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3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3分)
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前行就是少年的方向。背着沉重的书包,带着家人的殷切期望,聆听着老师的□□□□(恳切耐心地教导),年轻的我们一路踏歌前行,期间有过胆qiè,有过徘徊,有过jǔ丧,但回首逝去的岁月后,我们依旧踏着追梦的稳健步伐,让生命的车轮缓缓而执着地转动,驶过稚嫩,驶过天真,驶过冲动,驶向成熟。
(1)给加点的字注音。(1分)
殷切(   )    稚嫩(   )
(2)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胆qiè(   ) jǔ(   )丧
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提示,写出一个相应的成语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五月的研学之旅,同学们收获颇丰:炭河里遗址前,屏气凝神,体味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岳荒山顶峰上,极目远眺,感叹长沙新城的蓬勃发展;田间地头,摩肩接踵,初尝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活动结束,同学们乘坐大巴返程,车窗外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有同学禁不住欢快地歌唱,也有同学在凝视远方,似乎内心不再喧哗,又在憧憬明年的研学活动了。
A.远眺     B.摩肩接踵   C.心旷神怡   D.憧憬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C.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制造业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教室里布置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百川归海”。
B.一进校门,就看见了“为做二十一世纪的主人而勤奋学习! ”的横幅标语。
C.周老师对学生说:“我们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
D.据吉林省的有关调查,当问及“遭遇社会风险时怎么办”,有68.0%的人回答“依靠组织解决”,只有32.0%的人回答“依靠自己解决”。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研究中华文化,探究中华文化精神,   ,   。   ,    ,    。
①注重田野调查 ②而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 ③为此,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④切不可坐在书斋里 ⑤以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中华文化血脉
A.③②⑤①④      B.③④②⑤①      
C.④②③①⑤      D.④③②①⑤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晋太元中” 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7.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表达了要乐于学习,沉浸于学习,充分感受学习乐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变化的角度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5分)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热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
“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天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
(1)“我”和“你”分别是作品中的哪个人物 (2分)
你是怎样理解“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这句话的 (3分)
9.学校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德育活动,你班参与其中。(7分)
(1)【树民族自信】为树立同学们的民族自信,老师拟写了上联:迎祖国七十华诞。请你结合教材中“长城”这一专题的学习感受,对出下联。(2分)
(2)【学身边楷模】你推荐晓峰同学担任“学身边楷模”活动采访组组长,晓峰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你鼓励晓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谈活动意义】《我和我的祖国》唱响大江南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庆典拉开序幕。为此,学校举行了主题为“歌唱祖国”的歌咏比赛活动。请你谈谈举行此次活动的意义,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3分)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4分)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0.“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请赏析“悠悠”二字的妙处。(2分)
11.这首诗中的三、四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14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
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出师表》)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将问晋鼎④,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玄共事,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勋。”大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有改动)
【注释】①郗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善:关系友好。③苻坚:前秦君主。④问晋鼎:图谋夺取东晋政权。⑤梁、岐:指梁州、岐山一带地区。⑥济事:办成事情。⑦履屐:鞋履和木屐,形容不起眼的小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必能神补阙漏,有所广益
(3)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4)大功既举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吾昔尝与玄共事
B.愚以为营中之事 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勋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
D.悉以咨之 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14、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15、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16、甲文中诸葛亮北上伐魏之前,向朝廷举荐了一批文臣武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①,乙文中郗超力排众议,坚定相信谢玄的能力,这表明他既有先知先觉的本领,同时也有 ② ”(用乙文原语句回答)的胸怀。(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9分)
言必信,行必果
杨朝明
  ①子贡请教孔子: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作“士” 孔子认为要行己有耻,是非观念明确,还要不辱君命,有做事能力。子贡又问:次一等的要求呢 孔子则强调必须知孝悌。子贡接着问:那么再次一等的要求呢 孔子回答:“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②可见,在孔子的心目中,诚信守诺,恒定坚持,是最基本的道德操守。今天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算数,做事不一贯,就很难立身处世,很难成就大事。因此,诚实无欺,有始有终,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③孔子要求弟子们成为管理社会的“士”,而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标准自然就要高一些。他把言信行果作为士人的底线要求,是希望他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绝不是固执己见、知错不改。当年,孔子被围于蒲时,盟誓以后得以解围。但是,因为盟誓时受到了要挟,并不真正符合道义,所以孔子没有遵守盟誓。孔子负盟,并非不信。能够明辨是非的君子,是要在坚守道义的前提下,尽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④孔子当然主张“言而有信”“言必诚信”,他甚至提倡“不言而信”“大信不盟”,他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对士人的最低要求,正是因为其中的那个“必”。“必”就是必然,就是走极端。《论语》记载很明确:“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他所强烈反对的四种情况之一就是那个“必”,因为如果事情绝对,就走极端。孔子自然清晰地认识到了“能信而不能反”存在的问题。早期思想家都不会在这里感到迷茫,例如,庄子也曾经举例,用来说明以死守信乃是对“信”的误解,所以他说“尾生溺死,信之患也”。如果行为方式偏差了,坚持到底的结果同样可怕。
