到4上的过程称为传粉,故B错误;C、3是胚珠,将发育成种子,6是子房,将发育成果实,故C错误;D、受精后雄蕊和雌蕊的花柱以及柱头都将逐渐枯萎,故D正确。故答案为:D。12.(2025七下·浙江期中)如图,冬虫夏草菌的孢子侵入蝙蝠蛾的幼虫体内,并长出菌丝吸收营养,使幼虫死亡。然后,相当于蘑菇子实体的棒状菌体从幼虫头部伸出,又会释放孢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冬虫夏草菌是真菌B.蝙蝠蛾细胞有细胞核C.冬虫夏草菌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D.蝙蝠蛾的发育方式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真菌的主要特点;昆虫的发育过程;真菌与人的关系【解析】【分析】通过孢子繁殖属于无性生殖,形成受精卵的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解答】A、冬虫夏草菌通过孢子繁殖,属于真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蝙蝠蛾属于动物,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冬虫夏草菌通过孢子繁殖,即由孢子发育而来,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故C错误,符合题意;D、蝙蝠蛾的发育成经历蛹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3.(2025七下·浙江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B.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C.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D.水分子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答案】B【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分析】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解答】A、电解前,分子为水分子,分子的个数为2个,电解后分子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总个数为3个,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改变,故A错误;B、由水电解后产生氢气和氧气可知,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C、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D、水分子是微观概念,氢气和氧气是宏观概念,水分子中不可能有氢气和氧气,故D错误。故答案为:B。14.(2025七下·浙江期中)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同种物质中的同种元素,其化合价不一定相同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D.同种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不一定相同【答案】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单质指的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解答】A、在同种物质中的同种元素,其化合价不一定相同,例如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价和+5价,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个分子和一个原子中的质子数相同,但不属于同种元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将氧气和臭氧混合,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5.(2025七下·浙江期中)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为用针刺破细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膜会把细线拉过去,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乙图为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的现象,说明液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C.丙图为将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现象,说明酒精蒸发了D.丁图为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的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答案】B【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解析】【分析】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体现,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解答】A、甲图为用针刺破细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膜会把细线拉过去,该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A错误;B、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故B正确;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故C错误;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丁图为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的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错误。故答案为:B。16.(2025七下·浙江期中)科学渗透于生活的每个角落,根据情境回答问题:(1)每年4月份的农田里可以看到成片黄色绚丽的油菜花,油菜花的传粉方式为 传粉。(填“自花”或“异花”)(2)一个枇杷往往有多粒种子,说明其花的一个子房内有多个 。(3)如图,将蟹爪兰插在仙人掌上,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填“压条”“扦插”或“嫁接”)【答案】(1)异花(2)胚珠(3)嫁接【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传粉及其途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解析】【分析】(1)异花传粉:花粉经风、虫等传播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2)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3)嫁接属于无性生殖,为了提高接穗的成活率,将要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贴。【解答】(1)油菜花属于异花传粉,属于虫媒花。(2)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有多颗种子,说明一个子房中含有多个胚珠。(3)将蟹爪兰插在仙人掌上,这种繁殖方式属于嫁接,蟹爪兰是接穗,仙人掌是砧木。17.(2025七下·浙江期中)种子会萌发出幼苗,再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分析图中信息,回答问题:(1)图甲中大豆种子结构①②③④构成的⑥是 。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萌发时所需养料分别贮存在 和 中。(填名称)(2)图乙中的A和B是由图甲中的 (填数字序号)发育而来。【答案】(1)胚;子叶;胚乳(2)②【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解析】【分析】(1) ①是胚轴,②是胚芽,③是胚根,④是子叶,⑤是种皮,⑥是胚。(2)①是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③是胚根,发育成根。【解答】(1)种子的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和子叶构成,由图可知,⑥是胚。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2)种子中的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可知AB由胚芽即②发育而来。18.(2025七下·浙江期中)金属钠与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2)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中,钠原子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填符号)。【答案】(1)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2)失去;Na+和【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离子的书写与意义【解析】【分析】(1)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不同元素的质子数不同。(2)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解答】(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可知钠元素和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2)由图可知,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由11个变为10个,可知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此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一个,可知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同理,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转化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可知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即和。19.(2025七下·浙江期中)请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1)分析图1可知,人在一生中快速生长的时期分别是a时期和 (填字母)时期。(2)一般女生比男生早两年进入青春期,请推测图2曲线中A为 (填“男性”或“女性”);从而可知进入青春期后,人的生殖器官迅速发育,男性会出现遗精现象,女性会出现 现象。【答案】(1)c(2)男性;月经【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青春期的变化【解析】【分析】(1)c时期为青春期,身高、体重快速增长。(2)根据青春期女生般比男生早两年结合图像进行判断。【解答】(1)由图1可知,在a时期和c时期的曲线较陡,说明生长速度较快。(2)由图2可知,曲线A的快速生长时期更晚,可知表示的是男性的生殖器官发育的曲线。在青春期,随着性器官的成熟,第二性征逐渐体现,男性会出现遗精现象,女性会出现月经现象。