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必修二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第一课时在图中找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经过的国家及主要城市。“ 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给重庆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议一议,重庆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地理背景有哪些?导入探究1. 在图中找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经过的国家及主要城市。途经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等国内段和哈萨克斯坦(努尔苏丹)、俄罗斯(莫斯科)、白俄罗斯(明斯克)、波兰(华沙)等国际段,最后成功到达目的地——德国(杜伊斯堡),全程经过了6个国家。2. “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给重庆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①缩短了重庆乃至中国内陆货物出口欧洲的时间; ②为西南地区提供了新的进出口通道;③促进西南地区贸易的发展; ④促进西南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⑤促进重庆经济总量的增长;⑥增强了重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3. 议一议,重庆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地理背景有哪些?①我国对外贸易需求增多;②产品特征对运输时效性要求高,运输瓶颈出现;③其他国家企业对西南地区的关注;④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需求。探究结合案例,探究掌握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以及各时期的战略;学会分析不同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地理背景学习目标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环境整体性出发进行思考,明确区域各地理现象、 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环境的差异性出发进行思考,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措施。利用图表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读图和调查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提高学生分析总结地理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并加工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建立起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课程标准1.知道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和制定原则。2.知道我国宏观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3.学会分析和认识我国四大地区发展的优、缺点,以及发展方向和发展措施。01重点1.结合实例,认识和了解我国在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及其影响。2.结合实例,分析和认识我国四大地区协调发展的地理背景和发展方向、发展措施02难点目录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01020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我国宏观发展格局区域发展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我国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我国宏观发展格局目录定义: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特点:战略性 长期性稳定性 可持续性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及特点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我国宏观发展格局China's macro development pattern.……01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地理背景——我国基本国情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地理背景——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均衡发展战略时期非均衡发展战略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时期020301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以优惠政策和大量投资加快内地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A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沿海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新时期,我国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明确提出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我国新时期区域发展战略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国家级经济带为骨架,以区域中心增长极为节点,以县域发展为基础,形成覆盖全国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发展新战略同时,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国家海洋战略,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新时期区域发展战略以时间为线索——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边境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和长江沿岸开放城市。我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特点:从空间上看——东部→中、西部。我国政府始终致力于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异,逐步推进区域间合作。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战略阅读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由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进入 21 世纪后,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大地区协调发展促进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国家的重大战略。东部面临新一轮的开放发展,需要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引领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率先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中部崛起对于加强东中西互动、协调南北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把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壮大,构建产业创新、现代服务、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我国西部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需要加大开放开发力度,加强内外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更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政府和国企改革,大力繁荣民营经济,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阅读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加强对四大地区的综合认知,完成相关任务。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科技水平较高,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迅速崛起,现已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经济高地。中部地区改进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工业和城市建设成绩斐然,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为新兴的增长极。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这些年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东北地区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在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四大地区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范围 黑、吉、辽3个 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港、澳、台13个 晋、豫、皖、湘、鄂、赣6个 内蒙古、陕、甘、宁、青、新、藏、云、贵、川、渝、桂12个地形气候(1)对照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出四大地区自然 地理环境的差异。西部地区位于地势一、二级阶梯,以高原、山地和内陆盆地地形为主。