  ⑤言语诚实忠信,行为笃敬坚守,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孔子解释《周易》乾卦中的爻辞,认为“庸言之信,庸行之慎”,日常言论要诚实守信,日常行为要严肃谨慎。自很早的时候起,中国就在这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据《周礼》记载,周代有禁暴氏一职,其职责之一,就是对言而不信的人,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左传》说“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肯定说话诚实守信对于“立志”的重要性。《墨子》也强调说:“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同样希望人们言行一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7.本文第①段有何作用 (2分)
18.孟子说过:“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孔子的观点是否与孟子的说法相矛盾,为什么 (3分)
19.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2分)
20.“言信行果”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你还知道哪些“言信行果”的名言和典故 请分别写出一个。(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0分)
书是空气
尤今
①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②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③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④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⑤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⑥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状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⑦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⑧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⑨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人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⑩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⑾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⑿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种下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
(选自《时代青年·悦读》)
2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标题“书是空气”的表达效果。(2分)
22.阅读第③段,简要概括“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的原因。(2分)
23.选文第⑥段中的加点词语“世界”是指什么而言的?(1分)
24.文章第⑧段写了“我”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在这件事中“我”的情感变化是:初见《大地》,______→没钱买这本书,挂念→钱存够,但这本书却没了,______(1分)
25.阅读文章第⑨~ 段,说说“阅读”对人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2分)
26.请从“文学作品对人的熏陶”的角度,谈谈此文给你的启示。(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
三、写作(5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50分)
时钟对指南针说:“什么时候你都指向南方,真是太固执了!”
指南针微笑着回答:“如果我像你一样不时地指向不同的方向,早就被人当垃圾扔掉了。”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1)yīn nèn (2)怯 沮 (3)谆谆教导 2.B 3.D 4.D 5.C 6.D 7.(1)独怆然而涕下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1)简·爱 罗切斯特 (2)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2)示例: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你的学识和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都很认可你。你要相信自己,尽力去做,你一定能出色地完成这次活动。
(3)示例:传唱爱国歌曲,可以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鼓舞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歌唱祖国,正是以实际行动向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
10.“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渺茫无期,也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在两者都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
11.第三、四句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12、(1)简拔( 选拔 ) (2)阙漏( 缺失疏漏) (3)异同(不同) (4)举 (成功,建立 )
13、 A
14、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15、(1)一定能够使部队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2)(苻坚)已经像恶狼一样侵吞了梁州、岐州,又像猛虎一般盯住了淮河以南地区。或者(苻坚)已经贪婪地占据梁州、岐山一带,又对淮阴地区怀有野心。
16、①品德忠诚善良②“不以爱憎匿善”
17.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中心论点。
18.示例:不矛盾。孟子是说境界高的人要明辨是非,一旦发现自己言行中的过失,就果断改正,而不会沿着错误的路不知回头地走到底。孔子把言信行果作为士人的底线要求,是希望他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绝不是固执己见、知错不改。孔子与孟子其实思想高度一致,他们都认为判断言行是否合宜,要看是否合乎道义。
19.举例论证,列举庄子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诚信不能盲目,如果行为方式偏差了,坚持到底的结果同样可怕的观点。
20.(示例)名言:①人无信不立。②轻诺必寡信。③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典故:商鞅立木、一诺千金、曾子烹彘。
21.标题“书是空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书籍在“我”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突出了书籍对“我”的重要性。
22.因为在那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书籍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书籍中“我”汲取了营养,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让“我”获得巨大的精神享受,所以说书“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23.神秘莫测的文字世界。
24.非常喜爱  失落难过
25.阅读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培养人丰富的想象和好奇心;给人带来任何其他活动难以相比的快乐。
26.示例:文学是一扇窗,开启神秘的世界;文学是一泓清泉,浇灌干涸的心田;文学是一缕阳光,照亮黑暗的世界;文学是一束鲜花,散发沁人的芬芳;文学是一盏明灯,指引前进的方向。
27、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