20.(2025七下·浙江期中)图1是教材中的气体扩散实验,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紧贴,观察现象。(1)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二氧化氮气体应装在 (填“A”或“B”)瓶中。(2)有学生提出可以使用图2的方式进行实验,你会选择哪种方式 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答案】(1)B(2)选图1,由于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所以空气的瓶子在上,以避免气体自身重力和对流现象的干扰。选图2,可以排除重力对实验的影响。【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解析】【分析】(1)若将二氧化氮放置在上面的A瓶中,由于其密度更大,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会进入B瓶中,会造成干扰。(2)图1中只要将二氧化氮放置在B瓶内,就可以说明气体在扩散,而图2中将装置水平放置,重力不会造成干扰,也能说明气体在扩散。【解答】(1)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为了避免重力对实验造成干扰,应将二氧化氮气体放置在下方的B瓶中。(2)图1和图2均能满足实验探究的要求,选图1,由于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所以空气的瓶子在上,以避免气体自身重力和对流现象的干扰。选图2,可以排除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1.(2025七下·浙江期中)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值“2”所代表的意义,并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①Mg2+②H2O③2CO(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2)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3)表示1个分子含有某原子个数的是 ;(4)表示离子的个数的是 。【答案】(1)③(2)①(3)②(4)④【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写在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该符号表示的微粒的个数;表示电荷数的数字写在微粒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分子中该原子的右下角。【解答】(1)数字要表示分子的个数时,要将数字书写在分子化学式的前面,可知③中的“2”可以表示分子个数,③的意义是:两个一氧化碳分子。(2)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字书写在符合的右上角,可知①中的“2”可以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意义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分子中对应原子的右下角位置,可知②中的“2”表示的是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4)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可知④中的“2”表示的是两个氢离子。22.(2025七下·浙江期中)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优雅地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向全球展示了中国航天的优越实力!此次嫦娥六号的主要任务包括:寻找新矿物、古老矿物、月球深部物质等,开启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挖土特产”之旅。月球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1)科学研究发现,月球上富含铁的同位素:Fe-57(该铁原子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7)和54,已知铁元素为26号元素,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A.Fe-57和Fe-54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B.Fe-57和Fe-54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个位置C.Fe-57和Fe-54均属于铁元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相同(2)地球上的铁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若Fe2O3、Fe3O4两种化合物的分子数相同,则与的铁元素的质量比为 ;探明某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且其它成分不含铁)的含铁量为10.5%,则其氧化铁含量为 (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答案】(1)C(2)2:3;15%【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可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位置。(2)由求解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答】(1)Fe-57和Fe-54原子属于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电子数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Fe-57和Fe-54属于同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位置,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两种原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可知铁元素质量比等于铁原子个数比,由化学式可知,铁原子个数比为2: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铁元素在矿石中的质量分数为10.5%,则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23.(2025七下·浙江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反映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的电子层排布规律,回答问题:注: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Al-27,P-31,Cl-35.5,K-39,Fe-56(1)元素周期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多选);A.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B.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D.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小科通过查阅本卷告知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测出硅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____;A.18 B.26 C.28 D.33(3)第8号元素与第11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4)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1个Z原子的质量为b千克,则Z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A.12b/a千克 B.12b/a C.12a/b千克 D.12a/b【答案】(1)A;D(2)C(3)Na2O或者Na2O2(4)B【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所给原子的额外电子排布图进行分析。(2)由所给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知,原子序数越大,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所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在铝和磷之间,结合铝和磷的相对相对原子质量即可得出硅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取值范围。(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判断钠和氧的个数比,金属写左边,非金属写右边。(4)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求解,由于相对原子质量是质量之间的比值,所以单位不是kg,而是“1”。【解答】(1)由图可知,第一周期,电子层数为一层,第二周期为两层,第三周期为三层,可知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故A正确;B、由图可知,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大,故B错误;CD、由图可知,同一族最外侧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故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AD。(2)由所给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位置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在铝和磷之间,即在27和31之间。故答案为:C。(3)第8号元素是氧元素,第11号元素是钠元素,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有-2价和-1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可知化学式为Na2O或者Na2O2。(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即标准为,一个Z原子的质量为bkg,则相对原子质量为。故答案为:B。24.(2025七下·浙江期中)某兴趣小组探究“影响菊花扦插成活的因素”。取菊花进行以下扦插实验,环境条件是:15℃-25℃,散射光照,扦插数为100根/组,培养时间为3周。分析表中信息,回答问题:分组 扦插土壤 相对湿度(%) 插条选择 成活率(%)第1组 不消毒 50-85 嫩枝 47第2组 消毒 20-30 嫩枝 23第3组 消毒 50-85 嫩枝 92(1)扦插的枝条一般下端要削成斜面,是为了 ,以促进枝条成活;(2)如果要探究环境相对湿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可选择 两组进行对照;(3)第1组和第3组可以探究 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4)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主要因素。