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八上第11课)〔南朝〕陶弘景河南考情略知:近10年未考。文学文化常识:1.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时人称为“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尺牍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另外,书信不一定都用“书”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等。原文呈现 精准翻译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段解】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抒发愉悦和得意之情。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①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即将消散(的时候),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②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课下注释梳理1.五色交辉 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四时【2023】俱备 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晓雾将歇 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夕日欲颓 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沉鳞竞跃 沉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四季消散坠落指水中潜游的鱼6.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仙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一词多义串教材1.欲:①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七十而从心所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鱼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奇: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奇山异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要意愿想要奇丽奇异奇妙零数、余数重点句子翻译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点:①四时:四季。②俱:皆,都。③备:完备,齐备。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点:①歇:消散。②颓:坠落。③沉鳞:水中潜游的鱼。④竞:争着,争相。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点: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清晨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教材教参设问教材链接1.【教材课后思考探究】《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答:《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能“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教材变式问】(2019·湖南株洲)“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答案同上)教参链接2.【教参问题探究】本文结尾为何提及“康乐(谢灵运)”?答:①作者于文中称引谢灵运,有追慕前贤之意,兼有自己也能得山水之妙的自矜意味。②作者所描绘的或许是永嘉的山水,而谢灵运写有不少歌咏永嘉山水的诗歌。欣赏对象相同,都能领悟山水之奇,作者将谢灵运引以为知音,也是很自然的事。重点补充设问内容理解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答:首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写作手法4.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5.作者描写的景物有山、水、石壁、树木、竹子、雾、猿鸟、夕阳、鱼。这些景物是杂乱无章的吗?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答:不是。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由早到晚。作者依次向读者展现了山川四时的美景,和一天中晨昏景色的变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活灵活现、趣味盎然的山林世界。对比理解6.《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答:同:都通过写自然景色来议论、抒情。异:《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和隐居的思想;《记承天寺夜游》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表露出自己借景聊以自慰而又自解的心态。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 (共11分)【甲】《答谢中书书》全文。【乙】燕市①带面衣②,骑黄马,风起飞尘满衢陌。归来下马,两鼻孔黑如烟突③。人、马屎和沙土,雨过淖泞④没鞍膝。百姓竞策蹇驴⑤,与官人肩相摩。大官传呼来,则疾窜避委巷不及,狂奔尽气,流汗至踵。此中况味如此。遥想江村夕阳,渔舟投浦,返照入林,沙明如雪;花下晒网罟⑥,酒家白板青帘,掩映垂柳,老翁挈鱼提瓮出柴门。此时偕三五良朋,散步沙上,绝胜长安骑马冲泥也。(摘选自屠隆《在京与友人书》)【注释】①燕市:明都城北京。②面衣:古代遮面的一种服饰。③烟突:烟囱。④淖(nào)泞:泥泞。淖,烂泥。⑤蹇(jiǎn)驴:跛脚的驴。⑥罟(gǔ):捕鱼的网。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山川之美”中的“美”是“美丽”的意思,与“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美”意思不同。B.“猿鸟乱鸣”中的“乱”是“此起彼伏”的意思,与“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中的“乱”意思不同。C.“策”有“谋划”“拄”“鞭策”“册封”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百姓竞策蹇驴”中的“策”是“鞭策”的意思。D.“绝”有“断”“超过”“极,非常”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绝胜长安骑马冲泥也”中的“绝”是“超过”的意思。D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意思对即可。2分)3.“高峰入云”的“入”字有何妙处?请结合甲文内容简要分析。(3分)“高峰入云”的“入”从仰观的角度描写巍峨的山峰高入云端,(1分)运用了夸张这一修辞手法,(1分)突出了山峰“高”这一特点。(1分)4.甲乙两文作者的人生追求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两文的作者皆热爱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寄情山水的高洁追求。(2分)①陶弘景和屠隆在给朋友的书信中描绘山水美景,表明自身所好,意图从自然美景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1分)②陶弘景和屠隆都处于社会矛盾尖锐的黑暗时期,在给朋友的书信中描绘山水美景,这是作者们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洁品性的体现。(1分)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 (共11分) 【甲】《答谢中书书》全文。 【乙】谢安,字安石。初辟①司徒府,除②佐著作郎,以疾辞。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许询游处,出则渔弋③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吏部尚书范汪④举安为吏部郎,安以书拒绝之。(节选自《晋书·谢安传》) 【注释】①辟:召,征召。②除:任命官职。③弋:泛指射猎。④范汪:字玄平,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人。东晋大臣,著名医学家。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1)四时俱备 词语推断法:四时更替 (2)以疾辞 结合上下文语境 (3)无处世意 查阅词典法:①心意;意图。②意义。③心情;神态。④情趣。(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季推辞①(每空1分,共3分)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即将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意思对即可。2分)3.甲文是写景的佳作。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4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的静态之景,突出其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特点;而“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则通过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夕阳的余晖中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描写出动态画面。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由静到动,传达了生命气息,写出了山川静中有动、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情景。(4分)4.“出世”是一种人生态度,就是远离现实政治,逍遥处世。这种人生态度在陶弘景身上得以充分体现。请阅读乙文说说这种态度在谢安身上是怎样体现的。(2分)谢安借病辞官,流连山水,体现出他无意为官的出世态度。(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