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宝葫芦的秘密》 教学设计+ 教学课件 +教学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6课《宝葫芦的秘密》 教学设计+ 教学课件 +教学素材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王葆
经常听奶奶讲什么故事着了迷?
宝葫芦的故事
结果怎样?
王葆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整体感知
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王葆对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着了迷,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宝葫芦是什么?
传说,宝葫芦法力无边,谁要是成了宝葫芦的主人,宝葫芦就会带他飞上天空、潜入海底,甚至可以帮他实现奥运冠军的梦想,更不用说学习了。它会让它的主人高枕无忧,唯一的条件是不能跟任何人说起它的存在。
第2课时
“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的孩子一定会变得更有智慧,更有气质,更有内涵。
介绍 声明 妖怪
规矩 劈面 幸福
向日葵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我”和宝葫芦的故事。
课文解读
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主人公王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做批注。
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天真活泼)
我也和你们一样,很爱听故事。
(爱听故事)
“乖小葆,来,奶奶给你洗个脚。”
(有点懒)
“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富于幻想)
假如你就是王葆,该怎样给大家做自我介绍呢?
大家好,我叫王葆,既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和你们一样,我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一个少先队员,很爱听故事,尤其爱听“宝葫芦的故事”,所以我总想着有一天能得到一个宝葫芦。
朗读课文第17~19自然段,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
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这个结局是什么?
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张三得到了什么?李四呢?
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
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这宝葫芦有什特点?
神奇,真神奇!
奶奶是如何讲故事的?
先讲宝葫芦的来历。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
再讲宝葫芦的作用。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最后讲得到宝葫芦的结果。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
按照“来历—作用—结果”的框架,讲讲奶奶的《宝葫芦的秘密》。
李四__________。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李四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五__________。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王五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六__________。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赵六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朗读课文第20、21自然段,思考:王葆为什么会想得到一个宝葫芦?联系文中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遇到困难时想摆脱困境)
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我就又想到了那个宝贝:“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争强好胜,不肯服输)
奶奶每次讲的故事都是不一样的,故事里的人有了宝葫芦后都过上了好日子。而富于幻想的王葆也想过上好日子,所以他也想有个宝葫芦。
回顾全文,故事的主人公王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故事的主人公王葆是一个淘气、顽皮的孩子,他喜欢听故事,爱幻想,他的心中有很多的奇思妙想。
课堂小结
你觉得如果王葆得到了宝葫芦,就一定能得到幸福吗?
我认为不能。幻想有这样一种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宝贝,想要不劳而获,是得不到真正的幸福的。真正的幸福,应该是靠勤劳,靠不断地努力才能获得的。
道理:成功没有捷径,不劳而获得不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王葆也渐渐长大了。有一天……当王葆真的得到一个宝葫芦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四人一组合作创编故事《宝葫芦的秘密》。
课外时间大家可以继续阅读《宝葫芦的秘密》,去那神奇的童话世界里恣意遨游吧!
板书设计
宝葫芦的秘密
自我介绍:王葆、普通人、爱听故事
奶奶讲故事
洗脚、剪脚指甲
宝葫芦的故事
每次都不一样
王葆的心愿:要是我有那么一个宝葫芦……
神奇的想象
精彩的故事
谢谢!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正确读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依据已有的内容,发挥想象,创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
三、教学难点
1.培养阅读兴趣,能按自己的想法创编故事。
四、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第2课时)
板块一 引入课题,了解形象
1.检查复习。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概括主要内容。
2.了解主人公形象。
师:文中的主人公王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赶快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3.师引导生以“王葆”的身份做自我介绍。
4.同桌分角色读王葆与奶奶的对话,感受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对王葆的影响。
板块二 复述故事,感受奇妙
1.学习第17~19自然段,思考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1)生自由朗读。
(2)汇报交流。
(3)师引导: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这个结局是什么?
(4)师引导:张三得到了什么?李四呢?根据文中内容交流汇报。
(5)师小结:这宝葫芦有什么特点?
2.理清奶奶讲故事的层次。
(1)按照“来历—作用—结果”的框架,同桌之间试着讲讲奶奶的《宝葫芦的秘密》。
(2)讲述示例。
  3.合作探究,弄明白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板块三 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回顾全文,故事的主人公王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拓展阅读。
3.你觉得如果王葆得到了宝葫芦,就一定能得到幸福吗?
板块四 布置作业
1.创编故事。
板块五 板书设计拓展阅读
片段一
我一瞧桶里的鱼——真奇怪,就忽然想起食品店里的熏鱼来了。一会儿又想到了卤(lǔ)蛋,还附带想起了葱油饼和核桃糖。这些个东西我向来就挺喜欢。思路刚刚一开展,地下就忽然冒出了一个纸包——油汪汪的。打开一看:熏鱼!一转眼又发现两三个纸包,恰恰都是我挺喜欢的那几样东西。
片段二
以前我每天自习,总得让数学题费去许多时间。可是现在还不要一秒钟……我刚把书打开,拿起铅笔来慢慢地削,脑筋还没来得及开动哩,桌上就冒出了一沓(tà)纸,上面整整齐齐地写着算式和答数。“呵!”我跳了起来,“这可真没料到!”阅读材料《宝葫芦带来的变化》
这一堂真的是考数学,我们料得对。
我心里赶紧说:“我现在正需要这几道题目的答案,听见了吧?我要答题。”
突然,我眼前的那张白纸,一下子可满是一些铅笔字,写上了这几道题的答案。
“哈!”我又吃惊,又高兴,真恨不得跳起来。我赶紧写上名字,去交了卷。
我刚去交卷的时候,教室里就救出了一件奇事:苏明凤的试卷已经答好了,可是忽然一下子不见了。
刘先生偶然一下子瞥见了,我刚才去交的试卷。说也奇怪,我卷子上写的一点也不像是我的字,倒很像是苏明凤的字。
“这就是你的卷子吗?”刘先生问我,“怎么不像你的字?”
大伙儿都议论纷纷,说是王葆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竟把别人的卷子拿去交了,我把脑门上的汗擦了又擦,一时不知道该该说什么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