【答案】(1)增加吸水面积(2)2、3(3)土壤消毒与否(4)相对湿度(出现土壤是否消毒不扣分)【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1)为了枝条更好的从土壤中吸水,应增大枝条和土壤的接触面积。(2)根据控制变量法和表中数据进行判断,唯一变量为相对湿度。(3)唯一变量即为探究的影响因素,据此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判断。(4)根据(2)(3)探究的因素和成活率进行分析判断。【解答】(1)枝条需要吸收水分,削成斜面,吸水的面积增加,利于枝条成活。(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探究环境相对湿度的影响,应控制除湿度以外的条件相同,由表中数据可知,选择的是第2、3两组实验。(3)实验1和3的变量为是否消毒,所以探究的是土壤是否消毒对成活率的影响。(4)实验1和3的变量为是否消毒,消毒的土壤中枝条的成活率是没有消毒的土壤的2倍左右,实验2和3的变量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在50-85%条件下的枝条成活率为20-30%的4倍,可知相对湿度是影响枝条成活率的主要因素。25.(2025七下·浙江期中)异位妊娠,也称宫外孕,是一种由于胚胎异位发育而引发的疾病。回答问题:组别 处理方式 输卵管壁肌肉的收缩频率/% 输卵管壁纤毛的摆动频率/%1 培养液 100 1002 培养液+主流烟成分 52 773 培养液+侧流烟成分 23 73(1)正常情况下,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逐渐发育成胎儿。如果胚胎附着在身体其他部位,称为异位妊娠,其中最常见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即胚胎停留在 中。由于该处管腔较窄、管壁较薄,胚胎在此发育会导致管壁破裂,造成大量出血,危及母体生命。(2)已知胚胎的移动需要借助输卵管壁肌肉的收缩和纤毛的摆动。有人认为吸烟可能是导致异位妊娠的因素之一。对此,研究人员选用生长状况相似的雌性仓鼠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上表所示。(注:主流烟是指从抽吸端流出的烟气;侧流烟是指在燃烧端渗透出来的烟气)①实验结果表明,主流烟和侧流烟均会使肌肉的收缩频率和纤毛的摆动频率减慢,减缓胚胎的移动,从而增加了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而且以吸入 (填“主流烟”或“侧流烟”)的影响更为严重。②请应用上述研究结果,为孕妇或其家人写一则健康提示 。【答案】(1)输卵管(2)侧流烟;拒绝吸烟,远离二手烟等【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1)受精卵形成的场所为输卵管,正常情况下会在子宫内壁着床,继续在子宫内发育。(2)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肌肉的收缩频率和纤毛的摆动频率越慢,说明影响越大,吸烟有害健康,应拒绝吸烟,并尽量远离二手烟。【解答】(1)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图中胚胎未在子宫内壁着床,仍在输卵管中。(2)由表中数据可知,侧流烟实验组的肌肉收缩频率和纤毛摆动频率较低,可知侧流烟的影响更严重。主流烟和侧流烟均会使肌肉的收缩频率和纤毛的摆动频率减慢,减缓胚胎的移动,从而增加了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所以建议孕妇及家人不要吸烟,尽量远离二手烟。26.(2025七下·浙江期中)浙江人有立夏吃“豌豆饭”(图甲)的习俗,豌豆内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尤其含有优质蛋白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小科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的条件,在4个锥形瓶中分别放入10粒豌豆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图乙)。回答问题:(1)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分,应选择的实验组合是 ;(填序号)(2)通过比较②和④种子萌发情况,小科得出“豌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一结论不科学的原因是 ;(3)豌豆种子播种后遭遇持续强降雨,土壤长时间积水导致种子出芽率明显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答案】(1)①③(2)没有控制单一变量或变量不唯一或有温度和空气两个变量(3)缺少空气或氧气【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判断所选择的实验组别,要确保变量的唯一性。(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其中某一因素的影响。(3)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根据种子萌发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1)实验的唯一变量为水分,由图乙可知,应选择①③两组实验。(2)②和④中存在温度和空气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不能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3)强降雨导致种子浸没在水中,缺少空气,不利于种子的萌发,所以种子的出芽率降低。27.(2025七下·浙江期中)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不可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通过实验推理不断纠正错误认识,揭开原子的构成。回答问题:(1)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他推测的依据是 。(2)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如图所示。由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有____(多选)。A.原子核带正电B.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3)若α粒子撞击到电子, (填“明显影响”或“几乎不影响”)α粒子运动轨迹,原因是 。(4)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种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质量与氢原子相近,这种粒子的名称为 。(5)很多炼金术师想把单纯的铜、铁、铅、锡等金属炼制为昂贵的黄金,从化学反应层面,基于你对原子的认识,你认为可行吗 并说明理由。 。【答案】(1)原子不显电性,电子带负电(2)A;B;D(3)几乎不影响;电子的质量远比α粒子质量小(4)质子(5)不可行,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质子数不变,元素和原子的种类不变。【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解析】【分析】(1)汤姆生认为原子中带正电的物质均匀分布在原子中,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2)卢瑟福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核带正电,质量很大,体积很小。(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4)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一般情况下,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5)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可以判断,想法不可行。【解答】(1)原子呈电中性,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则一定含有带正电的物质。(2)A、α粒子带正电,与原子核相互排斥,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原子核带正电,故A正确;B、高速运动的α粒子被撞回,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故B正确;C、该实验并未对原子核内部结构进行探究,故C错误;D、大部分α粒子沿原来的运动方向继续向前运动,说明未遇到阻碍,即原子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D正确。故答案为:ABD。(3)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即使α粒子与电子发生碰撞,彼此间的作用力不大,几乎不影响α粒子的运动轨迹。(4)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可知该粒子的名称为质子。(5)组成各种金属的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是最小微粒,不会发生改变,所以金属种类也不会发生改变,故不可行。28.(2025七下·浙江期中)人体缺少维生素C就会患坏血病,下图是某种保健药“维生素C(Vc)”的说明书,回答问题:(1)维生素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维生素C60毫克。若每日所需的Vc完全由此药物补给,则根据说明书每次至少服用 片。【答案】(1)9:1:12(2)176(3)2【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解析】【分析】(1)质量比=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下角标的乘积之比。(2)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下角标的乘积之和。(3)根据说明计算每片中的VC含量,结合服用方法进行分析计算。【解答】(1)维生素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3)每片VC含量为,一天需要60mg,可知需要6片,一天三次,则每次需要服用2片。29.(2025七下·浙江期中)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显微镜检查方法,该方法可以研究纳米级的活细胞而不会对其造成伤害。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图为人体细胞形成组织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与许多动物一样,都来自一个细胞—— 。①②③属于细胞的 过程。④表示细胞的 过程。(2)手被划破会流血,并会感到疼痛。这是因为皮肤中含有 和 (填组织名称)。(3)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结物层次是 (写名称)。【答案】(1)受精卵;分裂;分化(2)结缔组织;神经组织(3)系统【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结构与层次;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解析】【分析】(1)细胞外形不变,数目变多,属于细胞分裂;细胞数目不变,外形不变,体积变大,属于细胞生长;细胞外形改变,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2)人类的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上皮组织。(3)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植物没有系统。