地形差异其他地区位于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东部地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东北地区:山环水绕、平原辽阔中部地区:北部以高原、平原为主,南部多山地丘陵西部地区:地形类型多样活动活动: 四大地区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范围 黑、吉、辽3个 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港、澳、台13个 晋、豫、皖、湘、鄂、赣6个 内蒙古、陕、甘、宁、青、新、藏、云、贵、川、渝、桂12个地形气候山环水绕、平原辽阔 北部以平原为主,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 北部以高原、平原为主,南部多山地丘陵 地形类型多样(1)对照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出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西北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的亚热带、热带季风区和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区。气候差异其他地区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活动活动: 四大地区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范围 黑、吉、辽3个 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港、澳、台13个 晋、豫、皖、湘、鄂、赣6个 内蒙古、陕、甘、宁、青、新、藏、云、贵、川、渝、桂12个地形气候山环水绕、平原辽阔 北部以平原为主,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 北部以高原、平原为主,南部多山地丘陵 地形类型多样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降水少,南北温差大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降水少,南北温差大 主要为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西藏为高原山地气候(1)对照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出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活动:(2)对照我国人口分布图和交通分布图,说出四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2)对照我国人口分布图和交通分布图,说出四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四大地区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农业 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 北部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林产品丰富 北部为旱作农业,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 北部为畜牧业、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青藏高原地区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工业 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东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拥有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和沪宁杭工业体系完善,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能源工业、重工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交通 以铁路运输为主,交通线路密度大 交通运输方式多样,海陆运输兼备,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以陆路交通运输为主,线路密度较小活动:议一议我国四大地区各有哪些优势和哪些限制性因素?这四大区域应当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统筹谋划,科学发展?措施:①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政府和国企改革,大力繁荣民营经济,加大对外开放力度;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③加大科技投入,更新设备,改进工艺,节能减排。优势:①平原面积广阔,人均产出粮食多;②工农业基础雄厚;劳动力充足。劣势: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东北地区活动发展方向:新一轮的开放发展,需要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引领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率先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②优势:地势较低,地形较平坦;热量、水分充足,雨热同期,生物、水资源丰富;工业化、城市化和教育科技水平较高,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③劣势:矿产资源不足,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洪涝、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东部地区活动发展方向:①协调东西、南北,培育优势产业集聚和城市群;②构建产业创新、现代服务、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发展措施:改进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优势:①雨热同期;②能源、有色金属、水能丰富;③人口众多,开发较早。劣势: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突出。中部地区活动措施:①加大开放开发力度,加强内外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②培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优势:①自然资源丰富;②有70%的国境线,潜在市场广阔;③政府政策支持;④社会环境优良。劣势: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西部地区活动阅读表格及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突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发展,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西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对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为现实优势。活动活动(1) 为什么说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与东、中部和东北是不同的,不能以东部的标准来衡量西部的发展,而应结合西部实际有的放矢?(2)议一议,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理背景主要有哪些?活动(1) 因为西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突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2)中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课堂小结课堂小练区域经济发展在随时间演化过程中,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程度和平衡程度可分为四种模式。下图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四种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四种模式一般的演变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③④②① D.④②③①2.与③模式相比,②模式( )A.区域内部收入差异较大B.企业类型和数量比较多C.不同企业规模相差不大D.区域内部发展效率较低DA解析1.答案:D的地区,经济解析: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最初区域经济布局较分散,只布局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效率较低且区域内发展不公平,应为④;随着经济水平提升,原经济发展地区经济进一步集聚,发展水平和空间效益提升,与非经济布局区的差距增大,内部不公平性更加突出,应为②;随着公平性发展的政策引导,区域经济在内部开始分散,公平性得到提升,但经济发展效率降低,处于空间低效发展阶段,应为③;最后,随着区域经济整体提升,区域经济集聚效益增强,经济高效发展,同时区域内部收入差异呈减小趋势,为空间高效公平发展阶段,应为①。故选D。2.答案:A解析:由上题解析可知,②发展模式经济发展高效但内部收入差异较大;不能判断②与③模式下企业类型、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故选A。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6月8日主要由海南省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医疗专家组,携带大批医疗援助物资,飞抵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沙阿贾拉勒国际机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某人看到海南医疗专家奔赴孟加拉国的新闻后,即兴创作对联“同风共雨,兄弟携手抗新冠;一河相通,我首你尾心相连”。“同风”“一河”分别指( )A.西南季风、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B.西南季风、澜沧江——湄公河C.东南季风、怒江——萨尔温江D.东南季风、元江——红河4.医疗物资包括口罩、呼吸机、防护服等,我国呼吸机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 )A.中部地区 B.东北地区C.东部地区 D.西部地区AC3.答案:A解析:6月正值夏季,南亚及海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故“同风”指西南季风;“一河”指的是连接我国西藏地区和孟加拉国的河流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故选A。4.答案:C解析:呼吸机的生产属于高端制造业,我国东部地区科技水平高、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利于呼吸机的生产。故选C。解析感谢观看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