【解答】(1)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所以人体与许多动物一样,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①②③细胞的外形不变,数量变多,可知属于细胞分裂过程。④细胞的外形发生改变,可知属于细胞分化过程。(2)血液属于结缔组织,感觉到疼痛是因为皮肤中有神经组织。(3)植物比人体少的层次是系统。30.(2025七下·浙江期中)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1)如图甲所示,a管与电源的 极相连。(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推测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 (填“气体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在相同条件下 (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4)实验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答案】(1)负(2)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氢气(4)增加水的导电性或加快反应速度或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氢气一端与负极相连,氧气一端与正极相连。(2)分子间存在间隙,对气体的体积造成较大的影响。(3)氧气更易溶于水,所以剩余的气体偏少,体积比偏大。(4)水本身不易导电,加入易导电的物质可以加快电解速度。【解答】(1)a管中气体的体积更多,可知是氢气,产生氢气的一端与电源负极相连。(2)气体分子间的间隙远大于分子自身的直径,可知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还有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体积比大于2:1,说明氧气的体积偏小,可知是因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强,损失的气体体积更大。(4)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变多,水的导电性增强,可加快反应速度。31.(2025七下·浙江期中)鸟类一般具有①求偶、②交配、③筑巢、④产卵、⑤孵卵和⑥育雏等复杂的繁殖行为。回答问题:(1)鸟类在求偶成功后,会进行交配,精子和卵细胞会在 (填“体内”或“体外”)受精。然后,鸟类会选择合适的场所开始 ;(填序号,下同)(2)雌鸟会产下卵,产出来的卵需要由亲鸟进行 ;(3)有些孵化出来的雏鸟尚未充分发育,还需要由亲鸟的 一段时间才能独立生活;(4)鸟类繁殖行为具有多样性,例如非洲维达鸟会把卵产在其他鸟类巢中,让其他鸟类为其孵化。鸟类一般共有的三个行为是 、 、 。【答案】(1)体内;③(2)⑤(3)⑥(4)①;②;④【知识点】鸟的生殖方式;鸟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1)鸟类体内受精、卵生,为了保护卵,很多鸟类有筑巢行为。(2)卵需要亲鸟孵化才能顺利孵出小鸟。(3)雏鸟没有不是能力,需要亲鸟哺育。(4)有些鸟不亲自孵化和养育后代,但一般鸟类都体内受精、卵生,所以会有求偶、交配和产卵等共同行为。【解答】(1)鸟类通过体内受精繁殖,可知精子和卵细胞会在体内受精。故答案为:体内。鸟类受精后,会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筑巢,鸟类属于卵生,需要将卵放置在安全的位置。故答案为:③。(2)鸟类属于卵生动物,卵需要亲鸟孵化。故答案为:⑤。(3)雏鸟需要亲鸟哺育,等长大到一定程度才能独立生活。故答案为:⑥。(4)并不是所有鸟类都会筑巢或孵化卵,但鸟类一般共有的行为有:求偶、交配和产卵。故答案为:①②④。32.(2025七下·浙江期中)为研究子叶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的作用,设计如下实验:①取菜豆种子500粒,平均分成5组(A~E),浸入水中24小时,让其萌发;②选择其中4组种子,在萌发的不同时间去除子叶;③两周后,分别收集各组所有幼苗,烘干,称量干重,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问题:组别 处理方法 两周后平均干重(克/株)A 没有去除子叶 4.3B 在萌发的第4天去除子叶 0.7C 在萌发的第7天去除子叶 1.8D 在萌发的第10天去除子叶 4.0E 在萌发的第13天去除子叶 4.3(1)两周后平均干重最低的是哪一组 ;原因是 。(2)E组与A组两周后的平均干重相同的原因可能是 。(3)本实验中,每组菜豆种子使用了100粒而不是1粒,这样做的目的是 。【答案】(1)B;因为该组子叶最早被除去,种子缺少营养,不能正常萌发(2)到萌发的第13天,子叶的营养物质已经耗尽,其是否摘除已经不影响幼苗的生长(3)避免实验偶然性【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双子叶植物中,子叶为种子萌发过程提供营养物质,子叶中营养物质不足,种子不能正常萌发。(2)干重相近,说明子叶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很小。(3)为了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在每组实验中实验对象不能过少。【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B组两周后的平均干重最轻,因为在前期种子中的子叶已被去除,种子不能正常萌发。(2)E组和A组质量相近,可能是因为到13天左右,子叶中的营养物质已耗尽,所以不论是否摘去,对植物的生长不再有影响。(3)每组实验中种子的数量过少,可能会因为种子自身的原因导致得出不正确的结论,所以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每组实验中种子的数量要达到一定值。1 / 1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校学业质量检测2025(初一下)科学试题卷(1.1-2.5.2)1.(2025七下·浙江期中)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下列有关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精卵开始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来自母体B.卵细胞是由卵巢产生的,但受精部位在子宫内C.睾丸一次只产生一枚精子,能分泌雄性激素D.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女性就怀孕了2.(2025七下·浙江期中)青春期是我们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B.不与其他人交流C.觉得精力充沛,经常熬夜 D.放任自己,沉迷游戏3.(2025七下·浙江期中)下列科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Cu—铜分子 B.3O—3个氧元素C.N2—2个氮原子 D.4H+-4个氢离子4.(2025七下·浙江期中)如图表示细胞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a表示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B.过程b表示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C.过程c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D.①②的遗传物质相同,③④的生理功能相同5.(2025七下·浙江期中)《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其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 )A.+4 B.-4 C.+2 D.-26.(2025七下·浙江期中)大熊猫以竹子为主要食物,不同季节采食竹子的不同部位。下列有关生物结构层次表述正确的是( )A.大熊猫和竹子的细胞结构相同B.大熊猫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C.竹笋是竹子的茎,属于营养器官D.大熊猫和竹子均有呼吸系统7.(2025七下·浙江期中)病毒种类繁多,增殖速度快,给人类以及各种饲养动物和栽培作物带来了极大危害,下列病毒增殖过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⑤③② B.①④③⑤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④⑤③②8.(2025七下·浙江期中)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可以由分子构成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空隙,分子间空隙比原子间空隙大9.(2025七下·浙江期中)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描述正确的是( )A.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B.原子结构C.X表示单质,Y表示化合物 D.地壳中元素含量10.(2025七下·浙江期中)“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蝉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蝉的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B.盛夏,雄蝉在枝叶间高声鸣叫,这不属于繁殖行为C.“金蝉脱壳”是指蝉在生长过程中的蜕皮现象D.蝉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11.(2025七下·浙江期中)如图为桃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4、5、6组成的雌蕊才是花的最重要部分B.图中结构1中的花粉落到4上的过程称为受精C.图中结构3将发育成果实,6将发育成种子D.图中结构1、2、4、5在受精后会渐渐枯萎12.(2025七下·浙江期中)如图,冬虫夏草菌的孢子侵入蝙蝠蛾的幼虫体内,并长出菌丝吸收营养,使幼虫死亡。然后,相当于蘑菇子实体的棒状菌体从幼虫头部伸出,又会释放孢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冬虫夏草菌是真菌B.蝙蝠蛾细胞有细胞核C.冬虫夏草菌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D.蝙蝠蛾的发育方式属于完全变态发育13.(2025七下·浙江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B.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C.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D.水分子由氢气和氧气构成14.(2025七下·浙江期中)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同种物质中的同种元素,其化合价不一定相同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D.同种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不一定相同15.(2025七下·浙江期中)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为用针刺破细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膜会把细线拉过去,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乙图为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的现象,说明液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C.丙图为将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现象,说明酒精蒸发了D.丁图为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的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16.(2025七下·浙江期中)科学渗透于生活的每个角落,根据情境回答问题:(1)每年4月份的农田里可以看到成片黄色绚丽的油菜花,油菜花的传粉方式为 传粉。(填“自花”或“异花”)(2)一个枇杷往往有多粒种子,说明其花的一个子房内有多个 。(3)如图,将蟹爪兰插在仙人掌上,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填“压条”“扦插”或“嫁接”)17.(2025七下·浙江期中)种子会萌发出幼苗,再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分析图中信息,回答问题:(1)图甲中大豆种子结构①②③④构成的⑥是 。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萌发时所需养料分别贮存在 和 中。(填名称)(2)图乙中的A和B是由图甲中的 (填数字序号)发育而来。18.(2025七下·浙江期中)金属钠与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2)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中,钠原子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填符号)。19.(2025七下·浙江期中)请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1)分析图1可知,人在一生中快速生长的时期分别是a时期和 (填字母)时期。(2)一般女生比男生早两年进入青春期,请推测图2曲线中A为 (填“男性”或“女性”);从而可知进入青春期后,人的生殖器官迅速发育,男性会出现遗精现象,女性会出现 现象。20.(2025七下·浙江期中)图1是教材中的气体扩散实验,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紧贴,观察现象。(1)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二氧化氮气体应装在 (填“A”或“B”)瓶中。(2)有学生提出可以使用图2的方式进行实验,你会选择哪种方式 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21.(2025七下·浙江期中)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值“2”所代表的意义,并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①Mg2+②H2O③2CO(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2)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3)表示1个分子含有某原子个数的是 ;(4)表示离子的个数的是 。22.(2025七下·浙江期中)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优雅地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向全球展示了中国航天的优越实力!此次嫦娥六号的主要任务包括:寻找新矿物、古老矿物、月球深部物质等,开启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挖土特产”之旅。月球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1)科学研究发现,月球上富含铁的同位素:Fe-57(该铁原子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7)和54,已知铁元素为26号元素,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A.Fe-57和Fe-54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B.Fe-57和Fe-54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个位置C.Fe-57和Fe-54均属于铁元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相同(2)地球上的铁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若Fe2O3、Fe3O4两种化合物的分子数相同,则与的铁元素的质量比为 ;探明某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且其它成分不含铁)的含铁量为10.5%,则其氧化铁含量为 (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23.(2025七下·浙江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反映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的电子层排布规律,回答问题:注: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Al-27,P-31,Cl-35.5,K-39,Fe-56(1)元素周期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多选);A.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B.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D.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小科通过查阅本卷告知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测出硅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____;A.18 B.26 C.28 D.33(3)第8号元素与第11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4)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1个Z原子的质量为b千克,则Z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A.12b/a千克 B.12b/a C.12a/b千克 D.12a/b24.(2025七下·浙江期中)某兴趣小组探究“影响菊花扦插成活的因素”。取菊花进行以下扦插实验,环境条件是:15℃-25℃,散射光照,扦插数为100根/组,培养时间为3周。分析表中信息,回答问题:分组 扦插土壤 相对湿度(%) 插条选择 成活率(%)第1组 不消毒 50-85 嫩枝 47第2组 消毒 20-30 嫩枝 23第3组 消毒 50-85 嫩枝 92(1)扦插的枝条一般下端要削成斜面,是为了 ,以促进枝条成活;(2)如果要探究环境相对湿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可选择 两组进行对照;(3)第1组和第3组可以探究 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4)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主要因素。25.(2025七下·浙江期中)异位妊娠,也称宫外孕,是一种由于胚胎异位发育而引发的疾病。回答问题:组别 处理方式 输卵管壁肌肉的收缩频率/% 输卵管壁纤毛的摆动频率/%1 培养液 100 1002 培养液+主流烟成分 52 773 培养液+侧流烟成分 23 73(1)正常情况下,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逐渐发育成胎儿。如果胚胎附着在身体其他部位,称为异位妊娠,其中最常见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即胚胎停留在 中。由于该处管腔较窄、管壁较薄,胚胎在此发育会导致管壁破裂,造成大量出血,危及母体生命。(2)已知胚胎的移动需要借助输卵管壁肌肉的收缩和纤毛的摆动。有人认为吸烟可能是导致异位妊娠的因素之一。对此,研究人员选用生长状况相似的雌性仓鼠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上表所示。(注:主流烟是指从抽吸端流出的烟气;侧流烟是指在燃烧端渗透出来的烟气)①实验结果表明,主流烟和侧流烟均会使肌肉的收缩频率和纤毛的摆动频率减慢,减缓胚胎的移动,从而增加了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而且以吸入 (填“主流烟”或“侧流烟”)的影响更为严重。②请应用上述研究结果,为孕妇或其家人写一则健康提示 。26.(2025七下·浙江期中)浙江人有立夏吃“豌豆饭”(图甲)的习俗,豌豆内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尤其含有优质蛋白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小科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的条件,在4个锥形瓶中分别放入10粒豌豆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图乙)。回答问题:(1)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分,应选择的实验组合是 ;(填序号)(2)通过比较②和④种子萌发情况,小科得出“豌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一结论不科学的原因是 ;(3)豌豆种子播种后遭遇持续强降雨,土壤长时间积水导致种子出芽率明显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27.(2025七下·浙江期中)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不可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通过实验推理不断纠正错误认识,揭开原子的构成。回答问题:(1)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他推测的依据是 。(2)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如图所示。由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有____(多选)。A.原子核带正电B.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3)若α粒子撞击到电子, (填“明显影响”或“几乎不影响”)α粒子运动轨迹,原因是 。(4)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种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质量与氢原子相近,这种粒子的名称为 。(5)很多炼金术师想把单纯的铜、铁、铅、锡等金属炼制为昂贵的黄金,从化学反应层面,基于你对原子的认识,你认为可行吗 并说明理由。 。28.(2025七下·浙江期中)人体缺少维生素C就会患坏血病,下图是某种保健药“维生素C(Vc)”的说明书,回答问题:(1)维生素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维生素C60毫克。若每日所需的Vc完全由此药物补给,则根据说明书每次至少服用 片。29.(2025七下·浙江期中)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显微镜检查方法,该方法可以研究纳米级的活细胞而不会对其造成伤害。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图为人体细胞形成组织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与许多动物一样,都来自一个细胞—— 。①②③属于细胞的 过程。④表示细胞的 过程。(2)手被划破会流血,并会感到疼痛。这是因为皮肤中含有 和 (填组织名称)。(3)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结物层次是 (写名称)。30.(2025七下·浙江期中)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1)如图甲所示,a管与电源的 极相连。(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推测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 (填“气体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在相同条件下 (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4)实验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31.(2025七下·浙江期中)鸟类一般具有①求偶、②交配、③筑巢、④产卵、⑤孵卵和⑥育雏等复杂的繁殖行为。回答问题:(1)鸟类在求偶成功后,会进行交配,精子和卵细胞会在 (填“体内”或“体外”)受精。然后,鸟类会选择合适的场所开始 ;(填序号,下同)(2)雌鸟会产下卵,产出来的卵需要由亲鸟进行 ;(3)有些孵化出来的雏鸟尚未充分发育,还需要由亲鸟的 一段时间才能独立生活;(4)鸟类繁殖行为具有多样性,例如非洲维达鸟会把卵产在其他鸟类巢中,让其他鸟类为其孵化。鸟类一般共有的三个行为是 、 、 。32.(2025七下·浙江期中)为研究子叶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的作用,设计如下实验:①取菜豆种子500粒,平均分成5组(A~E),浸入水中24小时,让其萌发;②选择其中4组种子,在萌发的不同时间去除子叶;③两周后,分别收集各组所有幼苗,烘干,称量干重,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问题:组别 处理方法 两周后平均干重(克/株)A 没有去除子叶 4.3B 在萌发的第4天去除子叶 0.7C 在萌发的第7天去除子叶 1.8D 在萌发的第10天去除子叶 4.0E 在萌发的第13天去除子叶 4.3(1)两周后平均干重最低的是哪一组 ;原因是 。(2)E组与A组两周后的平均干重相同的原因可能是 。(3)本实验中,每组菜豆种子使用了100粒而不是1粒,这样做的目的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青春期的变化【解析】【分析】卵细胞由卵巢产生,输卵管为受精提供场所,子宫为胚胎发育提供场所。【解答】A、受精卵开始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故A错误;B、卵细胞是由卵巢产生的,但受精部位在输卵管内,故B错误;C、睾丸一次能产生上亿枚精子,能分泌雄性激素,故C错误;D、胚胎成功在子宫内膜上着床,称为妊娠,即女性就怀孕了,故D正确。故答案为:D。2.【答案】A【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青春期注意身心和谐发展,既要促进生长发育,又要保持心理健康发展。【解答】A、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有助生长发育,A符合题意;B、不与他人交流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B不符合题意;C、经常熬夜对身体健康有害,C不符合题意;D、沉迷游戏不利于健康向上,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3.【答案】D【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Cu除了可表示一个铜原子外,还能表示铜元素以及铜这种物质。【解答】A、Cu可表示一个铜原子,故A错误;B、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说个,3O表示三个氧原子,故B错误;C、两个氮原子应表示为2N,N2中的2表示的是一个氮气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故C错误;D、4H+表示的是4个氢离子,+表示一个氢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故D正确。故答案为:D。4.【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解析】【分析】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体积变大;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变多,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解答】A、由图可知,经过a过程,细胞的数目和外形不变,但体积变大,可知属于细胞生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经过过程b,细胞外形不变,但数目变多,可知是细胞分裂,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经过过程c,细胞的外形发生改变,可知是细胞分化,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细胞在分裂前会将染色体进行复制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①②的遗传物质相同;③④是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可知细胞的生理功能不相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答案】A【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进行计算。【解答】碳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有解得x=+4。故答案为:A。6.【答案】C【知识点】组织;器官和系统;结构与层次【解析】【分析】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解答】A、大熊猫的细胞是动物细胞,竹子的细胞是植物细胞,细胞结构不同,故A错误;B、大熊猫的表皮属于上皮组织,保护组织是植物的组织,故B错误;C、植物的根茎叶属于营养组织,故C正确;D、植物没有系统,故D错误。故答案为:C。7.【答案】B【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要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解答】病毒的增殖过程:先吸附在细菌表面、再将核酸注入细菌的细胞中;接着核酸和蛋白质外壳在细菌细胞内进行复制、合成;然后将蛋白质外壳和核酸进行组装;最后破坏细菌细胞,从细胞中释放。故答案为:B。8.【答案】D【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分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解答】A、分子、原子和离子均能构成物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分子不变,其化学性质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分子和原子间都有空隙,分子或原子间的空隙大小与物体的状态、温度等有关,分子间的空隙不一定比原子间的空隙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9.【答案】A【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构成;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以上元素的纯净物。【解答】A、分子、原子和离子均能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转化为离子,故A正确;B、原子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B错误;C、单质和化合物并列关系,都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D、地壳中元素含量前4位由低到高的顺序为:氧、硅、铝、铁,故D错误。故答案为:A。10.【答案】C【知识点】昆虫的生殖方式;昆虫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完全变态发育要经历蛹期。【解答】A、蝉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似,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可知蝉的发育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不经历蛹期,故A错误;B、雄蝉在枝叶间高声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蝉,属于繁殖行为,故B错误;C、“金蝉脱壳”是指蝉在生长过程中的蜕皮现象,蝉的外骨骼不会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为了生长,要褪去外壳,故C正确;D、蝉属于昆虫,昆虫采用的是体内受精的方式,故D错误。故答案为:C。11.【答案】D【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传粉及其途径【解析】【分析】1为花药,2为花丝,1和2组成雄蕊;4是柱头,5是花柱,6是子房,456组成雌蕊。【解答】A、雄蕊和雌蕊都是花的重要结构,雌蕊由4、5、6组成,雄蕊由1和2组成,故A错误;B、图中结构1中的花粉落到4上的过程称为传粉,故B错误;C、3是胚珠,将发育成种子,6是子房,将发育成果实,故C错误;D、受精后雄蕊和雌蕊的花柱以及柱头都将逐渐枯萎,故D正确。故答案为:D。12.【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真菌的主要特点;昆虫的发育过程;真菌与人的关系【解析】【分析】通过孢子繁殖属于无性生殖,形成受精卵的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解答】A、冬虫夏草菌通过孢子繁殖,属于真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蝙蝠蛾属于动物,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冬虫夏草菌通过孢子繁殖,即由孢子发育而来,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故C错误,符合题意;D、蝙蝠蛾的发育成经历蛹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3.【答案】B【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分析】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解答】A、电解前,分子为水分子,分子的个数为2个,电解后分子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总个数为3个,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改变,故A错误;B、由水电解后产生氢气和氧气可知,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C、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D、水分子是微观概念,氢气和氧气是宏观概念,水分子中不可能有氢气和氧气,故D错误。故答案为:B。14.【答案】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单质指的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解答】A、在同种物质中的同种元素,其化合价不一定相同,例如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价和+5价,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个分子和一个原子中的质子数相同,但不属于同种元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将氧气和臭氧混合,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5.【答案】B【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解析】【分析】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体现,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解答】A、甲图为用针刺破细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膜会把细线拉过去,该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A错误;B、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故B正确;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故C错误;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丁图为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的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错误。故答案为:B。16.【答案】(1)异花(2)胚珠(3)嫁接【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传粉及其途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解析】【分析】(1)异花传粉:花粉经风、虫等传播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2)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3)嫁接属于无性生殖,为了提高接穗的成活率,将要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贴。【解答】(1)油菜花属于异花传粉,属于虫媒花。(2)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有多颗种子,说明一个子房中含有多个胚珠。(3)将蟹爪兰插在仙人掌上,这种繁殖方式属于嫁接,蟹爪兰是接穗,仙人掌是砧木。17.【答案】(1)胚;子叶;胚乳(2)②【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解析】【分析】(1) ①是胚轴,②是胚芽,③是胚根,④是子叶,⑤是种皮,⑥是胚。(2)①是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③是胚根,发育成根。【解答】(1)种子的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和子叶构成,由图可知,⑥是胚。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2)种子中的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可知AB由胚芽即②发育而来。18.【答案】(1)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2)失去;Na+和【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离子的书写与意义【解析】【分析】(1)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不同元素的质子数不同。(2)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解答】(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可知钠元素和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2)由图可知,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由11个变为10个,可知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此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一个,可知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同理,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转化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可知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即和。19.【答案】(1)c(2)男性;月经【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青春期的变化【解析】【分析】(1)c时期为青春期,身高、体重快速增长。(2)根据青春期女生般比男生早两年结合图像进行判断。【解答】(1)由图1可知,在a时期和c时期的曲线较陡,说明生长速度较快。(2)由图2可知,曲线A的快速生长时期更晚,可知表示的是男性的生殖器官发育的曲线。在青春期,随着性器官的成熟,第二性征逐渐体现,男性会出现遗精现象,女性会出现月经现象。20.【答案】(1)B(2)选图1,由于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所以空气的瓶子在上,以避免气体自身重力和对流现象的干扰。选图2,可以排除重力对实验的影响。【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解析】【分析】(1)若将二氧化氮放置在上面的A瓶中,由于其密度更大,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会进入B瓶中,会造成干扰。(2)图1中只要将二氧化氮放置在B瓶内,就可以说明气体在扩散,而图2中将装置水平放置,重力不会造成干扰,也能说明气体在扩散。【解答】(1)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为了避免重力对实验造成干扰,应将二氧化氮气体放置在下方的B瓶中。(2)图1和图2均能满足实验探究的要求,选图1,由于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所以空气的瓶子在上,以避免气体自身重力和对流现象的干扰。选图2,可以排除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1.【答案】(1)③(2)①(3)②(4)④【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写在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该符号表示的微粒的个数;表示电荷数的数字写在微粒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分子中该原子的右下角。【解答】(1)数字要表示分子的个数时,要将数字书写在分子化学式的前面,可知③中的“2”可以表示分子个数,③的意义是:两个一氧化碳分子。(2)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字书写在符合的右上角,可知①中的“2”可以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意义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分子中对应原子的右下角位置,可知②中的“2”表示的是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4)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可知④中的“2”表示的是两个氢离子。22.【答案】(1)C(2)2:3;15%【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可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位置。(2)由求解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答】(1)Fe-57和Fe-54原子属于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电子数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Fe-57和Fe-54属于同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位置,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两种原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可知铁元素质量比等于铁原子个数比,由化学式可知,铁原子个数比为2: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铁元素在矿石中的质量分数为10.5%,则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23.【答案】(1)A;D(2)C(3)Na2O或者Na2O2(4)B【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所给原子的额外电子排布图进行分析。(2)由所给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知,原子序数越大,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所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在铝和磷之间,结合铝和磷的相对相对原子质量即可得出硅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取值范围。(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判断钠和氧的个数比,金属写左边,非金属写右边。(4)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求解,由于相对原子质量是质量之间的比值,所以单位不是kg,而是“1”。【解答】(1)由图可知,第一周期,电子层数为一层,第二周期为两层,第三周期为三层,可知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故A正确;B、由图可知,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大,故B错误;CD、由图可知,同一族最外侧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故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AD。(2)由所给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位置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在铝和磷之间,即在27和31之间。故答案为:C。(3)第8号元素是氧元素,第11号元素是钠元素,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有-2价和-1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可知化学式为Na2O或者Na2O2。(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即标准为,一个Z原子的质量为bkg,则相对原子质量为。故答案为:B。24.【答案】(1)增加吸水面积(2)2、3(3)土壤消毒与否(4)相对湿度(出现土壤是否消毒不扣分)【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1)为了枝条更好的从土壤中吸水,应增大枝条和土壤的接触面积。(2)根据控制变量法和表中数据进行判断,唯一变量为相对湿度。(3)唯一变量即为探究的影响因素,据此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判断。(4)根据(2)(3)探究的因素和成活率进行分析判断。【解答】(1)枝条需要吸收水分,削成斜面,吸水的面积增加,利于枝条成活。(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探究环境相对湿度的影响,应控制除湿度以外的条件相同,由表中数据可知,选择的是第2、3两组实验。(3)实验1和3的变量为是否消毒,所以探究的是土壤是否消毒对成活率的影响。(4)实验1和3的变量为是否消毒,消毒的土壤中枝条的成活率是没有消毒的土壤的2倍左右,实验2和3的变量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在50-85%条件下的枝条成活率为20-30%的4倍,可知相对湿度是影响枝条成活率的主要因素。25.【答案】(1)输卵管(2)侧流烟;拒绝吸烟,远离二手烟等【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1)受精卵形成的场所为输卵管,正常情况下会在子宫内壁着床,继续在子宫内发育。(2)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肌肉的收缩频率和纤毛的摆动频率越慢,说明影响越大,吸烟有害健康,应拒绝吸烟,并尽量远离二手烟。【解答】(1)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图中胚胎未在子宫内壁着床,仍在输卵管中。(2)由表中数据可知,侧流烟实验组的肌肉收缩频率和纤毛摆动频率较低,可知侧流烟的影响更严重。主流烟和侧流烟均会使肌肉的收缩频率和纤毛的摆动频率减慢,减缓胚胎的移动,从而增加了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所以建议孕妇及家人不要吸烟,尽量远离二手烟。26.【答案】(1)①③(2)没有控制单一变量或变量不唯一或有温度和空气两个变量(3)缺少空气或氧气【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判断所选择的实验组别,要确保变量的唯一性。(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其中某一因素的影响。(3)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根据种子萌发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1)实验的唯一变量为水分,由图乙可知,应选择①③两组实验。(2)②和④中存在温度和空气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不能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3)强降雨导致种子浸没在水中,缺少空气,不利于种子的萌发,所以种子的出芽率降低。27.【答案】(1)原子不显电性,电子带负电(2)A;B;D(3)几乎不影响;电子的质量远比α粒子质量小(4)质子(5)不可行,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质子数不变,元素和原子的种类不变。【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解析】【分析】(1)汤姆生认为原子中带正电的物质均匀分布在原子中,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2)卢瑟福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核带正电,质量很大,体积很小。(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4)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一般情况下,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5)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可以判断,想法不可行。【解答】(1)原子呈电中性,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则一定含有带正电的物质。(2)A、α粒子带正电,与原子核相互排斥,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原子核带正电,故A正确;B、高速运动的α粒子被撞回,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故B正确;C、该实验并未对原子核内部结构进行探究,故C错误;D、大部分α粒子沿原来的运动方向继续向前运动,说明未遇到阻碍,即原子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D正确。故答案为:ABD。(3)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即使α粒子与电子发生碰撞,彼此间的作用力不大,几乎不影响α粒子的运动轨迹。(4)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可知该粒子的名称为质子。(5)组成各种金属的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是最小微粒,不会发生改变,所以金属种类也不会发生改变,故不可行。28.【答案】(1)9:1:12(2)176(3)2【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解析】【分析】(1)质量比=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下角标的乘积之比。(2)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下角标的乘积之和。(3)根据说明计算每片中的VC含量,结合服用方法进行分析计算。【解答】(1)维生素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3)每片VC含量为,一天需要60mg,可知需要6片,一天三次,则每次需要服用2片。29.【答案】(1)受精卵;分裂;分化(2)结缔组织;神经组织(3)系统【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结构与层次;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解析】【分析】(1)细胞外形不变,数目变多,属于细胞分裂;细胞数目不变,外形不变,体积变大,属于细胞生长;细胞外形改变,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2)人类的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上皮组织。(3)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植物没有系统。【解答】(1)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所以人体与许多动物一样,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①②③细胞的外形不变,数量变多,可知属于细胞分裂过程。④细胞的外形发生改变,可知属于细胞分化过程。(2)血液属于结缔组织,感觉到疼痛是因为皮肤中有神经组织。(3)植物比人体少的层次是系统。30.【答案】(1)负(2)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氢气(4)增加水的导电性或加快反应速度或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氢气一端与负极相连,氧气一端与正极相连。(2)分子间存在间隙,对气体的体积造成较大的影响。(3)氧气更易溶于水,所以剩余的气体偏少,体积比偏大。(4)水本身不易导电,加入易导电的物质可以加快电解速度。【解答】(1)a管中气体的体积更多,可知是氢气,产生氢气的一端与电源负极相连。(2)气体分子间的间隙远大于分子自身的直径,可知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还有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体积比大于2:1,说明氧气的体积偏小,可知是因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强,损失的气体体积更大。(4)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变多,水的导电性增强,可加快反应速度。31.【答案】(1)体内;③(2)⑤(3)⑥(4)①;②;④【知识点】鸟的生殖方式;鸟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1)鸟类体内受精、卵生,为了保护卵,很多鸟类有筑巢行为。(2)卵需要亲鸟孵化才能顺利孵出小鸟。(3)雏鸟没有不是能力,需要亲鸟哺育。(4)有些鸟不亲自孵化和养育后代,但一般鸟类都体内受精、卵生,所以会有求偶、交配和产卵等共同行为。【解答】(1)鸟类通过体内受精繁殖,可知精子和卵细胞会在体内受精。故答案为:体内。鸟类受精后,会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筑巢,鸟类属于卵生,需要将卵放置在安全的位置。故答案为:③。(2)鸟类属于卵生动物,卵需要亲鸟孵化。故答案为:⑤。(3)雏鸟需要亲鸟哺育,等长大到一定程度才能独立生活。故答案为:⑥。(4)并不是所有鸟类都会筑巢或孵化卵,但鸟类一般共有的行为有:求偶、交配和产卵。故答案为:①②④。32.【答案】(1)B;因为该组子叶最早被除去,种子缺少营养,不能正常萌发(2)到萌发的第13天,子叶的营养物质已经耗尽,其是否摘除已经不影响幼苗的生长(3)避免实验偶然性【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双子叶植物中,子叶为种子萌发过程提供营养物质,子叶中营养物质不足,种子不能正常萌发。(2)干重相近,说明子叶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很小。(3)为了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在每组实验中实验对象不能过少。【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B组两周后的平均干重最轻,因为在前期种子中的子叶已被去除,种子不能正常萌发。(2)E组和A组质量相近,可能是因为到13天左右,子叶中的营养物质已耗尽,所以不论是否摘去,对植物的生长不再有影响。(3)每组实验中种子的数量过少,可能会因为种子自身的原因导致得出不正确的结论,所以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每组实验中种子的数量要达到一定值。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校学业质量检测2025(初一下)科学试题卷(1.1-2.5.2)(学生版).docx 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校学业质量检测2025(初一下)科学试题卷(1.1-2.5.2)(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